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法教你预防抽筋
中医养生法。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中医五法教你预防抽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导读:平时生活中我们常遇到抽筋的困扰,有时睡觉睡好好的突然就抽盘了,有时运动时也会造成抽筋,那么有什么方法能预防抽筋呢?
预防抽筋
中医五法预防抽筋
抽筋疾病总是叫人毫无防备,一时之间痛的上蹿下跳,那怎样不抽筋?中医教你5大方法!
1、饮食均衡
注意饮食平衡,特别是从饮食中补充各种必需的营养成分。如:喝牛奶和豆浆可以补钙;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
2、改变姿势
孕妇要经常改变身体姿势。每隔1小时左右活动1次,临睡前可用温水洗脚和小腿,还可根据身体的特殊需要,补充包括钙在内的营养成分。
3、注意保暖
夜里抽筋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暖。不妨试一试在睡觉前伸展一下肌肉,尤其是容易抽筋的肌肉部位。
4、经常锻炼
经常锻炼身体,防止肌肉过度疲劳。运动前做好充分的预备活动,伸展开腿部、腰部、背部、颈部和两臂的肌肉。增加运动量不可过急,应该遵守每星期增加10%的原则。
5、多喝水
经常喝水,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喝。大量出汗时应该补充营养强化型的运动饮料。
所以,你现在知道不抽筋的方法了吗?有效的放抽筋方法能帮你减少抽经疼痛。
告诉你运动时腿抽筋怎么办
对于爱运动的人来说,了解运动时腿抽筋应该怎么处理方面的生活小常识是很重要的。在进行骑自行车、爬山、游泳等运动过程,出现腿抽筋的情况是常见的。如果运动时抽筋情况处理不当,会导致抽筋变得更加严重。
骑自行车抽筋
骑自行车时,如果出现身体抽筋情况的话,首先要尽快把车速减慢下来并停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发生。如果是小腿抽筋的话,先用一只手握住脚趾,然后往后拉,而另一只手则压住膝盖部位,让腿部尽量伸直。这样反复几次,直到腿抽筋消失为止。如果是大腿抽筋的话,先把大腿弯曲起来,双手抱住弯曲的腿部,呈抱膝状态,然后放开,让腿部伸直,这样重复动作,直到腿部复原为止。
除了腿部抽筋外,骑自行车时出现手指、手臂等部位抽筋情况也是会有的。处理手指抽筋的方法十分容易,只需手部握拳,然后松开、再握拳,这样重复到抽筋消退为止。而手臂抽筋除了握拳外,也要配合手关节的屈伸。握拳同时将手臂曲起,然后再伸直手臂,也是来回重复动作,直到手臂复原为止。WWw.ys630.Com
登山抽筋
在登山时,人体会比较容易出现肌肉抽筋的情况。这与身体盐分流失、身体受寒、登山姿势不正确等因素有关。当出现肌肉抽筋时,先拉伸抽筋部位,让抽筋部位处于伸直状态,然后双手轻轻按揉患处的肌肉。同时,也要补充盐分和水分,帮助减缓抽筋程度。
游泳抽筋
游泳抽筋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容易危及到生命危险。游泳过程中出现抽筋情况时,先闭起并沉进水中,用手抓住脚部的大拇指,接着用力往上扳折,注意膝关节处要伸直。如果闭起过久时,可以先浮出水面吸入空气,再沉入水中重复动作,直到抽筋缓解后,马上到岸上进行休息。另外,在游回岸上的过程中,抽筋一侧的腿部不宜多度用力,否则会造出再次抽筋的情况。
孕妈妈怎样对付小腿常抽筋
怀孕后尤其是怀孕五月以上的孕妇常发生小腿抽筋。其症状往往是在睡梦中,因小腿抽筋而痛醒,那孕妇小腿常抽筋怎么办?
