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进补养生 > 导航 > 秋冬进补

中医养生 秋冬进补选材有方

进补养生。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 秋冬进补选材有方”,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导读:今天是立冬后的第二天,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开始进补身体了。今天还没到周末,可能都还没来得及去采购,在这里小编再给大家分享一下进补中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秋冬错误养生法可致进补无效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慢性病不容易复发。而进入秋冬,外界阴气重了,人体的阳气便容易出现不足:爱起夜、怕冷、腰背发凉等等,另一方面,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变弱,慢性病就会卷土重来。

冬季进补重补阳气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阳气耗尽,生命也就消失。阴阳在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各有侧重,阴气主要反映物质的一面,表现人的精气神,而阳气则突出反映能量,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状况。阳气足,则脏腑功能好,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就问题多多。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在内负责脏腑的正常运转,在肌肤表层则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中医认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因此便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男女进入壮年后,人体的阳气升发活力快速下降,不及时补充,五脏六腑功能就会出现明显衰退,尤其以肾衰老最快。到了老年,最容易也最先出现起夜、怕冷等症状。此外,肾为五脏之母,潜藏元阴、元阳。肾中阳气也被称为元气,负责人的生长、发育、生殖与衰老。生病后、生孩子后、动手术后,因为元气大伤,需要补肾也是这个道理。

导读:今天是立冬后的第二天,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开始进补身体了。今天还没到周末,可能都还没来得及去采购,在这里小编再给大家分享一下进补中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辨证,进补可能无效

许多人会疑惑:为什么吃了补药却没有效果?重庆大坪三院杨国汉教授指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药不对症。吃补药最忌药不对症。人过40后身体虚多是阴阳气血虚损兼杂,侧重不同。例如,单纯的气血虚,吃当归黄芪肯定有效果;如果是肾阳虚伴随的气血虚,伴有明显的起夜,怕冷、腰酸等,这个时候一定要先补肾才会有明显的效果。一般滋阴的药都会影响阳气的运化,这时候配点补阳的药,阴阳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第二个原因是阳气不藏。许多人经常通宵熬夜,吃了补药后又继续熬夜。补药还没补起来就全部用掉了,阳气就会藏不住。杨教授指出,吃补药好比在银行存钱,马上把它花掉,健康的账户永远都是空的。学会攒阳气才能成为健康富翁。

第三是药物品质存在差异。中药与西药一个突出的不同是,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药品的疗效发挥。为保证疗效,建议中老年朋友在选择补药时最好选用知名厂家的药品。

起夜怕冷族,推荐太极补肾法

专家指出,秋冬爱起夜、怕冷的中老年人,一方面主要存在肾阳气不足的情况,不能温煦四肢和背,另一方面也存在肾阴不足的情况,精力差,脱发。所以要改善中老年起夜、怕冷的症状,最好采用太极补肾法,在侧重补肾阳的同时,兼顾补肾阴,阴阳相济,才能起到根本治疗作用。

导读:今天是立冬后的第二天,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开始进补身体了。今天还没到周末,可能都还没来得及去采购,在这里小编再给大家分享一下进补中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秋冬进补并非人人皆宜

人参、燕窝、莲子、芝麻面对各种各样的补品,一些消费者感到茫然,秋季进补到底吃啥好?现向普通的进补者推荐以下食品: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功效。

莲子:能祛余暑,滋补强身。

山药:适用范围广,不论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可食用。

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健脾胃、增食欲。藕:熟藕能健脾开胃,适宜秋天进补。

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可温补气血。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

红枣:红枣能滋阴润燥、益肺补气。

人参、燕窝等高档的滋补品并非适合所有的进补者,这类补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秋季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芝麻、乌骨鸡、猪肺、豆浆、蜂蜜等。常吃这些食物,能防止秋燥伤身。此外

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是很好的进补品。

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说,要根据身体情况确定进补方法,切勿盲目进补。选择食品、药品前,可向专业医师咨询。

由于夏季吃凉冷食品较多,初秋时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因此不宜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秋天气温干燥,人容易上火,因此秋季饮食还要少葱、姜、蒜、椒等辛辣食品。

