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疹中医治疗法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风湿疹中医治疗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导读:风湿症属于痹证范畴,风湿症既有痹证的共性,但又有其自身特点。风湿症不同于风湿病,病人无器质性改变,病人主要症状是自觉关节疼痛和惧怕寒冷,由于病人的体质、发病时间长短、所处环境等因素不同,伴发症状不同,证候也不同,论治的中心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因人因地因时确立治疗原则,调节阴阳气血,遣方用药。风湿病于自身免疫有关?多数疾病缠绵难遇?有的患者需终身 服药治疗。中医在风湿病的治疗上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一、辩证论治?
整体调节 中医治疗疾病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辩证论治、整体调节、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根据患者当前的主要临 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湿痹;如体质偏虚,当 判断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抑或脾肾亏虚,继而综合辩证,整体调节。如外有风寒湿邪 气阻滞经络关节,内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关节肌肉重着麻木、腿足伸屈不利等症。
二、减轻症状?
延缓病情 许多患者早期阶段可能局限于关节疼痛、腰痛、身痛等几个症状,化验指标正常或轻度异常,不够某 些风湿病的诊断表针。其在西药选择治疗有困难时,可选择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画着临床症状,减轻患 者痛苦。已确诊的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可根据病情采取以中医药辩证论 治为主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疏风祛湿、温经散寒、清热凉血、活血通络、补肾壮骨等不同治疗方法。或 散风寒于外,或清热除湿于内,或活血以祛瘀,或温经以通络,邪去络通,通则不痛,故能迅速减轻患者 痛苦。
三、联合配伍?
降低毒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目前已成为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主要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选择治疗方 案。一是合并使用非巢体抗炎药,即可加强其解热镇痛之疗效,又可弥补费抄题抗炎药治疗效果不持久、 不能控制病情进展的不足;二是合并使用改善病情的药物,通过调整全身气血阴阳的盛衰,改善临床症状, 并使联合用药充分发挥药效作用;三是合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吗,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玩玩容易导致疾病的反跳,配合中药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
四、调节免疫?
综合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己经证明,中药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 骨性关节炎时,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和进程。
五、多种环节?
双向调节 中医的传统是平衡理论,认为人体一旦失去平衡就会生病,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状态,因此,在治疗 上要进行调节。经过严谨配伍的中医方剂,在对风湿病的治疗中,体现出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
(1)、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使亢进的体液免疫下降,实地下的细胞免疫上升;皮质功能失调,有数阴虚者,有数阳虚者,补阴助阳、平调阴阳都能提高皮质激素书评,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
(2)、双向调节血管通透性,既能消除血管壁炎症,降低通透性,一消炎、消肿,也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以促进瘀血吸收。
(3)、双向调节血液粘稠度,既能抗凝、抗栓塞,又能促进循环、加速流血等。
六、扶正祛邪?
提高生活质量 许多风湿免疫病都是慢性病,有些是终身性疾病,大多数需要长期治疗,有的需要终身治疗,这只有中医中药才具有的优势。中医中药所使用的因人而异、个体画的治疗方案?既能使这些慢性病逐渐控制、 好转、缓解,也保证了长期服药的安全效果。虽然中药一般起效较慢,即刻疗效或短期疗效有时不如西药, 但服用中药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越来越好。
七、康复调理?
