中医能治哪些病?中西医优势互补对治疗有益

道德经对养生有益。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医能治哪些病?中西医优势互补对治疗有益》,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生活中有些人一旦患上某种疾病总喜欢采用西医来治疗,见效快,其实中医的治疗效果也不错,只是过程比较长。中医在调整亚健康、治未病方面中医有着强大的优势,在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治未病等领域中医均有特色优势,如针灸、刮痧、推拿、整脊、食疗药膳、太极拳、五禽戏、气功、心理冥想等治疗及养生方法。

一、亚健康、治未病中医有优势

中医在调整亚健康、治未病方面中医有着强大的优势,在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治未病等领域中医均有特色优势,如针灸、刮痧、推拿、整脊、食疗药膳、太极拳、五禽戏、气功、心理冥想等治疗及养生方法。

西医暂时没有好的治法或疗效,而中医擅长的疾病: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功能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带状疱疹、慢性肝炎等,这些均是西医治疗病情反复,而中医临床证实收效良好的疾病。此外,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风湿、类风湿、过敏性紫癜、白塞氏病等,中医在改善症状、减轻疼痛、抑制免疫反应上均有突出的疗效。

西医能够治疗但会出现药物毒副作用或医源性疾病,而中医亦能治疗却并无上述弊端的疾病包括:肾病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风湿免疫性疾病,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医治疗有一定疗效,且避免药源性副作用及激素反跳现象。

检查不清,诊断不明的疾病,中医在疾病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能显示出有利作用的疾病包括:一些疑难杂症、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优势互补;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热待查性疾病,西药退热常常反弹,中医治疗多从根本上得到治疗。此外,中医完全可以介入危重疾病的辅助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有优势。另外,中医擅长的领域还包括月经病、不孕症、乳腺疾病等妇科病,对皮肤科常见病(湿疹,痤疮)也收效良好。肥胖、胰岛素抵抗、抑郁症等现代文明病中西医治疗疗效突出。

二、中西医优势互补对治疗有益

西医在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及手术介入治疗上的优势明显,是中医所不及的,而且,当今现代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也是西方科学和医学发展的结果,给疾病诊查带来诸多便利。但中医的优势也是西医所不具备的。中医是一种“平衡疗法”,即“扶正祛邪,阴平阳秘”,治疗上具有宏观性、灵动性、时空性、多靶点性、个体化等优点。而西医是一种“对症、对抗治疗”,有着微观性、机械性、局部性、单靶点性、普遍化等特点。中医重视病机,西医重视病理,两种医学对同一种疾病的治疗视角是大相径庭的。那么,面对复杂多变的疾病过程,如果同时具备和掌握两种医学的优势和长处,会给治疗带来更大的裨益。

