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乙肝携带者的春季养生。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有没有更好的中医养生方法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导读: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某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害怕孩子传染上乙肝病毒,就放弃生育。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孩子吗
专家表示,如果是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是小三阳,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因此这类妇女可以怀孕。在孩子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既可避免传染。不过,治愈后再怀孕更好。
若诊断显示大三阳,同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则说明有明显传染性,因此,对于这类妇女最好先考虑休息治疗,待转阴后再怀孕为好。
大量的临床报道证明,乙肝病毒携带者直接转化肝癌的病例很多,所以一定要重视,一定要正确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 孕期要做母婴阻断
近些年随着疫苗普及,新生儿及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下降,母婴阻断成功率也在90%以上。因此,HBsAg(+)携带者只要有生育条件,完全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育出健康的宝贝,但千万记住一定要去妇产科及肝病专科咨询就诊,进行母婴阻断策略。
对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母婴阻断。一方面可以使用药物将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的能力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在婴儿出生后利用免疫方法阻断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
由于孕期使用抗病毒的药物风险较大,所以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在妊娠后3个月采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方法来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的传染能力。具体方法是:孕中期测定乙肝病毒DNA的浓度,如果高于500meq/ml,即可分别在孕7、8、9三个月各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用药期间要观察肝功、乙肝病毒DNA的浓度等。如乙肝病毒DNA浓度低于500meq/ml,有肝功异常且可除外重叠感染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者,也可以按上述方法进行被动免疫。但是如果肝功正常,则可以不必进行此治疗。
孕期的治疗只是能够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的传染水平,并不能保证胎儿完全不被感染,很可能乙肝病毒正在新生儿的体内旅行,尚未定居或繁衍,所以当新生儿出生时除采取必要的产科措施外,采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于0、1月龄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再于2、3、5月龄各注射重组乙肝疫苗10微克,然后在7月龄时取血化验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应该随访三年,如果观察孩子的保护性抗体低于或接近10IU/ML,可再次注射重组乙肝疫苗10微克。
在妊娠期中的妇女,要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态,要注意适当增加些营养,劳逸结合,保持最佳身体状态。一般情况下,妊娠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影响不大,但孕妇也应密切注意自己的肝功变化,定期复查,加强孕期保健。也可遵医嘱适当服用一些对胎儿影响不大的保肝药物,确保母儿的保健。孩子出生后不要亲自喂奶,可用牛奶喂养婴儿。
专家表示,如果孩子妈妈及时在孕期将病情告知医生,通过母婴阻断和后期注射乙肝疫苗,孩子被感染的几率会非常小。如果丈夫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怀孕前一定要把情况告诉专科医生,医生将根据情况提出最佳怀孕时机。
yS630.Com相关推荐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导读: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人,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下面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一种特殊病理状态,但从客观临床检查数据和症征方面来看,还未表现出有肝细胞损害、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所以从临床角严格而言,它不属于乙肝,可以说是乙肝的早期。在当前临床中还存在一种争议,就是乙肝病后出现的慢性病毒携带者是否也归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当前还没有统一的共识;但从病程角度来看显然一个是乙肝病毒的感染初期,一个是乙肝转归的一种表现。而从病毒的传染性而言,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也较强,危害性也较大。
传染是乙肝病毒的特性之一,只要体内还存在着乙肝病毒,那么就意味着传染性的存在,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会传染的。临床上乙肝病毒携带者常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染:
1、母婴垂直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之一,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通过母婴传播。
2、生活上的密切接触。如共用一个饭盒、牙刷、毛巾、剃须刀等,都是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传染的。
3、性传播。在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性生活时,如果不采取防御措施,会造成感染,感染率可达10%-15%。
4、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注射器、消毒不严格的内窥镜以及不卫生的修牙、补牙等。
5、血液传播。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等。
所以如果要判断携带者是否有传染性得去检查肝功能及DNA,还有B超,看是否正常,如果异常那么传染的几率是大的。但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时有乙肝病毒或丁肝病毒在肝内活跃复制,有大量病毒颗粒不时向血液或体液中释放,那么这个人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物、尿液都可能带有传染性。
如何阻断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