Ys630.com相关知识

秋季进补选择3药材 3类人不适宜进补


本文导读:进入秋季,很多都开始进补,秋季进补药材选择很重要,下面为大家介绍秋季进补3种药材。


秋季是进补好时节,食材的选择对进补效果有很大影响,而有些情况下则不适宜进补,下面我们来看看秋季进补3种药材及进补食谱。

一、玉竹

玉竹味甘、微寒、性平,归肺、胃经,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适合干咳但少痰,或者口燥咽干的,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玉竹多跟沙参、麦冬等药材搭配。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而且玉竹中所含的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

中医食疗方:百合玉竹粥

材料:百合、粳米、玉竹

做法:

1.百合洗净,撕成瓣状;

2.玉竹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

3.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4.把粳米、百合、玉竹放入锅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置旺火上烧沸,改用小火煮约45分钟;

5.锅内加入白糖搅匀,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二、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但是由于麦冬性微寒,不宜用于脾虚引起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人群。

中医食疗方:麦门冬粥

取麦门冬,粳米100~200克。冰糖适量。先将麦门冬用水煎,去渣留汁,再将粳米放入汁中,煮成粥,加适量冰糖即可。此方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适用于肺阴不足之干咳燥咳、劳嗽咯血、胃阴不足之口干、口渴,及心烦失眠、阴虚有热、身热夜甚等。

三、百合

百合在生活中比较常用,、百合味苦,性微寒,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尤其是鲜百合更甘甜味美。百合特别适合养肺、养胃的人食用,比如慢性咳嗽、肺结核、口舌生疮、口干、口臭的患者,一些心悸患者也可以适量食用。另外,百合也有清心润肺、安神定志的功效,失眠的人可以多吃一些。但由于百合偏凉性,胃寒的患者要少用,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中医食疗方:百合莲子汤

百合,莲子,加水适量先煮酥烂,再加冰糖20克,继续以文火煨至黏稠,于睡前服用,可服食数日。有滋养、安心宁神之效。

3种情况下不适宜进补

说到体虚,一般人都会想要补一补,但是 补虚 也是有讲究的,以下三种情况就不宜大补或立即进补。

一、初感外邪

初感外邪最常见的是感冒,可出现发烧。有了外邪后,机体的正气要和邪气进行交战,当务之急是把正气调到体表以驱逐邪气。如果此时只顾补正气而不发布作战命令,很可能贻误战机,使病程延长。因此感受外邪以后一般要用辛味药来发散,即驱逐外邪。如体虚受了风寒,可以先喝一些生姜红糖水驱寒,然后再进行补益。

二、体内湿热

1、上焦有湿热,如出现头部发热、咳嗽痰多、口中黏腻等症,此时进补会使补益药不能顺利下降,不仅下面得不到营养,还会助长上面的湿热,一补就上火。这种情况需要先开上焦,宣肺气,可食用杏仁等宣肺止咳的药物。

2、中焦有湿热,如出现胃脘疼痛、灼热,口干却不想喝水,饥饿却不想吃饭,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症。此时若给予补益药,会加重脾胃负担,运化不开,出现腹部胀满、恶心等症状。因此需要先化开中焦湿热,可食用干姜、茯苓等健脾祛湿之品。

3、下焦有湿热,如出现下肢浮肿、小便短赤、浑浊等症,进补同样会加重症状,可以先服用薏米等食物以利湿。


人吃入的补药必须通过气血这个传送带运送到全身,才能发挥效用。当身体极度虚弱时,气血流通也变得缓慢,把一堆甘缓黏腻的补药放在一个疲惫的传送带上,一来会导致货物堆积,二来会使传送带运行得更慢,形成恶性循环。但身体极虚必须要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一是要减少药量,循序渐进;二是暂时不用太滋腻的药物,可以先服用些山药、薏米、麦冬、百合、莲子等甘淡药物,由浅入深。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秋季进补的3种药材及食谱,秋季进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则,不要盲目的进补。

中医养生保健 秋冬滋补养生秘诀


导读:时下已是立冬时节,虽然还可能还感觉不是很明显。中医讲究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补不能乱补,下面就讲讲秋冬滋补养生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介绍几种秋冬养生常喝的几种汤。

