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艾灸什么穴位
男性艾灸常用养生穴位。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痛风艾灸什么穴位》,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痛风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以灸痛点为主,和肿胀的部位。同时加上中脘,神阙,关元和足三里,肾俞,腰阳关。因为我们不仅仅要治疗痛点,我们还要用艾灸的方式来恢复体能,来恢复被疾病破坏的正气,用艾灸来升元阴元阳。艾灸的主要功能也是驱、补、通、调。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调整人体元阴元阳。
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如果患部没有明确瘀络显现,则在该关节基底部周围寻找到瘀络并刺血(刺血的注意事项是预防感染)。刺血后选用针刺疗法,具体用穴为百会穴、神庭穴、曲池穴、合谷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太冲穴、丰隆穴、内庭穴、阴陵泉穴以及阿是穴。毫针泻法,以期清热利湿、通经止痛,每日治疗一次,5次一个疗程。通常2 ~3次即可直折病势,安神定痛。
对于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以预防痛风发作。由于尿酸在体内的异常增高与肾排泄机能下降有关,笔者认为,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应该补益肾气,增加排泄机能。临床可选太溪穴、复溜穴、神门穴、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水道穴等,毫针补法,每周两次,10次为一疗程。也可以长期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改善体质。
二、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
1、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2、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3、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4、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三、什么是痛风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一译“普林”)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痛风的定义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就叫痛风。
四、痛风的症状
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母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含软组织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五、如何预防痛风
痛风病的发作常与饮食不节、着凉、过度劳累有关,因此预防发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戒酒。
2、避免过度劳累、着凉。
3、虾、蟹、动物内脏,含嘌呤高的食物应少食,菠菜=豆类等食物应少食。
4、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牛奶、蛋类,大部分蔬菜、水果可不限。
6、发面面食放碱的粥类,因含碱性物质可促进尿酸排泄,保护肾脏,倡导食用。
六、痛风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七、痛风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扩展阅读
痛风按什么穴位
二、痛风的治疗方法三、痛风患者的饮食注意
痛风按什么穴位
1、痛风的中医按摩方法
1.1、可先轻柔昆仑穴,10分钟后移到膻中穴,同上再按内关及心包经其他的穴位,结束时可以对胆经进行按揉。
1.2、可先找到小腿脾经进行按摩,结合肾经的复溜穴一同按摩,来减轻肝脏的负担,然后达到补肝的目的。
1.3、通过对太冲穴的按摩,从太冲揉到行间穴让体内的一些难以排泄的尿酸物质及废物得以排泄。
2、痛风按摩的注意事项
注意当痛风发作时,按摩的同时用热水泡脚,可以令痹症得到减轻。
作用:通过长时间这种按摩,令那些长时间堆积于关节处的钠盐得到溶解,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令心、肺、肾脏功能恢复,然后达到控制尿酸、消除钠盐堆积、减轻痛风疼痛的目的。
中医穴位按摩用于别的疾病治疗较为常见,而用于痛风只能当作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是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它的治疗效果一点也不比药物的效果差。
3、痛风的中医艾灸方法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灸治疗痛风属于痛风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一种,治疗的效果是很好的。艾灸治疗痛风主要以痛点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灸的重点,同时加上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肾俞、腰阳关等穴位,来恢复被疾病破坏的正气。艾灸的主要功能是驱、补、通、调,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调整人体元阴元阳,但艾灸治疗痛风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患者见效快,有些患者见效慢。
另外,艾灸能够令气血和顺,令人体机能得以恢复,在日常防病保养方面有显着效果。如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五脏六腑之气血得以充养,使人形体康健;灸关元、气海可助藏精蓄血,使人阳气足,精血充,邪气难犯,达到养生保健之功。
