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

2019-10-12

排毒灸哪里

养生排毒。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排毒灸哪里”,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二、排毒的食物三、排毒的粥类

排毒灸哪里

1、排毒灸哪里

如果你有下颌长痘、容易疲倦等等问题,这都是肾脏积累毒素的一个表现形式,这个时候你可以艾灸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最低的一个穴位,在脚底下,因为这个穴位比较敏感,所以,建议把握好艾灸的时间。如果肝脏当中积累了太多的毒素,那么,就会出现偏头痛,在脸的两侧也会长痘痘,还会出现痛经问题呢,因为脸的两侧和小腹都是肝经和胆经的领域,如果肝脏的排毒情况不好,你可以尝试通过艾灸太冲穴。

你的脾脏收到毒素困扰的时候,面部就会有色斑问题出现,而且白带也会特别多,在你的身上会有很多的脂肪堆积,导致出现肥胖问题,另外还要比较明显的口气呢,这个时候你只要用艾灸方式刺激商丘穴。心脏有毒素容易出现失眠、心悸等等问题,而且心火旺成为火毒的时候额头就会有痘痘出现,这个时候不妨尝试用艾灸刺激刺激在小指和无名指指端之间的少府穴。艾灸合谷穴可以排肺部毒素。

2、人体内有毒素的原因

抗生素的临床剂量越来越大,换代产品越来越多,但机体的耐药性、抗药性越来越强,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差。但用药治病是有害的,表面上似乎已经治愈,但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往往引起新的疾病。一旦停药,立即恶化;不停地换药,一种病要用几种药。明知副作用大,可吃的药比饭多。食物链的污染;农产品(残留农药),渔牧肉品(激素),加工食品(防腐剂、色素、添加剂等)。饮用水的污染;造纸厂、化工厂、开矿等 。大气的污染;汽车、沙尘爆、火力发电厂等 。自身原因;自身新陈代谢慢,饮水量少。

3、人体毒素的分类

3.1、外来毒素如:大气污染,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化学药品,辐射,食物中的防腐剂,化妆品中超标的重金属,垃圾食品等现代文明带来的毒副作用,病原微生物。

3.2、内生之毒: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代谢废物,生气时人体会产生一种酸毒,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所产生的毒素。

排毒的食物

1、绿豆具清热解毒、消暑解渴、除湿利尿的功效,如果在夏天的时候能经常喝绿豆汤或者绿豆糖水,不仅能消暑和消肿,还能排毒。

2、红豆,能够增加肠胃的蠕动,减少人的便秘,会促进排尿。

3、薏仁,有清热排毒、健脾利湿、美容养颜的功能。

4、小米,属于比较温和的纤维质,容易被消化,因此适合搭配排毒餐食用。

5、燕麦,能滑肠通便,能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从而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

6、地瓜,纤维质松软容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排便。

7、胡萝卜,新鲜的胡萝卜排毒效果比较好,因为它能清热解毒,也有利排毒。

8、莲藕,,能促进体内废物快速排出藉此净化血液。

9、山药,生食排毒效果最好。

10、醋,醋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可排出体内的酸性物质消除疲劳,还有利尿通便的效果。

排毒的粥类

1、山药红豆薏米粥:将红豆和薏米洗净,将锅里的水用中火加热至水煮开,把洗净的红豆和薏米放入锅中。薏仁具有寒性,会使身体冷虚,对于具有虚寒体制的人群不适宜长期服用,特别怀孕妇女及正值经期的妇女应该避免食用。

2、南瓜花生粥:锅内放足量水,放入南瓜与花生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花生米选鲜花生稍微晒几天即半干的最好,味道香而且易熟。

3、芝麻粥:芝麻粥适用于肝肾不足、头昏眼花、脱发及肺燥咳嗽、习惯性便秘者食用。食用芝麻粥后,能够清肠排毒,而且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所以也适于老人家食用。