第一,小腿抽筋原因:
1.体内钙缺乏。正如我们所知,胎儿骨骼生长所需的钙全部依赖孕母提供,因此,孕母每天必须保证约l200毫克~1500毫克的钙摄入量。若母体钙摄人不足,必将造成血钙低下。而钙是调节肌肉收缩、细胞分裂、腺体分泌的重要因子,低钙将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肌肉收缩,继而出现抽筋。由于夜间血钙水平常比日问低,故抽筋多在夜间发作。
2.怀孕期间走得太多或站得过久,腿部肌肉负担增加,导致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就会引起肌肉痉挛。但是,也不要认为睡得越多就越好。睡眠时间过长,会造成血液循环减慢,使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堆积,也有可能诱发肌肉痉挛。
3.寒冷因素,如冬季夜里室温较低,睡眠时盖的被子过薄或腿脚露到被外;或睡眠姿势不好,如长时间仰卧,被子压在脚面,或脚面抵在床铺上,造成血液循环不良,也是引起抽筋的原因。
第二,孕妇小腿常抽筋怎么办?
如果你的小腿抽筋了,立即伸展小腿肚肌肉:伸直你的腿,从脚后跟开始,然后慢慢向胫骨(小腿内侧的长骨)的方向勾脚趾。虽然开始的时候可能会疼,但是,这样做可以减轻痉挛,疼痛也会逐渐消失。你可以试着按摩肌肉,或者用装着热水的瓶子热敷,来放松痉挛的肌肉。来回走几分钟,对缓解小腿抽筋也可能有帮助。
如果你不是偶尔的小腿抽筋,而是经常的肌肉疼痛,或者你的腿部肿胀或触痛,应该去医院检查。这可能是出现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征兆,需要立即治疗。虽然血栓很罕见,但是怀孕期间发生的危险会稍高些。
ys630.COm精选阅读
中医教你红酒五脏滋养法
对于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中国人来说,怎样能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品位,做到科学养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大家都知道红酒对人体有益,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喝什么样的红酒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目的呢?
红酒是最天然的健康饮品,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有好处,而且能养生。红酒具有味甘、性温、色美、滋补、养生的特点。《本草纲目》中指出:葡萄酒驻颜色,耐寒。目前,人们已查出葡萄酒中含有约250种营养成分。适量饮用葡萄酒,既增加营养,又能防病驻颜,对体的健康是大有好处的。红酒养生,药补不如食补,能够在享受美味之余,吃出健康,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艺术。
一、如何喝红酒才健康:
如何喝红酒才健康
1、健康的酒量:除非对酒精过敏的人,滴酒不沾并不是保守健康的方式,因为我们的身体自身有一定的解酒能力,只要是不超过这个量,酒精并不会给身体造成影响。适量的葡萄酒是多少呢,医生与酿酒师建议葡萄酒的饮用量为男性每人每天:300-400ml,女性每人每天:200-300ml 最为适合。
2、健康的时间:
喝酒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7点至9点半,这段时间人体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升高,精酒更容易被代谢掉,但9点半之后,越往深夜,肝脏的解酒能力越低,因此美酒虽好,却不宜用来它陪伴良宵,不如早一点品酩,在微醺之中渐入夜色佳境。
3、健康的方式:
健康的方式
不要空腹喝酒,如果尚未掌握葡萄酒的配餐技艺,可以用一点芝士来配酒,无论哪一种葡萄酒,和芝士搭配在一起都会扬长避短,变得更加迷人,芝士可搭配一小片苏打饼干来吃,这也是品酒会上经常用的小点心。喝酒前,可以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吃些甜食和蛋白质食物或喝些牛奶保护胃粘膜,如此能够缓解酒精对人体的伤害。
葡萄酒应该慢慢品酩才能体会到佳酿的美妙,如此品酒的方式与葡萄酒的健康主张不谋而合,慢饮细品,一部份的酒精会从呼吸系统散发出去,从而减少直接进入身体的酒精量。
二、从中医看红酒之美容养生
中医教你自我按摩预防感冒
本文导读:春天的气温就像过山车,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就容易感冒,想要预防感冒,可以试试中医按摩方法。
按摩预防感冒
1、搓手
掌取坐位或站位,两手掌相对迅速搓动,搓到发热而止。
2、擦脸
用搓热的两手掌,擦两侧面部,先上下擦,再旋转擦,各数十次,使脸部发热而止。
3、擦颈
用两手掌擦颈部两侧,主要以手指的掌面着力,向后擦动要快,向前擦动要较慢而用力,来回擦动数十次,使皮肤发热而止。
4、擦点迎香穴
先用两手中指擦鼻的两侧数十次。然后用中指尖点迎香穴,即鼻翼两旁的凹陷处。先用力点住该穴,使之有酸胀感,再慢慢揉动该穴数十次。点后有鼻子通气畅快的感觉。
5、揉大椎穴
用一手食、中两指,按住大椎穴。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力按住后揉动100~200次。在按揉过程中,可用两手交替揉。
6、点揉风池穴
用两手中指点住风池穴,其他手指可挟住中指助力。风池穴在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先用力点住风池穴,使之有较重的酸胀感,然后用指头揉动数十次。
7、拿肩井穴
用一手的拇、食、中三指,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拿住肩井穴。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拿肩井穴,十分酸胀,提拿数次即可。两手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
8、拍胸背
最后用两手一前一后交替轻拍胸背部数十次。
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该处肌肉较丰满,按压有酸胀感。先用力点住该穴,使之有较重的酸胀反应,然后用指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的人,每天进行自我按摩,早晚各一次,坚持下来可以预防感冒,同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下厚衣服。
中医教你如何预防耳朵疾病?
