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室穴在哪里_志室穴的准确位置图
【www.ys630.com - 春季养生穴】
导读:志室穴在哪里?志室穴是治疗遗精的重要穴位,那么志室穴在哪里?志室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志室穴在哪里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出处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胁下满,少腹坚急,志室主之。
穴名解析
志,肾之精也,肾气也。室,房屋之内间也,与堂相对,堂在前、室在后,亦指穴内气血为肾脏外输寒湿水气。该穴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志室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平第2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
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穴位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功用
补肾益精,清热化湿。
主治
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指压该穴位,可以影响副肾分泌的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荷尔蒙,可除去现有脂肪,治疗腹部赘肉。此外,还可以强化夫妻性生活,对阳痿、早泄、遗精、阴囊湿疹、腰痛等病都很有效。
穴位配伍
1、配肾俞、关元主治阳痿、遗精。
2、配命门、委中主治腰痛。
操作方法
1、刺灸法:直刺0.8-1寸。
2、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连灸3-6个月。
(2)艾炷直接灸:每次10-15壮,隔日或3-5日1次。1个月为1疗程,连灸l-3个疗程。
(3)艾炷隔附子灸:将附子研末,加面粉少许调和成糊状薄饼,约0.3-0.5厘米厚,待稍干时用针扎数孔,放脐上,上置艾炷施灸,一饼灸干可以再换他饼继续施灸。每次施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连灸1个月。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心功能障碍、肾炎等。
穴位养生
经常按摩志室穴,可以强化夫妻性生活,对阳痿、早泄、遗精、阴囊湿疹、腰痛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志室穴与命门穴配合,主要治疗遗精。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胁中满,小腹坚急,志室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淋漓。
3、《针灸大成》:梦遗失精,淋沥。
以上就是志室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ys630.coM延伸阅读
天枢穴在哪里_天枢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天枢穴在哪里,天枢穴的准确位置图。天枢穴是调理肠胃的好帮手,那么天枢穴在哪里?天枢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
天枢穴在哪里
天枢穴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穴名解析
天枢。天星名,即天枢星,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该穴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太乙穴、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
天枢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穴位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功用
具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的功效。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穴位配伍
1、配上巨虚,有解毒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2、配足三里,有和中止泻的作用,主治小儿腹泻。
3、配上巨虚、阑尾穴,有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急性阑尾炎。
4、配大肠俞、足三里,有温通气机,调理肠腑的作用,主治肠炎。
5、配中极、三阴交、太冲,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相关论述
1、《千金方》:小便不利灸天枢百壮。天枢,主疟振寒,热盛狂言。天枢,主冬月重感于寒则泄,当脐痛,肠胃间游气切痛。
2、《针灸大成》:妇人女子症瘕,血结成块,漏下赤白,月事不时。
穴位养生
现代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受到消化不良和排泄不畅的困扰,如胃胀、便秘、腹泻、腹痛等等,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利,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作、学习。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按摩天枢穴。
天枢穴能够有效刺激并调整肠胃的蠕动,对肠胃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女性朋友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也有帮助。不仅如此,按揉天枢穴还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减肥作用,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只需揉按3分钟即可达到效果。
按摩方法:取坐位,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中指指腹按压左侧天枢穴,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按压约10分钟,再以同法按压右侧天枢穴。
以上就是天枢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曲骨穴在哪里_曲骨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曲骨穴在哪里,曲骨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摩曲骨穴治前列腺炎,那么曲骨穴在哪里?曲骨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曲骨穴在哪里
曲骨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在我们的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别名
骨端,耳骨,回骨,尿胞。
出处
《针灸甲乙经》: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
穴名解析
1、曲骨。曲,隐秘也。骨,肾主之水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水湿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会阴穴提供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于天之下部,如隐藏于天部的肾水一般,故名。
2、骨端穴。骨,水也。端,顶端也。骨端名意指任脉的天部水湿吸热上行后在本穴达到了天部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会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热而上行,至本穴后则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天部最高点,故名骨端。屈骨端名意与骨端同,屈为亏缺之意,指任脉经气由此开始冷缩下行。
3、耳骨穴。耳,肾之主也。骨,水也。耳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之下部的寒湿水气。