秋天如何养生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所以要养阴为主。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收敛神气,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完谷不化的腹泻) ,奉藏者少 (降低了适应冬天的能力)。

所以《黄帝内经》说: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与鸡一起作息),使志安宁,收敛神气。

冬天如何养生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春天会生痿病。奉生者少 (降低了适应春天的能力)。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时下已到立冬季节,进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补知识却是许多人的不足。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李学武主任医师指出:进补还需因人而异,如果未能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认识,可能错误进补、白白进补,甚至乱补造成不适。

秋冬滋补养生做到六多六少

少吃肉多喝奶

进补之前,要把脾胃调理到适应进补的最佳状态才行,除了到医院找中医调理之外,我们要注意先进补一些富有营养,又容易消化的食物来加强脾胃的功能。然后再进补。

要多吃奶制品、豆类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此外,菱角、板栗也是调胃的佳品。而烤肉、烤鸭、红烧肉不易消化吸收,若多吃就会对胃肠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尤其是患有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人更应少吃肉。

少吃姜多喝蜜

古代先贤说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针对秋燥提出来的,就是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可以补充水的丢失,是秋冬进补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秘,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秋冬季节要少吃辛辣烧烤的食品,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胡椒、生姜葱及白酒。因为这些食物属热性,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少用药多食物

很多人一提到进补,第一就想到人参、冬虫夏草、燕窝鱼翅等。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可取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日常服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补品中的佳品。

少抑郁多微笑

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容易诱发消极情绪,心情差,被认定是百病的催化剂。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使人们常常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焦虑状态,进而直接导致体质下降。

如果进补是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会大大影响养生效果。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及时疏解心里的烦恼和不快。改变思维方式,要认识到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要求完美。多结交朋友,善于及时宣泄郁闷,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对别人要宽容,也给自己松弛的机会。多晒太阳,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还可改善睡眠。

少宅家多运动

秋季要注重锻炼身体,如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便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自身抵抗力。

出练前一定要选择好天气,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慢跑、擦面、浴鼻、叩齿、转腰、揉肾等健肾活动。此外,在寒冷的天气里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以养人体阴气。

多睡觉少熬夜

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养生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

为了适应冬藏,此时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当然,在夜间保证8个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午睡可以适当减少。

4种秋冬季常喝的养生汤

想健康,多喝汤。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各种汤成了不可缺少的美味。汤的种类不同,其功效也不同。给大家介绍4种秋冬季常喝的养生汤。

猪蹄汤养气血。

猪蹄性平味甘,入脾、胃、肾经,能强健腰腿、补血润燥、填肾益精。加入一些花生和猪蹄煲汤,尤其适合女性,民间还用于妇女产后阴血不足、乳汁缺少。

中医调养鼻炎有方


鼻炎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也影响生活。其中有一类反反复复总不好的鼻炎是由于过敏引起的,这一点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过敏性鼻炎的早期信号

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是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和早期信号。

鼻痒 是发作的前驱症状,儿童常用手将鼻子推揉以止痒,还会耸鼻子。

鼻塞 鼻塞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因鼻腔不通气而不得不张口呼吸。用常规的治法不缓解。

喷嚏 通常是突然发作连续不断地打喷嚏,甚至连续十个或数十个,多在晨起或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发作。发得快,好的也快。伴有眼部发痒、流泪、咽痒等。

鼻流清涕 大量清水样水涕,常伴随喷嚏而不停流出。

生活中的防治窍门

当你出现频繁而剧烈的喷嚏、流清涕时,就当注意自己是不是患了过敏性鼻炎了。俗话说未病先防,平时要注意调养和防范,配合中医调养,降低敏感度,别让过敏性鼻炎找上你。

保持室内清洁 经常通风

过敏性鼻炎多由尘螨、霉菌引发,经常用湿抹布或吸尘器清除室内灰尘及换洗暴晒衣服、被褥,对防止尘螨、霉菌的生长繁殖十分重要。晴天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干燥,阴雨天最好使空气湿度降到50%以下。

不养宠物 远离花粉

狗、猫、鸟等宠物皮屑也是重要的致敏原,故过敏性鼻炎患者不宜养宠物。如果养,也应经常以吸尘器清扫宠物活动的房间,每周清洗宠物。

对花粉过敏者不宜在家种植花草,户外活动尽可能远离花粉。

中医养生有方 4类“冷美人”保暖招


导读:大家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男人要冷养,女人要热养。寒冷带给女性的不仅是肢体上的寒凉,也会影响到女人的健康,可以说冷是女人疾病的源头。寒冬的来临意味着对女人健康的考验,那么这时候女人保暖有什么高招呢?