耳朵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果听力丧失,相当于与世隔绝。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但耳朵疾病在困扰着很多人群。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医如何教你来预防耳朵疾病?
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但耳朵疾病在困扰着很多人群。预防耳朵疾病,中医教你以下几招!
耳朵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果听力丧失,相当于与世隔绝。据了解,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至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其实,除了先天性的听力丧失外,许多耳病在生活中是可以预防的。你常掏耳朵吗?
1、戒除掏耳朵的习惯
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2、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
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3、夏季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
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4、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
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5、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
例如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耳聋。
6、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
7、避免打击头部
更不可掌击耳部,击打头部可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8、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9、是否适合坐飞机
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10、谨防其他疾病
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有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11、定期检测听力
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治疗。
中医教你正确补中益气法
中医通常把补益类中药分为四类:即补气类中药、补血类中药、补阴类中药、补阳类中药。其中补气中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等。补血类中药有: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桑葚、龙眼肉等。补阴类中药有:沙参、玉竹、麦冬、百合、枸杞子、黑芝麻等。补阳类中药有:鹿茸、冬虫夏草、韭菜子、蛤蚧、杜仲、核桃肉等。那么,如何使用这些补益类中药呢?中医上主要是依据病情和时令来选择。
一、根据病情补益
中医在认识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中,最讲究辨证论治。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和原则,用药治病如此,在补益方面的选择也是同样,必须按照中医用药的特点,分清阴阳气血的虚实,辨证用药,才能真正发挥其补益的功效。
阴虚:常见身体消瘦、头晕耳鸣、嘴唇殷红、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咳喘咯血、遗精。即可选用沙参、玉竹、麦冬、百合、枸杞子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
阳虚:多见于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无精打采、腰膝酸软、自汗、小便清。即可选用补阳类中药,如鹿茸、冬虫夏草、韭菜子、杜仲、核桃仁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
气虚:当出现困倦乏力、气短、不愿多讲话或讲话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稍加运动即大汗淋漓时,即可判为气虚。这时就可以服用补气类中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各类成药或汤剂。
血虚:常常表现为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口唇与指甲盖色淡、心悸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这时就可以服用补血类中药,如当归、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熟地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
通常虚证出现时不单纯只是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而是有密切的联系。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往往互相影响。如气虚不能生血,血虚又会影响气弱;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又可导致阴虚等,最后还可导致阴阳气血俱虚。所以,必须根据症情的具体变化,正确使用补益类中药。
二、按时令补益
中医所讲的症,不但是讲明气血阴阳虚实的情况,而且反映出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反映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在一年当中,由于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对人体形成了不同的环境,中医认为春温、夏热、而暑湿盛,秋凉而燥,冬寒。因人的生理病理受这些季节气候的变化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健康的情况下,或是在出现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季节特点来使用补益类药物。
春季,特别是遇到少雪温盛的异常气候时,肝病多发,此时便可应用一些滋阴养肝的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杭菊花或菊花晶等。夏季人体出汗较多,中医认为易伤津液和气,故可常饮绿豆汤、藕粉、荷叶粥等,既可养阴益气,又可防暑降温。另外,夏季温度较高,如逢多雨也会使湿度大大增加,这样利于细菌的繁殖,所以,夏季又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宜时常服用藿香正气水(丸),可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秋季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人体开始处于收缩的状态,这个季节常常会引起一些老年人咳嗽或咽喉痛,这时就可以服用一些生津润燥的药物,如银耳冰糖煎服,或再加些川贝效果更佳,还可服食百合粥、秋梨膏等。冬季天气寒冷,为了抗寒保温越冬,人体处于准备贮藏能量的阶段,此时予以适当的进补,增加体内的精血、元气,既可防寒抗病,又能为翌年春天打下一个良好的生长基础。可用人参、枸杞子、何首乌、杜仲、肉苁蓉、天麻、核桃仁等,阴阳皆虚者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脾气弱者可服用人参归脾丸。
由以上可以看出,一年四季的变化与药物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若不考虑季节的不同,不加辨证分析的使用药物,轻者达不到目的,重者则会加重病情,危及健康。所以,四季用药的学问不可忽视。
中医教你静坐养生法缓解焦虑
导读:养生是现代人非常关心的词汇,因为越来越多的压力导致很多人都出现亚健康的状况,所以大家对健康格外的重视起来。那么日常养生有什么方法能缓解焦虑呢?静坐的好处有什么?如何静坐?