4、梨粥:梨子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冬天的气候干燥,人们常出现口干鼻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病症,早上一碗梨粥,清润喉咙,清肠排毒,养颜排毒最佳之作。

ys630.COm精选阅读

肝排毒艾灸哪里


二、肝排毒做什么运动三、肝排毒的注意事项

肝排毒艾灸哪里

1、肝排毒艾灸哪里

肝俞穴: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并且它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艾灸它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也是肝经的最上的一穴,是调理肝的重要穴位,配合肝俞具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而太溪能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行间穴: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肝火的穴位。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也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泉眼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足三里: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2、肝毒素积累的表现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是向下凹陷。中医认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脏蓄积时,指甲上会有明显的信号。乳腺出现增生,经前乳腺的胀痛明显增加。乳腺属于肝经循行路线上的要塞,一旦肝经中有“毒”存在,乳腺增生随即产生,尤其在经血即将排出时,会因气血的充盛而变得胀痛明显。情绪容易抑郁,肝脏是体内调控情绪的脏器,一旦肝内的毒不能及时排出,阻塞气的运行,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情绪。偏头痛,脸部的两侧长痘痘,女性还会出现痛经。脸部两侧以及小腹,是肝经和它的搭档胆经的“一亩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畅快,自己的后院就会先着火。

3、常见肝脏疾病

3.1、肝损伤,最常见的表现是腹痛,向右肩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血时可导致休克。肝损伤继发感染可导致肝脓肿等。

3.2、肝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有黄疸、发热、上腹部绞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阿米巴性肝脓肿患者可表现为腹泻和黏液血便,肝结核患者多有长期低热、盗汗、乏力等。

3.3、肝癌,肝癌早期表现多不明显,肿瘤较大或病程进展至中晚期时可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发热、乏力、恶心、食欲缺乏、腹胀、黄疸、腹水等。

3.4、肝良性肿瘤,常见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没有特异性症状。

肝排毒做什么运动

1、适当的散步可以能活动筋骨,促进全身血气循环,使内脏经络受到气血滋养,锻炼肌肉,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帮助减轻肝脏负担,起到肝脏保健作用;肝病患者在饭后适度散步对于肝病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利于康复。

2、适当的散步可以能活动筋骨,促进全身血气循环,使内脏经络受到气血滋养,锻炼肌肉,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帮助减轻肝脏负担,起到肝脏保健作用;肝病患者在饭后适度散步对于肝病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利于康复。

3、八段锦具有怡神,调身,导引,疏络,明目,养颜,净心等八种保健预防技术,它的按摩穴位原理是直接激活人体经络,使全身气血畅通,调息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静态的思想集中,调动全身尤其是腹部经络的活动,调整五脏六腑的血气运动,对增强体质,保肝,护肝有明显的功效。

肝排毒的注意事项

1、保持正常体重,体重过重会让肝脏工作更辛苦,罹患脂肪肝的机率也会升高。如果全身脂肪减少,肝脏的脂肪也会减少,甚至明显下降肝病病人升高的肝功能指数。

2、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穿耳洞、刺青、和他人共享牙刷、刮胡刀等,以及减少接触可能受到血液污染的器具,这样才能避免染上肝炎。

3、不均衡的饮食增加肝脏负担,肝脏负责把吃进的食物,转换成身体能量来源。

4、少喝酒,人们所饮入的酒精都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嗜酒是最主要的造成酒精肝的原因。

5、慎服药,吃进去的药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

6、保证足够的睡眠,到了凌晨1至3点钟是进入深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间

中风灸哪里


二、哪些症状预示脑中风三、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灸哪里

1、中风灸哪里

取穴:手部六井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

施术者先用大拇指腹分别按压患侧六井穴,每穴按压1分钟,然后将点燃的艾条对准上述穴位,约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有温热感、无灼痛为宜,每穴灸5~10分钟,上述治疗每日1次。

2、中风救命法有哪些

家中如有专用放血针,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钢针或三棱针,在患者的10个手指头尖儿(没有固定穴位,大约距离手指甲1分之处)刺下去,要刺出血来(万一没出血,可用手挤),等10个手指头都流出血(每一指1滴),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

如果嘴也歪了、眼也斜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红,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

3、家有脑中风患者如何照料

们要告诉脑中风患者会慢慢好起来的,家庭的温暖很重要,经常陪他们说说话,比请一个专业医师都有用得多。

脑中风患者的饮食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构成应该以高蛋白为主,多准备点蔬菜水果之类,尽量将菜做成低糖低盐饮食,这样不仅保证能量营养的摄取,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哪些症状预示脑中风

