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案例剖析
夏季养生拔罐。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案例剖析》,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是一本关于中医针灸拔罐的医学典籍,本书详细的记录了各种麻痹症的原因,以及采取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原理。下面是关于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案例剖析,从中可以看出此疗法的优缺点。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应用于临床30余年治疗肿瘤、持续的亚健康、多发病、骨关节病、疑难杂症、传染病、抗衰老、禁毒、肥胖症、慢性病、罕见病、手术失败综合症、各种疼痛病、美容(面部痤疮和面部不同部位出现的皱纹)和养生保健,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治疗以上疾病拔出的病邪分辨,一目了然。清者为水湿;稠浊物为痰饮;罕见病、肿瘤和晚期癌症,出瘀血和沫。经检测:无菌。含85%水湿,少量蛋白质、红细胞和血浆,完全符合《黄帝内经》和《杂病广要》医学书籍中古老的中医理论。完全符合现代医学手术放出肿胀关节、肿胀胸腔、腹部和肿瘤体液,经检测:无菌。称无菌性炎症,病理产物,病灶,体内垃圾。
药物发泡疗法的优点:对有病和无的穴位或局部,只要用此药敷上2小时或1小时都会出水泡,然后取下药用无菌针刺破水泡,让病邪从有病穴位处排出体外,用棉花盖在出病邪的穴位上,第一次治疗完备。
第2次治疗就不能再用此药继续敷在出水泡处了,只需常用消毒棉花擦掉从体内流出的病邪即可。
患者用药物发泡疗法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把此药敷在没病的穴位上,不到1小时(45分钟)就开始出水泡,取下药,用无菌针刺破水泡,让体液流出体外,与病人有病的局部、穴位是一样的情况出水泡。有一点不同的区别:病人出的水泡,用无菌针刺破后分别流出水湿、痰饮、瘀血、沫。流的时间长,流得多,出病邪处痊愈慢。只要有病的穴位和局部出了水泡,此处的病邪出得慢和未出尽,出水泡处痊愈就慢,这与无病局部表现完全不同。治疗不同的疾病,从水泡处流出的病邪量各有不同。而患者的水泡用无菌针刺破后流出的是水液颜色清淡,所含成份与病人出水泡处流出的完全不同,并且流的时间短,流得少,出水泡处很快痊愈。
患者从《黄帝内经》和《杂病广要》医学古书中深受启发,从而研究得出人体内有70%的水液存在,正常的水液应该是营养全身,周流不息,如果正常的水液流到某脏腑、某关节、某肌肉、某局部时,受到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阻碍,于是就停止了运行,长期稽留在局部,这时正常的水液就形成了致病的病邪。
药物发泡疗法的缺点:第一次治疗出水泡了,第二次治疗就不能再用此药敷了。这样病邪流出体外慢,水泡伤口处痊愈慢。水泡处痊愈后,如再用此药敷上,还会出水泡,这样就很难确定该病治愈程度。与先进性(不能把人体内正常的水液排出体外,应该分清敌我,只能排出对人体无用的病邪,保护人体正常体液)、科学性(应该是有病的穴位、脏腑、关节、肌肉和局部,出水泡;无病的不出水泡)不相符合;如果说有病的穴位与无病的穴位没有区别,用了此药都能出水泡,更谈不上药物发泡疗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了。
根据药物发泡疗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内服药物(是药都有三分毒)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和高昂的医疗费用,患者在药物发泡疗法基础上,研究出了肿瘤、持续的亚健康、多发病、骨关节病、常见病、疑难杂症、传染病、抗衰老、禁毒、肥胖症、慢性病、罕见病、手术失败综合症、各种疼痛病和(清除体内垃圾)养生保健,病理机制新的中医理论。
根据研究成功新的中医理论,针对病理机制,患者又研究出新的针灸技术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此法研究成功的4种(经验取穴,经络取穴,神经分部取穴,辨证取穴)整体取穴、整体治疗法,在体内如何起到作用的机制和作用靶点,在专著里面有详细叙述。此法应用于临床上治疗以上各种疾病有31年历史了,验证得出:安全,无副作用,立竿见影,治疗时间短,治愈后不易。皮法在预防、治疗、养生和保健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新理论、针灸新技术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研究成功,真正体现出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真正体现出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原理。寻找到了肿瘤、持续的亚健康、多发病、骨关节病、常见病、疑难杂症、传染病、抗衰老、肥胖症、慢性病、罕见病、禁毒、手术失败综合症、各种疼痛病,早期诊断标志物有病的穴位和局部出(水泡)病邪,无病的穴位留针留罐2、3小时都不会出(水泡)病邪!有病的穴位以最后治疗3次不再出病邪为痊愈标准。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研究成功,真正体现出:实验资料虽可贵,临床实践价更高,中医理论是来源于多年和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得出!
