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哪些好处 > 导航 > 小儿推拿养生

小儿推拿的好处有哪些

养生有哪些好处。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儿推拿的好处有哪些”,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导读:小儿推拿的好处有哪些?小儿推拿是一种神奇的中医疗法,那么小儿推拿的好处有哪些?小儿推拿的好处,下面一起来看看。

小儿推拿的好处有哪些

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器械、药品及医疗设备,只是依靠家长的双手在小儿体表部位施行手法,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它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这样不仅应用方便,而且节省费用。小儿推拿的好处主要有:

1、见效快、疗效高

临床证明,小儿推拿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对许多慢性病、疑难病也有比较好的疗效。

2、安全稳当、不易反弹

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依照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问题。应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不会出现反弹及任何并发症。

3、没有毒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

小儿推拿是一种单纯的手工理疗手法,治疗中避免了某些药物中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同时也纠正了药物中因剂量不适而对患者身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危害,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治疗方法,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

4、治病去根,不易复发

慢性病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疾病所涉及脏腑或气血功能下降。推拿疗法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对于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都可以针对病因,通过手法施术,加强气血循环,恢复其脏腑功能,所以能达到治病去根的目的;对于急性病,本来其机体功能就没有多大损失,又加之按摩过程注意了功能的调治,更不会遗留病根;反复发作病症,可因人体素质的调补减少再发机会。对于身体虚弱者,不仅可以治愈已发疾病,同时也提高了免疫功能及健康素质。

5、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

其他疗法小儿都要遭受痛苦,就是服药,小儿也难以接受,经常给疾病治疗带来麻烦;同时,常因小儿不能和医生配合而影响疗效。应用小儿推拿疗法,小儿不会有任何痛苦感,甚至感到是一种享受,能够消除小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

6、预防保健,适于家庭

小儿推拿除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经常运用小儿保健推拿,可以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非常适用于家庭。

由于小儿身体各方面还是比较脆弱,在进行推拿的时候和大人有所区别,要注意的细节也会不同。小儿推拿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2、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3、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5、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6、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7、如果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症状者不宜进行推拿。

8、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以上就是一些小儿推拿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小儿推拿的内容,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ys630.COm精选阅读

小儿推拿治疗病症有哪些


小儿推拿治疗病症有哪些

1、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腹痛、腹胀等。

3、其它类: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等。

为什么选择小儿推拿

1、疗效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在以下病症治疗方面,疗效明显强于中药及西医:发热,感冒,咳嗽,鼻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扁桃体炎,厌食,积滞,奶痨,便秘,腹泻,湿疹,口疮,盗汗,夜啼,遗尿,斜颈等。

2、治本

小儿推拿治疗的是根本,是从调理身体阴阳平衡着手,从根上把病症除掉,只有除掉病根子,孩子身体才能长治久安。

3、体质

为什么孩子老生病?病好后老反复?体质弱,免疫力差,这种状况其实是孩子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只有通过调理让孩子真正达到健康状态,小儿疾病才不会轻易侵犯孩体。

4、无痛苦无副作用

这可以说是小儿推拿的两大优点,孩子有个病好多家长都选择打针输液,理由就是快,减轻孩子痛苦,其实不然打针输液虽然从疾病症状消除来说比较快,但长期下来对孩子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近年来,国家明令禁止滥用抗生也是这个原因,那么孩子生病了怎么办?一般常见病小儿推拿是首选,其治疗过程无痛苦,易于患儿及家长接受;小儿推拿属外治疗法,不会对孩子有任何副作用。

5、保健

扶助小儿正气,增强免疫能力,促进生长,健脑益智。

6、简便

简单易学,适合家庭操作,家长可以随时随地给孩子健康保护。

小儿推拿十大基础手法

一、推法

推法是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线或面的穴位上推动。分为“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四种。推时力度要轻快柔和,连续均匀,类似抚摸时的力度,但不能浮于表面,而要落到实处,以皮肤不红为宜。

直推是指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常用于手、臂、前额及胸背部的“线状”穴位。直推时力度要轻柔,速度要快。比如:清天河水、退六腑、推天柱骨、开天门等都是直推。清天河水主要是食指中指做直线推动,推的时候力度又轻又快,能听到富有节奏感的刷刷刷的声音。直推时频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50-200次。就拿清天河水300次来说,一般一分半到两分钟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完,如果你清天河水300次需要5-10分钟才能做完,那你的频率和力度一定是不对的。

旋推是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作顺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推时主要是用手指在动,前臂及腕关节不动。通常补脾经、补肾经这些都是做旋推。这次上课有妈妈问我说旋推站的方位变了,手法是不是也要变,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管你处于那个位置,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都是一样的。旋推的频率比直推慢一些,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00-150下。

