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呕吐怎么办,中医分型辩证治疗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有没有更好的中医养生方法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眩晕呕吐怎么办,中医分型辩证治疗”,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到头晕眼花,有时候还会感觉恶心,呕吐,这是眩晕症的症状。眩晕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身上的疾病。引起眩晕症的原因很多,例如日常压力大、焦虑、脑血管疾病等等。那么治疗眩晕呕吐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一: 颈源性眩晕
1: 是指颈椎病变引起的眩晕。许多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变,如伴有其他病变,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更易发病。此时,颈向一侧扭转或头向前向后弯曲,都可挤压椎动脉,从而影响内耳血供,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常伴有头昏、晃动、站立不稳和沉浮感等。眩晕反复发作,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颈源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
2: 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给予通络汤:枸杞15克,菊花15克,熟地黄20克,山萸肉15克,山药2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云苓15克,龟板15克,鳖甲20克,黄芪20克,鸡血藤30克,红花15克,水蛭10克,木瓜20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颈腰丸、骨痛丸口服。
二: 焦虑性眩晕
1: 情志刺激、过度疲劳与紧张焦虑等可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使血液中胆碱脂酶活性增强,致使内耳小动脉发生痉挛,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眩晕。精神性眩晕的防治与其他疾病不同,主要是减轻病人的焦虑不安,并借助于行为治疗法、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和生物反馈松弛法来解决基本的焦虑及失眠等问题。
2: 治宜养血活血、重镇安神,给予安神汤:枣仁30克,石菖蒲15克,龙眼肉20克,珍珠母3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党参30克,五味子15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菊花12克,黄芩12克,麦冬15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抗脑衰、养心丸口服。
三: 脑血管性眩晕
1: 老年人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出现脑供血供氧不足,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老人的细胞结构是脂肪多而水分少,因此容易造成脱水、血液过度浓稠,影响血液循环,故随时要补充水分。故老人患眩晕病不要使用利尿剂,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容易发生脑血管性眩晕。
2: 治宜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给予眩晕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2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桃仁12克,红花15克,泽泻12克,坤草15克,地龙15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杞菊丸、通脉丸口服
四: 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老人眩晕症常与老化和代偿减退有关,治疗时应分清致病原因,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
yS630.Com相关推荐
痛经中医辩证分型
引起痛经的原因多种多样,有轻微的,有很重的疼痛。一般中医上习惯把痛经者分为气血虚弱者和肾虚者。不论是哪种都应该及时的治疗,喝中药治疗效果是最好的,除病一定要除根,切不可这时好了就又不治疗了。还有经期注意不要有性生活,一定要等月经彻底干净了之后才可以同房。
痛经的女性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比如痛经患者辨证属于肾气亏损型,在治疗时应采用补肾填精,养血止痛等作用的药物,推荐患者使用的方剂是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属于气血虚弱型的痛经患者,在治疗时应该采用具有和中止痛、补气养血等作用的药物。
痛经指的是女性月经期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小腹疼痛症状,轻度痛经患者可能只是在月经第一天小腹隐痛,严重痛经的女性在整个月经期都被痛经症状困扰,甚至因为小腹剧痛而呕吐、昏厥,对于痛经的女性来说,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痛经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方法:
1、中医认为,痛经患者辨证属于肾气亏损型,在平时出现的主要症状表现是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按揉后可以缓解,月经量比较少、色淡质稀,同时可伴随着腰膝酸软、面色晦暗、头晕耳鸣、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等症状。在治疗时应采用补肾填精,养血止痛等作用的药物,推荐患者使用的方剂是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2)气血虚弱型的痛经患者,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按揉后可以缓解,经血量比较少、经血颜色暗淡质稀,同时可伴随着失眠多梦、头晕心悸、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等症状。在治疗时应该采用具有和中止痛、补气养血等作用的药物,具有这些作用的方剂为黄芪建中汤加党参、当归。
(3)气滞血瘀型的痛经患者主要表现是经前或经期小腹出现胀痛症状,经血颜色为暗紫色、夹杂着血块,血块流出或得热后痛经症状可缓解,伴随着胸胁、乳房胀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等症状。在治疗时应该使用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等作用的药物,中医推荐患者使用的方剂名为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痛经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女性朋友们看完后对痛经的中医治疗方法有新的认识,同时对此病的治疗有所帮助。在具体治疗时不仅要经过专业医生指导用药,还应该注意做好自我护理措施,才能帮助身体加快恢复的速度。
腹痛的中医辩证分型
腹痛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比如经常会和人们的眼神有很大的关系。饮食没有规律,经常的暴饮暴食就会容易引起腹痛,或者是胃痛等疾病问题。治疗腹痛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疾病的情况可以口服药物治疗,当然也可以选择中医进行治疗。腹痛的中医辩证分型是什么呢?
