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运动多长时间比较养生。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中药熬制
1、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1.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1.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到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1.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到30分钟。
2、特殊药的煎煮方法
2.1、包煎药
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2.2、后下药
有些药方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一般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到10分钟投入锅内。
2.3、溶化药
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2.4、先煎药
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到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例如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
2.5、冲服药
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2.6、另煎兑入药
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3、煎熬中药时注意方面
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扩展阅读
熬中药多长时间最好呢
中药是我们平时经常会用到的,主要是在生病后或是需要调理身体的时候吃到,有好多的朋友主要是会在熬药的时候感觉到头疼,主要是不知道熬中药要多长时间,这样的情况一般要根据自己药物的情况来决定的,一般差不太多,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熬中药要多长时间,希望对朋友们有帮助。
中药放入容器后,加水是一个关键,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主要溶液,如水过多则药汁过多,药汁浓度降低,加水过少,不仅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干锅或药物焦化。正确的方法应该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后将药物摊平,然后加水高出药面3~4厘米(二横指左右)即可。
中药放完水后,不要立即煎煮,应先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湿润变软,质介破裂,有效成分就会尽可能被煎出。煎药时的火候和时间亦非常重要。煎药初时用大火(即武火), 待煮沸后应用小火(即文火)慢煎,以药汁沸腾而不溢出为度。煎药的时间应根据药的性质及作用来定。如滋补药其性厚实,滋腻性浊,会有大量营养物质不易煎透,故时间宜长。头汁一般水沸后煎40~6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30分钟。又如发汗解表药,其性散发,含挥发油多,不宜久煎。头汁水沸后煎10~15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一般治疗用药头汁水沸后煎3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20分钟即可。煎煮药时应该把锅盖盖好。但头汁和二汁一般不少于400~500毫升(约一小碗)。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熬中药要多长时间,在熬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水的多少,如果水太少了有可能造成糊的情况,这一定要注意避免,糊了的药是不能喝的,而且熬出来的药也不能太多了,太多了在喝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特别费劲。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呢?
中药大家平时肯定都有所涉猎,如果身体有一些问题的话,很多人平时都会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因为中药的治疗方法相对于西药来说,能够有效的固本培元,而且能够缓慢的调理身体,起到治疗的功效,还是非常的好的,但是煎制中药比较麻烦,要熬多长时间比较好呢!
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中药放入容器后,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主要溶液,如水过多则药汁过多,药汁浓度降低,加水过少,不仅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干锅或药物焦化。正确的方法应该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后将药物摊平,然后加水高出药面3~4厘米即可。
中药放完水后,不要立即煎煮,应先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湿润变软,质介破裂,有效成分就会尽可能被煎出。煎药时的火候和时间亦非常重要。煎药初时用大火,待煮沸后应用小火慢煎,以药汁沸腾而不溢出为度。
很多人还有一个疑问,在熬制中药的时候,把中药买回家要不要先把中药药材都清洗一下再熬制呢?其实这个样子还是非常多余的,因为把中药买回家之后,在医院的时候已经经过了过滤,是不用再特意的进行清洗的,否则会丧失药性。
中药熬多长时间好呢
中药是我们在平时难受或是要调理身体的时候需要吃的一种药,中药和西药不一样,中药是需要进行煎熬的,特别是在进行煎熬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每种药物的性质不同,需要的时间长短也是不同的,在进行煎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根据中药的性质进行时间的把握,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下介绍。
中药如何熬,是依你所服药物的性质而言的。
先将药材浸泡30到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次煎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2。煎液去渣后服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继续煎3到5分钟即可。(因其有效成分在挥发油中,煎煮过程中易于挥发补养药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续煎30到60分钟。某些药物因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
1.先煎。磁石,代赭石,生石膏,寒水石,龙骨,牡蛎等矿石累药物,以及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
2.后下。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草豆蔻,白豆蔻等芳香易挥发的药物,以及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久煎会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
3.包煎。滑石,青黛,蛤蚧粉,车前子等粘性强,粉末状以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先用纱布包好再与他药同煎。
4溶化。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
5.冲服。粉末状的用量较轻的散剂。一般抓药时已经另包好了。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中药熬多长时间好了,在平时进行熬药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的长短,太短了不能完全的发挥药效,时间太长了也对药效有影响,不过需要记住的就是在熬药怕时候一定不能出现熬药糊的情况,中药在熬糊了后是不能吃的。
中药熬多长时间好
我们在平时吃中药的时候一般中药都是需要自己亲自熬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中药不同的类型煎熬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要根据自己中药的药性选择熬药需要的时间,在我们开中药的时候,医生一般是会叮嘱的,不过还是有好多的朋友会不明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药熬多长时间。
熬中药要先用水泡,水量刚好漫过药物为好,浸泡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如果药物质地比较硬,可以多泡些时候。泡好的药物直接熬,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熬。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在熬中药的时候需要熬多长时间,中药在熬的时候一般需要熬两次,有的中药也是两次的时间不一样的,最主要的是在开中药的时候我们要和医生问清楚,在熬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说明进行熬,时间不够了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中药需熬多长时间呢
我们平时的时候有好多的朋友有吃过中药的情况,大家也知道中药是需要进行煎了后才能服用的,有好多的朋友不知道是如何煎的,特别是在煎的时候不知道煎多长的时间好,这样的情况在大分部人当中会有,其实不同的中药进行煎熬的时间也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就通过下面的介绍来进行一下了解。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
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中药需要熬多长时间了,在进行熬药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水不能太少了,特别是不要出现熬糊的情况,中药在熬糊了后就不能吃了,这一点要特别的注意,同时也不能熬的太多,太多了后在吃药的时候会喝的太多。
熬中药泡多长时间呢?