中医养生

中医冬季养生有方 4类冷美人保暖招

中医专家研究发现,女性冬季怕冷是因为自身的供暖系统出了状况。如果你特别怕冷,根源就在阳气、血液和经络这三个方面。如何才能解决怕冷的问题?

冷美人类型一:不仅手脚冷,而且全身都冷

1、中医支招:补充阳气

针对阳虚型体冷,养阳抗寒如果你不仅手脚冷,而且全身都冷,恐怕身体阳气不足。阳气是身体的热源,它在体内发挥加热和温煦的作用,当阳气充足时,血液会沿着大小经络把这些热能布散到全身各处,包括四肢的末梢:手足。

2、吃养阳食物

这类食物摄入体内,通过脾胃的简单转化很容易变成阳气,养阳食物中最宜肉类是牛肉、羊肉、鸡肉,最宜调料是姜和葱,最宜蔬菜是马铃薯,最宜饮料是红茶。补充阳气的食物不用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感觉到手足冰冷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3、温灸气海穴、关元穴

养生专家都很在意丹田部位的保养,也就是中医讲的关元、气海穴位所在位置。它们像是人体阳气的源头,在这两个穴位上做温灸,等于从源头加温,身体自然就会温暖了。

气海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1.5 寸

关元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3 寸

4、温泉浴

大多数温泉中都含有硫磺成分,中医认为硫磺是强壮身体阳气最好的矿物之一,有空常去温泉泡一泡,让更多的硫磺成分来振奋身体内不足的阳气,以改善手足冰冷。你还可以选择更简单的做法:买一块含硫磺成分的香皂。这样每天的沐浴都是在补充阳气了。

5、晒后背

肩背部是我们身体采集自然界阳气的主要部位,主管、运输人体阳气最重要的七条经脉都在肩背部汇合,经常晒后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特别是大椎穴(低头时,后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就是),可以穿比较薄的衣服来晒太阳,身体会把吸收到的阳气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全身。

冷美人类型二:手脚冷,身上不太冷

1、中医支招:针对经络阻塞型体冷,舒畅经络防寒

如果你只是手脚冷,身上不太冷,经常情绪低落,有乳腺增生的症状,你可能是经络不通。很多时候体内的经络会因情绪、压力各种影响导致运行不畅,然后使血液输送的阳气和热能受阻,于是,产生体表和手足冰冷。

2、热水浴足

我们双足上的在编穴位有66个,约占全身穴位的1/10,将双足泡在热水中,可以促进全身的经络和血脉畅通,改善冬天手足冰冷的症状。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红花、肉桂、生姜等热性药材煎出的药液,效果会更好。

3、瑜伽莲花坐

正常坐姿,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将左膝盖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膝盖尽量接触地面。换右腿重复动作。坚持练习这个动作可以活动多处韧带,让全身紧缩的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通畅。

4、多吃舒畅经络的食物

很多芳香食物有舒缓情绪的作用,同时可以明显的通畅经络,使得经络中的气血流通自然顺畅,让温暖的阳气散布到全身。例如玫瑰、薄荷,将它们加入三餐,不仅颜色好看、气味芬芳,还有很好的舒经络作用。

5、梳头百遍

古时候称为栉发。用手指或梳子从额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 次,以早晨起床后为梳头的最佳时间。中医认为人体的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 个穴位,使这些穴位受到刺激,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络。

冷美人类型三:手脚冷,面色苍白、皮肤发干

1、中医支招:让血液充足流动是这类型人御寒的根本原则

针对血虚型体冷,活血御寒如果你除了手脚冷,还有面色苍白或枯黄、经量少、易头晕、皮肤发干的症状,你可能是供血不足。血液是运输阳气或热量的载体,如果供血不足,就只能维持重要器官用血,远端的体表和手足都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让身体感觉寒冷。补充供血。