分推是用两手拇指或食中指指腹,从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或做八字形运动,分直线分推法和弧线分推法两种。比如我们分推膻中,既可以从膻中开始以直线方向往两边分推,也可以沿着肋骨的下缘做弧线分推。分推频率一般在每分钟50-100下。

合推则是从穴位两旁向中间推动。这个方法一般用得不多,要注意控制动作幅度,不要挤到皮肤。频率一般也是每分钟50-100下。

整体而言,推法所有的力度都是:速度快但不轻浮,力道轻但落到实处。

二、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某个部位或穴位,由轻而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的方法。分为拇指按法、屈指按法、掌根按法、鱼际按法和全掌按法等多种。

拇指按法接触面小,刺激强度容易控制,适用于全身的穴位。屈指按法适用于关节骨缝处;掌根按法接触面大,刺激缓和,用于腰背部及腹部;鱼际按法柔和,常用于头面及胸腹部位。全掌按法多用于腹部。

按的时候力道要稍微重一些,要用手探至穴位的最深处再发力。按法通常与揉法结合使用,按摩的效果更好。

三、揉法

揉法是针对穴位“点”上的操作手法,是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掌根或手指螺纹面着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紧贴皮肤,使之带动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和缓的环旋揉动。

揉的时候动作要轻柔而有节奏,压力要均匀着实,就像用手在水中搅动的力度。速度要快,频率约为每分钟120-150下左右。揉法有消肿止痛、祛风散热、调和气血的作用。

四、摩法

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屈伸,带动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抚摸,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摩法与揉法最大的差别是揉法针对的是“点”,而摩法针对“面”做旋状抚摩,常用于胸腹部及头部“面”状穴,如摩腹等!这个方法对肠胃方面的疾病最有效,还可用于消肿。动作要比揉法稍微轻一点,速度均匀协调,压力要大小适当。摩法的频率是一般每分钟120-150次。

五、运法

运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端在穴位上作由此及彼的弧形或环形推动。运时指面一定要紧贴穴位,力度宜轻不宜重,运法是所有手法中力道最轻的,比推法还要轻柔。速度要缓慢而不能太快,比如运内八卦,一定要轻柔缓慢,以手掌有一点酥酥麻麻的感觉最佳。运法的频率大概为每分钟80-120次。

六、掐法

掐法是用指甲重重的掐穴位。运用掐法时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不能爆发用力,更不得抠动而掐破皮肤。

七、捏法

捏法是用拇指指侧顶住皮肤,食指、中指前按,或者食指、中指在后,拇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捏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捏时次数及用力大小要适当,两只手交替呈直线进行,不可拧转,也不能间断。常用来捏脊。操作时可以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三捏一提”。

八、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拿时肩臂要放松,腕关节自动发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拿法”通常对穴位的精准度要求不高,但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九、擦法

擦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小鱼际紧贴皮肤,稍为用力下压并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线往返摩擦,使皮肤产生一定的热量。擦时可以力气稍微大一点,动作要连续不断,压力要均匀而适中。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返,不可歪斜。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左右。

十、搓法

搓法小儿推拿很少用,是用双手的掌面夹住或贴于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转或搓摩,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可以用双掌小鱼际(手掌内侧,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夹住某部位作搓揉;也可以用单掌贴于某部位作单向搓摩。“搓法”用于上肢时,要使上肢随手法略微转动;“搓法”用于腰背、胁肋时,主要是搓摩动作。搓法常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

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5、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9、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如果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症状者不宜进行推拿。

小儿推拿


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又称小儿按摩。关于小儿推拿,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这方面的论述 。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 《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这方面的描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宋代《苏沈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明清时期,推拿 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30多种小儿推拿专著。

简介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儿推拿的特点有: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 、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穴位与手法

脾经

【位置】 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或拇指罗纹面。

【操作】医者用左手握患儿之左手,同时以拇、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称为补脾经;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拇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脾经;来回推之,称为清补脾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主治】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受、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便秘、黄疸、痰湿、咳嗽、便血及斑、疹隐而不透等症。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症多与推三关、捏脊、运八卦等合用。

清脾经能清热化湿、利痰止呕。主治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清肺经、揉小天心、推小肠等清热利尿法合用。

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用于饮食停滞,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滞、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症,常与运八卦、揉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若湿热留恋久而不退或外感发热兼湿者,可单用本法治疗,清补脾经20~30分钟,至微汗出,效果较好。

胃经

【位置】 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 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称为清胃经;反之为补,称补胃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清中焦湿热、消食和胃、降逆止呕、除烦止咳。

【主治】 恶心呕吐、烦渴善饥、呃逆、嗳气、吐血衄血、食欲不振、腹胀、口臭、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清胃经能清中焦脾胃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咳。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吐血衄血、烦渴善饥、食欲不振等,多与清脾经、揉板门等合用。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等配伍。

肺经

【位置】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 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称清肺经;反之为补,称补肺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宣肺清热、补益肺气、止咳化痰。