目前预防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只有体内产生了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就能很好的预防乙肝病毒传染。所以经常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的人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注射乙肝疫苗才好。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性、亲密接触等途径传染,所以在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的时候,不要和病毒携带者共用毛巾、脚盆、牙刷、剃须刀等;一旦有伤口要及时处理,避免有血液的接触;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过性生活的时候要携带安全套,如果口腔黏膜有破损的最好不要接吻等。
可见,由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感染了乙肝病毒,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很重要。另外为了自身和亲人的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一旦发现病情异常就要及时治疗。
丙肝病毒携带者严重吗
丙肝病毒携带者严重吗
1、丙肝病毒携带者严重吗
丙肝携带者也是指感染了丙肝病毒、没有相应的丙肝症状和体征、ALT正常的人群。根据丙肝患者体内ALT的水平可将丙肝病毒感染者分为三种类型,即慢性持续型(ALT呈慢性持续性升高)、反复异常型(ALT呈反复明显的波动)和健康携带型(ALT正常)。
在2004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国国际生命医学工程院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就没有将“丙肝健康携带型”作为丙肝携带者的一个类型提出来,而是直接把它划归于慢性丙型肝炎之中。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原来,在慢性丙肝患者中约有30%的人其ALT是正常的,约有40%的人其ALT低于2倍正常值的上限(80单位)。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出现了轻度肝损伤,但仍有一部分人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在这种情况下若再将这部分人称为健康的丙肝携带者显然是不适宜的。
2、丙肝携带者的症状
丙肝携带者初期没什么明显病症特征,但是也有一些丙肝携带者会出现丙肝症状,大家了解丙肝的知识,有助于及早发现治疗丙肝。 丙肝携带者都可能会出现疲倦乏力的症状,这种症状会持续存在,即使这种极度疲倦感会持续,尽管充分休息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丙肝携带者还会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关节疼痛、皮肤搔痒、记忆减退等症状。
3、丙肝病毒携带其他症状
右上1/4腹部感觉不舒服(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疲劳、反胃恶心和呕吐、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皮肤搔痒,通常没有皮疹、睡眠不好、感觉消沉、头脑不爽,以短期的记忆困难、集中精神困难和长时间从事同一工作的困难为特征。且丙肝症状会在丙肝病毒携带感染的最早阶段出现,但通常是逐步发展的。它们并不直接表明丙肝病毒携带病情发展到某个阶段或者代替任何特定的肝脏测试。
丙肝的三个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丙肝有哪些预防措施
1、每个输血后的病人,要定期查肝功能和抗-HBC,发现肝大、肝脏脂肪病变后,要查抗-HBC。丙肝的特点之一就是发病后即使到了肝硬化程度也可以出现肝大、脂肪肝,这往往会误导经验不足的医生按脂肪肝进行处理,而不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2、继续强制推行对献血员和器官捐献者做丙肝病毒抗体筛查,必须是阴性者才能献血或捐献器官。所有血液和血液制品一定要保证没有丙肝病毒的存在,不可将血液当补品随意输入,也不可输入献血者刚抽出的鲜血。
3、夫妻如果计划要小宝宝时,在怀孕前双方做一次丙型肝炎病毒标准物检查。如在母亲进入围产期时查出阳性,也要尽可能地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婴儿出生后2-6个月,要检查两次HCV-RNA。
4、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便扎耳朵眼、文身、文眉、文眼线。如果家庭成员或同事中有人得了丙肝,不要紧张。
病毒携带者
一般我们所说的病毒携带者都是指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有上亿的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乙肝小三阳。人们在一开始感染乙肝病毒的时候,可能对于肝脏功能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但是随着乙肝病毒进一步的扩散,逐渐会发展成为乙肝大三阳,这个时候就比较严重了。
而且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样具有传染性,一般都是通过血液和性接触进行传播的,如果是孕妇携带者有乙肝病毒的话,腹中的胎儿一样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预防乙肝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疫苗。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HBV),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的群体。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2012年5月,卫生部发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修订说明,新《规范》准许乙肝携带者从事幼托工作,但禁留指甲。
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查到完整的乙肝病毒,所以在和恋人接吻时由于口腔粘膜破损造成乙肝传播的可能性虽然有,但乙肝病毒含量极少,所以感染乙肝的几率微乎其微,而且成人感染乙肝97%可以自愈。所以,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的传染机率至今仍不能被证实。提示,预防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而感染上乙肝的最好办法仍然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保护性抗体,这很重要。
综上所述,相信您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提醒各位朋友,为了避免感染上乙肝病毒,外出就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餐馆的选择。如果是被感染上了乙肝病毒,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避免它发展成为乙肝大三阳。
乙肝携带者传染吗
乙肝携带者传染吗
1、乙肝携带者传染吗
不论是乙肝病毒感染者,或是乙肝患者,都是具有传染性的。其是否有传染性与肝功能是否正常无关,只要体内有携带乙肝病毒,都是有传染性的。病毒载量大,传染性就强。一般通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治
2.1、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发病较缓慢,症状轻,发病日期不易确定,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如甲肝。多数病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多在健康体验时才发现。另外一部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他们无论在临床上、生化上(肝功能)或组织学(肝活检)中,都没有异常改变。
2.2、乙型肝炎的诊断 可进行抗原体测定,若肝功能异常,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及乙肝核心抗体均阳性时,即可诊断为本病;仅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则可能为病毒携带者;如乙肝核心抗体滴度较高,也可以确诊。