一、腹痛的中医辩证分型
1.辨寒热虚实腹痛拘急冷痛,疼痛暴作,痛无间断,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遇冷痛剧,得热则痛减者,为寒痛;腹痛灼热,时轻时重,腹胀便秘,得凉痛减者,为热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则痛增,得食痛减者,为虚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疼痛持续不减,得食则甚者,为实痛。
2.辨在气在,血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撑作痛,得暖气矢气则胀痛减轻者,为气滞痛;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者,为血瘀痛。
3.辨急缓突然发病,腹痛较剧,伴随症状明显,因外邪入侵,饮食所伤而致者,属急性腹痛;发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绵绵,痛势不甚,多由内伤情志,脏腑虚弱,气血不足所致者,属慢性腹痛。
4.辨部位诊断腹痛,辨其发生在哪一位置往往不难,辨证时主要应明确与脏腑的关系。大腹疼痛,多为脾胃、大小肠受病;胁腹、少腹疼痛,多为厥阴肝经及大肠受病;小腹疼痛,多为肾、膀胱病变;绕脐疼痛,多属虫病。
二、辅助治疗腹痛的偏方
1、黄芪饴糖粥
取黄芪10克左右,加入适量水煎煮取汁,然后再加入白米50克,煮成稠粥,服时加饴糖15克,早晚温热各服1次。适于脾胃气虚腹痛。
2、扁豆山药粥
扁豆干20克,山药20克(鲜山药100克),粳米30克,文火煮稠,食时加少许红糖。适于脾胃虚弱型腹痛。
3、茴香红糖水
小茴香10克,水煎取汁,加红糖适量服饮。适用于气滞腹痛。
消渴辩证分型
消渴辩证分型
1、消渴辩证分型
上消
肺热津伤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见红,苔薄红,脉烘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剂:消渴方加味
中消
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剂;玉女煎加减
气阴两虚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方剂:七味白术丸加减
下消
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肾固摄方剂:金贵肾气丸
2、消渴病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瘿肿则与消渴病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3、消渴病的临床表现
消渴病起病缓慢,病程漫长。本病以多尿、多饮、多食、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其证候特征。但患者“三多”症状的显着程度有较大的差别。消渴病的多尿,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尿量增加。有的患者是因夜尿增多而发现本病。与多尿同时出现的是多饮,喝水量及次数明显增多。多食易饥,食量超出常人,但患者常感疲乏无力,日久则形体消瘦。但现代的消渴病患者,有的则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形体肥胖。
消渴症怎么治疗
1、对症治疗:消渴症有多种分型,主要是气阴两虚,这类患者主要是津液不足出现烦躁口渴喝得多而且口干舌燥。要针对性治疗治疗效果才会更好。
2、规范用药多观察:服用消渴丸是在吃饭之前半小时左右,这样效果才会更好,而且服药期间不能喝酒。消渴丸服用的时候要从最小剂量的开始,之后逐渐增加,不能一开始就大剂量服用。
3、联合用药不能重复:消渴丸属于中西药复合制剂,因此具有很好的降糖的作用,根据药物联合应用的原理,如果有有其他类似的作用机制的是不能一起服用的。
消渴症的护理要点
1、发现“三多一少”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已确定为消渴症时,需住院治疗者,即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老年人症状常不明显,应定期检查尿糖、血糖(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2、调整生活规律。糖尿病属慢性病,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按时起居,有利于糖代谢。每周按时测量体重,作为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3、合理饮食调配。少进糖食、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药。要适当限制水果。应增进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类、绿叶蔬菜、白菜、绿豆芽、黄瓜、芹菜、西红柿等。多食用精蛋白如:瘦肉、蛋、奶、鱼类。选用植物油,少进动物内脏类食物等。
4、坚持适当的活动。适当规律的活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如散步,做健美操,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舞、打乒乓球、游泳、跑步。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相爱好,选择活动方式。要持之以恒。
鼻塞耳鸣怎么办,中医辩证治疗
我们都知道鼻子和耳朵是相同的,一般来说鼻子出现问题,会对我们的耳朵也产生影响,例如鼻塞往往还会引起耳鸣的症状。鼻塞耳鸣多是因为感冒引起的。中医治疗耳鸣采用的是辩证分型治疗方法。
一: 补肾填精法
1: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30g黄精20g 山药20g 鹿茸3g 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g 菟丝子15g 。
二: 清热化痰法
