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与治疗的区别 > 导航 > 甲状线瘤养生治疗方法

甲状线瘤养生治疗方法

2019-10-13

白线疝的治疗

养生与治疗的区别。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中医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白线疝的治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线疝我们也叫做是腹上疝,白线疝这种疾病我们并不是很常见,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白线疝的知识才行,这样才有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白线疝,我们也必须认识和了解一下白线疝的症状,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才能发现白线疝并且及时去治疗白线疝。

白线疝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痛的症状,另外白线疝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白线疝呢,一起看下文的介绍。

经腹白线突出的疝称为白线疝,也名腹上疝。腹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于腹正中线相互交织而成。脐上白线较宽,脐下白线狭而坚固。因此白线疝好发于脐上,多为腹白线发育欠佳或有孔隙所致。

(一)症状

1.腹痛

白线疝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数病人仅表现为上腹局限性隐痛而少数表现为较严重的深部疼痛。腹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疝块压迫通过白线的肋间神经纤维导致局限性疼痛,大网膜、肝圆韧带受到牵扯引起深部疼痛。腹痛可放射到下胸部及背部。疼痛程度与体位、进食及重体力劳动有关体位改变,尤其是平卧时疼痛常减轻或消失而进食后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加重腹痛的严重程度与疝的大小不成正比,往往疝很小而临床症状很重。

2.恶心、呕吐

少数白线疝病人除腹痛外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生机制为:①脱出的大网膜和肝圆韧带牵拉可引起深部疼痛,并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②大网膜和肝圆韧带的牵扯可导致幽门痉挛,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二)体征

1.腹壁肿块

腹壁肿块是白线疝的主要体征。由于白线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因此,疝块多位于脐上剑突与脐之间的白线上,可偏于中线一侧,站立或饭后疝块更为明显。疝块直径一般在2~4cm左右,有学者报道疝块最大者直径达15cm,少数病人疝块很小,只是皮下一个柔软的圆形突起,不易察觉,肥胖病人则更难发现。当疝内容物回纳后可触及白线处有筋膜性疝环孔的边缘。

2.Litten征阳性

体格检查时将手指放在病人怀疑疝的部位,嘱其在立位时用力咳嗽,往往在咳嗽的同时,手指可感到有碎裂声,即为Litten征阳性。

3.诱发疼痛

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肿块向外牵拉,常因牵扯了肝圆韧带、腹膜或大网膜而诱发患者腹部疼痛。

无症状的白线疝,因为其虽可继续增大但发生嵌顿的机会不大,可以不予治疗。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无特殊手术禁忌者,则应施行手术治疗为宜。不同病理类型可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白线疝,我们知道白线疝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过我们还是要学习一些白线疝的知识,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的预防白线疝和治疗白线疝,上文详细介绍了白线疝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相关阅读

白线疝有什么症状?


白线疝是疝气疾病的一种,它主要发生在小腹的正中央,在肚脐眼处最为常见,但是也有的发生在肚子其他位置。肚脐上面白线宽一些,而肚脐下面的白线相比较就要窄一些了,那么,白线疝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还是来看看白线疝的具体症状都有哪些?

说到白线疝的具体症状,首先要了解白线疝的临床表现,白线疝不同于其他的疝气,白线疝在肚脐中有硬块,而且会让人感觉到阵阵痛,肚子会感觉到不适,更有甚者会引发其他的一些不良症状。

临床表现

在脐上中线处出现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平卧腹直肌放松,疝块回纳后可扪及腹白线缺损即疝环。网膜或肠管疝出后可有隐痛和牵拉感。少数白线疝可发生嵌顿,疼痛较剧或半有恶心和呕吐。较小的白线疝实无疝囊,仅有腹膜外脂肪自白线薄弱或缺损处钻出,肿块较小需注意检查方可扪及。

辅助检查

1.无合并其他器官病变者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如病情需要和其他病鉴别时包括检查专案“A”和“B”。

症状体症

1.脐上正中可发现小肿块。平卧还纳后可在白线区扪及空隙。

2.可因腹膜受牵拉而出现腹上部疼痛、嗳气、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

白线疝的症状有哪些?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朋友们是否了解了白线疝这种疾病了呢?白线疝是一种可以引发身体其他不适的疾病,所以当出现了此病症,一定要采取及时治疗措施,不要等到引发其他病症并非的时候再去治疗,到那时就晚了。