2、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强壮,才能把吃下的食物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血来供养全身。所以,有时候单纯吃补血的食物反而不如吃调理脾胃的食品更有效,冬天可以选择一些温性的补脾食物,例如南瓜、山药、枸杞、灵芝。

秋冬中医养生保健常识有那些呢


   

   

    现在养生已经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也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那么现在随着深秋的到来天气渐渐变凉,我们平时养生的方式方法又该有哪些改变呢?秋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又有哪些常识呢?大家都知道秋季干燥,阴冷天气非常容易伤肺,所以更应该注重肺部的保养,该如何保养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秋冬季养生保健的饮食运动健身的常识吧。

    秋季干燥、阴冷天气最容易伤肺,大凡老年、儿童、体弱者、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人容易出现疾病,这个时候饮食应当以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为主,比如莲藕、板栗、红枣、鸡汤、黄鳝、海带等。

    秋季容易上火,饮食上应该少吃辛辣油炸的,谨慎食用药膳食疗等,秋季最好不要多吃温热肉类,应多吃点新鲜水果;如果你上火,出现口臭、牙疼胃热等情况,可用桂花茶3克、红茶1克,加入开水冲泡饮用。

    秋天是运动的大好时机,因为这个时段人体更容易消耗脂肪,女生趁机减肥会更容易。慢跑、呼吸操、快步走、游泳、单车等都有利于消脂和锻炼肺活量。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有慢性呼吸病患者不可做激烈运动,年轻人激烈运动后要喝温水。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寒,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百合煮粥是最常用的“抗燥”方法:取百合30克,洗净切碎,糯米50克,加水400毫升,同煮至米烂汤稠,加冰糖适量,早晚温热服食。此粥不仅具有 润肺止咳的作用,还可宁心安神,适合秋燥所致的皮肤干燥、干咳、便秘者食用,失眠、多梦者尤为适宜。对于舌质红、心烦、鼻子出血者,煮粥时可加莲子30 克。

    石斛味甘,微寒,具有养胃生津、滋阴除热的功效,对秋燥伤津所致的口干口渴、咽干唇燥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另外,石斛是大家熟知的治疗目疾的中成药石 斛夜光丸的主药,具有明目作用,可治疗视力减退。因此,近视、远视、轻度白内障患者若出现秋燥时可取石斛与菊花同煎代茶饮。因石斛中的有效成分只有久煎才 能发挥作用,因此在煎的过程中应先煎石斛30分钟,再放入菊花煎5-10分钟。

    石斛常用量为6-12克,大剂量可抑制心脏和呼吸、降低血压,因此切勿擅自加剂量。因本品有敛邪的作用,所以感冒初起者忌服。

    通过以上所讲相信大家就已经清楚的了解到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了吧。总之进入深秋季节之后,很多人出现了“秋燥”,以上所讲就给大家介绍了秋季干燥中药该如何调理。最后提醒大家的是,上述药物均为滋阴润燥之品,易助湿邪,凡脾虚有湿、阴寒内盛、咳嗽痰多或咳痰清稀者均不宜服用。希望我所说的能够帮到您。

   

秋冬时节正宜进补 药膳调理秋冬睡眠障碍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闭上眼睛,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其实,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养生关系密切。中医提倡“未病先防”与“上工治未病”,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主张“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所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强调提高正气与抗病能力为主的养生观点。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调节日常生活方式,可以养生防病。至于睡眠养生,中医自然也有独到秘笈。

注重睡眠可养生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所以,掌握睡眠养生要领,便可踏上简单易行的养生之道。

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体不仅要维持体内循环和谐,还要注意与自然界外部环境的和谐。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副主任陈秀华指出,随着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变化,人体必然与之相适应,故有“四时养生”之说。秋冬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渐趋收敛、闭藏,此时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强调睡眠养生正当其时。

“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关于睡觉的方位,有不同的说法,令人困惑。有研究指出,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方位,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而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却认为,人的睡觉方向应该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变。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这就是考虑到“应四时所旺之气而卧”的缘故,因中医的五季与五方相应,有春东、夏南、长夏中、秋西、冬北之说,因此睡眠的方位也与当时节气相应。

