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灸哪里
泥灸养生。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低血压灸哪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低血压灸哪里
1、低血压灸哪里
灸气海穴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手执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左右。
灸膈俞穴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养血和营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手执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左右。
2、低血压的危害
患有低血压的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症状,从而使工作能力下降。
低血压患者心情一般比较低落,没有什么激情,心理抑郁不想和别人说话,这样比较容易得忧郁症。
低血压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昏厥的症状,有时候突然昏厥容易造成骨折等外伤。试想走在人流如织的街头,忽然在绿灯时晕倒路边,将有多么危险。
低血压严重者,常常会伴有听力下降,视力也随之模糊起来。据研究发现,低血压也会使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大大增加。
低血压患者也会出现口齿不清、呼吸困难,严重者需要长期卧床,影响正常生活。
3、低血压会影响寿命吗
严重低血压的危害非常明显,患者会出现突然晕厥,尤其对于老年人,突然摔伤使得骨折的几率大大增加,这是非常危险的。国外一些专业研究机构资料显示,长期慢性低血压会诱发脑梗塞甚至心肌梗塞,也会诱发或者加重老年痴呆症。
低血压有哪些症状
容易无故疲倦
早上的时候会干结四肢酸软无力、精神萎靡不振。下午和傍晚的时候感觉很乏力。与劳动消耗体力你没有什么关系,乏力也不是因为劳动过度的原因。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神经系统混乱导致的肌肉收缩和不协调。
无故头痛头晕
头痛是低血压常见的表现,紧张的脑力和体力活动之后表现很明显。头痛的性质和程度不一,会呈现剧烈搏动性疼痛或者麻木性疼痛;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是失神、眩晕等。患者严重低血压会导致晕倒在地上。经常在突然起身或者蹲在地上站立会发生的事情。负担过重的工作也是很容易发生的。
胸部隐痛或者不舒服
低血压的患者是心前区会隐隐作痛,不舒服;通常在体力劳动或者紧张脑力劳动下发生,安静的时候会也可能发作。也会引发心绞痛症状。40多岁患者可能容易引发供血不足,导致身体状况很恶劣。
神经性功能有障碍
容易多汗、皮肤容易苍白、浑身忽冷忽热;手脚容易发麻。肾上腺素和去甲腺素物质不足的时候,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障碍也会受到很明显的影响。胃口比较小,没什么明显的食物摄入,腹部经常不适,容易消化不良;血红细胞会不断的增多,白细胞不断的会减少。免疫力低下引发其他的病症发生。
低血压怎么调理
一般认为,多数无症状性低血压,可望通过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回升。若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头晕、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等症状者,则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诸多因素有关,可分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心脾两虚、肝肾不足等证型,须辨证施治及调养。平时多吃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瘦猪肉、羊肉及鸡、鸽子等禽类食品,有助于促使血压回升;同时还应多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水果蔬菜,以及黄豆、红豆、黑豆等豆类制品,使各种营养摄入充分。
药物升压可选用:
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频服,每日1剂,连服1周。方中人参以野山参或高丽参为佳,也可用生晒参、红参。气阴虚损者,则可用西洋参代之。
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作茶饮,频服,连服10—20天。
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Ys630.com相关知识
中风灸哪里
二、哪些症状预示脑中风三、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灸哪里
1、中风灸哪里
取穴:手部六井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
施术者先用大拇指腹分别按压患侧六井穴,每穴按压1分钟,然后将点燃的艾条对准上述穴位,约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有温热感、无灼痛为宜,每穴灸5~10分钟,上述治疗每日1次。
2、中风救命法有哪些
家中如有专用放血针,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钢针或三棱针,在患者的10个手指头尖儿(没有固定穴位,大约距离手指甲1分之处)刺下去,要刺出血来(万一没出血,可用手挤),等10个手指头都流出血(每一指1滴),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
如果嘴也歪了、眼也斜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红,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
3、家有脑中风患者如何照料
们要告诉脑中风患者会慢慢好起来的,家庭的温暖很重要,经常陪他们说说话,比请一个专业医师都有用得多。
脑中风患者的饮食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构成应该以高蛋白为主,多准备点蔬菜水果之类,尽量将菜做成低糖低盐饮食,这样不仅保证能量营养的摄取,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哪些症状预示脑中风
1、麻木
每个人都偶尔会因为睡眠姿势不当而在醒来时觉得手指发麻,过一会儿活动活动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麻痹是突然发生的而且感觉持续一两分钟以上,或者身体有几部分同时有这种感觉时,就必须高度重视了。首先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失去感觉,然后是一只胳膊,一条腿,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但也有的只是几个手指隐隐刺痛。中风引起的麻痹通常与其他症状同时发生,例如一侧脸部肌肉下垂,或者说话含糊不清。