白线疝是怎么引起的


二、白线疝的手术治疗方法三、白线疝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白线疝是怎么引起的

1、白线疝是怎么引起的

一般认为先天性白线疝罕见,主要见于婴幼儿,出生时即发病;成人白线疝的发生多是由于先天性因素加上后天腹内压增高因素引起。先天性白线疝的发生可能与腹壁白线融合不全有关,疝的发生部位与成人常见的白线疝发病部位基本相同。

成人白线疝的发生除了也与腹壁的先天性发育不全有关外,主要与前腹壁腱膜受到过分牵拉有关。当腹部膨胀时,白线须同时伸长和展宽,造成纤维撕裂或牵拉使纤维间隙增大从而形成白线疝,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创伤、妊娠、肥胖、大量腹水等均可成为白线疝发生的诱因。

2、白线疝的症状有哪些

2.1、腹白线从剑突延伸至耻骨联合,白线在脐上薄而宽,而脐下窄而厚,甚至脐下两侧腹直肌融合,难以分清白线。

2.2、脐部致密的纤维环的影响,白线撕裂很难突破脐部。

白线疝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5%~3.0%,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约3:1,以20~50岁年龄多见,约20%患者有多处筋膜缺损存在,即多发性白线疝。

3、白线疝的治疗方法

经腹白线突出的疝称白线疝,也名腹上疝。腹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于腹正中线相互交织而成。一般中医会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治疗:

3.1、疝气内消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3.2、桔核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3.3、补中益气丸,每日3次,每次9克。

白线疝虽然容易控制,确实比较缠手。得了这种病太烦人,特别影响情绪。而且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大家以后多注意一下。

白线疝的手术治疗方法

按外科手术前一般常规护理:术前2周禁止吸烟,有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及时治疗控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备小沙袋(约500g重)。

1、无疝囊型白线疝:先是采用高位结扎切断突出脂肪组织,使脂肪回缩至白线后方,再修补疝环。

2、有疝囊型白线疝:要先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如果疝块较大可以切除多余的疝囊以及与其粘连的大网膜,高位结扎疝囊后修补疝环。

3、白线孔隙的修补:修补孔隙时,采用横行缝合白线为宜,以防止由于肌肉侧方牵拉而撕裂。孔隙小者,用丝线间断缝合即可;孔隙大者,则需重叠缝合,将孔隙分上下两叶,彼此重叠1~2cm,用丝线间断褥式缝合;如白线有多处缺损,可采用Berman手术,即在缝补腹横筋膜后于两侧腹直肌前鞘各作一相等的垂直切口,将两侧前鞘的内叶重叠缝合以修补薄弱或有缺损的白线。

白线疝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腹部平片:腹部平片是不用引入任何造影而拍摄的腹部照片,当某种脏器因疾病而发生钙化或有不透X线的异物、结石,或腹腔内有游离气体出现,肠腔内气体、液体增多或肠管有扩张时,就会出现密度高低的差别而在照片上显示出来。

腹部MRI检查:腹部MRI检查是对腹部进行MRI检查,对颈部和乳腺,MRI检查有相当价值。在恶性肿瘤的早期显示,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方面优于CT。

腹部CT:进行腹部CT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腹腔脏器有没有感染性疾病,如炎症、结核、脓肿等;有没有占位,如良、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有没有畸形、结石、梗阻、穿孔、积液等。

血常规: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白线薯


【拼音名】Bi Xin Shǔ

【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横切或纵切成片,晒干。

【原形态】白线薯 多年生草质落叶藤本。块根团块状。枝稍扭曲,有直纹,无毛。叶互生;叶柄比叶片长或近等长,盾状着生;叶片三角形或微圆,长、宽近相等,8-18cm,先端钝或有时具短尖,基部近平截或微圆,边缘具波状粗齿或近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脉上稍被微柔毛;掌状脉向上和向下的通常各5条,下面突起,网脉细,薄纸质。花小,单性,雌雄异株;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或腋生于短枝上;雄花序稍纤弱,伞梗常5-7条,小聚伞花序稍密集;雄花:萼片6,排成2轮,倒卵形或阔倒卵形,长1.7-2.2mm,外轮宽1-1.3mm,内轮较阔;花瓣3,肉质,长0.8-lmm,宽1.5-1.9mm,两侧边缘内卷,镊合状排列;聚药雄蕊长0.5-0.7mm;雌花序紧密呈头状,花期不见伞梗和小聚伞花序梗;雌花:通常有萼片1,卵状披针形,长约lmm;花瓣2,近圆形,长约0.6mm。核果阔倒卵形,内果皮长约9mm,背部有4行柱状雕纹,末端扩大呈头状,每行约14-15颗,胎座迹不穿孔。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区沟谷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