痛风的治疗方法
1、泡药水法:泡药水法是比较常见的治疗痛风的方法,它是类似泡脚的方式,手脚都可以,其中可以加入陈醋泡,陈醋也是种中医;重伤不是内大出血的病人用大量的高度酒加陈醋全身泡过病人很快能恢复过来的,同样全身痛风的也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
2、自我治疗:痛风患者的饮食是需要注意的事情,比如可多吃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
3、药物治疗:丙磺舒或苯磺唑酮是常见的治疗痛风的方法,主要是降低尿酸,醋氨酚或非类固醇抗炎药布洛芬可缓解疼痛且使用安全。患者每天应饮用大量液体(至少3L),可减少关节和肾脏损害的风险。
痛风患者的饮食注意
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不过,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3、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至25%以内。
5、大量喝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ml至3000ml,促进尿酸排除。
6、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
7、禁酒!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8、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
9、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患者禁食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
痛风按摩什么穴位
痛风按摩什么穴位
1、痛风按摩什么穴位
痛风发作时可先按摩昆仑穴,接着按膻中,再按内关穴以及心包经其他穴位。由于发病时这些穴位都是不通的,因此按起来一定特别痛。这种按摩是痛风患者每日必做的功课,只要经常按,疼痛几乎不会发作。长期下来不但新的尿酸晶不会在关节处堆积,原来堆积的尿酸晶也会愈来愈少,甚至变形的关节都有可能慢慢恢复。因此这个方法可以说是标本兼治的手段。
2、痛风的早期症状
关节痛:痛风首次发作时,往往突发急剧的单个关节疼痛,常见于大脚趾。之后的发作可能会涉及多个关节,如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疼痛往往在患者夜间睡眠时发作,之前无任何征兆,也可能在患者过度饮酒后发生。
其他症状:除关节肿痛外,痛风患者的其他症状还包括:、心跳加快、寒战,以及全身不适。沉积于皮肤的尿酸称为痛风石,为皮肤下白色的结节,大多出现于手、足、肘,以及外耳廓。
缓解期症状:痛风首次发作时通常只会持续几天,但如果不经处理,下次发作可能会持续几周。症状最终会消失,在两次发作之间,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随着疾病进展,症状的缓解期越来越短,一年内发作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关节肿胀:疼痛会逐渐加剧,常被描述为跳痛或压痛。随后会发生炎症,患者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这是痛风的早期症状之一,有时候,疼痛极度严重,患者甚至无法忍受关节单的重量。
3、痛风的高发人群
性别因素:男人比女人易患痛风,男女发病比例为20:1。而且,女性患痛风几乎都是在绝经以后,这可能与卵巢功能的变化及,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体重因素:肥胖的中年男性易患痛风,尤其是不爱运动、进食肉类蛋白质较多、营养过剩的人比,营养一般的人易患痛风。
年龄因素:年龄大的人比年轻的人易患痛风,发病年龄约为45岁左右。不过,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营养过剩,运动减少,痛风正在向低龄化发展。现在30岁左右的,痛风患者也很常见。
饮食因素:进食高嘌呤饮食过多的,人易患痛风,贪食肉类的人比,素食的人易患痛风。
饮酒因素:酗酒的人较不饮酒的人易患痛风。
职业因素:企事业干部、教师、私营企业主等社会应酬较多,和脑力劳动者易患痛风。
痛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痛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不同痛风症状病人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1、西医药物治疗痛风
西医药物往往治标难治本,目前痛风治疗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给药,以便快速消炎,解除痛苦,间歇期吃别嘌呤等药物降低尿酸,预防再次发作。基本上,目前痛风所用西药都具有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治标不治本。另外在间歇期服用降尿酸西药,不但停药反弹较快,而且经常因为尿酸溶解过快而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最可的是,长期吃西药,注定会吃坏了肝肾脾,导致无法逆转的痛风反复加剧发作。
2、中医药物治疗痛风
中医药物讲究辨证施治,具体采取哪种方法,应多咨询医生建议,不可私自胡乱用药。
黄柏散:大黄,黄柏,侧柏叶,泽兰,薄荷各10克加蜂蜜调和。
清热痛痹膏:石膏忍冬30克,知母,黄柏,苍术,黄连,黄岑,赤芍,元胡,大黄,山栀(栀子)10克,研末,加醋调和。
止痛散:生川乌,生草乌,羌活,独活,木香6克。细辛,干姜各12克,当归6克,醋调。
黄金散:生大黄,生南星。白芷,黄柏,姜黄各十克,厚朴,苍术各6克,陈皮甘草各4克,花粉20克,醋调。
3、中医针灸治疗痛风
除了中医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对于痛风患者的康复也是极有帮助的。中医针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统计报告指出:针灸治疗痛风的有效率达到92.3%以上。
4、食疗方法治疗痛风
限制嘌呤摄入,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总热能摄入。多吃碱性食品,减少脂肪摄入。限制盐的摄入,多饮水保障尿量充沛。避免饮酒,少吃辣椒等调料。营养分配要合理,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忌食火锅。