静坐养生
中医教你静坐养生法缓解焦虑
静坐是一种流行且易学的放松法。其实,静坐养生在中国有古老的历史,中医认为养生的第一要务在于养神,而静坐正是养神的最好方法。静坐可以缓解焦虑,增加自己的内控程度,改进睡眠状况。
现代研究表明,静坐会使得呼吸次数减少(每分钟约4-6次),皮肤带电反应减少70%,心跳次数减慢(每分钟约24次),增加脑波中的波,并降低肌肉紧张的程度。
研究已证实,有5年以上及含有4个月以上静坐经验的人,比那些只学习一星期其他放松技巧的人,有更明显的心跳减慢现象。当他们在受到刺激时(例如看到意外事件的影片),虽然一样改变心跳,但却比没有静坐经验(或初学者)的人,更容易恢复正常心跳。
静坐的方法很简单,保持端坐姿势,大腿平放,小腿保持垂直,双肩下垂,双腿自然分开,双手放在扶手或膝盖上,并将腰带放松让全身肌肉放松。注意保持背部伸直,下颌微收,头颈正直。静坐时,应对闭目闭口,排除杂念,可用舌顶上腭,然后调整呼吸,采取腹式呼吸的方法,即慢慢鼓起腹部做深吸气,再慢慢呼气使腹部恢复正常;注意调整呼吸的频率,不要刻意去控制或改变呼吸频率,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如此持续20分钟即可,一般早晚各进行一次,可安排在起床后以及晚餐前。
初学静坐养生的人,刚开始要找个舒适、安静的地方。熟练之后,咖啡厅、大树下,任何地方都可以静坐。静坐时人体处于很低的新陈代谢状态,因此最好不要使用闹钟,并将电话调为静音状态。
养生无定则 坐立卧行皆养生
养生无定则,只需留意,养生也不是什么深奥的论题,只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加留意,养生良好的习惯即可,平时的坐、立、卧、行、看,其实都具有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以坐养神
适当地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精神爽快、烦闷消除、毛发光泽度增加、皮肤润泽、大便通畅、睡眠良好等,有防病、延年的良好作用。坐姿可根据老年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如端坐、靠坐、盘坐等,但每次坐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入座时,应注意动作要轻、要稳,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跷二郎腿。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注意千万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以立养骨
适当的站立,可使骨骼肌产生短促迅速的缩张运动,激发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地疏通经络。适当的站立还能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振奋,有利于大脑的适当休息,使全身舒适。立姿对老年人的活动与精神状态都有重要影响。老年人在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不宜固定某一侧。为了保持正确的姿势,老年人应经常进行适度的全身性活动,以维持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正常功能。
以卧养气
卧姿一般以向右侧卧、双腿微弯为最合理。因为这种双腿微屈、脊椎向前弯的姿势,可使全身自然放松,此时心脏不致受压,有利于心脏泵血,对食物的消化、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大有益处。老年人有效睡眠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时间则长得多。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应注意卫生,经常翻身,以防发生褥疮。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软,以硬板床加较软而厚的褥垫为宜。
以行养筋
不拘形式地从容步行,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一般地说,年纪越大,行走的速度应当越慢,持续的时间应当越短,但年纪再大也应坚持每天走动走动。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若行走困难,应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
以看养血
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重视掌握分寸。另外还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膳食的营养搭配,保持气血充足。
八成高考生患轻度焦虑 成绩越好越紧张
昨天上午,记者在山师附中幸福柳校区看到,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15名研究生分成8组,对考生进行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应考心理、自信心等方面的测评和咨询。同时,他们还特意印制了近千份心理测试答卷,学生填写后现场打分。
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集中。平时会做的一些题,考试时经常看错题目,这是怎么回事?一位高三男生跑过来问。
