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的作用 > 导航 > 乌梅的药用价值

硇砂的药用价值_硇砂的副作用

养生的作用。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硇砂的药用价值_硇砂的副作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硇砂的药用价值

硇砂的功效与作用:消积软坚,破瘀散结。治症瘕痃癣,噎膈反胃,痰饮,喉痹,积痢,经闭,目翳,息肉,疣赘,疔疮,瘰疬,痈肿,恶疮。

硇砂的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3分。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或化水点涂。

硇砂的副作用

体虚无实邪积聚及孕妇忌服。

《药性论》:畏浆水。忌羊血。能腐坏人肠胃。

《唐本草》:有毒,不宜多服。

《本草拾遗》:有暴热,损发。

《日华子本草》:畏-切酸。

硇砂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硇砂的医学记载

《唐本草》:主积聚,破结血,烂眙,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肌。

《本草拾遗》:主妇人丈夫羸瘦积病,血气不调,肠鸣,食次不消,腰脚疼冷,痃癖,痰饮,喉中结气,反胃吐水,令人能食,肥健。

《日华子本草》:补水藏,暖子宫,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气块痃癖及血崩带下,恶疮息肉,食肉饱胀,夜多小便,女人血气心疼,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

《本草衍义》:合他药,治目中翳。

《纲目》:治噎膈,症瘕,积痢,骨哽,除痣黡疣赞。

硇砂的医学附方

1、治妇人食黡久不消,令人瘦弱食少:硇砂(细研)、青礞石,硫黄(细研)、京山棱(微炮,锉)、干漆(捣碎,炒令烟出)、穿山甲(炙令黄焦)各半两,巴豆三十枚(去皮,炒令黄色)。上药,捣罗为末,用软饭和丸如小豆大。每服,空心以生姜、橘皮汤下五丸。(《圣惠方》硇砂丸)

2、治痃癖:鼠屎一合,炒令黄,以水二升,煮五、六沸,极热滤取汁,置碗中,急纳硇砂一小两,乃盖头经宿,明日平旦温为两服,稍晚眼,无所忌。(《外台秘要》)

3、治虚中有积,心腹肋胁胀痛:附子半两(炮),硇砂一钱(汤飞),丁香一钱(不见火),干姜一钱半。上为细末,旋入硇砂,研和,用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粒,加至二十粒,生姜汤下,不拘时候。(《魏氏家藏方》硇附丸)

4、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面青足冷:硇砂二两,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上先以酒一小盏,煎础砂十佘沸,候消化,澄滤取清,去砂石后,却入铫子内,与桃仁膏旋旋添酒煎,约入酒一大盏已来,煎成膏,用蒸讲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扩展阅读

硇砂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受养生人群的青睐。硇砂丸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木香 沉香 巴豆肉(全者)各30克 青皮60克(不去皮)铜青15克(研)硇砂7.5克(研)

【制法】上二香、青皮三味细锉,同巴豆慢火炒令紫色为度,去巴豆为末,入铜青、硇砂二味研匀,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膀胱疝气,外肾肿胀,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空腹时用盐汤吞下,每日二至三次。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硇砂丸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硇砂煎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硇砂煎丸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硇砂煎丸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黑附子2个,各重16克以上(炮,去皮、脐,剜作瓮子)木香9克 破故纸(隔纸微炒)荜茇(真者)各30克 硇砂9克

【制法】先将硇砂用水150毫升,续续化开,于瓮内熬干为末,安在附子瓮内,却用剜出附子末盖口,用和成白面裹,约半指厚,慢灰火内烧,呈均匀黄色,去面,同木香等药为细末,却用原裹附子熟黄面为末,醋调煮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积块痃癖。

【用法用量】每服15~30丸,生姜汤送下。屡有神功。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上文主要介绍了硇砂煎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硇砂的鉴别方法


硇砂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新修本草》。具有软坚消积、化痰、散瘀消肿的功能。用于目翳胬肉、痈肿疣赘、经闭癥瘕、痰稠、咳逆等病症。
来源 1.白硇砂:又名岩硇砂。为矿石硇砂的结晶。主含氯化铵。
2.紫硇砂:又名藏硇砂、咸硇砂。为矿石石盐的结晶。主含氯化钠。
产地与分布 产西藏、青海等地。白硇砂主销华东地区。紫硇砂销全国。以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杭州等大城市销用较广。
鉴别要点 白硇砂和紫硇砂均为氨化物类矿石。两者形状类似,其主要区别前者为白色,后者为紫色。这样区分可立辨。
名典鉴别 ①唐?苏恭曰:硇砂出西戎,形如牙硝,光净者良。②宋?苏颂曰:今西凉夏国及河东、陕西近边州郡亦有之。然西戎来者颗块光明,大者有如拳,重三五两,小者如指面,入药最紧。边界出者,杂碎如麻豆粒,又夹砂石,用之须水飞澄去土石讫,亦无力,彼人谓之气砂。③明?李时珍曰:硇砂亦消石之类,乃卤液所结,出青海,与月华相对而生,附盐而成质,虏人采取淋炼而成。状如盐块,以白净者为良。其性至透,用黝罐盛悬火上则干若近冷及得湿,即化为水或渗失也。④清?《本草从新》:硇砂咸苦。出西戎,乃卤液结成,状如盐块。置冷湿处即化,白净者良。⑤《增订伪药条辨》:新疆矿产调查记云。硇砂产于阗鲁村达尔乌兰布孙山及拜城硇砂山者,为红硇砂。产于库车者为白硇砂。