1: 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痰论治。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三: 利水逐饮法
1: 痰、饮都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利水消肿药能解除内耳前庭、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部淋巴回流。辨证要点: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痰白质稀,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弦滑。治法:利水逐饮,方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加减:获苓15g桂枝10g 白术12g 泽泻6g 益母草20g 防己6g 黄芪30g 车前子10g。
四: 疏风清热法
1: 新病耳鸣患者多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多急性起病,兼有感冒症状,中医辨证属于风热。由于外感风热,循经上攻,清窍壅塞不利,其耳鸣如蝉,卒感听力减退或闭塞,用手指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后症状减缓。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口干,咽干,全身疲乏,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10g 连翘10 g 竹叶6g 荆芥10 g 簿荷6g 菊花10g蝉蜕6g 石葛蒲10g 黄芩10g。
五: 清肝降火法
1: 部分耳鸣患者,或由于化脓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压史,加之素嗜辛辣,郁怒伤肝,肝火暴亢,循经上炎所致。中医辨证属于实热、肝火。肝者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若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则耳鸣暴发,如潮如雷,轰轰隆隆,常伴有耳胀耳痛,流脓,发热,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平肝伐木,清肝降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等加减:龙胆草9g天麻12g 钩藤10g(后下) 怀牛膝12g黄芩10g 菊花12g 白芍12g 生地15g 代赭石20g(先煎) 麦芽9g。
六: 活血化瘀法
1: 久病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中医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此类患者临床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桃仁10g红花6g 麝香0.3g 生姜5片 葱白2根 红枣5枚 川芎6g 赤芍10g
七: 如果上述方法并不能对鸣起治疗作用,小编提醒大家还是应该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排查病因,寻找治疗方法。
耳鸣听力下降怎么办,中医分型治疗更有效
耳朵是人们听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耳朵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人们对外部声音的接收,引起耳鸣等症状。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内感到的一种声音。耳鸣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听力下降的问题。那么治疗耳鸣中医领域有什么方法呢?
一: 听力下降、耳鸣心烦
1: 在中医理论中,目、舌、口、鼻、耳这五官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对应,耳朵的听觉功能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好听力就好。反之,当出现耳鸣、烦心、听力下降的症状时,可以多考虑肾阴虚。
二: 脾胃虚弱型
1: 症见耳鸣劳累后加重,耳内空虚或发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通窍。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各20克,白术、葛根、蔓荆子、石菖蒲各10克,当归15克,陈皮、川芎、柴胡、升麻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
三: 肝火上扰型
1: 症见耳如雷鸣,生气加重,耳胀耳痛,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夜寐不安,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泄热,解郁通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生大黄各6克,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子、泽泻、石菖蒲各10克。
四: 肾精亏损型
1: 症见耳如蝉鸣,夜间较甚,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肾益精,潜阳肃窍。方用耳聋左慈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药、磁石各20克,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
五: 痰火郁结型
1: 症见耳如蝉鸣,听力下降,头昏沉重,胸闷脘痞,咳嗽痰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火化痰,降浊开窍。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法半夏、陈皮、黄芩、枳实、杏仁各10克,全瓜蒌、茯苓各15克,黄连、胆南星、甘草各6克。