陈秀华副教授指出,尽管这些理论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布局的影响,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市民其实不必太过拘泥于这些理论,而导致不必要的担心。反而建议大家,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入睡前应“安神定志”、饮热牛奶或蜂皇浆,或用温水沐足,最好能辅以足底按摩等,以利“心肾相交”……这些措施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有更明显效果。

药膳调理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浅睡、易醒,相信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都市人最熟悉的困扰。这些睡眠障碍,属于中医理论“不寐”、“郁病”、“虚劳”、“心悸”等范畴,与多种疾病相关,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如郁病多与西医的抑郁症、焦虑症或更年期综合征相关,年老体虚或久病重症而致“虚劳”也会影响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乱而造成的睡眠障碍,正与中医“胃不和,则卧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心悸、气促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也会影响睡眠。

陈秀华副教授说,秋冬时节,正宜进补。由资深的专业中医师辨证诊断后,施以药膳食疗调理身体、滋补安神,正是治疗睡眠障碍的最好时机。以下针对临床常见的证型,推荐一些中药药膳食疗处方以供参考。

肝肾阴虚型

此证型因由肝肾阴虚所致,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舌质红,少苔。以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为调理原则。

对症药膳:

1.枸杞莲子百合汤将适量枸杞、莲子、百合洗净,加冰糖煮沸,有补益肝肾、清心润肺之效。

2.红杞蒸鸡将竹丝鸡以黄酒、姜葱煮熟,再加枸杞、红枣与荷叶中蒸2小时,即可食用。有滋补肝肾,益气和血,养心安神之效,适合阴虚、肾虚体质,以及脑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之人进补。

心血亏虚型

表现为面色苍白、倦怠无力、皮肤干燥、心悸气短、睡眠不实,如冠心病、肺气肿等皆属于心血亏虚型睡眠障碍。以养血安神为调理原则。

对症药膳:

1.党参当归炖猪心党参40-60g,当归10g,猪心一个,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至猪心烂即成。有补血益气安神之效。

2.淮杞元肉炖兔肉或羊肉淮山、枸杞、元肉适量,与兔肉或羊肉同炖,也可加入阿胶汁加强补血功效,最宜秋冬进补,养血安神、补中益气。

3.独参汤人参30克,红糖30克。将人参切片,加水约100克,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化即可服食。可大补元气,养血活血。

心脾两虚型

多见心悸健忘、神疲倦怠、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多因思虑太过,劳逸失调,损伤心脾气血所致。调理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原则。

对症药膳:

1.枣仁粥酸枣仁60g,炒熟后放入锅内,加水煎熬15-20分钟,取汁备用。再将梗米400g洗净,将药液倒入,此时也可加入去核红枣6-8粒,武火煮20分钟后,转文火煮至米粒烂熟即成。有养阴、补心、安神功效。

2.甘麦大枣汤小麦去壳100g,大枣15枚,甘草18g,用水煎成两碗汤汁,睡前服用,连服6天。有安神定志、益气养心之效,是中医常用的治失眠方剂。

3.归脾汤或归脾丸调理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为治则,是临床最常用的经方。

心肾不交型

表现为心烦盗汗、头晕耳鸣、咽干、舌尖红、舌苔少、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此类失眠以中年人居多,调理以养心、滋肾、安神为原则。

对症药膳:

1.黄连阿胶汤黄连5g,,白芍10g,加水煎汁至100g,加已溶解之阿胶30ml,鲜鸡蛋2个,去蛋清取蛋黄,加入药汁中,煮沸喝汤,可以养阴泻火,益肾宁心。

2.百合莲子炖猪肉鲜百合、鲜莲子各60g,瘦肉200g,洗净放入油锅炒熟,加水、姜葱、糯米酒,大火煮沸,转为文火炖30分钟。每日一次,连吃数日,可以清心润肺,滋补脾肾,宁心安神。

肝气郁结型

表现为急躁易怒、精神抑郁、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胸闷胁痛、嗳气频频、舌红苔黄,以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最为常见。调理以疏肝理气、泻热安神为主。