2、手合不拢
手不听使唤,手上拿着的物件突然掉了下来,手指对合或攥拳无力,可能就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
3、说话吐字不清或流涎
有些人会暂时不能说话,有些人会发出毫无意义的声音,有些人则听不明白或无法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出现短时间的表达不清或失语,或不由自主的流涎,这也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征兆之一。
中风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最常见而又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舒张压每下降5-6毫米汞柱,中风的危险下降42%;仅仅控制收缩压,也可以将中风中减少1/3。
1、糖尿病
糖尿病不仅可以诱发、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通过多个途径使脑血管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中风的发病将减少12%。
2、心脏病
许多心脏疾病可能导致中风,如房颤、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等。通过脉搏触诊和心脏听诊,可以初步了解是否有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中风。
3、动脉粥样硬化或脑血管病史
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者,可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或硬化斑块脱落,导致中风。有过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者,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明显增高。
中风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中风的先兆或前区症状。
4、血液流变学紊乱
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心慌灸哪里
二、心慌如何调节三、心慌的饮食调节
心慌灸哪里
1、心慌灸哪里
心悸气短,头晕目弦,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艾灸穴位: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曰灸1~2次。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毎穴灸5~10壮,每日1次。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
心悸气短,头晕目弦,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艾灸穴位: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还可以艾灸穴位:内关、关元、命门、脾俞、足三里,肺俞、丰隆、太白、内关。
2、心慌的原因
心慌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慌,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或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时,患者会有心慌的感觉。
3、心慌由哪些疾病引起
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慌如何调节
1、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肢体活动有利于缓解焦虑,对那些平时容易急躁的人,应多参加慢跑、打太极拳、下棋、游泳等运动,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自身情绪。
2、自我放松练习:在烦躁不安时,先让自己坐下来。紧握拳头,并绷紧胳膊,体验上肢的紧张感觉,然后忽然把拳放开,体会手臂的沉重、无力、放松。反复做几次,你身体的放松会带动精神的放松。
3、改变对生活事件、挫折、压力的看法:应该认识到压力并不全都是坏的,把它当作一个使自己能力提高的机会。
4、多变换环境:多听一些舒缓流畅的音乐,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培养琴棋书画的爱好,可陶冶性情。
5、努力完成应做的事:做应当做的事,不能任由情绪支配;不要因心情不好而逃避生活。
心慌的饮食调节
1、可以用柏子仁和粳米煮粥吃,等到粥熟后,兑入适量的蜂蜜,然后再进行熬煮,知道煮开为止。可以达到益气养心的作用。
2、先把乌骨鸡去毛洗净后,然后再把生地黄和饴糖塞入鸡腹中进行蒸煮,等到熟了就可以吃了。这种可以达到养心的功效。
3、将莲子肉、龙眼肉和适量的冰糖放在一起进行水煮,等到都熟后就可以服用了。
4、将熟附子、甘草加水放进砂锅中进行熬煮,另外,可以加点红茶,再煮开一次就可以饮用。
5、将龙眼肉和西洋参放在沸水锅中蒸煮,放入少量的白糖,大概煮40-50分钟就行,早晚服用。这可以杨心血。凝心神。
咳嗽灸哪里
二、咳嗽的食疗方法三、咳嗽的中药治疗
咳嗽灸哪里
1、咳嗽灸哪里
咳嗽可以艾灸列缺: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时两手掌心向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时,左手食指指尖处为右手列缺穴;右手在上时,右手食指指尖处为左手列缺穴。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双侧尺泽穴取穴方法相同。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低头,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突,其下第三突起处即为第三胸椎,肺俞穴(双侧)在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艾灸穴位时间设置为15-25分钟,温度设置为125-130度。鉴于个体皮肤对热的耐受度不同,时间、温度都可以调整,一般以灸至皮肤发红、不起泡为准。醉酒、空腹、过饥、过饱、大惊、大怒、大汗、极度疲劳的时候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
2、咳嗽的原因