1、麻木

每个人都偶尔会因为睡眠姿势不当而在醒来时觉得手指发麻,过一会儿活动活动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麻痹是突然发生的而且感觉持续一两分钟以上,或者身体有几部分同时有这种感觉时,就必须高度重视了。首先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失去感觉,然后是一只胳膊,一条腿,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但也有的只是几个手指隐隐刺痛。中风引起的麻痹通常与其他症状同时发生,例如一侧脸部肌肉下垂,或者说话含糊不清。

2、手合不拢

手不听使唤,手上拿着的物件突然掉了下来,手指对合或攥拳无力,可能就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

3、说话吐字不清或流涎

有些人会暂时不能说话,有些人会发出毫无意义的声音,有些人则听不明白或无法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出现短时间的表达不清或失语,或不由自主的流涎,这也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征兆之一。

中风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最常见而又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舒张压每下降5-6毫米汞柱,中风的危险下降42%;仅仅控制收缩压,也可以将中风中减少1/3。

1、糖尿病

糖尿病不仅可以诱发、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通过多个途径使脑血管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中风的发病将减少12%。

2、心脏病

许多心脏疾病可能导致中风,如房颤、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等。通过脉搏触诊和心脏听诊,可以初步了解是否有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中风。

3、动脉粥样硬化或脑血管病史

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者,可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或硬化斑块脱落,导致中风。有过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者,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明显增高。

中风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中风的先兆或前区症状。

4、血液流变学紊乱

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心慌灸哪里


二、心慌如何调节三、心慌的饮食调节

心慌灸哪里

1、心慌灸哪里

心悸气短,头晕目弦,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艾灸穴位: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曰灸1~2次。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毎穴灸5~10壮,每日1次。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

心悸气短,头晕目弦,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艾灸穴位: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还可以艾灸穴位:内关、关元、命门、脾俞、足三里,肺俞、丰隆、太白、内关。

2、心慌的原因

心慌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慌,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或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时,患者会有心慌的感觉。

3、心慌由哪些疾病引起

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慌如何调节

1、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肢体活动有利于缓解焦虑,对那些平时容易急躁的人,应多参加慢跑、打太极拳、下棋、游泳等运动,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自身情绪。

2、自我放松练习:在烦躁不安时,先让自己坐下来。紧握拳头,并绷紧胳膊,体验上肢的紧张感觉,然后忽然把拳放开,体会手臂的沉重、无力、放松。反复做几次,你身体的放松会带动精神的放松。

3、改变对生活事件、挫折、压力的看法:应该认识到压力并不全都是坏的,把它当作一个使自己能力提高的机会。

4、多变换环境:多听一些舒缓流畅的音乐,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培养琴棋书画的爱好,可陶冶性情。

5、努力完成应做的事:做应当做的事,不能任由情绪支配;不要因心情不好而逃避生活。

心慌的饮食调节

1、可以用柏子仁和粳米煮粥吃,等到粥熟后,兑入适量的蜂蜜,然后再进行熬煮,知道煮开为止。可以达到益气养心的作用。

2、先把乌骨鸡去毛洗净后,然后再把生地黄和饴糖塞入鸡腹中进行蒸煮,等到熟了就可以吃了。这种可以达到养心的功效。

3、将莲子肉、龙眼肉和适量的冰糖放在一起进行水煮,等到都熟后就可以服用了。

4、将熟附子、甘草加水放进砂锅中进行熬煮,另外,可以加点红茶,再煮开一次就可以饮用。

5、将龙眼肉和西洋参放在沸水锅中蒸煮,放入少量的白糖,大概煮40-50分钟就行,早晚服用。这可以杨心血。凝心神。

咳嗽灸哪里


二、咳嗽的食疗方法三、咳嗽的中药治疗

咳嗽灸哪里

1、咳嗽灸哪里

咳嗽可以艾灸列缺: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时两手掌心向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时,左手食指指尖处为右手列缺穴;右手在上时,右手食指指尖处为左手列缺穴。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双侧尺泽穴取穴方法相同。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低头,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突,其下第三突起处即为第三胸椎,肺俞穴(双侧)在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艾灸穴位时间设置为15-25分钟,温度设置为125-130度。鉴于个体皮肤对热的耐受度不同,时间、温度都可以调整,一般以灸至皮肤发红、不起泡为准。醉酒、空腹、过饥、过饱、大惊、大怒、大汗、极度疲劳的时候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

