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夏季经络养生常按穴位。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常按四大养胃穴位”,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读:常按四大养胃穴位,按赢春季保胃战。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胃病,严重的甚至丢失了性命,为了能够让你的胃健康,一定要做好养胃护胃工作。常按四大养胃穴位,会让你的胃更健康,一起到下文看看吧!

常按4养胃穴位 按赢春季保胃战

中医认为,防止胃痛的发生,应从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饮食、控制情绪等等。养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是治疗胃痛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下面教你中医按摩养胃法,快去学学!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发生,重在日常保健,应该从病因入手,如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注意饮食,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也可以按摩养生穴位做做日常保健,如经常按揉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

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

日常保养胃部,治疗胃痛,可以常常按摩这4个养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们。胃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分别对这几个养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便能止痛。

顺便提一下,上述4个养生穴位,对治疗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呕吐也是日常多发病,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寒邪、晕车晕船等都会导致呕吐,呕吐的时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个穴位,每个养生穴位3~5分钟,能立即止吐。

胃不好大多都是由日常的一些坏习惯造成的,想要养胃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行。养胃的10大禁忌,一定要避免。

养胃的10大禁忌

1、忌精神紧张

一个人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直接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粘膜保护层受损,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溃疡。长期抑郁、焦虑或精神创伤后,易患溃疡病。

2、忌过度疲劳

无论是体力劳动或是脑力劳动,如果疲劳过度,都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过多而粘液减少,使粘膜受到损害。

3、忌酗酒无度

酒精本身可直接损害胃粘膜,酒精还能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过来加重胃的损伤。

4、忌嗜烟成癖

吸烟可促使胃粘膜血管收缩,减少胃粘膜的前列腺素合成,这是一种粘膜保护因子。吸烟还能刺激胃酸和蛋白酶的分泌,加重对粘膜的破坏。

5、忌饥饱不均

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又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多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都会促成胃损伤。

6、忌饮食不洁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溃疡病人中,该菌的检出率高达7090%,而溃疡病治愈后,该菌亦消失。溃疡病人可通过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染,不洁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7、忌晚餐过饱

有些人往往把一天的食物营养集中在晚餐上,或者喜欢吃夜宵或睡前吃点东西,这样做,不仅造成睡眠不实,易导致肥胖,还可因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溃疡形成。

8、忌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内,经储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才能排入肠内。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食物粗糙,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延长停留时间,可致胃粘膜损伤;另外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胃的保护。

9、忌咖啡浓茶

咖啡、浓茶均为中枢兴奋剂,都能通过反射导致胃粘膜缺血,使胃粘膜的保护功能破坏,而促成溃疡发生。

10、忌滥用药物

容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主要有三类:一是乙酰水杨酸类,如阿斯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三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故应尽量避免应用这些药物,如必须作用时,要控制剂量和疗程,最好在饭后服用。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胃不好的人饮食最中药。那么养胃吃什么食物好?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养胃多吃红、黄、绿

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机器,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对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保持良好的饮食是治疗胃病的关键。胃七分靠养,常吃红黄绿三种蔬果食物,有助于养胃护胃。

红:红薯是红色食物养胃的代表。红薯可去积促进胃酸分泌,红薯粥、蒸红薯都是不错的选择。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养血壮神的功能,每天吃几粒红枣,也有养胃的功效。

黄:南瓜细软易吸收,养胃排在黄色食物的首位。南瓜富含碳水化合物、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刺激,其丰富的膳食纤维非常细软,易吸收。另外,玉米、胡萝卜等富含的微量元素也有利于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吸收。

绿:圆白菜被誉为天然的胃菜,生津止渴助消化。圆白菜榨汁饮用,对促进胃溃疡的愈合有一定的帮助。

这貌似交通灯的红黄绿三种食物,不妨配搭着来吃。一碗养胃红枣南瓜小米粥,或者红薯米饭、南瓜米饭,一碟清炒圆白菜,帮你打响夏日保胃战。

另外,有胃病的人饭后不宜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对消化比较好,总之,餐后不宜工作。

非急性情况下,不提倡吃药,因为长期吃药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愈。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医,中医的良方对于养胃特别有效。

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我们知道养胃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都能照着以上说的这些去做,那么你的胃会很健康哦!

yS630.Com相关推荐

常按9大穴位的好处


合谷穴

位于食指与拇指相交的虎口处,头痛、牙痛或腹痛的时候揉揉可以很好地舒缓疼痛哦。

百会穴

在两耳往上交会至头顶处。按一按可以缓解头痛、头晕,帮助放松哦。

阳陵泉

就在膝盖胫骨和腓骨做两点,画正三角形的另一顶点。抽筋、腿部肌肉酸痛时就可以揉揉按按,帮助缓解。

内关穴

在腕横纹中央的正上方。有消胀气、纾缓心悸、治疗失眠的效果。

太阳穴

在眉尾和眼角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头痛和眼部疲劳。

足三里

很常听哦,就在膝盖眼下方3寸。饭后敲一敲,能消胀气、助消化,强化肠胃功能的功效。

孔最穴

肘横纹下4寸处。搓搓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哦。

风池穴

顺着颈椎往上摸,碰到颅骨的凹陷处。有解头痛、放松颈部肌的作用。

涌泉穴

脚掌底前半凹陷处,经常按按,能够促进气血循环和助眠哦。有事没事多揉揉,按一按,想生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自按腿上四大穴位 消除冬季皮肤干痒