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咳嗽,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咳嗽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咳嗽发作的现象在咳嗽患者中常可见到。患者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咳嗽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有70%~80%的咳嗽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咳嗽,称运动诱发性咳嗽。有些药物可引起咳嗽发作。
3、咳嗽的症状
由于咳嗽是许多疾病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临床上进行确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做胸部X线或CT、气道反应性测定、肺功能、心电图、纤维支气管镜及一些特殊检查以排除一些可以引起慢性、顽固性咳嗽的其他疾病。普通的X线摄片能检查出多数肺部病灶,根据病灶的部位、范围和形态有时也可确定其性质,如肺炎、肺脓肿、肺囊肿、肺结核、肺癌、尘肺等。
咳嗽的食疗方法
1、萝卜蜂蜜水,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化痰止咳等作用。蜂蜜润燥止咳,萝卜搭配蜂蜜可起到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
2、川贝母蒸梨,贝母为化痰止咳良药,与雪梨、冰糖并用,则起化痰止咳,润肺养阴功效。治疗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气短乏力。这个止咳方法对久咳体弱儿适用,对于有外感者不宜用。
3、喝食醋,取白醋适量并将将醋烧沸,放凉后再喝。这个方法能消除咽痒,以达到止咳效果。但对脾虚湿盛,有骨关节病痛者不宜。病好了就不要再多喝,否则会损伤牙齿和胃。
4、丝瓜粥,清淡丝瓜与粳米、虾米等同用,有清热和胃,化痰止咳的作用。
咳嗽的中药治疗
1、风寒咳嗽,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2、风热咳嗽,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3、风燥咳嗽,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自汗灸哪里
自汗灸哪里
1、自汗灸哪里
自汗的施灸穴位。主穴:大椎、肺俞、脾俞、肾俞、气海、关元。温和灸每次共灸30分钟左右,每天1次,10次1疗程,症状消失后再施灸5次以巩固疗效;施灸顺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肱三头肌的外缘处取穴。其功效是清热解表,截虐止痫。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其功效是温肺润燥,补劳清热,止咳平喘。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其功效是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其功效是外散肾脏之热。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2、导致自汗的原因
病后体虚,禀赋不足,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情志不调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血不养心,心不敛营,则汗液外泄。嗜食辛辣。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3、自汗和盗汗的区别
自汗与盗汗都属于中医疾病的范畴。其区分差距很大。自汗是指在醒时非正常情况下出汗,正常情况指天气炎热、穿衣过厚、运动劳累等人体正常排泄汗液。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汗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自汗的辩证施治
1、肺卫不固。症状为汗出恶风,稍劳后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无华,苔薄白,脉细弱。用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2、心血不足。症状为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用归脾汤。
3、阴虚火旺。症状为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用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症状为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用龙胆泻肝汤。
自汗的饮食调理方法
1、黄芪炖乌鸡。黄芪50g,乌鸡半只。乌鸡切块加清水,加入黄芪,隔水炖熟,调味服食。补脾益气、养阴益血,能补益肺气而固表止汗。
2、浮小麦饮。浮小麦20g,麦冬8g,红枣10g,共煎汤饮用。养心敛汗,固表实卫。能益卫养阴而止汗。
3、黄芪止汗汤。生黄芪15g,浮小麦40g,炒白术10g,防风10g,洗净后布袋装好,粳米50g洗净,加水同煮,熟后去渣取液,每日2次,每次100ml温服。能健脾益肺,固表止汗。
4、百合、太子参、北沙参各25克,饴糖50克,水煎前三药,调入饴糖服。治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
5、乌梅10枚,糯稻根1把,浮小麦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于盗汗症。
湿热灸哪里
二、湿热的原因三、湿热的症状
湿热灸哪里
1、湿热灸哪里: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湿热灸哪里: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湿热灸哪里: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湿热灸哪里:三元穴
三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湿热灸哪里: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湿热灸哪里: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湿热的原因
1、感受外邪
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我国地处北半球,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侵犯人体,蕴结为病。而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到5月,俗称“梅雨天”,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更易致湿热为患。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湿热蕴结的病因。