痛风食疗
1、防风薏米粥
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水煮至薏苡仁熟,每日1剂。功能:清热祛风行痹。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
2、桃仁粥
桃仁15克,粳米15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再入粳米煮粥,每日1剂。功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适用于瘀血痰浊痹阻型痛风。
3、薯蓣薤白粥
生怀山药100克,薤白10克,粳米50克,清半夏30克,黄芪30克,白糖适量,每日1剂。先将米洗净,加入切细怀山药和洗净半夏、薤白,共煮,加入白糖后食用。功能:益气通阳,化痰除痹。适用于脾虚不运,痰浊内生而致气虚痰阻之痛风症。
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二、脾胃虚该如何调理三、脾虚的表现有哪些
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2、脾虚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3、脾虚艾灸丰隆穴
丰隆穴是脾胃虚弱湿重艾灸重点,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4、脾虚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5、脾虚艾灸中脘穴
中脘则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可治疗胃痛、恶心、腹胀等。内关则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之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
有需要的患者,可自己去药店买点艾条。仰卧姿势,用点燃的艾条在以上这几个穴位上温灸,每穴5分钟,以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每日1次,10次一个疗程,此方对缓解胃痛有帮助。
脾胃虚该如何调理
1、注意保暖:告诉我们,身体中出现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特别是现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脾胃虚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泻的患者最好在肚脐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保暖。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饮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
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3、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摄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排除身体毒素。
脾虚的表现有哪些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鼻炎艾灸什么穴位
鼻炎艾灸什么穴位
1、鼻炎艾灸什么穴位
1.1、印堂
标准定位:在面额部,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正坐,或仰靠,或仰卧取穴。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鼻炎,鼻渊,鼻衄,目赤肿痛,小儿惊风,失眠,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神经衰弱。
1.2、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1.3、禾髎
标准定位:鼻孔旁开0.5寸,正坐仰靠或仰卧取穴。
主治: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鼻出血,嗅觉减退,鼻息肉,咀嚼肌痉挛。
1.4、迎香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面痒、鼻流清涕;也可以缓解盲肠炎、面浮肿、唇肿、喘息不利、鼻息肉等疾患。针灸歌云:“不闻香臭取迎香”。
1.5、四白
位置: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五官科系统疾病:角膜炎,近视,青光眼,夜盲,结膜瘙痒,角膜白斑,鼻窦炎。
2、鼻炎艾灸怎么操作
面部穴位不能使用灸盒,推荐使用艾条直接灸,灸的时候取站位或者坐位,艾条点燃后距离面部2-3CM,温热自己感觉能接受为宜。从印堂开始,依次到禾髎,总体时间15-20分钟为宜。面部施灸的时候一定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留下疤痕。
肺腧:推荐单孔或者双孔灸盒,将艾条点燃,插入灸盒放置到肺腧,15-20分钟为宜。
3、鼻炎不治会怎样
鼻腔具有呼吸、嗅觉和共鸣等多种功能,无论患有哪些鼻病,对这些功能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甚者影响整个机体健康。
从最简单的急性鼻炎而言,急性炎症所致的鼻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可波及到周围组织器官而引起急性鼻窦炎、中耳炎;炎症向下蔓延可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经鼻泪管上行还可引起结膜炎、泪囊炎等。
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长期鼻腔通气障碍、鼻腔粘膜分泌物增多为特点。由于长时间鼻腔堵塞,导致病人吸不畅、氧气缺乏,加之鼻腔分泌物的刺激,致使病人出窥头昏、头痛、失眠,说话呈闭塞性鼻音。此外,慢性鼻炎还可引起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
鼻炎按摩法
1、上迎香(鼻通)