以上是一则针灸拔罐发泡疗法的案例的剖析,希望可以让大家真正的认识到什么是针灸拔罐发泡疗法,如果有需要的最好就是先咨询相关的医生后再采用,避免一些不良的反应导致身体出现伤害。
扩展阅读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指拔火罐、水罐、药罐的治疗方法。临床最常用的是拔火罐法,即运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罐,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以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或瘀血的治疗方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排脓等功效。
1、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数个、95%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火柴、凡士林油膏。
2、操作方法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薄薄涂上凡士林油膏。
(2)用血管钳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左手持罐,罐口向下,右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血管钳,迅速伸入罐内绕一圈,立即抽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10~15分钟。
(5)起罐时,左手按住罐口皮肤,右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3、护理
(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3)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
(5)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布,若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涂以龙胆紫。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
(6)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在护理中的应用
(1)风寒性头痛:拔两侧太阳穴。
(2)虚寒性胃痛、恶心呕吐、拔中脘穴。
(3)腹痛、腹泻:拔中脘、天枢、气海。
(4)风寒湿邪所致腰背痛、腰扭伤、挫伤可拔腰背部。
(5)风寒性咳喘,拔背部俞穴。
(6)疮疡初期,毒蛇咬伤,拔患处。
针刺拔罐治肩部疼痛
太阴经证: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明显。
取穴:大椎、肩髃、肩前、阿是穴。
阳明少阳经证: 以肩外侧肩髃肩髎穴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处痛,外展疼痛明显。
取穴:大椎、臂臑、肩髃、阿是穴。
太阳经证:以肩后侧肩贞穴处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明显。
取穴:大椎、肩髃、肩井、肩贞、天宗、阿是穴。
操作方法
患者取侧伏坐位,曲肘关节于桌上,充分暴露肩部疼痛部位,选用1.5寸毫针,施以提插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取针后用中号火罐在大椎、肩髃及循经取穴位处拔火罐,留罐10~2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体会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夏季有寒邪,易袭阳位,寒性收引,寒性凝滞,致经脉和经筋的气血阻滞,故肩部有拘紧感,疼痛酸胀。督脉为阳脉之海,大椎归于督脉,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能振奋一身之阳气,鼓动调节全身之气血,对机体有强壮补虚培元作用。阳明经多气多血,《类经图翼》指出肩髃为手太阳、阳明、阳跷之会,《针灸甲乙经》指出肩髃主治肩中热,指、臂痛。本病属筋经病变,以临近和局部穴位取穴,根据穴位所在,主治所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近取及循经取患部穴位。加强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有较好的舒筋活血止疼之效。故针刺拔罐取大椎、肩髃及循经穴位,能疏通手三阳经之经气,促进气血的运行,疏散风寒于体表,缓解肩部疼痛。
拔罐减肥疗法
传统中医古代文献虽无减肥专论,但有关脾胃运化理论,气血理论从生理病理对于肥胖的原理有着辨证论述。过食肥甘厚味,由脾胃运化,变为脂膏,积蓄体内,或变为痰湿阻塞气机。说明了肥胖与脾胃的关系。
传统医学的保健减肥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有效,对遗传性肥胖目前尚无显效方法。
拔罐操作
1. 中阳亢盛者症状为体质肥胖,胃纳亢进,善食多肌,面赤,苔多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疗:清胃泻火。