2、咳嗽的原因

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咳嗽,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咳嗽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咳嗽发作的现象在咳嗽患者中常可见到。患者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咳嗽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有70%~80%的咳嗽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咳嗽,称运动诱发性咳嗽。有些药物可引起咳嗽发作。

3、咳嗽的症状

由于咳嗽是许多疾病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临床上进行确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做胸部X线或CT、气道反应性测定、肺功能、心电图、纤维支气管镜及一些特殊检查以排除一些可以引起慢性、顽固性咳嗽的其他疾病。普通的X线摄片能检查出多数肺部病灶,根据病灶的部位、范围和形态有时也可确定其性质,如肺炎、肺脓肿、肺囊肿、肺结核、肺癌、尘肺等。

咳嗽的食疗方法

1、萝卜蜂蜜水,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化痰止咳等作用。蜂蜜润燥止咳,萝卜搭配蜂蜜可起到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

2、川贝母蒸梨,贝母为化痰止咳良药,与雪梨、冰糖并用,则起化痰止咳,润肺养阴功效。治疗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气短乏力。这个止咳方法对久咳体弱儿适用,对于有外感者不宜用。

3、喝食醋,取白醋适量并将将醋烧沸,放凉后再喝。这个方法能消除咽痒,以达到止咳效果。但对脾虚湿盛,有骨关节病痛者不宜。病好了就不要再多喝,否则会损伤牙齿和胃。

4、丝瓜粥,清淡丝瓜与粳米、虾米等同用,有清热和胃,化痰止咳的作用。

咳嗽的中药治疗

1、风寒咳嗽,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2、风热咳嗽,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3、风燥咳嗽,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自汗灸哪里


自汗灸哪里

1、自汗灸哪里

自汗的施灸穴位。主穴:大椎、肺俞、脾俞、肾俞、气海、关元。温和灸每次共灸30分钟左右,每天1次,10次1疗程,症状消失后再施灸5次以巩固疗效;施灸顺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肱三头肌的外缘处取穴。其功效是清热解表,截虐止痫。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其功效是温肺润燥,补劳清热,止咳平喘。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其功效是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其功效是外散肾脏之热。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2、导致自汗的原因

病后体虚,禀赋不足,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情志不调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血不养心,心不敛营,则汗液外泄。嗜食辛辣。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3、自汗和盗汗的区别

自汗与盗汗都属于中医疾病的范畴。其区分差距很大。自汗是指在醒时非正常情况下出汗,正常情况指天气炎热、穿衣过厚、运动劳累等人体正常排泄汗液。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汗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自汗的辩证施治

1、肺卫不固。症状为汗出恶风,稍劳后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无华,苔薄白,脉细弱。用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2、心血不足。症状为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用归脾汤。

3、阴虚火旺。症状为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用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症状为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用龙胆泻肝汤。

自汗的饮食调理方法

1、黄芪炖乌鸡。黄芪50g,乌鸡半只。乌鸡切块加清水,加入黄芪,隔水炖熟,调味服食。补脾益气、养阴益血,能补益肺气而固表止汗。

2、浮小麦饮。浮小麦20g,麦冬8g,红枣10g,共煎汤饮用。养心敛汗,固表实卫。能益卫养阴而止汗。

3、黄芪止汗汤。生黄芪15g,浮小麦40g,炒白术10g,防风10g,洗净后布袋装好,粳米50g洗净,加水同煮,熟后去渣取液,每日2次,每次100ml温服。能健脾益肺,固表止汗。

4、百合、太子参、北沙参各25克,饴糖50克,水煎前三药,调入饴糖服。治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

5、乌梅10枚,糯稻根1把,浮小麦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于盗汗症。

湿热灸哪里


二、湿热的原因三、湿热的症状

湿热灸哪里

1、湿热灸哪里: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湿热灸哪里: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湿热灸哪里: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湿热灸哪里:三元穴

三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湿热灸哪里: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湿热灸哪里: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湿热的原因

1、感受外邪

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我国地处北半球,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侵犯人体,蕴结为病。而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到5月,俗称“梅雨天”,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更易致湿热为患。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湿热蕴结的病因。

3、脾胃失健

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脾主运化,为水湿运转之枢纽,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均可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化热,而成湿热之证。

湿热的症状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头身困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

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疮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排毒灸哪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