【性状】

1.性状鉴别 块根类球形或不规则块状,直径10-40cm。表面灰褐色至黑褐色,有不规则的龟裂纹,散生众多小凸点。商品多为横切或纵切片,厚0.5-lcm;新鲜切面淡黄色至黄色,或放置后黄色变深。断面可见筋脉纹(三生维管束)环状排列呈同心环状。气微,味苦。

2.显微鉴别 皮层石细胞群较大而多,常数十个成群断续排列成一宽环状;石细胞长圆形或长方形,长径40-100(-160)m,短径40-80(-100)m,并有类方形或圆形的石细胞,直径50-70m,壁厚。薄壁细胞含有众多草酸钙棒晶,长7-25m,并有少数针晶和细长片状结晶;淀粉粒单粒,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30(-40)m,脐点线状、裂缝状、点状;少数为复粒,由2-4分粒组成。

【化学成份】白线薯块根含异紫堇定(isocorydine),含量达1.48%,据现有资料,千金藤属植物中异紫奠定含量在1%以上的仅此一种,此外尚含左旋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青藤碱(sinomenine),紫堇块茎碱(corytuberine),青风藤碱(sinoacutine),去氢荷包牡丹碱(dehydrodicentrine),异波尔定碱(isoboldine),8,14-二氢多花罂粟碱(8,14-dihydrosalutaridine),N-甲基六驳碱(N-methyllaurotetanine),头花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轮环藤宁碱(cycleanine),左旋箭毒碱(curine)及高阿罗莫灵碱(homoaromoline)等生物碱。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橙色沉淀;另取滤液l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药材新断面,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淡紫色荧光。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主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痈疖肿毒;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服酌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食道裂孔疝治疗,保守治疗最常见


食道裂孔疝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疼痛,进食后会更明显,有的会伴有烧灼样痛,嗳气或呃逆,食道裂孔疝治疗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就是平时注意饮食调节,避免对腹部造成过多的压力。

一.非手术治疗

婴儿食管裂孔滑动疝,症状轻微的小型食管裂孔滑动疝在发育过程中可以自行消失或好转,可首选保守治疗。

(1)饮食调节:婴幼儿可选用黏稠饮食,餐后适当拍打背部,使胃内气体排出;多用低脂肪,高蛋白饮食,以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紧张性,并能减少反流;避免刺激性食物,并应禁酒,烟和咖啡;少量多餐,充分利用唾液对胃酸的中和作用;进食要缓慢,避免饱餐,尤忌睡前饱食。

(2)借助于重力作用,预防反流:多采用半坐位,坐位或竖立位;餐后不宜立即躺下,养成餐后散步的习惯;睡眠时床头垫高15~20cm以上。

(3)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弯腰,裤带过紧,便秘,呕吐,咳嗽,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4)胃动力药物的应用:如西沙必利(cisapride),多潘立酮(吗丁啉)及甲氧氯普胺等,可通过增加括约肌的紧张性和促进胃及食管的蠕动,减少反流并促进食管炎的愈合,忌用抗胆碱能药物,以免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延缓胃排空,促进胃食管反流。

(5)治疗食管炎:轻,中度食管炎用H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及雷尼替丁等)治疗8~12周,疗效良好,并且奥美拉唑(洛赛克)较西咪替丁及雷尼替丁的效果好,可使80%~85%病人的食管炎愈合或症状完全缓解,但需继续服药,否则会复发,但对严重的食管炎无效,可适当应用抗酸剂或中和胃酸的药物。

(6)监测: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定期行钡餐透视检查,食管镜检查及动态检测24hpH值,如经非手术治疗,24h监测pH值4,食管炎症较重,食管下端(高压带)压力显著低于胃压,呕吐症状明显者,应考虑手术。