中西医的结合、互补其实是一个“整合医学”的过程。二者必须优势互补,方能取长补短,合理运用医疗资源,最终才能全面科学地提高治疗疾病的疗效。

Ys630.com相关知识

研究中西医的互补性3


这一阶段还有三个体会:(1)不能一味追求单一的特异性指标,若“证”能找到单一的特异性指标来体现,那说明已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而进入到“病”的范畴。肾阳虚证所见异常指标的阳性率为60%~85%,内分泌轴上也是散在的隐潜性变化。(2)证是一种综合的功能态,它是动态的,可以发展,可以转化,人体生理有强大的调节能力,不断通过反馈机制使机体达到自稳态(homeostasis),其病理表现则是调节控制能力失常。(3)从脏腑辨证思路进行研究虽然推论到病理发源地,但还不能找到具体的与证相对应的实体以及调控中心。80年代中期起从方剂辨证思路着手,中医传统一向着重于从证效关系来判别辨证的正确与否,张仲景的“有是证用是方”显示证的存在可由药物验证而确认。脏腑辨证必须从人体表现的证候外象入手,因此研究对象都是人,人体研究在取材上有所限制,第一阶段的研究认为肾阳虚证的病理发源地在下丘脑亦只能是推论而已。为要验证调控中心是否定位在下丘脑,第二阶段的药物验证需取材下丘脑,这就不得不以动物模型为对象,选用生理性肾虚的老龄鼠以及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皮质酮)造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抑制模拟肾阳虚两种模型,以其病因明确、条件可控、随意取标本,并可用不同的经典方剂进行对比研究,这为阐明病位、找到药物作用于肾阳虚证的调控中心,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1986年观察到补肾益寿片对老年人的血清睾酮有明显提高作用,而用四君子汤则无作用。故将24月龄的老年大鼠分补肾(用补肾益寿片)与对照组,并与4月龄成年大鼠作比较,特取材于下丘脑,结果老年大鼠下丘脑双氢睾酮受体亲和力比成年大鼠明显下降,补肾益寿方药有效改善老年大鼠下丘脑双氢睾酮受体亲和力,说明补肾药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2),并成为肾阳虚证定位研究依据之一。1990年在补肾与健脾药物验证对比研究中,发现老龄大鼠下丘脑trh、lrh及下丘脑单胺类递质ne、da、5-ht、5-hiaa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补肾方药“寿而康”能有效改善老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健脾方药作用不明显,说明补肾药能改善下丘脑儿茶酚胺类神经元机能的老化,而健脾药则不明显(3),是为肾阳虚证定位研究依据之二。

脑梗塞的中西医治疗


脑梗塞的中西医治疗

1、脑梗塞的中医治疗方法

1.1、制豨莶草50克,干地黄15克,盐知母20克,当归15克,枸杞子15克,炒赤芍29克,龟板10克,牛膝10克,菊花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黄柏5克。用水煎服,每天用药一剂,每日服用2次。可以养阴清热,通经活血。

1.2、把橘叶180克(新鲜的),鲜生姜120克,鲜大葱80克这三味一起捣烂成泥,加水,放到锅中蒸熟,取适量贴于头顶,每日一次,连续使用1-2个月。

1.4、制当归、白附子、僵蚕、全蝎各30克。放在一起研成细末,然后用热黄酒送服,每次3克,一日3次。

1.5、钩藤15克(后下),牡蛎30克(先煎),生石决明30克,生川军4.5克(后下),枳实12克,茯苓12克,黄芩9克,天竺黄9克,丹皮9克,炒槐花9克。用水煎服,每天用药一剂,每日服用2次。

2、脑梗塞的浴血栓疗法

常用链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每分钟50滴,每日1次,l0天为l疗程。

曾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有一定疗效。—般在发病后24小时之内应用。取尿激酶2万单位加人生理盐水l00毫升中,颈动脉加压滴人,每分钟5-20滴,1-3次治疗即可。

还有用蝮蛇抗栓酶颈动脉内给药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溶栓疗法,无论是静脉给药还是动脉给药,都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时机。

3、脑梗塞的外科手术治疗

选择适应证较严格。其适应证如下:颈内动脉外段血栓形成,管腔完全闭塞或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者,作血栓摘除以及动脉内膜切除术。如果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都有血栓形成,可选择狭窄严重的一侧,先作血栓摘除术,使血流量增加。

颈椎病变压迫推动脉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手术治疗。

脑梗塞的治疗偏方

1、三味粟米粥: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每日1次,空腹服。适用于脑梗塞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2、羊脂葱白粥: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每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

3、五汁童便饮:取姜汁、藕汁、梨汁、萝卜汁、白糖水、童便各等量,入瓶混匀,用炭火煎煮片刻即成。每日1次,空腹服12毫升,温开水送下。适用于本病之筋骨软弱、气血不足者。

4、大枣粳米粥:以黄芪、生姜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浓煎取汁,去渣。取粳米100克,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用治脑梗塞后遗症。

5、豆淋酒: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趁热服。服后温覆取微汗。用治脑梗塞后遗症以及产后脑梗塞、四肢麻木等。