3、乙肝常见的传播途径
3.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主要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3.2、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3.3、输血传播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3.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3.5、性传播
乙肝患者可以通过性传染,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在家庭中,夫妻间如有一人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乙肝的预防护理
1、管理传染源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3、易感人群保护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血源疫苗每次10~30μg,重组疫苗5~10μg.产生的抗-HBs效价与保护作用呈正相关关系,一般认为10U/L才具有保护作用。
乙肝患者在饮食上的禁忌
1、忌吸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2、忌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3、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4、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5、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6、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肝炎携带者能治好吗
从目前的医学条件下,肝炎无法得到彻底的根治,对于肝炎携带者来说,如果没有症状表现,这说明肝功能基本是正常的,而且病毒dna检查应该属于阴性,这个时候不需要进行治疗,平时要加强调养,注意饮食清淡,要按时睡觉,不要劳累,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定期检查病毒,dna指标。
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1、了解乙肝的传染途径。
乙肝只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进行一般的接触,是不会被感染的。但是,如果在接触过程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皮肤、黏膜有破损,其血液流到健康人体内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传染。
2、切忌滥求医、跟着广告走。
这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第一大忌!乙肝广告大多含有虚假成分,万万不可跟着乙肝广告走。口服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排泄,不必要地乱吃药不仅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可能损害肝脏。
3、合理营养,劳逸结合。
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戒酒禁烟,避免剧烈运动、熬夜等伤害肝脏的行为。年轻人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这样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导致抵抗力下降。一些人原来已经受损的肝细胞将难以修复并加剧恶化。可适当选择安全有效的、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如黄芪、女贞子、猪苓、枸杞子、苡仁等进行中医食疗,如煲汤、熬粥等。
4、注意个人卫生、家庭卫生
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家庭成员中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毛巾、脸盆、茶杯等生活用具最好分开单独使用。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月经期间应妥善处理好个人用品及卫生用品。如果年轻夫妇一方查出来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但未感染的另一方应接种乙肝疫苗(共3针),并建议过性生活时带安全套。在孕育下一代时,如果男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女方应注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可以有效预防女方感染以及母婴的垂直传播;如果女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对新生儿提供主被动联合免疫,保护率可达90%以上。
5、不想怀孕,最好用安全套。
避孕药物易导致乙肝复发,严重情况下会诱发药物性肝炎。所以,不想要孩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夫妻最好采用安全套避孕。
6、定期复查及随访。
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在正规医疗单位定期复查,动态观察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指标。一般情况下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是否需要治疗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蚊虫叮咬传染能否传播乙肝病毒
蚊虫叮咬并能否传播乙肝病毒?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热带、亚热带地区人群乙型肝炎显着多于温带,与蚊子有密切关系。
我国科研人员在南宁市从居民家中采集394批蚊子,用免疫学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发现有14.5%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其中吸了血的蚊子中则有24.3%的为阳性,未吸血的全部为阴性。蚊子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还与当地居民中的乙型肝炎病人的多少有关。
肝炎病人集居的地方,阳性率也高些。不同种属的蚊了,带毒情况也不同,以三带的喙库蚊、搔扰阿蚊和致乏库蚊的阳性率较高。由实验室饲养的致乏库蚊喂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发现蚊子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颗粒,以后随着被吸到蚊体内血液的被消化而逐渐减少和消失。
因此,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在蚊体内尚不能复制。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传播途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如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此现象得以了有效控制,但是尚未杜绝。
2、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值一提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阻止乙肝母婴或父婴的传播,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3、性传播: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是血液病毒,在美国乙肝也是一种性病。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如何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