养治结合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始终强调的是预防为主?调理与治疗结合?重视人体正气的作用等。这其 实也包含了疾病的康复调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总之?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大量的经验。并以其简、便、廉、验的特 点赢得广大患者的喜爱?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在治疗风湿性疾病众多独特优势。
Ys630.com相关知识
乳腺囊肿的中医治疗法
乳腺囊肿的中医治疗法
1、乳腺囊肿的中医治疗法
肝郁脾虚型乳腺囊肿
主证:乳腺肿块,球型,光滑活动,可有疼痛,胸胁满闷,食少纳呆,舌体稍胖,苔白微腻,脉弦,脾脉弱。
治疗:疏肝行气,健脾渗湿。获等15g,党参6g,青皮15g,苍术10g,慧该仁20g,厚朴12g,当归6g,积壳12g,白术15g,炒扁豆20g,木瓜12g,浙贝12g,甘草6g,丝瓜络15g,炒麦芽60g。
冲任失调型乳腺囊肿
主证:肿块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经前作胀变硬,经后变软,月经期、量、色、质有不正常,腰膝酸软,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少,脉细。
治法:调理冲任。方剂:首乌地黄汤加减。何首乌10g,熟地12g,山药15g,拘祀15g,生山植12g,山茱黄12g,白芍12g,获等15g,积壳12g,炒麦芽60g,浙贝12g,获术9g,川芍9g。
2、引起乳腺囊肿的原因
引起乳腺囊肿的原因有很多。哺乳期如曾患乳腺增生症、炎症或肿瘤压迫,可造成乳腺的一个腺叶或小叶导管堵塞,使乳汁积聚在导管内而形成乳腺囊肿。也可因哺乳习惯不良,乳汁瘀滞于导管内,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细菌侵入,继发感染,导致急性乳腺炎或乳腺脓肿。
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可以推动,多数为单侧、单个囊肿,可有轻微压痛,触之可有囊性感。早期囊肿内为稀薄的乳汁,以后由于囊肿长期存留,乳汁中水分被吸收使乳汁浓缩为乳白色黏稠物,如炼乳。偶可为凝乳块,甚至像奶粉一样呈固体状态。
常见的乳腺囊肿有单纯囊肿、积乳囊肿等。单纯囊肿在乳腺囊肿中为多见。单纯囊肿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致使导管延伸、迂曲、折叠,折叠处管壁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形成囊肿。积乳囊肿又称乳汁潴留样囊肿,较单纯囊肿少见,主要是由于泌乳期某一导管阻塞,引起乳汁瘀积而形成囊肿。
3、乳腺囊肿早期症状
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乳腺囊肿的肿块位于乳晕区外的乳腺周边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稍活动,触之囊性有轻度触痛,直径常在2~3cm,一般无腋区淋巴结肿大,年轻妇女在哺乳期或之后发现乳房边界较清的肿物。
乳腺囊肿的食疗方法
1、海带2-3尺许,豆腐1块,乳腺囊肿患者煮沸汤饮食之。佐料按常规加入,可加食醋少许。
2、天合红枣茶,天门冬15克,合欢花8克,红枣五枚,乳腺囊肿患者泡茶食之,加蜂蜜少许。
3、山楂桔饼茶:生山楂10克,桔饼7枚沸水泡之,待茶沸热时,再加入蜂蜜1-2匙,乳腺囊肿患者当茶频食之。
4、仙人掌炒猪肝,乳腺囊肿患者常食有效。
5、生侧柏叶30克,桔子核15克,野菊花15克等,乳腺囊肿患者煎汤饮用。
6、鳝2-3条,黑木耳3小朵,红枣10枚,生姜三片,添加佐料,乳腺囊肿患者常法红烧食用。
乳腺囊肿的预防
日常预防
1、注意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多运动,防止肥胖。增强身体免疫力。生活规律可调剂内分泌失调,维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帐痛。不不长期使用含有激素保健品。
2、情绪原因容易造成乳腺囊肿诱发,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更不可有长时期精神抑郁,尤其是在月经前期更应留意。
3、乳腺囊肿的预防还应从饮食上多加注意。
乳腺囊肿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少吃油脂类食品,防止肥胖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疝气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教你推拿治疗法
疝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小孩身上,成年人偶尔也会出现疝气问题。在中医领域,疝气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推拿治疗疝气的方法。
一: 捣小天心5分钟
1: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二: 平肝2分钟
1: 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次数5-10分钟功效:清肺平肝。
三: 清小肠2分钟
1: 位置:在小指尺侧(外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则为补,称补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此处为清小肠,推100~300次。
四: 推补肾2分钟
1: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五: 揉外劳宫2分钟
1: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操作:用拇指揉,称揉外劳宫。揉100~200次。
六: 推补脾2分钟
1: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七: 以上就是治疗小儿疝气中医按摩疗法啦,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为小儿疝气是一般的疾病,如果小朋友出现疝气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是很容易引发重大疾病的。
疱疹是什么?疱疹中医治疗法
中医和西医这两种医学方式,在治疗人体疾病的时候,所采取的方法都不一样。一般来说中医更讲究从根本上治疗人体疾病,所以当患者患上疱疹疾病的话,如果想要选取中医治疗,就一定要做好治疗效果较慢的心理准备。接下来的文章就将为患者朋友们具体讲解中医学上治疗疱疹疾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疾病,一般讲究的是治本,所以很多人都比较青睐中医疗法,尤其是对于带状疱疹这种疾病,患上之后会有非常明显的神经疼痛的感觉,水泡会成群的分布,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那么,患有带状疱疹感染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方案
(一)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治则: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泽泻10g、车前子15g、元胡10g、赤芍10g、生甘草10g。
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生于上肢者加桑枝、片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疱者加丹皮、白茅根;口干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大便干燥者加大黄;皮疹继发细菌感染者加双花、公英;年老体弱者加黄芪。
中成药:可用龙胆泻肝丸加板蓝根冲剂或者抗病毒颗粒。