快速鉴别 1.白硇砂:为白色结晶体,呈粉末状、粒状或不规则块状。有光泽。味咸而苦。易溶于水。
2.紫硇砂:呈块状结晶体,多数呈立方形,大小不一,有棱角或凸凹不平,有的显不规则小孔。表面呈暗紫色或紫红色,稍具光泽,附有少许黄白色硫黄粉末。质重,以手摸之有凉感。质坚而脆,断面平滑光亮。臭气浓,味咸。可溶于水。

京都硇砂膏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体,达到调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京都硇砂膏。

【处方】鲜桃枝5尺,鲜柳枝5尺,鲜桑枝5尺,鲜槐枝5尺,红山栀80个,头发1两2钱,炙甲片6钱,象皮6钱,以麻油4斤,炸枯去滓,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飞黄丹1斤半,搅成膏。再入:真硇砂3钱,血竭1钱,儿茶2钱(3味另研末)。

【制法】共搅极匀,出火气。

【功能主治】去腐消坚。主除疔疮外,一切恶疮痈疽发背;并诸般疮疖痰核硬块;其势成者,亦能大化为小。

【用法用量】摊贴。

【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京都硇砂膏有很多的作用与功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时多关注一下京都硇砂膏。

木香硇砂煎丸的功效与作用


只要一提到木香硇砂煎丸,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由几种中药材组成的,但你知道具体是哪几种吗?它们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木香 硇砂 官桂 附子(炮)干漆(炒去烟)猪牙皂角 细辛 乳香(研)三棱(炮)莪术(炮)大黄(炒,研末)没药(研)干姜(炮)青皮各30克 巴豆霜15克

【制法】上除研药外为末。以好醋1升化开硇砂,去津,银器内慢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黄末,熬成膏后,将余药末入膏内和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痃癖积聚,血块刺痛,脾胃虚寒,宿食不消,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用酒酒送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看了上文对木香硇砂煎丸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竹芋的药用价值_竹芋的副作用


竹芋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竹芋清肺止咳;清热利尿。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根茎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药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2、用于什么病症

竹芋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

3、用法用量

竹芋内服:9-15g。

竹芋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

3.1、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竹芋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中华本草》。

1.1、别名:竹芋又称为结粉、山百合。拼音名:Zhu Yu,英文名:Bermuda Arrowroot,rhizome of Bermuda Arrowroot。中药竹芋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切片晒干。

1.2、药材来源:竹芋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茎。

1.3、生境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常见栽培。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竹芋喜温暖、湿润和半荫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忌强光曝晒。对水分的反应十分敏感。喜低光度或半荫环境下生长,在强光下曝晒叶片容易灼伤。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最宜。

1.4、性味归经:竹芋味甘;淡;性凉,肺;膀胱经。

1.5、采收和储藏:竹芋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切片晒干。

1.6、化学成分:根茎含淀粉(starch)19.4%,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色氨酸(trytophan)。

1.7、功能主治:竹芋清肺止咳;清热利尿。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

1.8、用法用量:竹芋内服:9-15g。竹芋粉几乎全是淀粉,不含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仅0.2%。可用做汤、调味汁、布丁和尾食点心的增稠剂。加水煮沸成透明、无臭的可口糊状物。竹芋粉质细与其他淀粉相比可以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的条件下烹调,又易消化,特别适合做不能煮过头的牛奶蛋糊等蛋品,也适宜制作淡味、低盐和低蛋白的食物。

2、《新华本草纲要》:竹芋有清肺利尿的功能。用于肺热咳嗽,小便赤痛。

石决明的药用价值_石决明的副作用


石决明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2、用于什么病症

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石决明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3、饮食禁忌

3.1、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3.2、《本草经疏》:畏旋覆花。

3.3、《本草求原》:反云母。

石决明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别录》。

1.1、别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论》),鳆鱼甲(陶弘景),九孔螺(《日华子本草》),千里光(《纲目》),鲍鱼皮(《山东中药》),金蛤蜊皮(《山东中草药手册》)。

1.2、药材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为我国南方优良养殖种类之一。 1.4、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入肝、肾经。

1.5、化学成分:盘大鲍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3.6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则破坏。

1.6、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1.7、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2、《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3、《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4、《纲目》:通五淋。

5、《本草从新》:愈疡疽。

6、《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7、《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8、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细切,每服八钱,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眼科龙木论》千里光汤)。