脑梗塞的高发人群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

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病例。在经过各国的病例分析后,发现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家族史。因此如果家族长辈中有患脑梗塞的话,应当引起注意和警惕,在生活起居和饮食上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

高血压易与脑梗塞相伴,在许多诱发脑梗塞的因素中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特点。进一步观察表明,高血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成为构成脑梗塞的病理基础。为此,积极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意义重大。

3、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除造成血管病变外,还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因而易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4、脑动脉硬化病病人

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西医汇通派


中国传统医学因受西洋医学影响而出现的融合中、西两种医学的流派。所谓西医学模式是西方(欧洲)传统医学向近代科学尤其生物科学汇通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实应称之为近代医学,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尤其系统科学、生物信息技术等进展,现代医学又形成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接近中医学的综合思维模式,从而诞生了汇通中西医学的现代系统医学与个体化、转化医学等。

历史事件

早在明末清初,西洋医学已在中国传播,西方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带来一些西方医药知识,如邓玉函编译的《人身说概》、《人身图说》等已出现。这时中医界已有一些医家开始接受西医学说,如毕拱辰、金正希等接受记忆在脑说,王宏翰认为西人所谓水、风、火、土四元素说,与中国五行学说相似,便拿来与中医的太极阴阳之说加以汇通,还以胎生学阐发命门学说。王学权则认为《人身说概》、《人身图说》等著作中介绍的解剖学知识,可补中医学之不足,但也有不足之处,要信其可信,阙其可疑。

19世纪中叶以后 ,西医大量传入中国 ,传教士的到来,西医书籍的翻译、建立西医学校、医院、吸收留学生,迅猛地冲击了中国的传统医学。面临这一严峻局面,中医界中出现了分化,一些人认为中医学已尽善尽美,毋须向别人学习;另一些人认为中医学一无是处 ,要全 盘 接受 西医学的内容。中西汇通学派则认为中西 医各 有所长 ,必须吸 取西医之长,为中医所用。但中西汇通派在具体认识和方法上也很不一致。

人物代表

唐容川是中西医汇通派较早的代表,他认为中西医原理是相通的,中西汇通主要是用西医印证中医,从而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即使西医的生理解剖学有自己的特点,但也超不出《内经》范围。 因此虽然唐氏也说 : 西医亦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中西汇通。朱沛文认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医专于格物,而短于穷理。中医的弊病是玄虚,西医的弊病是僵固。在具体方法上他主张中西汇通要通其可通,存其互异。恽铁樵认为西医重视生理、解剖、细菌、病理、病灶的研究,中医则重形能、气化及四时五行等自然界变化对疾病的影响,中医可以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但结合的基点是以中医为主。他还认为中医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囿于《内经》,必须超过古人,不以《内经》为止境,才能超过古人,吸收西医之长,继续发展。张锡纯以中西汇通思想应用于临床,其特点是中西药物并用。他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其重在治标,中医用药求其因,重在治本,二者结合,必获良效。他的探索,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消亡的原因

由于时代和个人认识的局限,汇通学派虽然方向是正确的,成就却不明显。

1992年中国曾邦哲提出了经络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功能整合(经络宽带效应是三体互动的混沌现象)与五脏六腑相生相克是器官系统代谢稳态的系统医学模型,并于1995年发表医药科学从实证到综合发展简述了中、西医学汇通系统医药学的医学发展史,1996年于北京举办国际转基因动物会议到1999年在德国建立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网等,促进了系统生物学及其工程应用的全球科技发展趋势,21世纪伊始系统生物学与系统医学、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迅速兴起,有称将可能导致21世纪的生物医学与生物工业等产业革命。

乳腺囊肿怎么治,中西医治疗方法大全


也许大家对于乳腺囊肿并不会是很熟悉,乳腺囊肿又称为乳汁淤积症,是哺乳期因一个腺叶的乳汁排出不畅,致使乳汁在乳内积存而成。乳腺囊肿很有可能转为乳腺癌,所以在治疗方法一定的选择有效彻底的治疗方法。

