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喝中药可以放糖吗
泡着喝的养生的中药。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宝宝喝中药可以放糖吗”,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宝宝喝中药要注意什么三、宝宝喝中药有什么忌口宝宝喝中药可以放糖吗
1、宝宝喝中药以放糖吗
在每个方剂中,组成的药物皆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药性也有“寒、热、温、凉”的差异。而糖类也具有一定的药性及疗效,例如,糖具有润肺和中、补脾缓肝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肺燥咳嗽、口干舌燥、胃痛的病证,因此中医也把糖类作为一味中药。
如果是“快病”,偶尔少量加些糖没有关系,如果是胖、痰湿体质的孩子就要注意了。长期服用会影响消化功能,引发腹胀、消化不良等疾病。
其实,吃药也是一个锻炼孩子的过程,首先能让孩子适合、感受到不同的味道,渐渐适应食物不同感觉,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另外,也是一个心志的磨砺,提高孩子的忍耐力。最后,所谓‘苦尽甘来’不无道理,只有感受‘苦’的味道,才会珍惜‘甜’的感觉,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到努力得到甘甜的心境。
2、宝宝怎样选择中药制剂
2.1、选安全无毒的品种
一般中草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等复杂化学成分,而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服用后,很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婴幼儿宜选用低毒或药食两用如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等中药。
2.2、用药性平和的品种
由于婴幼脏器娇嫩,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
2.3、佐健脾和胃之品
小儿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因此应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小儿体属“纯阳”,热病偏多,且阳常有余,易出现肝热抽搐、惊风之症。救治小儿疾病特别是外感病邪,出现壮热、烦躁、惊惕等症,则应在清热透解之时,佐以平肝熄风之蝉蜕、钩藤、僵蚕、地龙等。
3、宝宝喝中药有什么讲究
小儿服药与成人不同,最好将中药连续煎两次后,兑到一起,再分成数份分次服下。学龄期儿童可分3~4次服,婴儿期则可分5~6次甚至更多次数服完,每次可间隔半小时或1~3小时再喂,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中医有“吐药不吐性”之说,即使孩子服药后有些呕吐,家长也不要丧失信心,可隔一会儿再喂,一般总是喂入的多,吐出的少。
中医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理论,因此服药有热服和温服之分,这样可提高药物的疗效。一般药物均宜温服,祛风寒、发汗解表药(治疗感冒发热的药)应热服,服完药物以后,还可以喂些热水、热奶或热粥,然后盖上被子,促使孩子出汗,以利于退热。WwW.YS630.CoM
中药煎剂的服用时间也有讲究:通常急性病服药不拘时间;补益药、泻下药以空腹为宜。治咽喉病的药要慢慢含咽,或者含漱吞咽;健胃药或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的药要饭后服;若孩子服药后容易呕吐,则可饭前服药。
宝宝喝中药要注意什么
1、煎煮小儿中药的时间、次数
因小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煎药要少而精。
为小儿煎煮的药液不宜过多,应根据小儿的年龄控制药液的多少,如3岁以上可煎至40毫升,分4次服下;3--7岁幼儿可煎至45毫升,分3次服下;7--12岁儿童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下,12岁以上儿童可煎至90毫升、分3次服下。
2、服药的温度
中药煎好后,放到不冷不热时服用叫温服,一般多采取这种方法服药。但也有一些病人需要冷服或热服。如消化不良、痢疾等腹泻的病儿畏寒则需要热服;外感风寒感冒时也需要热服,热服可助发汗,解表退热。患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脑炎等热性病时,中医往往使用清热解毒、泻下通便的凉性中药,这类中药冷服效果比较好。
宝宝喝中药有什么忌口
1、影响药物效力的食材