9、治锁喉风:石决明火烧醋炙三次,研细末,用米醋调,鹅羽蘸擦喉内,吐痰效。(《本草汇言》)。

苜蓿的药用价值_苜蓿的副作用


苜蓿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出羽状复叶,小叶小,有小齿,叶脉伸入齿端;托叶与叶柄合生;花小,组成腋生的短总状花序或头状花序;萼齿近相等;花冠黄色或紫,旗瓣倒卵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狭,近无柄,龙骨瓣钝,比翼瓣短;雄蕊10,二体(9+1);子房有胚珠多数,花柱短,扁或锥状;荚果旋卷,常呈贝壳状或弯镰状,不开裂,平滑或有刺,有种子1至数颗。可作为食物,将其在热水中焯过,凉拌即可,味道极佳。紫苜蓿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下游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清解胃热,利尿除湿。

2、用法用量

2.1、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热,利尿除湿。用于胃热烦闷,不欲饮食;湿热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湿热发黄。内服:捣汁,3~5两;研末,2~3钱。

2.2、防出血: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龈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宫出血、肛门出血。新药每用维他命K,认为是有凝结血管功能的疗法。其实维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丰富的,就是苜蓿。由苜蓿来作为预防出血症候,实验的结果认为收效很高,对各种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肠出血,都能获得预防的效果。

2.3、清内热:苜蓿是清凉性的蔬菜,进食之后,确能消除内火,尤其在燥烈季节,用以佐膳,功效显着,更胜於西洋菜。苜蓿经油炒后,乘热进食,味极鲜洁。冷却后,进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节,如果觉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维护健康的上品菜肴。

苜蓿的副作用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因属渗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饲以一种南苜蓿的变种后,可产生对光的过敏性皮炎,亦须注意。

苜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孟诜:利五脏,洗去脾胃间邪气,诸恶热毒。

2、《日华子本草》:去腹藏邪气,脾胃间热气,通小肠。

3、《本草衍义》:利大小肠。

4、《现代实用中药》:治尿酸性膀胱结石。

5、治膀胱结石:鲜南苜蓿三至五两,捣汁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6、治浮肿:苜蓿叶五钱(研末),豆腐一块,猪油三两。炖熟一次服下,连续服用。(《吉林中草药》)。

芦根的药用价值_芦根的副作用


芦根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期9~10月。

2、用法用量

2.1、药用部位: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2.2、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

2.3、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4两);或捣汁。

芦根的副作用

1、脾胃虚寒者忌服。

2、《本草经疏》:因寒霍乱阼胀,因寒呕吐勿服。

芦根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温病条辨》五汁饮)。

2、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不下食:芦根五两。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不计时,温服。(《金匮玉函方》)。

3、治呕哕不止厥逆者:芦根三斤。切,水煮浓汁,频饮。(《肘后方》)。

4、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生芦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随便饮。(《千金方》芦根饮子)。

5、治骨蒸肺痿,烦躁不能食:芦根(切讫秤)、麦门冬(去心)、地骨白皮各十两,生姜十两(合皮切),橘皮、苓各五两。上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八、九里,昼三服,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玄感传尸方》)。

6、霍乱烦闷: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千金方》)。

7、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芦根汁,多饮良,并治蟹毒。(《千金方》)。

冬菇的药用价值_冬菇的副作用


冬菇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冬菇(拼音名Dōnɡ Gū)补肝;益肠胃;抗癌。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长期食用香菇,还可以预防肝硬化,抑制胆固醇,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2、用于什么病症

冬菇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之功效。常用于补肝,益肠胃,抗癌。冬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

3、用法用量

冬菇内服:煎汤,30-50g。

冬菇的副作用

1、副作用

冬菇的毒性极小。

2、人群禁忌

冬菇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阳虚质体质应忌食或少食。

3、饮食禁忌

冬菇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冬菇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中华本草》 。

【别名】:构菌、金钱菌、毛脚金钱菌、冻菌、朴菰、冬蘑、金针菇、朗夏。

【药材来源】:冬菇为白蘑科真菌冬菇的子实体。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冬菇生于阔叶树枯干、倒木和伐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归经】:冬菇甘;咸;性寒。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肉质,半球形或扁平状,中央下凹,直径2-4cm,黄褐色或栗壳色,有光泽。菌肉类白色或淡棕色。菌褶较疏,长短不一,白色或象牙色。菌柄圆柱形,稍弯曲,长5-8cm,直径5-8mm,上部黄褐色,下部密生黑褐色绒毛,脆骨质,内部松软。气微,味淡。

【采收和储藏】:冬菇当菌柄长度达13-15cm、菌盖直径0.5-1.5cm时即可采收,采收后晒干备用。

【功能主治】:冬菇补肝;益肠胃;抗癌。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冬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

【用法用量】:冬菇内服:煎汤,30-50g。

2、刘波《中国药用真菌》:“利肝脏,益肠胃,抗癌。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及肠胃道溃疡、学龄儿童可以有效地增加身高和体重。”。

3、《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用于肝炎,慢性胃炎。”。

硇砂的药用价值_硇砂的副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