3、脾胃失健
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脾主运化,为水湿运转之枢纽,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均可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化热,而成湿热之证。
湿热的症状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头身困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
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疮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盗汗灸哪里
盗汗灸哪里
1、盗汗灸哪里
盗汗多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所致。亦可因情绪波动,如恐惧、惊吓等或体虚等因所致。亦可因情绪波动,如恐惧、惊吓等或体虚等因所致。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很大。可取气海、关元、复溜、阴郄穴。灸法选用艾炷无瘢痕灸,在上述穴位以药用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每日灸1次,至汗止为度。如果晚上睡觉出现盗汗的症状,千万不要乱吃药,记得谨遵医嘱,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白天的健身运动能帮助你晚上睡的更好,还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盗汗的原因有哪些
盗汗的原因是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也有可能是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之内。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缺钙也可以引起盗汗。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结核病患者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3、盗汗的分类有哪些
轻型盗汗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
盗汗的食疗方
1、韭黄100g,猪腰1个,食油、盐、姜、味精等适量。将韭黄洗净切成小段,猪腰洗净切成薄片。将食油放入锅内,置明火上,油八成熟时,先放入猪腰,炒透后放 入韭黄、姜丝,韭黄熟后,加盐、味精调味后取出即成。可佐膳。 此方适应于肾虚腰痛、慢性腰肌劳损、肾虚遗精、盗汗、老人肾虚耳鸣等症,有补肾强腰的功效。
2、枸杞15g,雏母鸡1只,料酒、胡椒面、生姜、葱、味精、食盐适量。将雏母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将葱切段、姜切片备用。将雏母鸡肉放入锅内,用沸水氽透,捞出放入凉水内冲洗干净,沥尽水份,再把枸杞袋入鸡腹内,然后放入盆内。把葱、生姜放入盆内,加入清汤、食盐、料酒、胡椒面,将盆盖好,再用湿棉纸封住盆口,在沸水武火上笼蒸2小时取出。将盆口棉纸揭去,拣去姜片、葱段不用,再放入味精,即可食用。 此方适应于男女肾虚腰痛、神经衰弱。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
盗汗的一般护理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头疼灸哪里
头疼在生活当中是比较常见的,引起头痛的原因也比较多,比如说着凉风寒引起头痛,血虚引起头痛等等,除了进行正规的治疗以外,也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来缓解,我们知道艾灸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在治疗头痛,缓解头痛方面的效果也是不错的,根据不同的头痛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艾灸的方法。
头疼灸哪里
风寒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发病较急,头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凤池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施灸。
艾灸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痰浊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风池穴,脾俞穴,胃俞穴,然后取仰卧位,取印堂,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施灸。
艾灸功效: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血虚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遇劳则重,舌淡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心俞穴,脾俞穴,风池穴施灸。
艾灸功效:补益心脾,养血止痛。
肾虚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遗精,妇女带下,舌红少苔。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风池,肝俞,肾俞穴,然后仰卧位,取关元,三阴交,太溪穴施灸。
功效:滋阴养肾,通络止痛。
艾灸治头痛操作方法
艾条温和灸
将艾条点着,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取穴位旁边,临一手持艾条垂直悬起于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微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艾炷隔姜灸
取新鲜老姜,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微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腰痛灸哪里
如果患者有腰痛的情况,可以去中医科进行针灸治疗。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医有很强的抨击,但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中医仍然是神圣不可动摇的。针灸对于很多疾病有缓解的作用,对于腰痛尤为明显,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穴位针灸达到缓解腰痛的情况。那么,腰痛就哪里?穴位有哪些?