六: 风热侵袭型
1: 症见耳胀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寒,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散邪宣窍。方用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芦根各15克,桑白皮、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菊花、桔梗、石菖蒲、蔓荆子各10克,竹叶、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
七: 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感到的一种声音。耳聋是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耳鸣、耳聋往往同时并见,二者的辨证论治基本相同,均可分为以上五型辨治。
中医治疗脾胃病,可根据辩证分型法进行治疗
中医在对脾胃病的方法上,常常是通过辨证分型的方式来进行的。一般来讲,其具体的辩证分型方法,大家可从下文内容中进行了解。
脾气虚损:
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外感寒邪,内伤生冷,中阳不振,虚寒内生而致。症见胃脘隐痛,呕吐清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甚则呕血,大便色黑。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沉细无力。治宜健脾益气,摄血宁神。方选归脾汤化裁,药用党参,黄芪,白术,白芍,当归,茯神,酸枣仁,砂仁,伏龙肝,焦地榆,槐花,甘草等。
肝火犯胃:
因恚怒伤肝,疏泄不畅,气机阻滞,日久化火,逆犯胃气,失于和降而致。症见吐血鲜红,或呈褐色,便如柏油,嗳气恶心,脘胁胀闷,烦躁易怒。舌质红,少苔,脉象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和胃止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陈皮,香附,川楝子,郁金,黄芩,山栀,川楝子,龙胆草,吴茱萸,仙鹤草,甘草等。
瘀血阻络:
因久病胃痛,反复发作,气机不利,伤及胃络,血瘀阻滞,不通则病而致。症见胃痛拒按,痛处不移,宛如针刺,夜间尤著,或彻胸背,呕血便血。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选金铃子散加味,药用川楝子,元胡索,丹参,五灵脂,生蒲黄,赤芍,广木香,佛手,制没药,制乳香,甘草等。
月经停经怎么办,中医分型调理方法
月经是指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周期性子宫出血。月经是每个女性都会经历的事情,但是女性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可能会出现停经、闭经的情况。这种症状其实是可以通过中医来进行调理的。
一: 肝肾不足型
1: [临床表现] 月经超龄未至、或初潮较迟、量少色淡红,伴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潮热汗出、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弦。
2: [食疗药膳]1.黑豆红花糖方:黑豆50克,红花6克,红糖30克,前2味先水煎,煎好后入红糖,热服。2.山药土豆汤:山药30克,土豆30克,黑豆30克,鸡血藤50克,牛膝10克,先将鸡血藤、牛膝煎水1小时后,去渣,加入山药、土豆、黑豆煮至熟烂,加入红糖适量服用。3.大枣白鸽汤:大枣50克(去核),白鸽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炙鳖甲、炙龟板各30克,枸杞20克,先煎鳖甲和龟板30分钟,后放入枸杞再煎20分钟,煎好后去药渣,取药汁煮大枣及白鸽至熟,吃肉饮汤。
二: 气滞血瘀型
1: [临床表现] 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
2: [食疗药膳]1.王不留行炖猪蹄:王不留行30克,茜草根15克,牛膝15克,猪蹄250克。先将上三味药煎水50分钟后去渣,同猪蹄炖至烂熟,饮汤食肉,每日2次。2.丹参鸡蛋汤:丹参30克,鸡蛋2枚,文火煮1小时,吃蛋饮汤,连续服用。3.桑椹红花汤:桑椹子25克,红花5克,鸡血藤20克,米酒适量,加水2碗煎至1碗,每日分2次温服,每次半碗。4.益母草猪血煎:鲜益母草200克,猪血200克,煎煮至熟空腹服用。
三: 气血虚弱型
1: [临床表现] 月经由后期量少而渐至停闭,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纳少,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2: [食疗药膳]1.当归北芪猪肉汤:当归20克,北芪20克,黄花菜根15克,瘦猪肉200克,同煎煮熟,加盐少许调味,吃肉饮汤。2.乌鸡丝瓜汤:乌鸡肉150克,丝瓜100克,鸡内金15克,共煮至烂,服时加上等鱼露少许,每日1次。3.红糖北芪姜枣汤:红糖100克,红枣100克去核,生姜20克切片,北芪50克,水煎代茶饮,连续服用。
四: 闭经的原因很复杂,其杂性不但在于它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性失调,而且有时发生在内分泌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垂体肿瘤),在其引起其他症状以前,往往先出现闭经,常易误诊为功能失调性闭经。不过,不同原因引起的闭经,各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和特异性。
遗精过多怎么办,中医辩证治疗有方法
俗话说:精满则溢,男性遗精是一种生理排泄现象,如果次数不是很频繁,对于身体健康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遗精太过频繁,那就是一种病态,需要引起重视了。那么男性遗精可以怎么进行治疗呢?