【主治】 感冒、咳嗽、气喘痰鸣、自汗、盗汗、面白、脱肛、遗尿、大便秘结、麻疹不透。

【临床应用】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鼻干、鼻流浊涕等症。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运八卦等合用。补肺经能补益肺气,主治肺气虚损、少气懒言、面白、自汗、盗汗、遗尿、脱肛、大便秘结等,配伍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

【揣释】无名指属于肺与三焦经。那么手背是三焦经,掌面是肺经。

【文献】《针灸大成》: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

清江笔花:肺气之旺衰,关乎寿命之长短。

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内八卦

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龟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作用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儿科疾病及其和保健为目的的方法称之为小儿按摩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效果好、费用低。对新生的 疾病、小儿内、外、伤科、神经科及局部感染等疾病均可采用按摩手法治疗。

小儿推拿适应对象:出生至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

小儿推拿主要以下疾病: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其它类: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

保健类: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

小儿推拿三字经

小儿推拿三字经派起源于山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当今山东省小儿推拿三大学派之一。其医疗特点是取穴少,用独穴,推时长,手法简,疗效高,在国内颇有影响。

清光绪年间,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通治成人、小儿之疾。李德修(1893~1972)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学派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用推拿技法救治病儿无数,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本书作者赵镒秋,1964年起与李德修先生同在儿科工作,拜其为师,得到李老的真传亲授,每日在李老的指导下临床操作为患儿治病,对其推拿手法及其临床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发扬,其医德、医术享誉社会。李老谢世后,赵镒秋将李老宝贵经验和个人临床体会整理著成《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一书,于1992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该书特点:经验之谈,实用性强;继承创新,防治并重;医生参考,家长能用。尤其对缺医少药的边疆、农村地区更为适用,为推广小儿推拿疗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在本书再版之际,为更准确地表达该书的特点,利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疗法的普及,征得作者同意后,将书名改为《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

作者简介

赵鉴秋,女,1939年生,当代著名小儿推拿专家,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传承人之一。1960年师从山东省儿科名医鹿瑞芝,1964年又师从小儿推拿名医李德修,专攻小儿推拿。曾任青岛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理事、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山东分会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委员等职。1992年被选拔为青岛市卫生局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其医学成就收录入《中国名医列传》、《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等书中。代表作有《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幼科条辨》、《实用中医儿科学》等7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赵鉴秋教授从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推拿、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小儿急重病、疑难病、如惊风、咳喘、腹泻、厌食、急性热病、肠套叠、肾炎、面瘫、儿童多动症、脑炎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临床以诊断准确,手法精炼,取穴少,疗效高而享誉社会。

小儿推拿有哪些禁忌


小儿推拿有哪些禁忌

1、小儿推拿有哪些禁忌

1.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小儿。

1.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1.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1.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2、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

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在临床实践中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按摩一侧手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按摩左手。

3、小儿推拿的作用

3.1、提高小儿机体的各项机能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实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3.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

当小儿生病时,可以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的治疗范围非常广,可以治疗发热、感冒、咳嗽、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疾病,且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3.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通过按摩,使小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正气充足,从而起到未病先防的功效;二是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容易发生危急状态,而推拿可以起到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小儿推拿常见保健手法

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人体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这个穴位可以起到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小儿推拿有哪些常见的介质

生姜汁:取鲜生姜适量切碎、捣烂,取汁液应用。小儿在冬春季节,常用姜汁,取其辛温,能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之功效。既可用于风寒感冒,又可用于胃寒呕吐及腹痛、腹泻之证。

葱白汁:取葱白适量切碎、捣烂,取汁液应用。葱白能散在表之风寒,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之作用。对于感冒风寒的轻症,常用葱白汁作介质,此外,对于因寒凝气滞所导致的小便不利,也可使用本品。

冬青膏:以冬绿油(水杨酸甲酯)与凡士林按1:5混合调匀而成。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之功效,适用于一切跌打损伤的肿胀、疼痛:以及陈旧性损伤和寒性痛症等。

鸡蛋清:把生鸡蛋打一小洞,然后倒置,取渗出的蛋清使用。有清热除烦,消积导滞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热性病,或久病后期烦躁夫眠,手足心热等病症。

小儿推拿治疗哪些疾病


一、小儿推拿治疗哪些疾病

1、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腹痛、腹胀等。

3、其它类: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等。

二、小儿推拿手法

1、脾经

位置:拇指螺纹面;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

2、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主治:腹泻、呕吐。

操作:直推300次。

3、肺经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胸闷、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4、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5、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6、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7、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8、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9、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10、龟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三、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施以特定的手法,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一种绿色医疗手段。其具有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是传统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推拿的适用年龄为0-14岁,但一般而言,年龄越小,尤其是学龄前(0-6岁)的小朋友对穴位刺激更加敏感,疗效也较好。

