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肾病有五大疗效
养生五大原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那些不注重养生的人,必然会遭到生活的报复。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药治肾病有五大疗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导读:不同的中药药性是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处方,治疗的疾病也不相同。就比如说肾病。中药治疗肾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治疗肾病
中药治肾病起到五大作用
一、利尿作用
中药的利水药有肯定的利尿作用,如猪苓、茯苓、泽泻、车前草、金钱草、半边莲等,中药利尿药配合温肾药可提高利尿效果,有报导经研究,温肾药可改善肾的血流量,提高肾的滤过率,而利水药可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故两者合用可提高利尿作用。
二、免疫调节作用
据报道,中药中补益药、活血药及清热解毒药均能增加网状内皮的吞噬功能,有些中药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中药祛风胜湿药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尤其是雷公藤对肾小球肾炎有明显治疗作用,据研究证实此药能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减轻肾小球炎症改变。
三、排泄代谢废物作用
如大黄能促进尿素氮和肌酐的排泄,从而起到减轻氮质血症的作用。
四、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有报导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减轻高凝状态,促进纤维组织的吸收,有可能使部分废用肾单位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又有报导中药冬虫夏草确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五、肾毒性作用
个别中药具有肾毒性作用,如有报道用木通60g,煎水顿服,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但常用量无明显毒性作用,雷公藤也有肾毒性,主要引起肾小管坏死,故临床上只能使用雷公藤制剂,如雷公藤多甙等,此外,还有报道防已、生草乌、蜈蚣等超剂量使用时也有肾毒性。
眩晕的中医辩治法
眩晕可分为以下几型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型: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扑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咏弦或数。可用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法,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2.气血亏虚型: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发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可用补益气血,调养心睥法,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3.肾精不足型:表现为眩晕日久不愈,精神委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西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发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可用滋养肝肾,益精填髓法,采用左归丸加减治疗。
4.痰湿中阻型:表现为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诞,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可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5.瘀血阻窍型:表现为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可用祛瘀生新,活血通窍法,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
几则治胃病良方
1.治急性肠胃炎所致腹痛:黄连10克,黄芩10~ 15克,白芍13~ 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或再加蒲公英15克,效更佳。
2.治寒胃痛:①猪肚1个,洗净装入白胡椒15~ 30粒(打碎)或装进吴茱萸10~ 15克,扎住猪肚两端,放人锅加水煮至猪肚烂熟为度,分2次把猪肚和药汤吃完。②猪大肠头(近肛门的那段肠)约20厘米,洗净后装入熟附片9克,肉桂3克,生姜10~ 15克,扎住大肠的两端,入沙锅加水煲至肠熟透,饮汤吃大肠(药渣不吃)。
3.治胃溃疡:①象皮适量,切成薄片,例入盛有已炒烫热的滑石粉锅内,上下翻动,令象皮炮胀大,除去滑石粉,取象皮研碎备用。每次取皮碎粒20-30克,加入肉或猪脊龙骨250克,大米适量煮粥食用,每天1~ 2次,一般服用7~ 10天可见效。
4.治胃溃疡日久不愈:取大头数的田七适量,用水浸软切成片后用鸡油炸至黄色酥脆,研成粉末,每次取6~9克与米酒冲服,每日1-2次。此方对于胃痛、胃溃疡等疾患均有效 。注意:凡治各种胃病,
均需忌食酸、腥、辣、竹笋、咸萝卜等食品。
Ys630.com相关知识
中药治疗五大常见皮炎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干燥,加上花粉飞扬,风沙四起,故是皮炎的多发季节。患上皮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心情,严重者可转为慢性甚至导致心身疾病。为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常见秋季皮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皮肤瘙痒症