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使食管下段及胃食管结合部恢复到其腹腔内的正常位置,并加强下食管括约肌,手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将食管腹腔段恢复到正常位置;固定食管,贲门;将变钝的His角变锐;修复,缩小扩大的食管裂孔;防止反流。

白线薯的功效与作用


近期各大电视频道推出各种养生节目,饮食节目也推出特色养生食疗方法,在方方面面都显示出养生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认识中加深,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种养生的药材白线薯。

【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

【原形态】白线薯 多年生草质落叶藤本。块根团块状。枝稍扭曲,有直纹,无毛。叶互生;叶柄比叶片长或近等长,盾状着生;叶片三角形或微圆,长、宽近相等,8-18cm,先端钝或有时具短尖,基部近平截或微圆,边缘具波状粗齿或近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脉上稍被微柔毛;掌状脉向上和向下的通常各5条,下面突起,网脉细,薄纸质。花小,单性,雌雄异株;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或腋生于短枝上;雄花序稍纤弱,伞梗常5-7条,小聚伞花序稍密集;雄花:萼片6,排成2轮,倒卵形或阔倒卵形,长1.7-2.2mm,外轮宽1-1.3mm,内轮较阔;花瓣3,肉质,长0.8-lmm,宽1.5-1.9mm,两侧边缘内卷,镊合状排列;聚药雄蕊长0.5-0.7mm;雌花序紧密呈头状,花期不见伞梗和小聚伞花序梗;雌花:通常有萼片1,卵状披针形,长约lmm;花瓣2,近圆形,长约0.6mm。核果阔倒卵形,内果皮长约9mm,背部有4行柱状雕纹,末端扩大呈头状,每行约14-15颗,胎座迹不穿孔。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区沟谷边。

【性状】1.性状鉴别 块根类球形或不规则块状,直径10-40cm。表面灰褐色至黑褐色,有不规则的龟裂纹,散生众多小凸点。商品多为横切或纵切片,厚0.5-lcm;新鲜切面淡黄色至黄色,或放置后黄色变深。断面可见筋脉纹(三生维管束)环状排列呈同心环状。气微,味苦。

【化学成份】白线薯块根含异紫堇定(isocorydine),含量达1.48%,据现有资料,千金藤属植物中异紫奠定含量在1%以上的仅此一种,此外尚含左旋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青藤碱(sinomenine),紫堇块茎碱(corytuberine),青风藤碱(sinoacutine),去氢荷包牡丹碱(dehydrodicentrine),异波尔定碱(isoboldine),8,14-二氢多花罂粟碱(8,14-dihydrosalutaridine),N-甲基六驳碱(N-methyllaurotetanine),头花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轮环藤宁碱(cycleanine),左旋箭毒碱(curine)及高阿罗莫灵碱(homoaromoline)等生物碱。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橙色沉淀;另取滤液l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产生大量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药材新断面,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淡紫色荧光。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主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痈疖肿毒;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服酌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对于白线薯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应该知道了吧,白线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很常见的中药药材,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疝酒