小儿推拿--食积


“食积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食积可以引起胸闷、腹胀、腹痛、厌食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患儿的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推拿治疗小儿食积,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病因病理
1、伤食: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厚陈,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积而不化。2、胃阳虚:如果胃阳盛,则多会而不清。苦出现胃阳虚,则饮食而闷胀,饮食易于留滞。进食生冷之物,容易导致胃伤。
3、脾阳虚:脾阳虚,就会食而不化,饮食停留,脘痞腹胀。
临床表现

胸脘痞闷,嗳气酸腐,大便臭秽,矢气味殊,饮食不香或食欲大减;有的患儿会出现厌食,可能出现腹痛、哭闹等。
推拿治疗

食积应该被理解成是一个“证侯”,引起食积的原因很多,但这种原因在临床上又很难找到,故可以称之为“原发性食积”。被找到原因的“食积”,称之为“继发性食积”。继发性食积的患儿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疗。有的则不以推拿治疗。因此,适应于推拿治疗者主要是原发性食积。对原发性食积,也要分不同型采用手法。
1、食积夹寒型  
治则:温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八势穴、足三里穴、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补脾土穴:补脾土穴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是用指摩法治疗脾土穴;另一种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种补脾土的方法,医者可任选一种,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 横纹的梭侧及尺侧,约一百下。
③推三关穴:由于是治疗“食积夹寒”,所以推三关穴的次数应多一些,约推六百下。
 ④运八势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封穴”,约三百下。
⑤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 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脐腹: 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掌,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治则:解热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一百下。
④推三关穴:约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约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因为是“食积夹热”。
⑥推四横纹穴:四横纹穴有两种不同的位置,是四个穴位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医者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⑦揉外劳官穴:外劳官穴正对掌心劳官穴处。医者用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揉数十下。

小儿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方法

1、小儿推拿方法之治感冒手法

首先调理孩子的肺气,让他的呼吸系统通畅一些,肺气比较旺盛的话,抵抗力也高,孩子就不容易生病。具体方法是拿着孩子的手掌心,整个掌面顺着掌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揉二十下。

孩子如果有头痛的症状,可以试试“开天门”的手法:从两眉中间开始向两边轻轻地推,两边推到太阳穴,孩子会很舒服,这样推十下,然后从孩子两眉中间的印堂穴往头顶推到百会穴,两个手交换着往上推,推完后,用条热毛巾敷在孩子额头上就行了。

2、小儿推拿方法之治厌食手法

治疗小儿厌食的推拿,主要是作用于食指。小儿指纹显现于食指掌侧的三个部位,即风关、气关、命关。常用推法,自腕推至肘,为推上三关;自肘推至腕,为退下三关。医生施治时均推左手,取推上三关之法。另外还有这个推拿手法:先找到背上这一条椎体,也就是督脉,从大椎开始沿胸椎、腰椎、尾椎、骶椎向下捋一遍,然后从下面腰椎开始往上提捏卷皮,一直到大椎。再让孩子仰卧,从胸骨上面开始向下推揉,直到肚脐,这时手掌平放于肚脐上,以肚脐为中心手掌定住按揉,前胸后背按摩时间各5分钟。还有就是推板门:找到大鱼际上的板门穴,按揉20至30下,然后沿着拇指外侧缘往上推过腕关节,左右手各推30至50次。

3、小儿推拿方法之通便手法

操作:

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摩腹(同上)。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这一直线,即为推下七节骨。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龟尾。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

作用:四法皆有通大便之功。合用于小儿便秘。

注意事项:一般饭前时行。每日一次。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4、小儿推拿方法之固表止汗手法

操作: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医者应态度和蔼,细心耐心,取穴准确,手法熟练,操作认真;室内应空气流通,安静整洁,室温适宜,不可过凉过热,推拿后注意避风,以免复受外邪,加重病情;施术前洗手,修短指甲;在严寒季节,医者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恐惧,造成操作时的困难;患儿的姿势,坐卧舒适自然,无论男女,首选左手各部穴位;操作手法,轻重适宜,用力均匀,对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强刺激性手法,应最后操作;为了防止擦伤皮肤和提高疗效,在推拿时必须事先在推拿部位上抹一些爽身粉或婴儿油或植物油,以起到滑润皮肤、增强手法的作用。

小儿推拿多大可以做

小儿推拿适合0-14岁的孩子。

专家建议:所谓0岁,就是指出生24小时后即可。只是各个年龄段的推拿手法和效果还是有区别的。6岁以下的孩子推拿效果是最好的,只要辩证准确,手法到位,效果是立竿见影的。9岁以上的孩子就要配合一些成人手法按摩了。

小儿推拿是一种纯绿色的治疗方式,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依照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问题。应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不会出现反弹及任何并发症。

小儿推拿的好处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