指仅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痒风、风瘙痒等范畴。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特点是仅有全身性瘙痒和伴有继发性抓痕、血痂、脱屑和色素沉着,而无原发性皮损。对于长期瘙痒者应排除内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存在。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乌蛇止痒丸,每次3~5克,每天2次;或口服湿毒清丸,每次3粒,每天3次;或六味地黄丸,每次5克,每天2次;或安神祛痒冲剂,每次1包,每天3次。2.外治法:可外涂祛风止痒霜,每天2~3次;或涂1%薄荷三黄洗剂,每天2次;或用防风15克,生地25克,白芍12克,细辛6克,白藓皮12克,蛇床子15克(另包),地肤子20克(另包),甘草6克,煎水洗澡,每天1次。
神经性皮炎
主要发生于暴露易摩擦部位,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秋季多发或者加重。在中医属于皮疴等范畴。多见于青壮年,主要见于颈后、两侧、肘后、骶尾以及外阴等处。病起之初有瘙痒而无皮损,以后因瘙抓出现抓痕、脱屑、血痂,以后逐渐苔藓化,形如皮革,坚厚无比。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健脾渗湿冲剂,每次20克,每天3次;或龙胆泻肝丸,每次1丸,每天3次;或神经性皮炎口服液,每次1支,每天3次。2.外治法:可用消炎止痒洗剂外洗患处,每天2次;或飞扬洗剂外洗患处,每天2次;或先用10%硫磺(或风油精)均匀薄薄地涂于患处,然后用电吹风微吹患处,温度以可以忍受为宜,每天1次,每次20分钟;或用丹参15克,生地30克,柴胡12克,茯苓12克,黄芩15克,甘草6克,煎水洗患处,每晚1次。
急慢性荨麻疹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瘾疹等范畴。起病先有皮肤瘙痒,后有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略高出于皮肤,呈散发性,可融合成环状、地图状;几团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不等,消退后不留痕迹,时隐时现。进食鱼虾等可加重。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防风通圣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玉屏风散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逍遥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归脾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每天2次。2.外治法:可用路路通60克,蚕沙50克,厚朴30克,防风20克,加水适量,煎水熏洗患处;或用百部20克,明矾10克,50%酒精100毫升,浸泡2周后,外涂患处,每天3~4次。
急慢性湿疹
是一种全身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湿疮、湿疡等范畴。本病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脱屑等多种皮损为特征,并且常呈对称性分布,伴有剧烈瘙痒和心情烦躁,容易并发感染,对患者精神、心理、工作和学习影响极大。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炎必克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或黄连上清丸,每次1丸,每天3次;或甘露消毒丹,每次9克,每天3次;或二妙丸,每次9克,每天2次;或归脾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天3次。2.外治法:以渗出、糜烂为主者,可用皮炎外洗1号,冷湿敷或外洗,然后外搽皮炎1号油膏;以红斑、丘疹瘙痒为主者,可用三黄洗剂或黄柏六一散外扑;以肥厚、苔藓样变为主者,可用皮炎外洗2号外洗,然后用黄连皮炎膏或苦参膏外搽。
手足皲裂症
是发生于秋冬季的一种物理性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皴裂疮、干裂疮、皲裂疮等范畴。多发于工人、农民、渔民和手工行业(如饮食业、理发业和环卫业者等)。主要表现为手掌、足跖部位皮肤增厚、干燥、粗糙、皲裂、出血,容易并发细菌感染。患者局部严重疼痛不适,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用药参考 1.内服法:可口服四物汤加减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鸡血藤30克,何首乌15克,桃仁10克,桑白皮12克,黄精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2.外治法:可用蛤蜊油外涂,每天数次;或白芨软膏(白芨细末10克,凡士林50克,混合调均)外涂,每天数次;或用蜂蜡、麻油各适量,加温溶化,趁热滴于患处(以可忍受为宜);或用新楝树果,去核,取肉,加猪油适量,捣烂如泥,外搽患处,每天2~3次。
中医辨治亚健康五大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组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的临床症状。
亚健康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或急躁易怒,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头晕头痛,心律不齐,心慌,胸闷等。
根据每个人个体体质的不同进行辨证治疗,有助于阻断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状态。中医学根据症状将亚健康状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并建议出现较重的临床症状的患者应在专家指导下使用中成药或汤剂加减进行调理。