如果你腰痛时伴随着这些症状,可常艾灸肾俞、腰俞、太溪、命门和三阴交。
1、
肾俞穴:俞通输,肾俞是肾气直接输注入背部的穴位,不管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离不开它。它是阴阳同补的一个穴位,艾灸此穴,能够振奋肾脏的元气、缓解腰痛的作用。2、
腰俞穴: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其散热冷缩水湿滞重,上不能传于腰阳关穴,下不得入于长强穴,因此输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是治疗腰部、腿部以及内脏疾病的重要穴位。3、
太溪穴: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但调动起来后一定要把它储藏起来,即储藏到涌泉穴,这样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脚心、做金鸡独立、泡脚之类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通肾经,引火归源。用肾俞配太溪,可以缓解肾虚腰痛。 太溪穴在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处,有酸、胀、痛的感觉的地方,即是该穴。
4、
三阴交穴:三阴交就侧重于活血化瘀。大多数腰痛,都有淤血存在,所以痛则不通,淤血停在腰部,造成腰部血液循环不畅。艾灸三阴交,能把好血引过去,把淤血冲散,自然就不痛了。太溪、命门、肾俞等是真正的大药,生命的至宝。照顾好了这些穴位,腰痛困之疾便会随之解除了。另外,三阴交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白带过多,子宫下垂,全身水肿,眼袋浮肿,小便不利,脚气,失眠等症。
5、
命门穴:命门者诸精神之舍也,男子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是生命的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称命门。命门是人体阳气之门,人的一切能量都来源于肾的阳气,艾灸命门穴,就是给这个火种以外来的助力,为命门“煽风点火”。艾灸命门除了可以治疗腰痛以外,对于肾虚,下肢浮肿等肾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对于老年斑,青春痘等,因为内分泌失调情况也有疗效;对于神情倦怠,总是感到疲劳,精力不济的人有一定的效果。
风湿灸哪里
风湿灸哪里
1、风湿灸哪里
具体的穴位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而定,中医将类风湿分为行痹、热痹,痛痹、着痹之分,不同的类型取穴也不同。
2、哪些因素会引起风湿
2.1、巨大的生活压力使现代人身心疲惫,经历衰退,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出现。生活无节,吸烟、饮酒、作息没有一定的规律,过度劳累,都有可能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因此,这是导致类风湿的病因之一。
2.2、内分泌因素是导致风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类风湿多发生于女性,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认为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似有一定关系。
2.3、类风湿的病因与滥用药物有关,现代人一有病就用药,其实很多药物对肝肾有损伤,而且食物中的农药、化肥,可直接损伤人体的肾脏,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之一。
3、风湿病初期有哪些症状
3.1、初发时起病缓慢,有疲倦、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佳、低热、手足麻木刺痛等一系列类风湿的早期症状表现。
3.2、关节疼痛、肿大也是类风湿的早期症状表现之一,呈对称性,周围皮肤温热、潮红,当自动或被动运动时都会引起疼痛。
3.3、关节受累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以后再累及其他关节。这是常见的类风湿的早期症状。
生活中如何预防风湿病
1、患者出汗较多时,须用干毛巾及时擦干,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避免受风寒湿侵体,可以预防风湿。还要注意保暖,预防风湿,避免受风、受潮、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预防感冒,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2、居住的房屋要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预防风湿疾病。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洗脸宜用温水,睡前洗脚,热水以能浸至踝关节以上为好,时间在一刻钟左右,可促进下肢血液流畅,预防风湿。还有风湿病急性期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者,要卧床休息2-3周,受累关节显着肿胀,关节腔有渗液者,应暂停体育疗法,可以只做力所能及的活动。
3、有计划的运动来预防风湿,如:太极拳、轻体操、散步、慢跑、快步走、爬楼梯等,要根据自己的关节障碍程度酌情选用,不要强求。患者的坐、立、站、行走、睡眠等姿态均须注意,及时纠正。
4、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防风湿,运动要缓和,不要做弹跳和抬举运动。此患者最好睡木板床。还有风湿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来预防风湿,切不可急躁焦虑。
风湿患者怎么日常护理
风湿病一般是由于长时间的受寒,潮湿和邪风所引起的,病人是最怕风吹和潮湿的,因此,在住房的安排上,最好让病人住在通风向阳干燥的房间,同时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病人的被褥也要经常洗晒,保证干燥清洁。