4、回骨穴。回,回来也。骨,水也。回骨名意指任脉下行至会阴穴的经水气化后又回流而上。
5、尿胞穴。尿胞,膀胱腑也。尿胞名意指本穴为膀胱腑水液的聚集之地。本穴与膀胱募穴中极穴相邻,中极穴募集的膀胱尿液主要由本穴提供,故名尿胞。
曲骨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前正中线,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取穴。
穴位解剖
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功用
调经启阳,通利下焦。
主治
赤白带下,小便淋漓,阳痿,遗尿,遗精等。
穴位配伍
1、配肾俞穴、志室穴、大赫穴、关元穴、命门穴治阳痿、遗精(肾气虚型)。
2、配膀胱俞穴、肾俞穴、次髎穴、阴陵泉穴、蠡沟穴治阳痿、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
3、配中极穴、关元穴、肾俞穴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
4、配关元穴、命门穴、阴交穴(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5-1.0寸,穴位内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可灸。
临床运用
近年来有报道曲骨临床用于前列腺炎、尿潴留、遗精、尿路感染等症的治疗。
穴位养生
每天按摩曲骨穴50~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个穴离膀胱很近。所以,最好排空小便再来按摩,力度可以相对大一点,刺激到位。
1、身体方面:缓解治疗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前列腺、阳萎、赤白带下等。
2、皮肤方面:缓解治疗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等。
3、治疗前列腺时点按曲骨穴,有时阴茎会自动勃起,不要理会,这说明气血贯通了,效果很好。
以上就是曲骨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乳中穴在哪里_乳中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乳中穴在哪里,乳中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摩乳中穴,能够治疗性冷淡。那么乳中穴在哪里?乳中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乳中穴在哪里
乳中穴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两乳头之间作8寸。
别名
乳首,当乳。
出处
《针灸甲乙经》:乳中,禁不可刺灸。
穴名解析
乳,乳房也。中,正也。首,头也。当,正对也。乳中、乳首、当乳名意皆指本穴为乳头标志,无它意。
乳中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乳中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功用
男子为定位标志,女子为喂乳之用。
主治
产后按摩产妇乳中穴、乳根穴能有效促进乳汁分泌,且方便实用。
操作方法
刺灸法:此穴不针不灸,只作定位标志。
穴位养生
乳指乳房,中的意思是正。乳中穴就是指此处穴位在乳头的正中之处。这个穴位的主要功效:一是经常按揉此穴位,能够治疗目瘤。朱丹溪认为,乳房,胃经经气所经,乳头,肝经经气所经,肝开窍於目,所以能够治疗目瘤;二是按摩乳中穴,还可以治疗癫痫,对月经也有调理作用;三是按摩乳中穴具有隆乳健胸的作用;四是按摩乳中穴,还能够治疗性冷淡,在夫妻行房事的时候,是前戏调情的重要穴位。
自我取穴按摩时,要正坐或仰卧,用大拇指或者食指,轻捏乳头揉转,或者用食指的指腹按压乳头,会有一种又麻又痒的感觉,同时按揉左右两乳头,每次轻揉1~3分钟。
注意
乳中为乳汁外出之处,乳汁为液态物,而乳头在人体坐标系中位处高位,何以人体的液态物能从高位而出?这是因为人之乳汁为精血所化,精血性热,在体内的运动变化是气化过程,气化之气由地部升至天部,此气上升天部后又冷却液化,液化之乳则在人体系统的内部高压作用下外出乳头(乳孔在张开的情况下致使内外存在压差),此即是乳汁能从属气的层次外出体表的原因。
以上就是乳中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带脉穴在哪里_带脉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带脉穴在哪里,带脉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揉带脉穴健脾渗湿,那么带脉穴在哪里?带脉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带脉穴在哪里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出处
《灵枢癫狂》: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
穴名解析
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状如束带对所有的经脉起着约束的作用,所以称为带脉。带脉循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
带脉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侧卧,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穴。
简易取法
腋中线上,与通过脐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
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动、静脉。
功用
清热利湿,调经止带。
主治
主治的病症为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腹痛、疝气、腰胁痛。现多用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等。
穴位配伍
配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主治带下病;配中极、地机、三阴交,主治闭经、痛经;配血海、膈俞,主治月经不调。
操作方法
1、刺灸法:直刺0.5-0.8寸。
2、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3-6个月。
(2)艾炷直接灸:每次10-15壮,隔日或3-5日1次。1个月为1疗程,连灸1-3个疗程。
临床运用
临床用于月经不调,盆腔炎,闭经,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
穴位养生
按揉带脉穴健脾渗湿,用双手手指指端垂直按压此穴位。每日2次,每次2分钟。
以上就是带脉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前顶穴在哪里_前顶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前顶穴在哪里,前顶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摩前顶穴有效缓解鼻炎,那么前顶穴在哪里?前顶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
前顶穴在哪里
前顶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6寸(百会穴前0.5寸)。
穴名解析
前,前部也。顶,挤顶也。该穴名意指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来自于百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囟会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时是散热冷缩的变化,而囟会穴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时则是吸热蒸升的变化,二气在本穴相会后,降行的气血顶住了上行的气血,故名。
前顶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3.5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
前顶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左、右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吻合网。
功用
前顶穴有清头目、潜肝阳作用。
主治
前顶穴主治头面疾患等。如头痛、目眩、头风、顶中痛、面赤肿、小儿惊癫、瘈疭及高血压、鼻炎等。
穴位配伍