肝郁气滞型症状为心情郁闷,或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善太息。兼见心悸不寐,上腹饱胀不适,口苦,舌淡红或暗红,脉弦或细涩。治则:疏肝理气解郁。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心脾两虚型症状为心悸,失眠,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兼见面色不华,自汗出,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则:补养心脾。方药:归脾丸加减。
脾肾阳虚型症状为神疲思睡,形寒肢冷,身倦乏力,伴见少气懒言,耳目不聪,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则:温脾健肾。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肝肾阴虚型症状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伴见潮热多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梦遗滑精,或带下淋漓,舌红苔少,脉细。治则:滋补肝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痰湿内生型症状为胸脘痞闷,恶心纳差,身重困倦,头晕如蒙,兼见咳嗽吐痰,大便溏薄,苔白厚腻,脉濡或滑。治则:健脾祛湿。方药:香砂六君子丸加减。
五大平价养生中药食材
枸杞、田七、莲子、川贝、天麻、灵芝、淮山、当归,善于养生的广东人总能将各种各样的药材融入自己的饮食中,而小孩们从小已经对一些食材的医理熟知于心。这些食材重点不在于贵重的虫草、燕窝,淮山、陈皮等平民货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对于广东人养生来说也是良方。
田七
医理:田七是参类的一种,有着滋补的作用,而且田七原来是跌打药,有着通筋活络、活血祛瘀的药理性。
养生秘籍:
因为现在社会正步入老年化,同时冠心病患病率也呈年轻化了,所以我们经常用田七煲汤,可用于调理冠心病。
注意:
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处理田七最好就是用鸡油微火炒至微黄,冷却后用锤子敲碎,这样做可以改变它的作为跌打药的属性,以增强田七的滋补效用。
杜仲
医理:有补腰、壮肾、固肾的作用。
养生秘籍: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花生杜仲牛尾汤,这款汤有补血、益肾、强筋骨的功效。花生(60克)洗净浸泡;杜仲(20克)置锅中洒上淡盐水,慢火炒干;牛尾洗净后放滚水中煮沸10分钟,再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约12碗水,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3个小时便可。
注意:杜仲应先去掉尘埃,置锅中,溅入少许淡盐水,炒干。因为中医说咸入肾,指咸味的药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于肾, 咸味适度可以养肾,过咸则伤肾。
陈皮
医理:调中带滞、顺气消痰、宣通五脏。
养生秘籍:陈皮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煲汤的佐料,煲油腻的汤水和豆类的汤水可以放一些陈皮,能够化气和化滞。
注意:陈皮要浸泡、去瓤,一定要刮掉那层白色的东西,这样甘香味就会很好,不然煲出来的汤会有点涩味。
茯苓
医理:茯苓性平味甘,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广东天气常年燥热,广东人通常用茯苓来清热解毒祛湿。
养生秘籍:土茯苓煲龟汤可清热解毒。这里再介绍一道茯苓栗子粥: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个,粳米100克。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即可。
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服时忌茶。
五大平价养生的中药食材
枸杞、田七、莲子、川贝、天麻、灵芝、淮山、当归,善于养生的广东人总能将各种各样的药材融入自己的饮食中,而小孩们从小已经对一些食材的医理熟知于心。这些食材重点不在于贵重的虫草、燕窝,淮山、陈皮等平民货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对于广东人养生来说也是良方。
田七
医理:田七是参类的一种,有着滋补的作用,而且田七原来是跌打药,有着通筋活络、活血祛瘀的药理性。
养生秘籍:因为现在社会正步入老年化,同时冠心病患病率也呈年轻化了,所以我们经常用田七煲汤,可用于调理冠心病。
注意: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处理田七最好就是用鸡油微火炒至微黄,冷却后用锤子敲碎,这样做可以改变它的作为跌打药的属性,以增强田七的滋补效用。
杜仲
医理:有补腰、壮肾、固肾的作用。
养生秘籍: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花生杜仲牛尾汤,这款汤有补血、益肾、强筋骨的功效。花生(60克)洗净浸泡;杜仲(20克)置锅中洒上淡盐水,慢火炒干;牛尾洗净后放滚水中煮沸10分钟,再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约12碗水,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3个小时便可。
注意:杜仲应先去掉尘埃,置锅中,溅入少许淡盐水,炒干。因为中医说咸入肾,指咸味的药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于肾, 咸味适度可以养肾,过咸则伤肾。
茯苓
医理:茯苓性平味甘,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广东天气常年燥热,广东人通常用茯苓来清热解毒祛湿。
养生秘籍:土茯苓煲龟汤可清热解毒。这里再介绍一道茯苓栗子粥: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个,粳米100克。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即可。
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服时忌茶。
陈皮
医理:调中带滞、顺气消痰、宣通五脏。
养生秘籍:陈皮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煲汤的佐料,煲油腻的汤水和豆类的汤水可以放一些陈皮,能够化气和化滞。
注意:陈皮要浸泡、去瓤,一定要刮掉那层白色的东西,这样甘香味就会很好,不然煲出来的汤会有点涩味。