上迎香,经外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近代定位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布有筛前神经,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分支和面动、静脉。
主治疾病: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旁窦炎,鼻息肉,烂弦火眼,感冒头痛等。沿皮刺0.5-1寸。
2、印堂穴
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按压有酸胀感。
3、百会穴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主治疾病: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4、迎香穴
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疾病: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鼻炎的早期症状
鼻炎早期的临床表现和普通感冒很相似,主要为鼻塞,多鼻涕,嗅觉下降,可伴有头痛、头昏,头沉重感,多数人有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鼻塞为间歇性和交替性。如活动时鼻塞减轻,静止鼻塞加重。侧卧时,鼻腔下塞上通。鼻涕始终是黏液性或粘脓性,偶成脓性。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也有所不同。
咽炎艾灸什么穴位
咽炎艾灸什么穴位
1、咽炎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天突穴:天突穴上垫一小片姜片,艾灸15分钟。躺着艾灸,这样烟不会熏到鼻子和眼睛。艾灸到天突穴附近位置潮红为止。
大椎穴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艾灸大椎穴的方法:可以用坐着低头,在大椎穴上放一小片姜片,尽量薄点。艾灸15分钟左右,感觉手摸上去很烫的样子。艾灸完了后,喝杯水,如果有蜜水更好。或者就吃个梨子。一天艾灸1-2次,大概3天能见效果。
2、什么是咽炎
咽炎为咽部的非特异性炎症,是各种微生物感染咽部而产生炎症的统称,可单独存在,也可与鼻炎、扁桃体炎和喉炎并存,或为某些疾病的前驱症状。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为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淋巴组织常被累及,炎症早期可局限,随病情进展常可涉及整个咽腔,以秋冬及冬春之交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疼痛明显,咽部充血肿胀等。慢性咽炎又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和萎缩性咽炎,其中慢性单纯性咽炎较多见,病变主要在黏膜层,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黏液腺可肥大,分泌功能亢进,黏液分泌增多。
3、造成咽喉炎的病因有哪些
3.1、长期鼻塞、张嘴呼吸:鼻腔有将空气加温及湿润的功能,当有肥厚性鼻炎或下鼻甲烧灼过度而丧失生理功能,造成干冷空气直达喉部而产生干痛。
3.2、长期鼻涕倒流刺激咽喉:常见慢性鼻炎患者,脓性分泌物会破坏咽喉表面细胞的纤毛活动,易于滋生细菌。
3.3、持续或复发性的咽喉感染:反复“感冒”或“扁桃体发炎”可造成咽喉有痰或异物感。
3.4、胃酸逆流烧灼咽喉:常见于喜欢在睡前大吃大喝后倒头便睡之人,酸性胃液会逆流而上,烧灼食道及咽喉,长期刺激,患者常会于睡醒发觉咽喉灼热、干痛。
咽喉炎的防治方法
1、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的有效措施,打击慢性咽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可以保持口腔清洁。与此同时,鼻,口病的控制,炎症性病变,预防和消除咽炎治疗不可忽视。
2、饮食调养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
然后制定了一个食物的摄入数量的目标。喝大量的水和饮料,但也不要喝得太浓。忌食烟,酒,姜,胡椒,芥末,大蒜和所有的辣东西。
3、“静坐”治疗
两手轻放于两大腿,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安神入静,自然呼吸,意守咽部,口中蓄津,待津液满口,缓缓下咽,如此15~20分钟,然后慢慢睁开两眼,以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轻揉喉部,自然呼吸意守手下,津液满口后,缓缓下咽,如此按揉5~7分钟。每日练2~3次,每次15~30分钟。
日常保养咽喉的方法
1、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合理卫生,保证身体营养平衡,少吃过热、过冷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因职业要求讲话过多的人,应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避免高声喊叫,长时间讲话后不要马上吃冷饮,平时还要注意休息。
2、应该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防治口、鼻疾病。咽位于口、鼻后下方,与口、鼻直接相连,口腔、鼻腔、鼻窦的慢性感染常因病毒、细菌、脓液等波及咽部粘膜而导致咽炎。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牙周疾病。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咽炎急性发作。应注意天气的冷暖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活动出汗后不要马上到阴冷地方或吹风、冲冷水澡等。睡觉时应关上电扇,避开风口处。在流感易发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相互传染。
耳鸣艾灸什么穴位
耳鸣艾灸什么穴位
1、耳鸣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能治耳鸣,可以艾灸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位,耳鸣是在其他疾病并发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并发疾病,对于功能性耳鸣,需要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戒烟禁酒,可以逐步缓解耳鸣。