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或者那种情况,生病是比较常见的,没有一个人一生是不生病的,很多人当生病的时候都喜欢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因为喝一些中药副作用比较小,但是很多人对熬制中药却不太很了解,那么熬中药泡多长时间比较好呢?
一、中药泡多长时间最好
1、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
2、有些药久煎却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药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40分钟,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中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温馨提醒: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如果是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
二、中药煎煮方法
1、中药泡到时间时,锅里面的水应高出药面3--4厘米,如果少了可以加冷水,但是不能在煎的过程中加水。
2、大火煮开后,再调小火,使药液保持较小沸腾即可。从煮开后算起,时间约20分钟。倒出煎好的药液,这为头煎。
3、再加冷水(等砂锅稍冷却后再加水,这样砂锅不易破裂。)量比头煎时稍少,大火煮开,再小火煮约15分钟即可,这是二煎。
4、头煎、二煎药液合起来(约300~5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三、中药的服用方法
1、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2、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
3、服药时间要看你是因为什么病而定,如补药宜饭前服,消食分健胃的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睡前服。
总而言之,熬煮中药泡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跟中药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当需要熬制中药的时候,最好在拿药的时候咨询一下医生比较靠谱,大多数需要一小时左右,在服用中药的时候,最好在饭后吃,当然,治疗不同的病,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一定要见机行事。
熬中药要多长时间呢
我们在平时的时候经常的会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有的时候是肠胃不好,有的时候是消化不好,也有其他的情况,有好多朋友有了上述的情况后会选择中药的调理,在进行煎药的时候不但火候很重要,煎药需要的时间也是最关键的,直接影响着药性的发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熬中药要多长时间。
煎药时间:
煎中药有句术语,叫做“煎药要煎透”。这儿的“透”,是恰如其分的意思。但一贴药究竟要煎多少时间才能煎透呢?这要根据每贴药的性能而定,。
例如:调理、滋补药,即补养身体的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的根茎、果实,动物的甲壳类,如党参、黄芪、白术、地黄、金樱子、女贞子、龟板、鳖甲、鹿角、牡蛎等厚重之品。其特征是坚硬厚实,滋腻性强,药物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煎药的目的就是要煎取之些有效成分,故要久煎,否则就达不到这个。煎药的时间为:头汁煮沸后半小时至三刻钟,二汁煮沸后半小时左右,以消灭白芯为度。(煎药时,取出药片掰开看一看,如没有白芯,证明药已煎透;反之,尚未煎透)。浙江农村对滋补药利用煨火的火缸来煎取。既把药和水放在药罐内后,将药罐放在火缸中。罐的四周围以稻糠、草团(用稻草或杂草打成长20厘米、宽8厘米的草团),然后窝上刚烧好的草木灰,其上覆盖冷灰,揿压严实,煨一夜,罐内的药汗滚而不溢,出的药汁质量甚佳。
一般情况下,通常头煎需要30分钟,二煎需要20-25分钟。解表清热类两次分别各减10分钟;滋补类则头煎需40-60分钟。二煎30-40分钟。特殊情况下,请遵医嘱。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熬中药要多长时间,在熬中药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火候的大小,要根据熬药需要的时间来定,特别是好多药物在熬的时候有需要文火也有的需要武火,具体情况要视中药的药性来决定,不过熬药以适量为主,并不是越多越好。
熬中药得多长时间呢
熬中药得多长时间呢?很多患者在熬药之前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因为大家普遍习惯了西药一日起此一次几片的方式,所以对于熬中药这个问题,很多人会一窍不通。因为如果熬中药的时间不正确会影响到药效,所以时间上的掌握变得尤其的重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般熬中药得多长时间呢!