床铺最好不要放在通风的地方,以免病人晚上睡觉的时候受风受凉,加重病情。晚上睡觉之前泡半个小时的热水脚,最好放一些艾叶进去,因为艾叶有很好的驱寒作用。每天都坚持泡热水脚,就能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取走体内的湿寒。
风湿病的护理在饮食上也有要求,风湿病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热量也高又容易消化的食品,比如说鸡蛋。尽量远离那些辛辣的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腻的食物。同时也要加强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摄入,瓜果蔬菜是不可缺少的,当然最主要的是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来确定饮食的结构,不能吧把自己认为补的食品都那俩给病人吃,有时候可能会起到反面的作用。
痛经灸哪里
二、痛经如何预防三、什么食物缓解痛经
痛经灸哪里
1、痛经灸哪里
灸三阴交穴小腿内侧,内裸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左右各一。取穴时,可以在小腿内侧,骨侧突出处上方量出约4横指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按压时会稍微感觉疼痛。施灸方法: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合谷穴取穴方法: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施灸方法:温和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次灸10-20分钟,一般每周灸3-4次。艾灸时间:月经前7天开始艾灸,等月经结束后再艾灸5天。
2、为什么会痛经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精神、神经因素。继发性痛经常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
3、痛经有哪些表现
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继发性痛经症状同原发性痛经,由于内膜异位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常常进行性加重。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痛经如何预防
1、保持外阴清洁:经常保持外阴清洁,经期不要发生性关系,这样可避免生殖器官的发炎,痛经可减轻或者不痛。
2、注意休息:劳逸应结合,平时不要熬夜,做到早睡早起对预防痛经有很大的帮助,经期要有足够的休息及睡眠,不要过度劳累。
3、保持心情愉快:经期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忧虑过度或发脾气,还应消除对月经来潮的紧张、恐惧心理,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劳动和运动,以转移注意力,但不要过度,一定要注意休息。
4、饮食调理:月经前后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痛经期间,可以多喝点红喝热牛奶加蜂蜜,可以缓解疼痛。
5、注意保暖:月经前后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经期尽量不要用凉水洗衣服或者喝冷饮,可将热水袋放在腹部,腹部受暖后可避免疼痛的发生。
什么食物缓解痛经
1、维生素B群可预防经期时腹部抽痛。所以,富含维生素B群及铁质的糙米、胚芽米、肉类、内脏、杏仁等要多吃。
2、铁质可预防经期时腹部抽痛。所以,富含铁质的食物要多吃。如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瘦肉、红糖、蛋黄、猪肾、羊肾、干果。鱼、谷物、菠菜、扁豆、豌豆、芥菜叶。
3、维生素C可预防因骨盆腔充血引起的下腹部疼痛,每人每天维生素C的最佳用量为200~300毫克,最低不少于60毫克。
4、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坚果类食品、植物油、麦芽、大豆油、果仁、谷物、新鲜绿叶蔬菜、动物脏器、豆类、蛋黄、瓜果、瘦肉、花生等之中。花生、核桃、芝麻及肉类、乳类、蛋类、麦芽等都富含维生素E。
眩晕灸哪里
二、眩晕症有哪些典型症状三、秋季防眩晕的方法
眩晕灸哪里
1、眩晕灸哪里
治疗眩晕时选取百会、足三里、风池、神阙穴等艾灸。一般来说,每天早晨或晚上灸一次即可,每次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想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至少要坚持一个月。
2、眩晕症吃什么水果好
眩晕症可以多吃橘子类的水果。因为柑橘类的食物能够有效的缓解焦躁和紧张不安的症状,而且对头痛和头晕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一定要引起注意了,吃太多的橘子很容易发生拉肚子的现象,所以千万不能过量。
眩晕症可以多吃草莓。因为草莓对胃肠道和贫血都有一定的滋补作用,草莓除了可以预防坏血病以外,而且还能够预防冠心病之类的疾病,所以平时可以适当吃一些草莓,对眩晕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造成眩晕症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不仅仅脑瘤,高血压让人容易有眩晕。而且压力和紧张情绪也可导致眩晕。低血压病比较严重的时候,那么也会引起发作。这个疾病其实也和白细胞减少症是息息相关的。
耳源性的眩晕,其实是因为耳朵发炎给引起的。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啊,这个时候眩晕病人不可以喝酒。眩晕发作期中,患者应自选体位卧床休息。
眩晕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他物旋转感、倾倒感或视物摇晃不稳。症状发作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指物偏斜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血压改变等植物神经症状。头昏常为头重脚轻、眼花等,并无外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幻觉,可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全身中毒、代谢性疾病、眼病、贫血等疾患引起。