2、艾灸的禁忌
2.1、持续发烧之病人禁灸。
2.2、孕妇禁灸。
2.3、皮肤发炎红肿溃疡部位禁灸。
2.4、皮肤过敏者、皮肤超敏感者禁炙。
2.5、激烈运动后禁灸。
2.6、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2.7、饭后1小时内禁灸(这点不绝对,如果吃的很少,完全没有饱腹感,则可以半小时后就可以灸);禁止一边艾灸一边吃东西。
2.8、过饥、过饱、酒醉禁灸。
2.9、没有自控能力的人禁自行艾灸。
2.10、术后伤口没复原者禁灸。
2.11、阴虚火旺,阴虚阳亢,湿热过重这三种体质人禁灸,应先滋阴、泻火,调整阴阳平衡。
3、耳鸣的症状
耳鸣的出现有时为持续性的,有时为间歇性的,轻时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严重时则扰人不宁。某些生理性动作,如咀嚼、呼吸及吞咽等都可以产生声音,但不能将此看作为耳鸣。
耳鸣临床表现为搏动性耳鸣(患者描述耳鸣为与心跳一致的飕飕声、嘀嗒声或轻叩声,用听诊器置于患者颞部或耳部,常可以听到这种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较为常见,是一种连续而稳定的噪音,如病者所描述之嗡嗡声、蟋蟀声、钟声或摩托声)。
若仅发生一侧性耳鸣,其病变多在传音器官。若双侧耳鸣,而没有其它症状,应考虑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征象,如早期动脉硬化,老年性聋的早期表现等。短暂性的耳鸣常表示病变轻微,属于耳间断性或强度不定的波动性耳鸣,并同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艾灸的注意事项
1、在我们施灸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要专心致志,并且能够做到坚持不懈,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这样很容易使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艾灸之前要了解穴位,不同的穴位进行施灸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而我们施灸的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做好保暖措施,不要受凉感冒,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缓解耳鸣最有效的方法
1、改变不良习惯
咖啡因和酒精常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平时要注意少吃肥腻、甜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肾虚耳鸣者,尤要减少温燥食物的摄入量。
2、减少脂肪的摄入
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中年人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40克,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酱、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
3、减少情绪波动
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生气、情绪失控和焦虑不安时,就会造成自律神经异常,全身紧绷,血管异常收缩,以致内耳缺血,引起内毛细胞萎缩、变性等病变,如能自我调适,以平常心面对一切,能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则症状会自然消失。
心悸艾灸什么穴位
心悸艾灸什么穴位
1、心悸艾灸什么穴位
1.1、心悸灸神门穴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手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取穴时仰掌,在尺侧腕屈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
功效:益心安神、通经活络。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左右。
1.2、心悸灸心俞穴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理气宁心。
施灸方法:施灸时,被施灸者卧姿,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已点燃艾条一端对准施灸部位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2、什么是心悸
心悸主要是会使患者有明显的心脏不适的感觉,是属于一种心脏疾病。在心悸早期,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慌、心累、心疲的症状,这主要是心悸的刚开始的反应。而当患病时间加长的时候,患者的心悸症状是会加重的,也就是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不顺畅的感觉,会感到呼吸有压力,更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出现,是会严重危害身体的。
3、心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当患者平时身体中内火过旺的时候,是会导致身体出现心悸的症状的。此时患者的肝脏功能也会受到火气的影响,从而也会导致患者的心脏功能受到影响,也就容易形成心悸的症状。如果是患者出现气血不足或者是贫血的症状时,也是会导致心悸的。因为此时患者的血液循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人体的心脏功能是会有影响的,也就容易导致心悸。
心悸按摩哪些穴位
1、指推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
2、按揉厥阴俞