(二)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茯苓15g、生白术10g、陈皮10g、厚朴10g、大青叶15g、生薏米30g、泽泻10g、元胡10g、车前子15g、生甘草10g。
(三)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鬼箭羽15g、元胡10g、川楝子10g、地龙10g、木香6g、陈皮10g、双花藤15g。
正气尚盛者加川军破瘀;年老体弱者加生黄芪、党参扶正。
三、中医治疗效果
(一)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
(二)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四、中医治疗难点
部分患者神经痛剧烈,现代医学虽然有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来止痛,但其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常见。
五、针对难点的中医药治疗应对思路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和后遗神经痛有一定的优势,要积极探索。
中医治疗湿疹
饮食、环境、药物以及遗传等因素都会导致湿疹发生,患上湿疹之后,患者一般都会感觉奇痒无比,有的甚至会把皮肤抓破,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而使用传统西药治疗,一般都是用来止痒,但是却不可以根治湿疹,让湿疹反反复复,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更加严重的伤害。
这也就是说,如果是您想要彻底的摆脱湿疹的话,最好是可以选择中医来进行治疗。而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其实也有很多,在治疗的时候也多是以药物配合食物来进行合理的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内服药和外用药同用。
患湿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湿或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汤食用,或饮用青瓜、丝瓜汤亦有辅助治疗作用。本病中医治疗效果较好,湿疹表现以红斑、水泡、渗出、糜烂、瘙痒、丘疹为特点。由于湿邪存在,故反复发作。
一、湿热证
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
1、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2、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4、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5、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二、虚实夹杂证
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本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
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
1、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2、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上述就是中医治疗湿疹的具体方法,不管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湿疹,中医在治疗的时候都是分为上述两种情况来进行治疗,而且效果还不错,但是并不建议您按照上述的药方进行服用,毕竟体质不同对于药物用量多少都会有所差异。
两种鼓胀病症的中医治疗法
对于鼓胀的病症,了解的人应该不多。其实鼓胀的类型也有不少,根据引起鼓胀的原因的不同,会有不一样的鼓胀病症,所以在治疗鼓胀的时候也要多注意。下面小编介绍两种鼓胀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阴虚水停型鼓胀
治疗方法
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证候表现
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病因病机
肝肾阴虚,津液失布,水湿内停。
治则治法
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方用
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出处
《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肝胆病证(卷)第四节鼓胀(篇)。
原文
阴虚水停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证机概要:肝肾阴虚,津液失布,水湿内停。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前方重在滋养肾阴,用于肾阴亏虚,腰酸,低热,口干等症;后方养阴柔肝,用于阴虚肝郁,胁肋隐痛,内热烦躁,舌红苔少之症。常用药:沙参、麦冬、生地、山萸肉、枸杞子、楮实子滋养肾阴;猪苓、茯苓、泽泻、玉米须淡渗利湿。津伤口干明显,可酌加石斛、玄参、芦根等养阴生津;如青筋显露,唇舌紫暗,小便短少,可加丹参、益母草、泽兰、马鞭草等化瘀利水;如腹胀甚,加枳壳、大腹皮以行气消胀;兼有潮热,烦躁,酌加地骨皮、白薇、栀子以清虚热;齿鼻衄血,加鲜茅根、藕节、仙鹤草之类以凉血止血;如阴虚阳浮,症见耳鸣,面赤,颧红,宜加龟板、鳖甲、牡蛎等滋阴潜阳;湿热留恋不清,溲赤涩少,酌加知母、黄柏、六一散、金钱草等清热利湿。
阳虚水盛型鼓胀
治疗方法
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证候表现
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病因病机
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
治则治法
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方用
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出处
《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肝胆病证(卷)第四节鼓胀(篇)。
原文
阳虚水盛证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证机概要: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代表方: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前方由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组成,有温阳健脾,化气利水作用,适用于脾阳虚弱,水湿内停者;济生肾气丸即金匮肾气丸加牛膝、车前子,有温补肾气,利水消肿作用,适用于肾阳虚衰,水气不化者。常用药:附子、干姜、人参、白术、鹿角片、胡芦巴温补脾肾;茯苓、泽泻、陈葫芦、车前子利水消胀。偏于脾阳虚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者,可加黄芪、山药、苡仁、扁豆益气健脾;偏于肾阳虚衰,面色苍白,怯寒肢冷,腰膝酸冷疼痛者,酌加肉桂、仙茅、仙灵脾等,以温补肾阳。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两种鼓胀病症的中医治疗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有相应的病症的朋友,不妨试试上述提到的中医治疗方法,前提是要在医生的指示下用药,尤其是中医方面的专业医师,不能自己随便用药!