淮山
医理:淮山作为保健食品在中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它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
养生秘籍:鲜淮山是广东人的一种日常食物,可煲汤炒菜,当作蔬菜食用。其中用来煲汤是最多的,比如党参淮山猪腱汤、童鸡响螺淮山汤、淮山圆肉炖猪手等等,都是广东人比较喜欢的汤。
注意:选购淮山时,最好挑选原条生晒的淮山。这类淮山呈粉黄色,显得更干身。
五种早餐五大“最”
早餐中首先必须含两大类食物,即碳水化合物(如粥、馒头、面包等)和蛋白质类(如鸡蛋、牛奶、豆腐等),当然,如果时间允许,加上蔬菜和水果就更好了。其次,早餐热量不宜过高,应该占全天热量的30%.再者,早餐最好能摄取奶类,奶类除了提供蛋白质,还是钙质的主要来源。日常生活中常见5种类型的早餐,各有什么优缺点呢?下面跟小编一起去看看。
油条+豆浆--最饱
在这份早餐中,烧饼和油条属于主食类食品,豆浆是植物蛋白,所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类的食物都有了,基本能够满足一个上午的能量消耗。油饼和油条都属于油炸类食品,食用后虽然饱腹感会比较明显,但热量比较高,较胖的人不建议食用。而体形标准的人群,也要尽量做到每周不超过3次。同时,豆浆中不要加入太多的糖。此外,豆浆中水分多,蛋白质含量低,所以不妨加个鸡蛋,或将豆浆换成豆腐脑,这样蛋白质的含量就基本够了。
青粥+小菜--最缺乏蛋白质
粥是半流食,容易消化和吸收,老年人比较喜欢。在各类粥中,腊八粥是最好的,几种粮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了粥的营养价值。但是,这份早餐中没有蛋白质类食物,建议加一杯牛奶。
面包+牛奶--最健康
这是大多数上班族的选择,基本构成都有了。其中面包建议选择全麦面包,以便摄入更多的纤维,既可以降低血脂,又能通便。如果坚持不到一个上午就饿了,还可以在面包中加入生菜叶、火腿、奶酪、黄油,者在牛奶中加一点糖。
三明治+汉堡--油脂最超标
这两种食品都是由肉、蔬菜和面包构成的,营养上够了,但最大的问题是油脂较高。肉类,尤其是经过油炸的肉,热量较高,所以这类早餐一星期最好不要超过3次。
蔬菜+水果--能量最不足
这类早餐主要包括鲜果、鲜榨汁、保鲜果汁以及蔬菜沙拉等。这类食物既可提供维生素,又可以提供一定的膳食纤维。但是,不论怎样搭配,这样的早餐都不够合理,因为当中缺乏足够能量和蛋白质,不能满足身体运转的需求,长时间下来会损害健康,所以不提倡食用。
强的松治肾病
强的松作为一种肾上皮质激素,可以治疗多种类型的疾病,其中就包括肾病综合征,对于因这种病引发的水肿症状,尤为有效。但是,强的松在用药的过程中,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比如说在用药的同事需要服用钙片,同时在饮食上还要多加注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强的松的相关知识!
用药利弊:
泼尼松龙片是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这个药可以减少组织充血水肿,能够让肾病综合征的水肿得到迅速的控制,效果挺不错的。乐力钙里面含有的钙质成分主要是氨基酸螯合钙,吸收很好,能够减轻泼尼松造成的低钙血症的副作用,一起使用可以治病,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事项:
在服用泼尼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服用钙片,同时饮食上也可以增加一些钙质元素的摄入。比如牛奶,里面不仅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里面还含有丰富的钙质,基本上是100ml牛奶里面含有100mg左右的钙质,并且容易吸收,不仅仅能够补充钙质,他里面的蛋白质也是非常优质的,对身体很好。
用法用量
口服一般一次5~10mg(1~2片),一日10~60mg(2~12片)。必要时酌量增减,由医生决定。 1.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给每日40~60mg(8~12片),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2.对药物性皮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可给泼尼松每日20~40mg(4~8片),症状减轻后减量,每隔1~2日减少5mg(1片)。 3.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在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20片),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12片),以后逐渐减量。 4.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每日口服60~80mg(12~16片),症状缓解后减量。
脾虚的五大症状
导读:脾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脾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有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的功效,如果脾虚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那么脾虚都有哪些症状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脾虚的五大症状。
症状一: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
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症状二: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在夏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症状三: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症状四: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症状五:入厕宿便异常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