位置:肩胛骨内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厥阴俞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局部发热为佳。
3、按揉心俞穴
位置:肩脚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站于一旁,双手拇指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揉心俞穴2分钟,以局部感觉酸胀、发热为佳。
4、指掐神门穴
位置: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一手拇指掐住被按摩者神门穴约1分钟,至感觉酸胀为止,左右手交替进行。
治疗心悸吃什么
1、红花炖羊心
红花6g,羊心一个(或者猪心),加适量的清水,放炖盅内隔水炖熟,加食盐调味食用。
红花活血通经、祛淤止疼,羊心养心、定惊悸。也可以加适量的野蒜、山楂以增强行气活血止疼的功效。
2、百合鸡子黄汤
百合60g,洗干净,加水3碗煎至2碗。
取鸡蛋2个,去蛋白,把蛋黄搅烂,倒进百合汤内搅匀,煮沸,再加适量的白糖或者冰糖调味,分两回一天内食完。
百合清心安神,鸡蛋黄能滋阴养血,两者配伍使用共呈养阴清心安神的功效。也可以加桑葚、北五味子、莲子。
3、桂心粥
桂心3g,云苓15g,桑根皮10g,煎汤取汁,加粳米50g煮粥食用。
桂心温通心阳以化水饮,云苓淡渗利水,桑根皮利水,粳米健脾养胃,共呈温阳化饮的功效。也可以加生姜、野蒜增强通阳散饮的功效。
4、枸杞叶炒猪心
取猪心一个切丁,枸杞叶100克,人参叶100克,用花生油按常法炒熟佐餐。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患者。
肠炎艾灸什么穴位
肠炎艾灸什么穴位
1、肠炎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取穴:
神阙穴、天枢穴、大肠俞穴、局部痛点
快速定位:
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天枢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
大肠俞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
操作:
神阙穴、天枢穴、局部痛点用艾灸盒大火力灸30-45分钟;大肠俞穴用艾灸罐灸15-30分钟,以患者自身的适应能力为度。以上操作每日1次,长期坚持。
2、肠炎艾灸治疗原理
灸神阙穴,能温阳救逆、利水固脱,很好缓解本病肠胃不适的症状;灸大肠俞穴,能理气降逆、调和肠胃,对胃肠功能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有很好的疗效;灸天枢穴,能疏通肠腑、理气行滞,主治便秘、腹泻、下痢等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此病归根结底是人体的元阳虚弱造成的,灸以上穴位能培补人体元阳、调节肠道功能,对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艾灸治疗肠炎效果好吗
中医认为,肠炎多因湿邪所侵和脾胃功能障碍引起。艾草燃烧后,其特殊的对人体有益的药用成分,如有解热止血作用的苦艾醇、苦艾酮,还有抗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的艾叶油等,都会挥发出来,借着热力,可以很好的渗透入皮肤肌肉深层的经脉中。艾灸方法主要是用来治疗“寒”病的,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脾、肾虚寒,用艾灸治疗都能大显神通。所以,艾灸能治疗湿邪引起的肠炎。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腹泻
腹泻为肠炎最常见症状,轻者每天2~5次,严重时,一天数十次不等;肠炎拉肚子一般以深黄色或黄绿色的水样便为主,伴有恶臭,严重者可有少量脓血。如何应对:腹泻时,不宜自行盲目运用止泻药,应及时赶往医院,做大便试验,查出致病菌后,对症选药。急性期可暂禁食3-6小时,适当给予淡盐水、米汤、清淡稀粥,忌吃牛奶、豆奶等产气食物。
腹痛
腹痛多在肚脐部,有隐痛或者胀痛感,上腹部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如何应对:此时,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热毛巾外敷。
恶心呕吐
急性肠炎常因饮食不洁、过量吃刺激性食物所致。常先有恶心、然后出现呕吐,呕吐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如何应对:呕吐不严重者,可以口服淡盐水、米汤、过滤的稀果汁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以免脱水。严重呕吐时,需要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等。
肠炎吃什么药
肠炎患者可以服用复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为磺胺类抗菌药,是磺胺甲恶唑(SMZ)与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对非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摩根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尤其对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较SMZ单药明显增强。
人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有健脾利湿、理气消食的作用,治疗因脾胃虚弱、气滞挟湿或兼食滞消化不良所致面色萎黄、神疲气短、食少乏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完谷不化等症。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沙门氏菌肠炎轻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药,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肠炎宁片:主要功效用于清热利湿,行气。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泄泻、腹痛腹胀;急慢性胃肠炎、腹泻、小儿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