两种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法
肺炎的类型有很多,大家知道的应该都不太具体。对于小儿肺炎来说,这里小编想介绍两种,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和邪陷厥阴型肺炎喘嗽。患过这两病症的人应该对它们是了解的,下面小编就好好说说两种病症的中医治疗法!
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
症状
发热,有汗,咳嗽,咯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则治法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中成药
羚羊清肺散:每袋1g。每服1g,每日2次,周岁以下小儿酌减。儿童清肺口服液:每支10ml。每服20ml,6岁以下每服10ml,每日3次。天黄猴枣散:每瓶0.15g。每服剂量:1~4岁0.15g、4岁以上0.3g,每日1~2次。清开灵注射液:每支2ml。成人剂量:肌肉注射,每日2~4ml;静脉滴注,每日20~40ml,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建议用法用量:1ml/(kgd),最大剂量不超过20ml,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稀释1ml清开灵的比例,静脉滴注,每日1次。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儿童以每分钟20~40滴为宜。炎琥宁注射液:每支80mg。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使溶解。成人剂量:肌肉注射,每次40~80mg,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日0.16~0.4g,每日1~2次给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滴注。建议用法用量:10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60mg。
方药
五虎汤(《证治汇补》)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加减。麻黄(炙)、石膏、苦杏仁、葶苈子、紫苏子、桑白皮、黄芩、金荞麦、天竺黄、甘草。加减:热重者,加栀子、虎杖,伴大便干加用大黄;伴痰壅喘急者,加用礞石滚痰丸;咳嗽者,重加前胡、款冬花;痰多者,加竹沥、浙贝母、胆南星、猴枣散;紫绀者,加丹参、赤芍;高热惊惕者,加服紫雪;喘甚便秘痰涌而病情较急者,加服牛黄夺命散。
邪陷厥阴型肺炎喘嗽
症状
发热,有汗,咳嗽,咯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则治法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中成药
羚羊清肺散:每袋1g。每服1g,每日2次,周岁以下小儿酌减。儿童清肺口服液:每支10ml。每服20ml,6岁以下每服10ml,每日3次。天黄猴枣散:每瓶0.15g。每服剂量:1~4岁0.15g、4岁以上0.3g,每日1~2次。清开灵注射液:每支2ml。成人剂量:肌肉注射,每日2~4ml;静脉滴注,每日20~40ml,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建议用法用量:1ml/(kgd),最大剂量不超过20ml,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稀释1ml清开灵的比例,静脉滴注,每日1次。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儿童以每分钟20~40滴为宜。炎琥宁注射液:每支80mg。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使溶解。成人剂量:肌肉注射,每次40~80mg,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日0.16~0.4g,每日1~2次给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滴注。建议用法用量:10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60mg。
方药
五虎汤(《证治汇补》)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加减。麻黄(炙)、石膏、苦杏仁、葶苈子、紫苏子、桑白皮、黄芩、金荞麦、天竺黄、甘草。加减:热重者,加栀子、虎杖,伴大便干加用大黄;伴痰壅喘急者,加用礞石滚痰丸;咳嗽者,重加前胡、款冬花;痰多者,加竹沥、浙贝母、胆南星、猴枣散;紫绀者,加丹参、赤芍;高热惊惕者,加服紫雪;喘甚便秘痰涌而病情较急者,加服牛黄夺命散。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两种小儿肺炎哮喘的中医治疗法,如果有孩子被诊断为两个病症的,不妨试试小编介绍的方药。方药在抓药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指示下去抓,不能自己随意拿药吃。尤其是中药,分量很重要!不能马虎大意!