1、前顶穴配百会、后顶治头顶痛;配太阳、太冲治头晕目眩;配迎香、合谷治鼻炎。
2、前顶配后顶、颔厌,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眩晕,偏头痛。
3、前顶配攒竹、人中,有熄风镇静,清热宁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急惊风。
4、前顶配百会,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主治目暴赤肿,头痛、眩晕。
操作方法
1、刺灸法:前顶穴平刺0.5-0.8寸
2、艾灸法:前顶穴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临床用于感冒,鼻炎等症的治疗。
医书记载
《普济》:大肿极,即以三棱针刺之,绕四方1寸以下,其头肿痛立瘥。覆以盐末,生麻油揩发际下。
穴位养生
按摩前顶穴有效缓解鼻炎。用中指指腹按揉前顶穴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2分钟或者根据需要而定。
以上就是前顶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肩井穴在哪里_肩井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肩井穴在哪里?提高性欲望按摩肩井穴,那么肩井穴在哪里?肩井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肩井穴在哪里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穴名解析
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肩井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生理解剖
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肩胛提肌;浅层布有锁骨上神经及颈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颈横动、静脉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分支。
功用
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主治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
穴位养生
1、腰酸背痛认准肩井穴
按摩肩井穴能够直接治疗或辅助治疗肩膀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很多老人年事已高,常常会感到腰酸背痛。怎么帮父母放松呢?陶雪芬说,拿肩井就是不错的好办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姿,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自然搭在被按摩着双肩并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作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帮老人捶捶后背,效果会更好。
2、提高性欲望按摩肩井穴
肩井穴位于的肩膀之上,颈到肩端的中部位置。和子宫的收缩息息相关,具有提高性欲望的功能。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放开,重复十次之后换左手。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右肩的肩井穴,依然是重复十次。
3、预防乳腺炎按摩肩井穴
单取肩井穴进行点按,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也可掌握点按肩井穴的手法,提前预防急性乳腺炎。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肩井穴为足少阳胆经之腧穴,肝胆相表里;肩井穴又与足阳明胃经相交会,点按肩井穴具有疏导水液的作用,故点按肩井穴既能疏泄肝经之郁结,又能解胃经之积热。
相关论述
1、《备急千金要方》:难产,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2、《针灸大成》: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气逆,妇人难产。
以上就是肩井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太冲穴在哪里_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太冲穴在哪里,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足浴加按摩太冲穴可治感冒,那么太冲穴在哪里?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太冲穴在哪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穴义
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穴名解析
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太冲穴在母短伸肌腱的外侧;浅层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等。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一趾背动、静脉。
穴位解剖
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功用
燥湿生风。
主治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3、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穴位配伍
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操作方法
刺法:1、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底放射。2、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穴位养生
足浴加按摩太冲穴可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
具体方法是: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二脚趾缝上1.5分处)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以上就是太冲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辄筋穴在哪里_辄筋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辄筋穴在哪里,辄筋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摩辄筋穴具有缓解治疗肩臂痛、呕吐、喘息等作用。那么辄筋穴在哪里?辄筋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辄筋穴在哪里
辄筋穴在侧胸部,渊液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处。
别名
神光。
出处
《针灸甲乙经》:辄筋在腋下三寸。
穴名解析
1、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明亮之意。神光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冷降,天部气血虚少并变得明亮清晰。理同辄筋名解。
辄筋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在渊液前1寸,当第4肋间隙,侧卧取穴。
穴位解剖
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用
降逆平喘,疏肝和胃。
主治
胸胁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穴位配伍
配阳陵泉、支沟,主治胸胁疼痛;配肺俞、孔最、定喘,主治喘息不得卧。
操作方法
1、刺灸法:辄筋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
2、艾灸法:辄筋穴艾条灸3-5分钟,辄筋穴艾炷灸1-3壮。
临床运用
临床用于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的治疗。
以上就是辄筋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