冬季皮肤干燥发痒怎么办?不少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一到冬天,皮肤就痒,其实,每天按揉腿上的四个止痒穴就能缓解瘙痒症状。这是医院针灸科医师向大家推荐的方法。

中医认为,冬季瘙痒多因血虚生风导致,与肝、脾、肾功能不足有关。

脾经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有血之海的意思,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两寸。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

脾经三阴交

三阴交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它就像一个聚会点,肾、肝、脾都必须经过这里才能行走。位于内踝尖上约四指宽的位置,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肾经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补水的作用,水多了,自然克风木。

如果觉得太溪穴位置不好找,可以用涌泉穴来替代,它也属于肾经上穴位,位于足底脚心。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涌泉穴的时候,必须在出现了发热、酸胀感后,再按揉3~5分钟,才会有效果。

肝经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平肝祛风、止痒的作用。

四个止痒穴,这个冬天,不妨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3~5次。

此外,冬季还可以多吃有养血作用的黑芝麻,有润燥作用的梨、荸荠、胡萝卜、藕,这些食物对缓解冬季瘙痒都有一定的作用。

常按四穴位 保肾养健康


身体是最大的天然药库。哪不舒服,通过穴位按摩可缓解不适感。那么,肾虚怎么办?养肾按摩哪些穴位呢?中医认为,人体有4大补肾养肾穴位,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可达到补肾保元、提高性能力的功效。

养肾穴1、关元穴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功效:刺激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

养肾穴2、太溪穴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 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另外,下午 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功效: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养肾穴3、涌泉穴

《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因此经,按摩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功效: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养肾穴4、肾俞穴

肾俞穴也是补肾要穴,它就在我们平常所扎的皮带和腰椎交叉处向上约四指的地方。操作方法为:用手掌拍打背后的肾俞穴,每次拍打百十次,腰部的酸疼感很快就减轻了。

功效:经常拍打肾俞穴,既能培补肾元,又可以缓解腰肌劳损,保护腰部。

按摩四大穴位能补肾


养生导读:肾乃人先天之本,肾的健康对男性尤其重要,因为肾的强弱决定着身体健康程度,所以男性朋友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肾健康。当然日常除了锻炼身体、吃些对养肾食物,节制夫妻方式,还可以通过按摩身体上的一些穴位来达到养肾护肾的目的。

按摩四大穴位能补肾

●揉按丹田: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至二寸处,相当于石门穴位置。

方法是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处按摩30-50次。丹田乃人之真气、真精凝聚之所,为人体生命之本。

此法常用之,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强肾固本目的,能健肾固精,并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延年益寿。

●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

●按肾俞: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五十至六十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摩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

方法是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进行,各按摩六十至八十次至足心发热为止,能强筋健步,引虚火下行,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有防治作用。

以上四法,依次而行,早晚各一次,常年不断,必然见效。



健肾强腰的自行锻炼法

前屈后伸: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稳健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次~10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交替叩击:两腿开立,两腿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于半握拳。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腰。与此同时,两臂随腰部的左右转动而前后自然摆动,双手一前一后,交替叩击腰背部和小腹,如此连续做30次左右。

双手攀足:尽量达到后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让手尽可能触及双脚,再稍停,然后恢复原来体位。可连续做10次~15次。

拱桥式:仰卧床上,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后头部为支点(3点支撑)来进行锻炼。

要想肾精充盛、肾气健旺,保健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兴趣的男性朋友不妨试一试。

按摩四大穴位可以补肾


【导读】身体是最大的天然药库.哪不舒服,通过穴位按摩可缓解不适感。那么,肾虚怎么办?养肾按摩哪些穴位呢?中医认为,人体有4大补肾养肾穴位,按摩四大穴位可以补肾、保元、提高性能力的功效,下面就为你介绍按摩四大穴位可以补肾。

按摩四大穴位可以补肾

养肾穴1、关元穴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功效:刺激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

养肾穴2、太溪穴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 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另外,下午 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功效: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按摩四大穴位可以补肾

养肾穴3、涌泉穴

《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因此经,按摩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功效: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养肾穴4、肾俞穴

肾俞穴也是补肾要穴,它就在我们平常所扎的皮带和腰椎交叉处向上约四指的地方。操作方法为:用手掌拍打背后的肾俞穴,每次拍打百十次,腰部的酸疼感很快就减轻了。

功效:经常拍打肾俞穴,既能培补肾元,又可以缓解腰肌劳损,保护腰部。

三大养生穴位常按保平安


【导读】三大养生穴位常按保平安,现代人经常坐在电脑前办公,肩膀、颈部和背部会因此被连累,导致肌肉紧张等不适。据调查,成年人每天坐着的时间约为7.7小时,占全天的近三分之一。最近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美国潘宁顿生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每天少坐3小时,寿命就可延长2年。然而,上班、出行等不得不坐着时,要怎样保证身体健康呢?下面小编将为你详细介绍三大养生穴位常按保平安。