茱萸婪豉酒
[药物组成] 吴茱萸三两 生姜四两 豉二合。
[功能主治] 治寒疝来去,每发绞痛。
[用法用量] 分为二服。
[制备方法] 上药及酒四升,煮二升。
[资料来源] 晋·《肘后备急方》、唐·《外台秘要》。 降椒酒
[药物组成] 降真香(细锉)二两 川椒(去合口者)一两
[功能主治] 预防外邪侵犯,兼治风湿脚气,疝气,冷气,及背面恶寒。
[用法用量] 每日饮数杯。
[制备方法] 上药用绢布贮,浸无灰酒中约二斗许。
[资料来源] 明·《景岳全书》 茴香酒
[药物组成] 茴香 茴尤
[功能主治] 治疝气痛,偏坠牵引及心腹痛。
[用法用量] 煮饮。
[制备方法] 茴香浸酒。
[资料来源] 明·《本草纲目》 灯笼草根酒——原名“茴香酒”
[药物组成] 灯笼草根
[功能主治] 治疝气偏坠,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将茴香炒后碾细,用本酒调服。
[制备方法] 用灯笼草根浸酒。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香楝酒
[药物组成] 南木香 小茴香 大茴香 川楝肉各三钱
[功能主治] 疝气因劳累而发者,其脉沉紧,豁大无力,是夹虚也,其痛亦轻,治偏坠气。
[用法用量] 空腹热服,极痛者,一服立愈。
[制备方法] 上药合作一服,锅内炒至香,入葱白连须五根,用水一碗,淬人锅内,以碗罩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渣,加好酒半碗合和,入炒盐一茶匙。
[资料来源] 明·《万病回春》 桂姜萸酒
[药物组成] 桂心四两 生姜三两 吴茱萸二两
[功能主治] 腹股沟疝,腹痛。
[用法用量] 分三次温服。
[制备方法] 上药切细,用酒一大升煎成二合。
[注意事项] 忌吃生姜。
[资料来源] 唐·《外台秘要》 鼠李子酒
[药物组成] 鼠李子
[功能主治] 治疗疝气
[用法用量] 每日二服,渐加至三服,每次饮服三合。
[制备方法] 将新鲜鼠李子晒干,九蒸九曝,酒浸即成。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橘核药酒
[药物组成] 橘核9g 荔枝核9g 川楝子(盐炒)9g 小茴香15g 牡蛎粉15g 胡芦巴9g 肉桂6g 青皮9g
[功能主治] 温阳散寒、行气散结,适用于肝肾阴寒、疝气偏坠、阴囊肿大,起消无常,痛引脐腹,因劳累或受冷即发等症。
[用法用量] 视个人的体质,耐受情况,酌量饮用,每日二次。
[制备方法] 将上述药物粉碎,装入瓶中,用高粱酒500ml左右浸泡三四月,过滤去渣。
[注意事项] 儿童禁用。
[资料来源]《中医验方汇选》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区别


疝气是发生在老年让你身上较多的疾病,主要的症状表现是腹痛、体寒。疝气就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区别就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现在就带着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两种疝气,并罗列一下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区别点。

直疝:

腹内脏器和组织经腹壁下动脉内侧黑塞尔巴赫三角突出体表为腹股沟直疝。年老体弱,腹壁肌肉、腱膜、筋膜退化,腹壁强度降低,在腹内压增高的作用下可发生直疝。巨大斜疝使腹股沟管后壁强度明显减弱或缺如也可并发直疝。直疝多见于中、老年体弱者。直疝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只在疝块外突时有轻微酸胀感。由于疝直接在黑氏三角顶出,疝环即黑氏三角薄弱区,较宽大,无明显疝囊颈,极少发生嵌顿。体格检查令患者站立,疝块即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突出,呈半球状隆起。回纳后用手按压黑氏三角区能阻挡疝块复出。

斜疝

: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即为腹股沟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最常见的腹外疝。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最初在长期站立、行走或咳嗽时肿块沿腹股沟管斜行突向外环口。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延伸进入阴囊。肿块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形状似梨,并似有一柄笠行伸入腹股沟管。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检查时,病人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是与直疝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

2.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3.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疝的疝块为半球形,基底较宽。

4.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

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

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7.嵌顿机会:斜疝发生疝嵌的机会较多;直疝发生嵌顿的机会极少。

我们在临床中最终确定患者是斜疝还是直疝,就好像肿瘤通过切除送病理活检一样,还是要通过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疝的缺口位置来得出结论。

腹内疝


【概述】

腹内脏器或网膜经腹腔内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裂隙转离原有位置即构成腹内疝。

【治疗措施】

腹内疝均须手术治疗。先天性腹内疝的疝环缘多有重要血管或器官,肠管在复位时不可强行扩张或任意切剪疝环以免损伤。Winslow孔疝可作Kocher切口充分游离十二指肠以扩大疝环。十二指肠旁疝只能在疝环的下方剪开,尤其对右侧十二指肠旁疝绝不可误伤其疝环前缘的肠系膜上血管。总之,术中要求十分注意疝环毗邻的解剖关系。

真性、先天性腹内疝疝囊为富有血管的腹膜、网膜或系膜,只能在无血管或非血管主干处切开,回纳和检查嵌顿的肠管。如无坏死而扩张的肠管复位有困难,可在严格防止污染的情况下行肠减压后再回纳。如已绞窄坏死,则在疝环入口肠管正常处予以切断,于疝囊内取出坏死肠段,再吻合切端。先天或后天性腹内假疝的手术原则是:疝内容物复位后,剪除粘连带或缝闭所有裂隙以防止复发。