熬中药放多少水
中药放入容器后,加水是一个关键,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主要溶液,如水过多则药汁过多,药汁浓度降低,加水过少,不仅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干锅或药物焦化。正确的方法应该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后将药物摊平,然后加水高出药面3~4厘米(二横指左右)即可。
中药熬制的时间
中药放完水后,不要立即煎煮,应先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湿润变软,质介破裂,有效成分就会尽可能被煎出。煎药时的火候和时间亦非常重要。煎药初时用大火(即武火), 待煮沸后应用小火(即文火)慢煎,以药汁沸腾而不溢出为度。煎药的时间应根据药的性质及作用来定。如滋补药其性厚实,滋腻性浊,会有大量营养物质不易煎透,故时间宜长。头汁一般水沸后煎40~6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30分钟。又如发汗解表药,其性散发,含挥发油多,不宜久煎。头汁水沸后煎10~15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一般治疗用药头汁水沸后煎3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20分钟即可。煎煮药时应该把锅盖盖好。但头汁和二汁一般不少于400~500毫升(约一小碗)。
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内容可以发现,熬中药的时间主要还是以药性有关的,建议大家的熬中药之前可以咨询一下医生。如果自己还是掌握不了熬中药的时间的话,大家可以选择自己身边的药店选择代煎的方式,或者制成中药丸子。
中药应该熬多长时间最合适
中药相比较西药来说,需要服用的时间较长但是由于不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所以还是有很多患者坚持服用中药来调理身体、治疗疾病。那么大家就有必要去了解煎煮中药的相关知识,中药需要煎者多长时间最为合适呢?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合理的掌握了煎煮时间才能将中药药效完全发挥。
一般来讲,中药煎2次就行,头煎30分钟,二煎20分钟,把2次煎液混合,分两次(一天的量)服下。如果有毒性药物,或矿物药,需要久煎,可以煎1个小时在放入其他药物一起煎煮,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如果是解表药,比如金银花之类的,头煎15到20分钟,二煎10分钟即可。
煎药的时间应根据药的性质及作用来定。如滋补药其性厚实,滋腻性浊,会有大量营养物质不易煎透,故时间宜长。头汁一般水沸后煎40~6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30分钟。又如发汗解表药,其性散发,含挥发油多,不宜久煎。头汁水沸后煎10~15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一般治疗用药头汁水沸后煎3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20分钟即可。
中药应该熬多长时间最合适的问题想必大家已经了解,不同的中药成份以及作用不同都会直接决定了中药需要煎煮时间的长久。正常情况下建议向医生咨询,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回答需要煎煮的时间。另外大家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中药要趁热喝最为有效。
针灸多长时间最好
一、针灸多长时间最好
一般掌握在30分到45分钟,时间上,如果时间过短,气血还未到达针刺之处即取针,则根本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如果针刺时间过长,或连续治疗时间过长,如果不在治疗时根据天气实际情况对病人实施补气,那就会造成伤气。这时病人会出现气短,无力等诸多症状,那么哪些人不适合针灸呢?
1、不可逆性的器质性病变以及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例如:老年性痴呆中大脑变性、脑萎缩而致的Alzheimer‘病疗效不明显。其他的如:小儿阻塞性脑积水、脑干型运动神经元疾病、脑干卒中、肝豆状核变性、恶性贫血、败血症、多囊肾、卵巢囊肿、严重静脉曲张、骨折后错位、寄生虫病、精神系列的疾病等。
2、某阶段不宜用针灸治疗的病症:比如中风中的广泛性大范围梗塞或者大面积出血的急性期、支气管哮喘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
3、妇女怀孕三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慎用针刺。
4、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项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5、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6、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二、针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皮肤破损的人群不宜使用,如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皆不可针刺。
2、粘膜组织和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2、2岁以下小儿的皮肤十分为稚嫩,一般不建议施针。另外,婴幼儿的囟门部、风府穴、哑门穴等禁针。
3、过于疲劳、精神紧张、饥饿、饱食者皆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该尽可能选择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4、怀孕的妇女在针刺背部时不宜过猛、过快。对于腹部、腰骶部及可能引起流产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5、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血友病等或其他有自发性出血者,不宜针刺。
6、各种敏感区域,如胸背、眼区、肾区、项部、肠梗阻、胃溃疡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并且注意把握针刺的深度,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大部分病症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急重病,如中风,不可妄自按照书中的知识施针,以免发生不可避免的意外。
三、针灸的作用有哪些
1、疏通人体经络
按照中医的说法,人体中含有众多的经络,支撑起人体的日常动作。所以说,经络对于人体非常的重要。针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帮助其恢复顺畅并且正常工作,这也是针灸的基本功效之一。
如果人体内经络不畅,那么气血的运行就会受到阻碍,所以容易出现身体疼痛、关节麻木、肿胀等现象。
2、调和阴阳
除了疏通人体经络的作用之外,针灸的作用还包括的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这也是针灸、中医的最终目的了。身体不舒服出现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人体出现阴阳失衡,针灸可以有效的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3、扶正祛邪
所谓扶正祛邪,指的就是扶助我们人体中原本就拥有的机体正气,祛除掉导致身体出现疾病的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