如萝卜助消化、清肠胃,服补气药时忌食用,但服消积化食药时可以食用。牛奶富含蛋白质及钙、铁等,易与某 些药物成分形成不易吸收的凝块,所以忌用牛奶送服药物,喝奶和吃药要间隔一个小时以上。
2、提高机体敏感性的食材
如过敏性哮喘、鼻炎、皮炎的孩子发病期间忌食鱼、虾、蟹、蛤、韭菜、发菜、茴香、芹菜等发物,以免诱发过敏,还应少吃鸡、羊、牛肉等温热肉食和竹笋、香菇、花生、芒果等易致敏食物。
3、与药物不相合的食材
如药方中有鳖甲,不宜吃苋菜;有荆芥,不宜吃黄腊丁;有石膏,不宜吃荞麦;服双黄连忌吃大蒜。另外,吃发汗药忌吃醋和生冷食物,否则会降低药效;吃板蓝根忌吃冷饮、绿豆、香蕉、苦瓜等凉性食物,否则容易导致腹泻。
yS630.Com相关推荐
小孩喝中药可以放糖吗
二、喝中药有哪些禁忌三、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小孩喝中药可以放糖吗
1、小孩喝中药可以放糖吗
宝宝喝中药最好不要不乱加糖。想要中药不苦,控制汤药口服时的温度,就可以轻松地减轻中药的苦味。研究表明,汤药温度在36.2℃左右口服,其苦味就会减轻。所以,我们在服用汤药的时候,最好将熬好的中药放在一边静置几分钟,等到药液温度降至温热、不烫嘴的时候饮用,因为这个时候苦味最轻,也更容易下口。
2、小孩喝中药什么时候放糖
一般说来,如果是“快病”,偶尔少量加些糖没有关系,如果是胖、痰湿体质的孩子就要注意了。长期服用会影响消化功能,引发腹胀、消化不良等疾病。
以下病症最好不要放糖:
2.1、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
2.2、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2.3、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
3、小孩喝中药不苦的技巧
3.1、掌握服药时间:在一天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在上午8时至10时,一个在下午2时至3时。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
3.2、掌握药液温度: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这样既可以防止烫嘴,又可以纠正苦味艰涩之偏。
3.3、掌握含、咽部位: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3.4、掌握服药速度: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3.5、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喝中药有哪些禁忌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
4、如果觉得口味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5、忌萝卜: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6、忌生冷: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器具: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2、清洗:现在药材大多都比较干净,不需要清洗,如果非得清洗的话,请用水快速冲洗一下就可以,切忌浸洗,还有如果有小颗粒的药材,如决明子,车前子等等,小心被冲走。
3、浸泡:在煮中药前,记得有这个步骤的啊。浸泡记得只用冷水,最多20多度的温水,不要用开水。浸泡时间半个小时左右,不要太长,特别是夏天,要注意,否则很容易变味的。
4、用水: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
宝宝喝中药可以放冰糖吗
宝宝喝中药可以放冰糖吗
1、宝宝喝中药可以放冰糖吗
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
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
2、糖也是药
中药的使用的关键在于有中医理论指导,中医讲究“五行辩证”,用药讲究“四气五味”,“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也就是说“甘甜”对应的是“脾胃”。
糖属于“甘”味之物,能够和胃补中,对于中焦虚弱、胃病等等本身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是红糖,更是比较温性的,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3、糖不能乱加在药里
中医方剂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缺一味药不行,多一味药同样不行!