【病因学】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肠逆时钟旋转270后,盲肠固定于右髂窝部,中肠系膜根部与后腹膜融合并在十二指肠旁、盲肠旁和乙状结肠系膜根部等处形成腹膜皱折或称隐窝。如隐窝大而深,或网膜囊(小腹膜腔)形成过程中留下的孔道(Winslow孔)较宽,肠管可由此疝入。10周后的胚胎,中肠返回腹腔时,小肠亦可疝入中肠襻系膜,形成内疝。此外,后天因素如术后粘连束带或胃肠吻合构成的异常间隙,肠管亦可经此疝入。

腹内疝可按有无疝囊分成真疝和假疝两种。脏器经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进入到另一个腹膜囊或网膜囊,因具有疝囊称真疝。如网膜或肠系膜因胚胎发育异常产生裂孔,或因腹腔手术构成一异常孔隙,肠管因此疝入,则无疝囊称假疝。

十二指肠旁疝 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腹内疝(图1)。左侧尤为多见,肠管疝入十二指肠升部的左侧隐窝(Landzert隐窝),开口向右、上界为十二指肠空肠曲、胰腺下缘和左肾血管起始部,前界为肠系膜下静脉和左结肠动脉,右界为主动脉,疝囊向左侧深入,浅面为降结肠系膜,深面为左肾、输尿管和腰大肌。右侧十二指肠旁疝肠管疝入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十二指肠空肠曲下方隐窝(Waldeyer隐窝)。后者开口向左,上界为十二指肠,后界为腰椎,前界为肠系膜上血管,疝囊向右侧深入,浅面为升、横结肠系膜,深面为右肾、输尿管、下腔静脉和腰大肌。

盲肠旁疝 远较十二指肠旁疝少见,肠管可从以下几个隐窝疝入:升结肠内侧回肠上方的回结肠隐窝;回盲部下方的回盲肠隐窝和盲肠下后方的盲肠隐窝。这些隐窝入口处均有回肠血管的分支和疝入的肠管。疝囊位于盲肠及回盲部后的间隙。

乙状结肠系膜疝 极为罕见。肠管从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和后腹膜之间的隐窝疝入,前缘为乙状结肠血管,疝囊向左外下方呈漏斗状伸展,浅面为乙状结肠系膜,深面为髂总血管和输尿管。

Winslow孔疝 亦属罕见,肠管从Winslow孔疝入,网膜囊即疝囊。

其他内疝 先天性腹内假疝指肠管经大网膜、小肠和结肠系膜裂孔疝入的内疝,以小肠系膜裂孔疝多见,好发部位在末段回肠系膜处。后天性腹内疝均为假疝,可见于:BillrothⅡ式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口的后方;结肠造瘘和侧腹壁之间;肠管之间或腹壁之间形成的粘连索带,肠管由这些后天造成的间隙疝入。

【临床表现】

如隐窝入口的口径大,肠管自由出入,故有些先天性腹内疝可无症状,但通常多有腹胀、恶心、隐痛等慢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疼痛剧烈时可扪及囊状包块,叩之呈鼓音,缓解期钡餐检查可见一团小肠盘绕固定某一处。急性梗阻时腹部X线平片显示一团小肠固定于某一部位且有多个液平,如发生绞窄,则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和腹膜炎体征。

先天性腹内疝并不多见,且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困难,常于急性小肠梗阻手术时发现。此外,腹腔手术后并发严重急性小肠梗阻,就考虑后天性腹内疝的可能。

股疝


【概述】

脏器或组织经股环突入股管,再经股管突出卵圆窝为股疝。

【治疗措施】

股疝均应手术治疗,手术入径分腹股沟上和腹股沟下两种。

1.腹股沟上入径(图1) 采用斜疝切口,逐层解剖显露腹股沟管后壁,将圆韧带/精索牵向上,在腹股沟韧带上内侧切开腹横筋膜,即可找到股环和疝囊颈。切开疝囊颈,回纳疝内容物,于股环上方行疝囊高位结扎,远端疝囊不需处理。遇有嵌顿性股疝必须将股环内界的髂耻束返折部和陷窝韧带剪开松解,再将疝块推送回纳,切忌在股管上口提拉嵌顿的疝内容物。