一: 中医治疗遗精过多
1: 心肾不交型:表现梦中遗精、头晕、倦怠无力。此为心火亢盛、水亏火旺,扰动精室导致。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内服,每次6克,每日2次。
2: 肾气不固型:表现滑精频繁,脸色少华,畏寒肢冷。此为病久不愈,阳精内涸,气矢所摄,精关不固。可选用河车大造丸,每次6克,每日2次。也可选服镇阳固精丸、龟龄集等中成药。
3: 肾阴亏虚型:表现为遗精、头昏目眩、耳鸣腰酸、失眠盗汗。此为房事过度,耗伤肾阴,干扰精室,致使封藏失职。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每次6克,每日2次,也可服用知柏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2次。
4: 肝火偏旺型:表现为梦中遗精,焦躁易怒,胸胁不适,口苦咽干。此为肝火旺盛、火扰精室导致。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每次5~10克,每日2次。
5: 湿热下注型:表现为遗精频繁,或在排尿时精液外流,口苦或渴。此为湿热下注,扰动精室。要选用二妙丸或猪肚丸,用量均为6克,每日2次。
二: 改善男性遗精的日常小动作
1: 自我按摩法用双手手指分别依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反复轻轻按摩丹田穴(腹部脐下方2指)和肾俞穴(腰部最细处的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指处),通过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帮助调整和改善性功能。
2: 提肛运动法坐在床上做收缩肛门的动作,酷似强忍大便的样子,每晚睡前进行,每次可收缩48~64次。收缩时吸气,放松时呼气,动作宜柔和、缓慢而富有节奏,用力均匀。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必有效果。
3: 仰卧收腹臂腿上举法取仰卧位,两臂伸直在头后,然后上举两腿同时迅速上举两臂,使双手和两足尖在腹部上方互相接触,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每天早晚可各进行一次,每次可做24~32下。随着腹肌力量的增强,上述动作重复次数可逐渐增加。
三: 遗精过频一定要引起重才行,千万不要粗心大意,调节遗精过频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可以多做仰卧起坐,此外,频繁遗精时还应注意保持性器官卫生,每晚临睡前用冷水冲洗阴囊,以降低性神经的兴奋性。
中医刮痧分型治疗癫痫
痫证又称羊痫风,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卒然昏仆,强直抽搐,移时自醒,醒后如常人,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病机】
1、先天因素 痫病始于幼年者,与先天因素密切相关。先天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胎儿因母体受惊恐,使母体及胎儿气机逆乱,肝肾受损;二是父母禀赋不足,或父母本患癫痫,导致胎儿精气不足,影响胎儿发育。出生后,易生痰生风,导致癫痫发作。
2、七情失调 主要责之于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造成气机逆乱,进而损伤肝肾,致使阴不敛阳而生热生风,易致癫痫发作。
3、痰迷心窍 过食醇酒肥甘、脾胃受损、精微失布,湿浊内聚成痰;或劳伤思虑,脏腑失调,气郁化火,火热炼液成痰,痰浊或随气逆,或随风动,蒙蔽心窍,壅塞经络,从而发生痫症。
4、脑部外伤 由于跌仆撞击,或出生难产,均能导致颅脑受伤。外伤之后,气血瘀阻,血流不畅,则神明逆失;筋脉失养,则血虚动风而抽搐。
【证候特征】
痫证发作时虽有典型症状,但病情各有不同。发作时间有长有短,有数秒钟、数分钟乃至数小时。发作间歇有久有暂,有每日发作或日发数次,乃至数日一发者,甚则几年一发发作程度又有轻重之别,轻则仅有呆木无知,不闻不见,不动不语,面色苍白,但无抽搐。病人可突然中断活动,手中物件突然落失或头突然向前倾而迅速抬高,重则来势急骤猝倒号叫,抽搐涎涌,小便自遗昏不知人,苏醒后对发作情况一无所知,在临床上分为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三个证型,风痰闭阻主要表现为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等征兆,发则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痰火内盛主要特征为发作时昏仆吐涎,或叫吼,平日情绪急燥,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而干,便秘;心肾亏虚表现为癫痫发作日久,健忘、心悸、头晕目眩、腰背酸软神疲乏力。
【治疗】
1、痰火内盛
取穴: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丰隆、行间。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筋缩穴,然后刮前胸鸠尾再点按长强,接着刮下肢阳陵泉至丰隆最后重刮行间。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长强、鸠尾交通任督,调整阴阳为治痫要穴;阳陵泉为筋穴,配督脉之筋缩可解痉止搐;丰隆和胃降浊,清热化痰;行间清肝胆之火,共奏开窍止搐,豁痰清热,平肝熄风之功。
2、痰火内盛
取穴:长强、鸠尾、阳陵泉、 筋缩、风池、太冲、丰隆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背部筋缩,再刮前胸鸠尾,点按长强,刮下肢阳陵泉至丰隆,最后刮太冲。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如前近述,风池配太冲平肝熄风;丰隆清热化痰。
3、心肾亏虚
取穴:百会、肾俞、肝俞、神门、心俞
刮拭顺序:先点按头部百会穴,然后刮心俞至肾俞,再刮前臂神门。
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百会醒神开窍;心俞神门养心安神;肾俞、肝俞调补肝肾。
眩晕怎么办
可能我们对于眩晕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是不太了解的,所以我们对于眩晕的治疗方法也是比较陌生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眩晕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去医院检查一下发病原因,可能是因为贫血引起的,那你们可以在生活中适当的吃一些含铁元素比较多的食物,这样食物是有很大的补血作用。