取穴:饥点、胃俞、肺俞等穴及阳池、三焦俞等穴。
操作:减肥宜将拔罐与耳压结合的方法综合进行。耳压饥点穴(耳屏前面中点,外鼻穴下方),饥点可使胃脘胀满,食欲减低,系减肥之经验效穴。单罐法留罐肺俞,是由于水谷精微的宣发肃降而输布全身全赖肺主气。取阳池、三焦、胃俞等穴是从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上述要穴特别是对于减肥(包括其它减肥法)出现的饥饿感等反应有调和作用。
2.痰湿阻滞者症状为体质肥胖或伴见嗜睡,易疲倦,纳差,口淡无味,女子月经少或闭经,男子阳瘘,舌胖齿痕,脉沉或滑等症。
治疗:法湿化痰。
取穴:耳穴内分泌、肾上腺,体穴三焦俞、脾俞等。
操作:耳压内分泌、肾上腺穴点,取中枢神经对内分泌有调节作用之义。体穴可结合用单罐法走罐,施术15~20分钟,取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
传统医学减肥的方法是今人在经络脏腑学说上加以推理的临床运用,多采用泻法则寓意于抑制摄食功能,或调节脾胃亢进状态以达到减肥目的。这里不应否认这些疗法具有的心理及暗示的作用,基于病人减肥心切:这些疗法起到了一个暗示疗法作用,通过病人饥时或餐前的操作,起到提示病人自觉控制食量的心理效应,同时也确实引起下丘脑摄食中枢的调节反应。
拔罐疗法-药罐
药罐是在拔罐的操作时加入适量相应的药物,形成相应的药罐,其主要的方法如下。
1.药物闪火法:即是以酒精浸泡一些药物(如红花、全蝎等)制成药物酒精棉球后以镊子夹住点燃的棉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 肤上。
2.药物投火法:是用易燃的药物(如橘皮、苏合香木等)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事先选好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肤之上。
3、药物滴酒法:是用无水酒精或白酒浸泡某些药物(如木香、九香虫、木瓜、千年健等)数周后取该液1~3滴滴入罐内,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4.药物贴附法:是用大小适宜的某些药物(如射干、罗布麻等)浸泡酒精后,贴在罐内壁的1/3处,用火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上。
5.药物架火法:是先以某些药物(如生姜、龟板等)置于应拔部位,再以不易燃烧的物体置于其上,将95%酒精或酒精棉球置于其中,用火点燃后,将罐迅速扣下,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6、药物水煮法:即以某些药物配伍组成成方(如川芎、白芷、血竭、小茴香、土木鳖、乳香、没药、乌头、独活、羌活、防风、泽兰、红花等)以布包做袋包,用水煮半小时左右,再将完好的竹罐放在铝锅内煮沸1~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来,把水甩干净,口向下,迅速投入另一手持的毛巾中,把水吸干,立即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7、药物蒸气法:先将水壶置于旺火上,将壶内的水和药物的混合液煮沸(如硫磺、雄黄等),使水蒸气从壶嘴喷出,以竹罐口对准喷气口1~10秒钟,随即取出,迅速扣在需拔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湿疹拔罐疗法
湿疹拔罐疗法
1、湿疹拔罐疗法
湿热型湿疹
双侧穴位交替使用,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治疗一次。对皮损部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在该部位拔罐,拔出一定的血液,以每穴出血量约0.5-1毫升为度,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或纱布擦净血迹,隔日治疗一次。这两种方法主要适宜于湿热型湿疹,表现为皮损局部糜烂,渗液较多,瘙痒剧烈,伴随身热,疲乏,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
血虚风燥型湿疹
双侧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交替使用,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分钟,每日治疗1次。本法适宜于血虚风燥型,表现为并且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皮肤增厚粗糙,干燥脱屑,肤色暗,部分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舌淡苔白。
2、拔罐治湿疹的原理
中医论证认为,湿疹主要是由于机体脾胃虚弱,湿热内蕴,加之外感风邪相博于皮肤所致。因此,湿疹的治疗主要以排除湿毒为主。采用拔罐的方法能直接作用于病变皮损部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湿毒,迅速止痒,消退红疹,缓解病情。
3、湿疹日常护理
保护皮肤
湿疹日常护理最应该做的就是做好保护皮肤措施,调整消化内分泌功能,积极治疗疾病如长期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等。另外要根据季节变化做好皮肤护理,防吹防晒防雨防冻。
避免外部刺激