首先,多食糖会助热,如果病人有腹胀中满、舌苔厚腻等湿热内停的症候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其次,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
再次,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
因而得出,喝中药不能加糖,即使苦也不能随便加。
喝完中药吃糖会影响药效吗
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药效。
但吃糖能减慢胃里内容物的排出速度,抑制药物的吸收,使糖皮质激素、磺胺类抗生素等药的效果发挥延迟。中药的苦味成分一般有清热解毒、健胃、助消化、抗菌等作用。健胃散、龙胆大黄合剂等健胃中药的苦味能刺激消化腺分泌,从而起到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吃药后再吃甜食可能影响此效果。服用治疗湿热疾病的苦味药(如治疗大便不通的大黄清胃丸)时,吃甜食容易留住病邪。
还有些疾病的病人,喝完中药后不宜吃糖,如咳嗽病人、糖尿病病人、肠胃炎病人等。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糖也是一味药物,如果在服药后吃糖,可能对之前吃的药产生影响。加糖还可影响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发挥和吸收。例如,红糖中含有铁和钙等成分,容易与中药的一些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在退热中药中加糖,可能减弱其清热效果。为了减小对药物的影响,最好服药两小时后再吃甜食。
如何缓解中药苦味
控制温度。药液温度冷却至20—36摄氏度之间,易快速服下,且感觉不太苦。
掌握位置。舌头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药时应尽量避免舌根过多地接触药液;服用较苦的药丸时,也应将药放在舌尖,然后用温开水迅速送服。
喝药速度。喝药的速度越快,受苦味的影响越小。喝汤药时最好使用吞饮法,饮满一口后快速吞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而顺势咽下。
凉水漱口。喝药后立刻用凉水漱口,然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必要时可嚼一块口香糖,及时去除口腔中的异味。
适当添加调味品。在一些补益类汤药中加入大枣或甘草可减轻汤液苦味,还可以增强补益作用。
宝宝喝中药可以打疫苗吗
宝宝喝中药可以打疫苗吗
1、宝宝喝中药可以打疫苗吗
宝宝在打疫苗的钱一个礼拜是不能生病打针吃药的,不然会影响疫苗的药效可能还会加重宝宝的病情,最起码要等一个星期以后才能打疫苗的,去防疫站打疫苗之前医生都会先问有没有吃药等等的。
2、宝宝多大可以喝中药
只要是在专业中医儿科医师的辩证指导下开方用药或指导中成药的适用,无论孩子多大,只要孩子肯接受,就可以服用中药。
儿童常用的中药剂型,主要有汤剂、冲剂、丸剂、成药(颗粒、口服液)、膏滋等,根据孩子的病情轻重以及服药的难易程度,医师和家长可以商量看哪一种剂型最适合自家孩子,以防药难喂,不仅浪费药材,而且影响疗效,错过了最好的治疗。
小儿药物使用要得到重视,从安全角度出发,不提倡家长自行到药店为孩子买药,孩子生病还是上医院系统诊治为妥。
3、宝宝喝中药能加糖吗
加糖分热证、寒证:
3.1、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
3.2、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3.3、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
如何喂宝宝喝中药
1、新生儿喂药,每日药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因新生儿味觉发育尚未健全,可将药汁直接放在奶瓶中由他自己吮吸,或用滴管慢慢滴入口内。
2、1~3岁的婴幼儿,每日药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这时期的婴幼儿的味觉非常敏感,所以喂药的方法很重要。首先药汁的温度要低于37℃,这样可以减轻苦味,另外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可以在药汁中适当加入些冰糖、白糖等辅助品来减轻苦味。
3、4~7岁的幼童,每日药量在300毫升左右,可分3~4次服用。此阶段的幼童已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因此可对他们进行诱导、说理,切不可用粗暴打骂的方式,否则病儿就会产生对抗情绪。
4、对极个别不愿服中药的幼童,可以采用被动喂药法。首先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吸管吸满药汁,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颊黏膜与臼齿之间慢慢挤滴。被动喂服中药时,切不可捏鼻子灌药以防药汁呛入气管,导致窒息。
宝宝长期喝中药好不好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吃天然中药比吃抗生素西药好,所以许多家长总让医生开一些调养的小中药,担心孩子生病,所以一直备着常年吃,可以更好的预防疾病,“中药无副作用”也许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人体服用的药物都要通过肝脏解毒,由肾脏排泄。而孩子的身体在成长发育阶段,脏器功能尚未成熟,肝脏的解毒功能差,肾脏排泄的功能不完全,反而会加重这些器官的负担,所以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能经常滥用药。
想要孩子可以保持好的身体健康,比起吃药和保健品,平日可以通过饮食调节等方式减少孩子生病,比起中药,药膳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加强锻炼,避免积食和消化不良,注意室内通风和消毒,注意保暖等。并且只在孩子有症状后再根据症状服药,遵照医生开的处方给药,这才是科学的。
中药放糖会影响药效吗?