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其实治疗湿疹的方法有很多种,在平时生活当中,现在人们,一般都会常识西医治疗方法,打针吃药或者涂药样样都可以使用,但是其实中医治疗湿疹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因为痛才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从内而外的去调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中医怎么样有效地治疗湿疹。
很多时候其实一些疾病的治疗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的,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利弊,所以我们必须全程的去了解这些问题,才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有效的解决疾病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1、将医用火针用酒精灯烤至针尖变红后迅速用针针刺湿疹患处,将一些水疱以及长有丘疹,溃烂的地方重点针刺针刺至患处焦黄,针刺后先不要用水洗,待一刻钟再对伤口消毒。
2取一根灯芯草,然后将其泡在香油中,片刻后将灯芯草取出,用镊子夹一段然后将另一端点燃放于湿疹部位以及边缘区,等燃尽后再将其取出,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3取燥湿清热的苦参,清热的白鲜皮以及地肤子适量,将其放于锅中以水煎煮,半个小时候取出,用其药液对患处擦洗,每天尽量多擦洗几次,可以止痒,再在伤口处涂没药,以收敛疮口。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治疗湿疹的一些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之后大家在平时生活当中都可以更加的重视,当遇到这些疾病的时候都可以做到科学有效地去应对和治疗,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保证健康。
三种肛门湿疡的中医治疗法
对于肛门湿疡的症状,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可能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才会了解一点吧。毕竟是比较隐私的疾病,很多人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讨论。下面小编介绍三种肛门湿疡的治疗方法,而且是中医治疗法,希望大家多关注!
血虚风燥型肛门湿疡
症状
皮损肥厚粗糙,鳞屑,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自觉阵发性瘙痒,夜间加重,可伴心烦失眠,舌淡红,脉弦细。
治则治法
养血祛风。
中成药
当归片等。
方药
四物消风饮加减。生地、当归、荆芥、防风、赤芍、川芎、白鲜皮、蝉蜕、薄荷、独活、柴胡等。加减:瘙痒剧烈,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皮肤粗糙肥厚严重者,加丹参、何首乌。
湿热浸淫型肛门湿疡
症状
皮肤潮红、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自觉灼热、瘙痒,可伴有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治法
清热利湿。
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等。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泽泻、当归、车前子、甘草等。加减:出现脓疱,加银花、连翘;出现发热,加大青叶;出现大便干结,加大黄;若瘙痒甚加苦参、地肤子。
脾虚湿蕴型肛门湿疡
症状
皮损色淡或褐,红斑、丘疹、丘疱疹、少量渗液或皮肤肥厚、粗糙;自觉瘙痒,可伴有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胖,苔腻,脉濡或滑。
治则治法
健脾利湿。
中成药
参苓白术丸、湿毒清胶囊等。
方药
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甘草等。加减:滋水过多者,加苦参;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腹胀,加大腹皮;湿蕴化热者,加黄芩、连翘。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三种肛门湿疡的症状还有中医治疗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有相应症状的朋友可以对照着病症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再向医生征询意见,试着拿些方子来吃。记住要在医生的指示下用药,不能随便用药!
中医放血治疗法 放血疗法助美容养颜
中医放血
放血多用于治疗扭伤
中医经常采用的放血疗法,主要目的在藉由排除微量血液约5~10cc,达到“去窒解淤”的功效。多用在治疗淤血肿伤,跟减肥没什么关系。
“去窒”是放血促进循环,消除因体内循环不佳造成的水肿、酸痛感等;去淤则是治疗因扭伤或撞击造成的淤血。
放血具美容功效
放血就中医角度而言,的确具有美容功效,但美容放血和一般放血方式不同。放血促进美容的原理,也是基于能促进脸部血液循环,因此改善脸部肤况;邹玮伦医师表示,寻求美容放血的人士,青春痘及斑点的问题多有改善。
放血是采用极细微的梅花针,在脸部取主治穴道针刺,拔针时稍微用力,此时穴位可能会排出极微量的血,所以也被称为放血美容。
中医怎么放血
一般放血是用采血片、3面3棱的三棱针,或5细针一束的“梅花针”,针刺主治穴位,如“曲池穴”主治颈肩、皮肤,在穴位刺出血液达到治疗目的;针刺部位非常微小,不会留下疤痕;有时为促进排血,会在针刺前拔罐造成淤血,即俗称“拔血罐”。
为长期纾解循环不佳问题,多半建议1周固定放血2~3次即已足够,但接受放血前必须经中医师诊断处方,身体虚弱或贫血的人都不适合放血。
结语:让你的身体见点红,是一个好的方法。如果你是一见到血液就晕倒的人,千万不要使用这种方法;还有就是贫血的人切记不要使用。放血需要绝对专业及耐心,因为每个穴位疗程至少须半小时以上,且被放血者要完全接受放血疗法,担心或害怕都会影响放血效果。