一: 乳腺囊肿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可补血补气,扶正祛邪,提高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与协调,全面提高人体体质,防止乳腺囊肿复发。中药辅助治疗避免了化、放疗的巨大副作用。药物只杀灭囊肿细胞,不杀伤自身正常细胞,使治疗更趋于个性化。

2: 化疗:化疗方案有很多种,应根据肿瘤的种类不同,腋淋巴结转移多少不同,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有效控制血行转移,杀灭亚临床期微小癌灶,防止囊肿转移。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囊肿缩小、降级,以期作保乳手术。

二: 乳腺囊肿日常保养

1: 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因为这些都可使乳腺出现增生,或使乳腺增生加重。

2: 乳腺囊肿的饮食应注意少吃油脂类食物、防止肥胖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

3: 专家建议患者宜常吃海带、橘子、橘饼、牡蛎等行气散结之品。乳腺囊肿患者宜常吃海带,有消除疼痛、缩小肿块的作用,多吃橘子、橘饼、牡蛎等行气散结之品,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 适当补硒。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补硒能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调节内分泌和新陈代谢,清除体内毒素,对于预防乳腺疾病有奇效。但要注意补硒过量的危害。

三: 预防乳腺囊肿要保持情

稳定,心情舒畅。摄入高纤维食品,蔬菜、水果、豆类、谷类等多食一些海洋鱼类,特别是含有较多的脂肪酸的蛙鱼、红鳍鱼和青花鱼;还要摄入一些含碘丰富的食品,主要是海洋可食用植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外界的因素引起的,特别是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以及生活压力过大,很容易会引起抑郁症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适当的外出旅游。抑郁症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做好相关的排解,治疗的方法可以采用中医结合综合调理患者的心理情绪。

抑郁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抑郁障碍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方式,但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成年女性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于男性,其比例约为2:1.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人格特质的个体已发生抑郁障碍。不利的社会环境对于抑郁障碍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此外,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躯体疾病货位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抑郁障碍的治疗目标在于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控制症状,提高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防治复燃及复发。抗抑郁药治疗是当前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主张首先选择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第二代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NaSSA)等作为一线用药。药物治疗需保证足剂量、全病程治疗。另外可单独或者联合心理治疗。

根据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郁病”、或“郁证”的范围。中医对郁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认为郁病的主要原因有情志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或气血痰等病理因素致病。几千年来积累的中药治疗经验如辨证精当,要用得法,往往效如桴鼓。但也注意到中医对常见的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的特异症状改善还不够理想。

从临床实际看,单纯应用中医或西医治疗者,均有治疗满意、效果良好者,也都有治疗疗效欠佳者。所以,纵观现代抑郁障碍治疗的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是最佳途径。概括起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以下特点:

首先,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继承了中医传统的理论和治疗经验,同时吸取现代医学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互有启发,促进了对抑郁障碍的认识与研究,造福于广大抑郁障碍的患者。

其次,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可提高疗效,减少西药的副作用。西药治疗往往疗效肯定,但也容易出现锥体外反应、口干、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闭经、诱发躁狂等副作用,而这些恰恰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在保证西药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西药的剂量,配合中药不仅可以减少西药的副作用,更关键的是可以全面改善患者的体质和耐受性。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保证在尽量少的副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确定的疗效,使患者尽早康复。

第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起效快,可以缩短疗程。实践表明,同时接受中西药治疗的患者,一般在一个或两个疗程后都会取得满意的疗效,起效时间比单纯使用西药快,且作用持久。

西医重诊断,中医重辨证;西药起效快,中药治根本;西药针对特异性症状疗效好,中医中药中人文,重视全面改善患者的形神与心身状态,重视改善患者的体质。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二者的优势集于患者一身,发挥“西药起效快、中医治根本”的双重优势,使患者受益。

中医能治哪些病?中西医优势互补对治疗有益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