心理咨询师小张看了看这位男生,并没马上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笑着说:你和我说话时是不是有些紧张?平时你在公共场合发言是不是也比较腼腆?你怎么知道?这位男生很惊讶的说。你跟我说话时,右手一直在摸鼻子,你这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表明你在与人交流时会有紧张感。小张说。
在一上午的咨询活动中,15位心理学研究生察言观色,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一个表情,他们都能判断出学生的心理状态,让高考生们折服。
宝宝腹泻 教你中医推拿法
宝宝拉肚子,一定要打针、吃药吗?用中医能不能把宝宝的腹泻治好呢?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医推拿可以治疗骨病等慢性病,却鲜知,给孩子推拿还可以调理腹泻。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的小儿推拿科,记者拿到了几个中医调理小儿腹泻的好办法。
中医解释腹泻
小宝宝为什么容易腹泻?小儿推拿科主任李海娟解释,小孩子的脾胃功能本来就很虚弱,如果进食过于生冷、油腻的饮食,就会给胃肠造成很大的负担,损伤脾胃,从而发生腹泻。在冬季里,孩子和父母一起吃火锅,一吃了不熟或者洗不干净的东西,往往就容易拉肚子了。在中医来说,这种腹泻叫做伤食泻。
另外,一些宝宝体质不好,脾胃虚寒,脏腑功能太弱,就容易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外感风寒风热、暑气湿气,引发腹泻。
推拿止泻的效果如何?李海娟介绍,在小儿推拿科,每当腹泻高发期的时候,都有孩子腹泻的家长前来治疗。有时候,一次推拿的效果就很不错,可以马上把腹泻止住。如果医生给孩子多做几次按摩后,孩子的体质也能相应提高上来。
宝宝推拿处方
如何通过推拿来给宝宝治疗腹泻呢?有一些基本的推拿处方,家长可以在家自行给孩子推拿,一是可以止泻,另外也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伤食泻和因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治疗手法是不一样的,需要中医进行辩证治疗。比如伤食泻可以加推大肠,风寒泻就可以在推拿基础上加推三关等。
准备:医生提醒,在给孩子按摩推拿之前,一定要准备好BB油,在按摩部位涂抹均匀。1.揉腹法。家长可以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医生提醒,一定要逆时针,也就是要逆着肠子的方向揉动。
2.推背法
中医教你11招脚底养生法
养生导读:中医养生的方法非常多,中医脚底按摩养生,是通过脚部的穴位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将触感发射到各器官,如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后,可在反射区上反映出来。
中医脚底养生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实行,按压搓和敲击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费时不多。
其二是以中医的理论和诊治经验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方法如下:
1、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
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2、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施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3、赤脚行走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4、脚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5、脚底摩擦
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睛到天亮。
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6、揉搓脚趾
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由于计算能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故而揉搓小趾还有助于增强计算能力。
7、按压脚根
长期伏案工作或坐办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驼背,纠正这种姿势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刺激脚后跟。背部之所以弯曲,是由于支持内脏重量的脊椎两侧的肌肉变得衰弱,只有刺激脊椎两侧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来。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刺激脚后跟可以纠正驼背的姿势。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时为止。
8、单脚站立