股疝的修补是将腹股沟韧带、髂耻束、陷窝韧带与耻骨梳韧带缝合以闭合股环,注意避免误伤股静脉;亦可采用McVay法将腹内斜肌、腹横腱膜弓、腹横筋膜的上切缘以及联合肌腱缝合于耻骨梳韧带,并在外侧缝到股鞘和精索的内侧处。

2.腹股沟下入径(图2)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作一直切口,切开筛状筋膜显露疝囊,切开疝囊回纳疝内容物、疝囊高位结扎后将腹股沟韧带、髂耻束、陷窝韧带与耻骨梳韧带、耻骨筋膜缝合以闭合股环。

股疝手术虽有两种入径,但多采用腹股沟上入径,其优点是能清楚地显露股环,真正做到疝囊高位结扎和缝闭股环。对绞窄性股疝更应采用腹股沟上入径,以便更好地处理绞窄的疝内容物,这些都是腹股沟下入径无法做到的,后者唯一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

【临床表现】

尽管女性骨盆较宽,腹股沟韧带深面的间隙亦较宽,女性较男性易诱发股疝,但股疝仍远较腹股沟疝少见。

通常股疝无特殊不适,只在腹股沟下方近大腿根部处有圆形肿块。因股管细,股疝行径曲折,休息平卧不易使疝块缩小或完全回纳消失。咳嗽冲击感亦不明显。

约半数或更多的股疝可并发嵌顿和绞窄,多因急腹痛或绞窄性肠梗阻就诊。因此,对外科急腹痛的患者,不应遗漏腹股沟及股部的检查。疝内容物常为大网膜,肠壁间疝(Richter疝)亦不少见。股疝的特点为难复性,易发生嵌顿和绞窄。

【鉴别诊断】

股疝的诊断有时并不十分容易,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腹股沟疝 股疝有时会与腹股沟疝混淆。若以腹股沟韧带为界,股疝肿块应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下方,耻骨结节的外下方,而腹股沟疝肿块则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股疝一般较小,不易回纳,也常无反复脱出病史,腹股沟疝则较易回纳,且其回纳行径不同于股疝的行径。

慢性淋巴结炎 股三角区慢性淋巴结炎可扪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并易推动,还可能有急性感染史。股疝为单发难复性肿块。

大隐静脉曲张 于卵圆窝汇入处曲张的大隐静脉可形成一静脉团,须与股疝鉴别。如平卧后抬高患肢,静脉团块迅速消失,站立后又复出现,并伴有下肢静脉曲张。

圆韧带囊肿 位于腹股沟管内,在腹股沟韧带的上方,据此即可与股疝鉴别。此外,肿块呈圆块或椭圆形,活动度较大,有囊性感。

腰大肌冷脓疡 腰椎结核形成的冷脓疡常沿髂腰肌向下扩展出现于大腿根部内侧。它实际不在股疝出现的部位,如仔细确定解剖标志,不难作出鉴别。此外,冷脓疡具有明显波动感,再结合腰椎X线平片将发现结核病灶。

脑疝是什么,了解脑疝


脑疝是常见的脑部疾病当中的一种,这种疾病给人们的健康造成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所以大家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会严重危害到身体的健康。

简单来说,就是脑腔内的正常的组织被病变部位挤压,从正确的解剖学位置移位到了不正常的解剖学位置,由于大脑在人体中处于支配状态,所以脑内组织的功能受限将会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这就是脑疝。

根据脑疝出现的位置的不同,脑疝也分为好几类,其中常见的三类有,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脑疝的位置不同,所出现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

脑疝是由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的,所以一旦确诊之后,要尽快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脑疝基本上都要做开颅手术的,这样才能彻底清除颅内的占位性病变,即使不能确诊,也要采取姑息性手术,降低颅内压。

注意事项:

对于脑内疾病,我们都要尽快做出处理,特别是颅内高压造成的脑疝这种,病人很容易发生呼吸衰竭,生命体征紊乱,然后死亡。所以一定要迅速做出诊断,紧急处理,避免出现这种不可挽回的现象。

白线疝的治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