三大养生穴位常按保平安

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调理月经。

三大养生穴位常按保平安

委中穴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三大养生穴位常按保平安

阳池穴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秋季常按8大穴位保健康


养生导读:秋季气候多变,天气干燥,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这时对相关穴位进行按压,可保人体健康。下面就推荐几种穴位按摩法,在秋季常按有助健康哦。

1、风池穴

操作方法: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颈部耳后、后发际凹陷处。双手拇指着力于两侧风池穴,指端用力揉动数十次。

功效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头晕、耳鸣等。点揉该穴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尤其适于风热感冒。当出现感冒症状,如打喷嚏、流涕时,按揉此穴也可减缓症状。

2、大椎穴

操作方法:该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大椎穴为督脉之穴,上至头面,入络于脑。以食指和中指或其中一指着力于大椎穴,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10--15次。

功效作用:该穴位是人体所有阳经的气血汇聚之地,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脉经气的作用,是调整全身机能的重要穴位之一。大椎穴可以振奋人体的阳气来抵御外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咳嗽、头痛、中风等疾病,可增强身体抵抗力。

3、肩井穴

操作方法:肩井穴位于颈椎至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厚处。平时可自己用两手十指分别提拿同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其余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功效作用:中医认为,按摩肩井穴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于风寒感冒。

4、中脘穴

操作方法:位于腹中线上、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用掌根按揉中,每日一次,每次100--300次,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功效作用:该穴位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治疗。

5、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以拇指每日按揉足三里2至3分钟,力度以感觉局部酸胀为宜。紧急情况下,如胃痛急性发作,而裤子穿得紧,可用笔尖隔着衣物刺激此穴,以症状缓解为度。

功效作用: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之说。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肠炎、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绞痛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显。

6、太白穴

操作方法:每日按揉100--3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功效作用:太白穴是调理脾功能的主要穴位,治疗范围较广,对脾虚有关的病证,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该穴位于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交界处。

7、膻中穴

操作方法: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功效作用: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

8、涌泉穴

操作方法:位于足底部,脚趾向下弯时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每晚温水泡足后,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直到足心发热。每天临睡前按摩此穴,可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按摩时要做到清静平和,才可事半功倍。

功效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结实、行走有力。按揉此穴,还可改善急性心绞痛症状。涌泉穴对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癫痫、不孕、月经不调、怕冷、阳痿、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疗效。

多事之秋,易发病。中医认为,纵横交错的经络是联系各脏器的纽带,那么穴位就是这些纽带上的功能点、敏感点。穴位能通行营卫,受刺激时,可打通经络、调通气血、驱邪扶正、调理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适当刺激人体五大要穴,可明显改善人体神经、内分泌、呼吸、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的功能。

按摩四大穴位可以预防感冒


第一步、点揉风池穴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 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第二步、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至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第三步、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

第四步、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凸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凸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常按摩下肢四大穴位 强体养生防病祛病功效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健健康康的没有疾病。然而身体总是对美好的愿望作对,时不时地惹上小毛病。传统中医认为,其实按摩穴位是很不错的保健方法,常按摩下肢的4大穴位具有很好的强体养生、防病祛病功效。那么我们就每天抽空点时间按摩以上穴位,以强体养生,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涌泉穴

动作要领:将左脚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压左涌泉穴,双脚轮换各按摩5分钟以上,以搓热为好。

取穴方法:五个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线前三分之一处)正中之凹陷处。

作用:清热开窍,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可治高血压、心绞痛、口腔溃疡、糖尿病、鼻炎、头痛等症,还可防病强身、降压、安眠。

足三里穴

动作要领:双手握拳,以曲骨处敲打穴位。或者以拇指肚按揉穴位,须用力,以感麻胀为度。按揉、敲打5分钟以上为好。

取穴方法:屈膝成90,由外膝眼往下量四横指距胫骨外一横指处。

作用:调理脾胃,调补气血,疏通经络,扶正培元,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此穴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提高防御疾病的能力。

命门穴

动作要领:两手相互搓热,两手依次在命门穴上下来回搓热,可做2~3分钟。

取穴方法:由肚脐中做线环绕身体一周,该线与后正中线之交点就是命门穴。

作用:有培补肾阳、通利腰脊的功能,能壮肾补虚,温补脾阳。可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等症。

太冲穴

动作要领:用手大拇指按揉两太冲穴3~5分钟。

取穴方法:由第一二趾间缝向足背上推,至二骨联合前缘凹陷中即是穴。

作用:清肝泻火,舒肝解郁,调经和血,疏肝理气,是治疗肝病的特效穴。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