头晕多伴发其他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耳源性眩晕常伴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常见于美尼埃病、急性迷路炎、内耳损伤、鼓膜内陷或受压及耳石和前庭终末感受器病变(如颅脑外伤、噪音性损伤、药物中毒及椎一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半规管壶腹的退行性变等);小脑桥脑角病变伴有Ⅴ、Ⅶ、Ⅸ、Ⅹ脑神经和锥体束等症状;前庭神经元炎多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诱因,而无听力改变;椎一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多因头位改变诱发,同时伴有复视、视物变形、头面和肢体麻木感、晕厥、猝倒等症状;眩晕性癫痫发作时,可伴有意识丧失、癫痫大发作或其它癫痫症状占位病变、炎症、变性和脱髓鞘病变所致中枢性眩晕,常伴有脑干、小脑或顶颞叶损害体征。
秋季防眩晕的方法
颈部常“暖”挡风寒
中医认为风邪有内外之分,外风便是指自然界的风。秋季不但风大而且气候偏凉,有颈椎病的患者在这个时候应注意防风寒和颈部的保暖,避免颈部受到凉风侵袭。风寒之邪会使颈部的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降低,诱发眩晕。所以,秋凉时节外出应戴围巾或丝巾等,防止颈部受风受寒,从而达到预防眩晕症的效果。
自我“减”压伤肝
很多人常感觉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还有的人重压之下寄情于烟酒,肝就这样受到了伤害。因此,大家平时要及时舒缓工作上的压力,注意调节情绪,忙里偷闲的一点时间也可以闭目养神,两肩下沉,调匀呼吸,听听轻音乐,让气血畅达、情绪愉悦。
搓耳“补”气肾常健
“气陷”也会导致眩晕,气陷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常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力过猛、过久损伤某一脏腑之气所致。而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与眩晕有关的气便是肾气,眩晕不但与颈椎的病变有关系,与肾虚也有联系,中医认为“肾气通于耳”,因此,搓耳对肾脏功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时也有助于预防眩晕。
落枕灸哪里
落枕灸哪里
1、落枕灸哪里
落枕可以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如针刺、指针、电针、耳穴压丸等。针刺主穴悬钟、养老、后溪。配穴:内关、外关、中渚、阳陵泉。治法:以主穴为主,每次仅取一穴,效欠佳时,加用或改用配穴。悬钟穴,直刺1、5~1、8寸深,用强或中等刺激,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养老穴,针尖向上斜刺1、5寸,使针感传至肩部;后溪,直刺0、5~0、8寸,得气后捻转运针1~3分钟,亦可加电针刺激,频率40~50次/分,连续波。配穴,用常规针法,深刺,务求得气感强烈。
2、落枕的病因有哪些
落枕的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三是某些颈部外伤,也可导致肌肉保护性收缩以及关节扭挫,再逢睡眠时颈部姿势不良,气血壅滞,筋脉拘挛,也可导致本病。四是素有颈椎病等颈肩部筋伤,稍感风寒或睡姿不良,即可引发本病,甚至可反复”落枕”。
3、落枕的临床表现
落枕一般可表现为起床后感觉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由于身体由平躺改为直立,颈部肌群力量改变,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部。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不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
如何预防落枕
1、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枕头要有弹性稳定,枕芯以热压缩海绵枕芯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8厘米左右;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
2、颈部保暖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在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天气稍热,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3、姿势正确颈椎病的主要诱因是工作学习的姿势不正确,良好的姿势能减少劳累,避免损伤。低头时间过长,使肌肉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并出现慢性劳损,会继发一系列症状。
4、避免损伤颈部的损伤也会诱发本病,除了注意姿势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
治疗落枕的运动疗法
1、低头仰头 坐在椅子上,挺起胸部,头先向下低,以下颌骨挨着胸部为止,然后向上仰头,眼朝天上看。停3秒钟再低头,如此反复20次。
2、左右摆头 坐在椅子上,两臂自然下垂,头先向左摆,然后再向右摆,这样反复20次。
3、摇摆下颌 坐在椅子上,两臂自然下垂,胸部挺起,用力向左右摇摆下颌,连续20次。
4、伸缩颈部 坐在椅子上,胸部挺起,先将颈部尽量向上伸长,再将颈部尽量向下收缩,连续伸缩20次。
5、旋转颈部 坐在椅子上,身体不动,先向左旋转颈部90度,再向右旋转颈部90度,连做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