针对很多疾病,比如一些肠胃疾病,大家都会想到中药治疗,中药的用法非常多,有些中药是外敷的,大部分中药都是内服的,内服的吃法也很多,比如可以炖汤来吃,但比较常见的是用中药熬水来喝,这样熬出来的中药喝起来非常苦,所以大家就会想到加糖,那么在中药里面加糖会不会影响药效呢?
中药放糖会影响药效吗?
口服中药汤剂与丸剂、膏剂、散剂、片剂等相比,有吸收快、见效迅速的特点,但汤药苦口,难以下咽,所以有人在服汤药时加食糖减轻苦味。特别是家长在给孩子服药的时候,—旦孩子哭闹拒绝服用,家长往往会选择在中药里加些糖来减轻药的苦味。这样虽然可使汤药易服,但是药效却会受到影响,甚至大为降低。因为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糖也是一味药。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在民间流传的药方中就记载,用白糖煮茶水可以祛火;用红糖煮生姜、葱白可以治风寒感冒。喝中药时加糖,既影响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发挥,又影响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红糖中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一旦与中药里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后,就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
◆在退烧药中加糖,会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且有利尿作用,使得有效成分发生降解,抑制退烧药的药效。
◆有些药必须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或引起其他刺激,才能发挥出疗效。糖还可解除马钱子的部分药效。
◆某些病人不宜吃糖,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化脓性疾病的病人等。因此,不管是服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能因其味苦而随意加糖。
宝宝喝中药可以打预防针吗
二、宝宝打预防针有什么禁忌三、宝宝打预防针后怎样护理
宝宝喝药可打预防针吗
1、宝宝喝中药可以打预防针吗
宝宝在打疫苗时医生会询问有没有生病现象,如果生了病是不建议打疫功的,因为病期注射疫苗不仅会影响疫苗的药效可能还会加重宝宝的病情,需要在疾病康复后再进行注射。可以在医生建议下注射疫苗。
2、宝宝什么情况下不能打预防针
2.1、疾病期不应注射疫苗
如果婴儿患感冒或全身不舒服,或者在预定注射免疫接种前一周内正在用抗生素,都不要进行免疫接种。发热、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和恢复期、重症慢性疾病的发作期均不能接种疫苗。待身体完全恢复或在慢性疾病的稳定期,视机体健康状况确定是否接种。
2.2、过敏体质者慎用疫苗
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有明确过敏史,或既往接种某种疫苗有过敏史的人,应禁用同一种疫苗。
2.3、感冒发烧不易接种
如果宝宝发热、体温超过37.5℃时,也应暂缓接种。
2.4、皮肤患病不易接种
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牛皮癣、湿疹、皮疹及化脓性皮肤病,则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
2.5、腹泻时打疫苗需谨慎
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如每天排便4次以上,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2.6、鸡蛋过敏宝贝接种有选择
凡发现有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则不宜接种麻疹、麻风、麻风腮、流感等疫苗。
3、 宝宝打预防针要注意什么
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婴儿,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如婴儿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回答婴儿的情况。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接种后在医院或防疫站观察15~30分钟;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疫苗都有抗原,要预防婴儿发烧,给婴儿多喝白开水;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家长可用热毛巾对红肿的地方进行热敷。
婴儿打预防针后偶尔也会引起一些反应,常见反应有发热,体温上升到38~39℃、恶心、呕吐、皮疹、头痛、胃口差、精神萎靡、腹泻和哭吵等,局部的反应有局部红晕、红肿、荨麻疹、过敏性皮疹、紫癜、无菌性脓痒、搔痒等,有反应的婴儿应休息、多喝开水,热度高于38℃可服一些退热片,一般全身反应在3~4天可以恢复正常。
宝宝打预防针有什么禁忌
1、卡介苗禁忌
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禁忌
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4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3、百白破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如果你的婴儿曾有过惊厥,或者在近亲中有癫痫者,百日咳疫苗使婴儿出现严重反应的可能性增加,所以要和医生商讨。
4、麻疹疫苗禁忌
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
5、乙型脑炎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种。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
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7、乙肝疫苗禁忌
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8、甲肝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宝宝打预防针后怎样护理
1、接种后在医院或防疫站观察15-30分钟。
2、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
3、疫苗都有抗原,要预防宝宝发烧,给宝宝多喝白开水。
4、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家长可用热毛巾对红肿的地方进行热敷。
5、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6、密切关注宝宝,看有无异常的发烧,注射地方有无异常反应。
宝宝喝中药能加糖吗 宝宝喝中药要注意什么
现在很多父母会选择中药来治疗小儿疾病,但是,中药味苦,很多小宝宝都不喜欢吃,父母就拿糖来哄孩子,或者直接把糖加到药里,那么,宝宝喝中药能加糖吗?宝宝喝中药要注意什么?