引起眩晕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我们在生活中想要治疗眩晕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最好是要对症下药,所以为了让我们在生活中治疗好眩晕这种疾病,希望大家可以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介绍。
1、脑血管性眩晕: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2、脑肿瘤性眩晕: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3、颈源性眩晕: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4、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内分泌 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在原发病恢复的基础上,眩晕可以自然缓解。
5、神经官能性眩晕: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的眩晕,首先应解除病人的焦虑不安情绪,可适当给以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但要避免长时期使用镇静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
通过文章对于患上眩晕这种疾病怎么办,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好好的记住文章介绍的治疗方法,我们在生活中想要治疗好眩晕这种疾病,最好是要对于它的发病原因有一定的了解才好,希望你们发现眩晕存在的时候可以对症下药。
腰痛中医分型
很多人都有腰痛的情况产生,但是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腰痛一般是肾虚导致的,我们需要针对性进行治疗。目前从中医领域来说,可以通过针灸进行腰痛的治疗,但是我们在治疗之前需要进行诊断,然后才能针对性的对穴位进行艾灸,达到治疗的效果。那么,腰痛中医分型有哪些?
1、驱风化湿,活络缓痛
风邪外袭,太阳之脉受病,以致经气不通,发为腰痛。腰痛并多抽掣,牵引腿足,上连背脊,或有寒热头痛,舌苔白腻,脉象浮滑。当以驱风化湿,活络缓痛。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2、温化寒湿,以缓腰痛
寒湿侵犯太阳之络,周身酸楚,沉重乏力,转侧不便,每遇阴雨则腰痛即重,舌苔薄白,脉象沉濡。这符合《金匮要略》里:“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宜用温化寒湿法。
3、清热化湿,疏风缓痛
湿热蕴郁,阻于络脉,气机不调,发为腰痛,大便溏薄,肛门灼热,小溲黄赤,心烦梦多,口苦纳差,舌红苔黄腻。
4、温补肾阳,以缓腰痛
肾阳不足,腰部及下肢逆冷,腰膝酸痛无力,遇劳即重,小溲清长,大便有时干结,舌胖苔白,脉微无力。可用温补肾阳的方法,可用青娥丸加减。
5、填补下元,滋阴降火
肾阴不足,腰痛绵绵,虚火上炎,心烦失眠,手心灼热,夜梦遗精,溲黄便结,舌红口干,脉小细数,沉取弦滑。必须用填补下元,滋阴降火法。
6、活血理气,通络缓痛
行动不慎,腰际闪挫,或因外伤,瘀血阻络,腰痛如刺,日轻夜重,动则痛甚,不能俯仰转侧,甚则呼吸亦牵引疼痛,大便色黑或秘结。当用活血理气方法。
中医感冒分型
中医感冒分型,这个问题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中医和西医在治病上有很大的区别,西医治疗感冒,主要以消炎和抗病毒为主,中医治疗感冒和西医就不一样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也就是根据症状的不同,用的汤药也会有所不同,中医分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等。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中医感冒分型有哪些。
感冒的辩证分型:
1.风寒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咯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紧。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遏,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肢节酸痛;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
寒为阴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俱为表寒征象。
2.风热证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徽黄,边尖红。
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见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黏或黄;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风热侵于肺卫之征。
3.暑湿证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
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挟湿,每多暑湿并重,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风暑夹湿,上犯清空,则头昏重胀痛;暑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黏,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津液,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气机不展,故胸闷,泛恶,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薄黄腻,脉儒数为暑热挟湿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