中医治疗湿疹的偏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偏方
1、中医治疗湿疹的偏方
用白醋泡水洗脸:很有用,两天湿疹就消了。可以经常洗用来做为日常保健和预防。
金银花煮水。每天擦洗次数不限,不要太烫的水洗,稍微温一点。要是长痱子的,也可以用来洗澡,洗头(煮得淡一点)。药房有两种买,记得是买专门洗澡的,还有一种是煮水喝的。
艾叶煮水洗澡,每天一次。
鸡蛋馏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黄呈焦糊状即可,去渣留油、后冷却备用。皮损处,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敷上鸡蛋黄油,外用纱布包扎,三五天即愈。
2、湿疹的病因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3、湿疹怎么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一般湿疹的皮损为多形性,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疹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境界不清,弥漫性,有渗出倾向,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呈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湿疹日常饮食禁忌
1、忌致敏感食物,若在饮食方面发现有致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牛羊肉、鸡、鸭、鹅、花粉等引起,应彻底禁忌这些食物,以免引起变态反应,导致湿疹复发或加重病情。
2、忌辛辣刺激食物湿疹患,忌饮浓茶、咖啡、酒、吸烟,勿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酒、烟、浓茶等物的刺激可使搔痒加剧,势必引起搔抓,这样又造成恶性循环,使皮损难以痊愈。葱、大蒜、生姜、辣椒、花椒等味辛、性温食物,耗阴助阳,对湿疹是一种刺激,应避免食用。
3、忌发湿、动血、动气食物,中医认为对皮肤湿疹患者应忌食发湿之物,如竹笋、芋头、牛肉、葱、姜、梨、蒜、韭菜等;动血之物,如慈菇、胡椒等动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以有益于疾病康复。
湿疹多吃什么食物好
丝瓜
性凉,味甘,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解毒的效果。《医学入门》中曾说: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痈、疔疮。这类病症,多因湿热为患,同皮肤湿疹一样,食用丝瓜,均能达到去湿热、解湿毒的目的。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饮,同样可以收到清利湿热的效果。
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皮肤湿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运而湿热去,有利于治好湿疹顽症。
小儿哮喘的中医偏方治疗法
小儿哮喘是一种孩子经常会得的病,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比较着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小编给你们介绍下小儿哮喘的症状、小儿哮喘的治疗方法、以及小儿哮喘的护理。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应该会有所了解。
小儿哮喘的症状
1.急性发作期症状与体征
哮喘急性发作时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轻度发作时多数以发作性咳嗽和胸闷为主要表现。严重发作时患儿烦躁不安,端坐呼吸,耸肩喘息,面色苍白,鼻翼扇动,口唇及指甲青紫,全身冒冷汗,说话时字词不能连续。
2.缓解期症状及体征
缓解期多数患儿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部分患儿有自觉胸闷,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但常无哮鸣音。
小儿哮喘的治疗方法
1、栀子、蒲荷叶、知母各10克,石膏、连翘各15克,甘草20克,黄芩6克,大黄2克,朴硝1克,将上药加少量水煎熬后,用布包药渣,温热暖敷肚脐处,并同时暖敷胸部膻中穴。
2、鸡蛋1-2个,蜂蜜1-2汤匙。将鸡蛋去壳,在油锅内煎熟,趁热加蜂蜜立即进食。
3、冰糖30克,杏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4、瓜蒌、海浮石各15克,桑白皮、枳壳、地龙各10克,川贝、射干各6克,桔梗3克,葶苈子20克,水煎服。3岁小儿每日1剂,分10余次服完。
5、五味子、桂枝各5克,麻黄、干姜、法半夏、甘草各3克,细辛1.5克,白芍、射干各6克,水煎服。
小儿哮喘的护理
第一点最重要就是要让孩子远离感冒,保持温暖,注意天气变化。因为寒冷的天气可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病情。尤其是睡眠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
第二点是保证孩子的营养,在吃的方面尽量避免食用可引起过敏的食物。多给孩子喝水,家长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第三点是保持孩子生活的环境远离污染,要保持空气清新干净无灰尘。孩子的哮喘属于呼吸疾病,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结语:以上这些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不妨试一试上文中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这些对于小儿哮喘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对于家中患有这方面疾病的人群来说,你们在平时注意到了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