单脚站立可以起到锻炼脚底的作用。方法非常简单,就是采用金鸡独立的姿势,踮着脚尖站立。初时也许很不习惯,甚至可能感到非常痛苦,可以先让双脚后跟稍微离开地面一些,习惯以后再踮着双脚的脚尖站立,最后过渡到踮着一只脚的脚尖站立。单脚站立时,可先踮着右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然后再踮着左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反复轮流进行,踮脚时最好双手扶墙或抓紧栏杆,切记要注意安全。
9、踮脚登楼
日常生活中,踮脚登楼是一个能使人全身得到锻炼的好时机。踮着脚尖登楼,有利于调节血压,使人精神饱满。与在平地上行走相比,登楼的运动量更大,可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得到锻炼,腰部肌肉和腿部肌肉也得到增强,全身各项功能都有所改善。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踮着脚尖登楼,可使脚的前半部得到锻炼,与之相关联的内脏和大脑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踮脚登楼时思想要高度集中,当心因迈步不稳而摔倒。
10、脚踩网球
在椅子上,用脚转动网球,当脚部感到疲劳的时候,用网球刺激脚底,可使之得到缓解。开始转动网球时,脚底会感到相当疼痛,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感就会逐渐变为舒适感,脚部的疲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消除便秘。
11、刷洗脚底
如何使皮肤白皙又细嫩,是女性最关心的事其实,只要刺激脚底,就可以使皮肤健美。具体方法是在洗澡时用刷子摩擦脚底,通过刷子的刺激,可促进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天长日久,就能够使皮肤白嫩起来。实行这种养生方法,选用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即可,因为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比较柔软,不会损伤脚底。
中医养生八法教你如何健脑
一、食物健脑法
人脑需要有多种营养物质来滋补,才能有效的推迟和抑制脑细胞的衰老退化。一般说来,凡是能促使人体血液呈现碱性状态的食物,都具有健脑的良好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含卵磷脂、脑磷脂、谷氨酸的食品能提高大脑活动功能,延缓大脑衰老,此类食物有蛋黄、大豆、蜂蜜及富含DHA(22碳6烯酸)的食物,如沙丁鱼、大马哈鱼、贝类、淡菜(又称蛏子)等。
另外,脑的大敌是烟酒,因为烟酒能毒害脑细胞,导致大脑代谢异常,加速脑细胞死亡,为此,健脑防衰老的第一要素,必须下决心戒除烟酒!
二、节欲健脑法
传统养生学讲究天人相应,要求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随季节而变化,提倡适度节制性欲,以蓄养人的精气神,有利于健脑安神。倘若性生活放纵,则会导致脑力虚亏,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神智性障碍。特别强调在冬季应做到藏精葆元,因为冬天时人体能量比夏季大为减少,而抗御严寒又要消耗很多能量, 会明显的显现出能量不足,所以应当停止性生活。
三、睡眠健脑法
在现实生活中,睡眠状况良好的人,不但精力充沛、头脑清晰,而且还表现出充满活力。而睡眠不好,被失眠困扰的人,不但经常显得精力不佳,而且情绪也不好,甚至有些人还患有神经衰弱,所以要想保持头脑健康,必须调节好睡眠,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四、科学用脑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人的大脑应当经常使用,脑子越使用就会越灵活。但用脑应做到劳逸结合,不要使脑子过度劳累,最简便的方法是用脑(学习或思考)一小时后,休息10分钟,休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轻松的音乐,或是远眺风景,或是静坐冥想。
五、环境护脑法
工作或学习的环境对于养护大脑十分重要,夏天要选安静清凉的环境,而冬天则要求保暖、空气流通的环境,学习或工作的效率会很好 反之,如果夏天在闷热的环境中(温度超过34℃),不但效率低,而且大脑的消耗会明显增多,对大脑十分有害。
六、良好坐姿健脑法
科学研究发现,坐姿不端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血流缓慢导致脑部供氧不足,既影响工作效率,又会伤害脑神经,正确的坐姿是 背要直,腰要挺、头要正、脚要平。
七、光线适中用脑法
光线太强烈时,对脑细胞的刺激太大 光线太弱太暗时,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受到抑制,工作效率则会降低。在光线适中的场合学习或工作最有利于护脑、健脑。
八、静修动练健脑法
对于脑的养护,古代养生家主张静修和动练。静修就是静坐冥想,古人认为,修炼静功达到高级层次时,会出现河车逆运、还精补脑的奇异效果 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多批自愿受试者进行静坐冥想训练,一百天后发现其中80%的人的记忆力得到提高,其中约1/3的人,脑中分泌的内啡肽(又称快乐素)明显增加,感到心中快乐,说明静坐的健脑效果应当肯定。动练不但能增强体质,而且也能改善心理状态,使人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健康长寿充满信心。在中国民间流行的动练方法有 五禽戏、八段锦、武当太乙仙鹤功,武当太乙天鹰功,大雁功和太极拳等,最简单的是玩铁球、踢毽子、爬山、慢跑等,甚至编织也有利于大脑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