避免外部刺激是湿疹日常护理离不开,有过敏体质或者曾有湿疹的患者,尽量让皮肤保持在适当湿润的环境中,注意避免外部刺激如不要烫伤、摩擦、用碱类肥皂等。
注意饮食
湿疹日常护理离不开忌口,特别是在在急性期的时候,饮食更是要特别注意。海鲜类、辛辣类、蛋类、芒果等食物是不能吃的,此外最好是戒掉烟酒。注意饮食与发病的关系如发现食用某种食品加重或诱发本病时,应忌食。
保持心情愉悦
心理因素始终是很难跨过的坎,湿疹日常护理不要忘记了注意劳逸结合,身心都要保持健康,适当锻炼,注意休息,适当放松释放压力。
中医怎么治湿疹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其病因复杂,常与过敏体质、内外过敏原刺激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体质引起,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往往对称分布。下面介绍一下中医辨证治疗湿疹。
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剧烈,流黄水,味腥而黏,或结黄痂、糜烂、脱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黄或腻。多因血热脾湿,浸淫肌肤所致。可使用利湿清热的方法,服用龙胆泻肝汤。
脾湿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或泛发型湿疹。皮肤起连片小水泡、颜色暗淡不红、瘙痒出水,或有胃痛、食欲不佳、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稀、小便微黄。舌质淡、舌苔白或腻。多因脾运失调,湿从内生,浸淫成疮所致。需用健脾除湿的方法可湿胃苓汤治疗。
血热型:相当于丘疹性湿疹,中医称之为粟疮或血风疮。遍身起红丘疹、剧痒难忍、抓破出血。舌质红,苔薄白。多因湿热内蕴,外受于风,热重于湿所致。需清热凉血,祛风除湿,可服用凉血除湿汤。
伤阴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泛发型湿疹,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略见出水。舌质红,舌苔光。多因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所致。建议滋阴养血,除湿止痒,可用滋阴除湿汤治疗。
湿疹食疗方
绿豆海带汤
取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白糖适量,放锅内加水煎汤。饮汤吃海带、绿豆。可治疗湿热型湿疹。
黄连糖茶
取黄连15克,加水煎汁,调入蜂蜜或白糖适量。治疗婴幼儿湿疹。
冬瓜薏仁粥
取冬瓜30克,薏仁50克,二者煮为粥,每日1剂,早晚服食。治疗脾虚湿困型湿疹。
车前冬瓜薏仁粥
取冬瓜皮30克,薏仁30克,车前草15克,三者一同煮粥,饮汤吃薏仁。可治疗阴囊湿疹。
拔罐疗法时间
拔罐疗法是以各种罐具为工具,利用燃烧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状态而吸附于体表一定部位、腧穴、经络或患处等。通过热能、负压产生一定的物理作用,使被治疗的部位温度增高,压力增大,加快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祛寒、除湿功效,达到通经活络、调畅气血的生化效应.
宙于拔罐疗法是用罐具通过热能或负压能直接吸附于人体体表而产生治疗作用,因此拔罐疗法时间的控制和掌握对于治疗和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拔罐疗法的时间控制和掌握主要应以辨证和辨病为指导原则。
一、辨证
主要是遵循:实者泻之不留罐法;虚者补之留罐法;平补者平泻之闪罐法。
不留罐法是指火罐吸附于体表之后,立即取下,且不再进行拔罐。
留罐法是指火罐吸附于人体之后,留置3~5分钟(称为短留罐)或510分钟(称为长留罐)。
闪罐法亦称闪火拔罐法,是指将点火棒点燃迅速递入罐中后,立即取出,将火罐吸附于施术部位,再将火罐取下;再将火罐吸附于施术部位,再取下。如此反复,直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闪罐法可以单用一只罐进行小面积操作,如在神阙穴;也可多罐相互交替大面积操作,如在腰背部、下肢部等部位。单罐闪罐法操作时要注意:火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罐具温度会增高,应及时予以更换,以免烫伤患者皮肤。
二、辨病
1.辨病情的轻重缓急
(1)病情轻,慢性发作者,治疗时间可短;病情重,急性发作者,时间则要长。
(2)病情轻、病程急的患者,冶疗的时间相对长;病情重、病程缓的患者;治疗的间隔时间相对短。
2.辨病位
(1)面部,一般不拔罐。因为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容易留下紫痕而影响美观,甚至烫伤造成毁容。
(2)胸部,不留罐为好。
(3)腹部,宜用闪罐法。
(4)颈肩上肢部,可根据需要采用留罐法。
(5)腰背部、臀部及下肢部,宜用留罐法。
3.辨病人的具体精况
(1)年势高,体质差的病人治疗时间宜短、间隔治疗时间宜长;年轻、体质好的病人治疗时间可稍长、间隔治疗时间可短些。
(2)某些特殊人群不宜采用拔罐治疗。如一些凝血机制差、孕产妇、某些重症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病人以及醉酒、过饥、过饱、情志不宁等病人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