宝宝喝中药能加糖吗
加糖分热证、寒证
1、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
2、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3、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
宝宝喝中药要注意什么
1、怎么为小儿煎中药
小儿患某些疾病时,经常需服中药治疗,但如何煎煮和服用中药也有一定的学问。煎煮中药时最好用砂锅,因为砂锅受热均匀,而且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也可用不锈钢或搪瓷器皿,但忌用铁锅,这是因为铁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可与中药所含的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药液的外观和内在质量。
煎中药前,先用冷水将中药泡透,一般需浸泡30分钟。煎中药时,要掌握好时间、水量及火候。煎煮的时间和水量因药物的性质不同而异。清热解表药煎煮的时间不宜过长,煮沸后10-20分钟即可,故水量要放得少些,水的液面只要高过药即可。滋补药和杂类方药,需煎煮半小时,水量要多放些,没过药后,再高出2-3厘米。有些药物为了充分发挥其药效,减少毒性,须采取不同煎煮方法,因此应按医生或药房交待的方法进行煎煮,如先煎、后下或用纱布包好再煎等。煎药的火候也要掌握好。药液未煮开时用旺火,煮开后改用文火,并应经常搅拌。
2、煎煮小儿中药的时间、次数
因小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煎药要少而精。
为小儿煎煮的药液不宜过多,应根据小儿的年龄控制药液的多少,如3岁以上可煎至40毫升,分4次服下;3--7岁幼儿可煎至45毫升,分3次服下;7--12岁儿童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下,12岁以上儿童可煎至90毫升、分3次服下。
3、服药时间
应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服药,这样才能使药物充分吸收并发挥作用。因为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粘膜,饭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
补养药宜空腹服,以利于吸收;
驱虫药应于早上空腹服,可提高杀虫效果;助消化的药要在进食稍后再服,以助疗效。
一般来讲,服用中药时只要按医嘱正确执行,就能达到治疗作用,而且也比较安全。
4、服药的温度
中药煎好后,放到不冷不热时服用叫温服,一般多采取这种方法服药。但也有一些病人需要冷服或热服。如消化不良、痢疾等腹泻的病儿畏寒则需要热服;外感风寒感冒时也需要热服,热服可助发汗,解表退热。患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脑炎等热性病时,中医往往使用清热解毒、泻下通便的凉性中药,这类中药冷服效果比较好。这种温药热服,寒药凉服的原则,是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而定的,也是中医治病的一个原则。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小儿服药过热容易烫伤婴幼儿咽喉、食道、胃粘膜等;过凉不但造成胃不适,肠道紊乱,还会影响药效。不要捏着婴儿牌子灌药,免得药液呛入气管,可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进。药中不要加糖,以免影响疗效。
宝宝喝中药能不能加糖,宝宝喝中药要注意什么,上面的文章都为我们做出了介绍,父母以后喂小儿喝中药就要注意这些事项,正确喝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