对症药膳:

1.金针酸枣粉金针、酸枣仁各20g,加远志10g,炒至半熟后打烂成粉,睡前用温水送服,连服2周为一疗程。可以安神定志,疏肝解郁。

2.丹参佛手核桃汤丹参15g,佛手6g,煎汤。核桃仁5个打碎,加白糖50g捣烂成泥后,加入药汤中,文火煮10分钟即可食用。一日2次,连服数日,以疏肝理气,解郁除痰。

饮食疗法:秋冬进补


“夏至天天热,秋分夜夜凉”,这句时谚是指秋分以后金风送爽,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出汗减少、食欲增加,故秋后适宜进补。

进补需辨虚。补法是一种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方法,适用于各种虚证,有增强或改善人体功能状态,补充营养物质、改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所谓虚证,一般说来,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不同类型。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助阳,某一脏腑虚损,则补其脏腑。

补气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适用于久病或重病以后,以及素体虚弱的人,如倦怠无力、呼吸少气、动则气喘、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懒于语言、肠鸣便溏、脉弱等证。常用补气药物如人参、白术、黄芪、党参、太子参等。

补血是治疗血虚证的方法。适用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面色无华、不调、脉细等证。常用补血药物如阿胶、地黄、当归、紫河车、桂圆肉等。

补阳是治疗阳虚证的方法。所谓阳虚,主要是指肾阳虚而言,临床觉腰膝酸痛、下肢软弱、畏寒肢冷、阳痿早泄、溺后余沥、或小便频数。常用补阳药物如鹿茸、淫羊藿、锁阳、仙茅、补骨脂等。

补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所谓阴虚,主要是指肾阴虚而言,临床见身体消瘦、口干咽燥、虚烦不眠、大便燥结、小便黄赤、午后颧红、潮热盗汗。常用补阴药物如生地、石斛、百合、玉竹、龟板、麦冬等。

有些补益中药本身就是,药食同源贵在天然,且较易为人们所接受。我们从今天开始,将在本栏连续介绍适时应令的补益配方,以飨读者。此次先介绍两种补阴配方。

燕窝虫草雪耳汤

组成:燕窝5克,冬虫夏草3克,雪耳15克,冰糖25克。

制法:上药按比例配制,先用水炖燕窝,后加入冬虫夏草、雪耳、冰糖再煮15分钟。饮汤并食燕窝、虫草、雪耳。

功效:补肺滋肾,养颜止咳。

主治:阴虚燥热、咳嗽无痰或痰少难出、鼻干面晦、呼吸气促,或盗汗咳血。

方论:方中燕窝性味甘平,入肺、胃、肾经,有补肺养阴、止汗养颜的效果;冬虫夏草为补肾益肺、止咳平喘的良药;雪耳性味甘平,入肺、胃经,有养肺和血的功效。肺阴不足、咳嗽、气喘、盗汗、咯血,或中老年人患肺结核服燕窝虫草雪耳汤有显著效果。常服此方健身延年。

虫草百合鸭肉汤

组成:冬虫夏草3克,百合25克,鸭肉100克。

制法:上药按比例配制,先将鸭肉炖30分钟,后加入虫草、百合再煮15分钟,饮汤并食虫草和鸭肉。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治:阴虚火旺、咳嗽气促、口苦咽干、心烦失眠,或中老年人患肺结核病、手足心热、骨蒸潮热、盗汗咯血。

方论:方中冬虫草补肺益肾、止咳平喘疗效显著;百合《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百合有清痰火,补虚损的功效”;鸭肉为补益佳品,味甘性凉,入肾、肺经,有滋阴清热,利水消肿的作用。阴虚火旺、咳喘失眠,服虫草百合鸭肉汤有显著的疗效。

广东省名中医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邱健行教授

秋冬进补最佳时间 揭进补不能忽视的事


秋季进补不能忽视的事

进补需辨识体质

“进补提倡‘食’之有道,不同的体质,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进补各不相同,切忌虚实不分,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过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所以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比如,偏寒者往往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等,偏热者则往往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等,若不辨寒热妄自进补,很容易导致“火上浇油”。

避免进补单一

部分人喜欢按照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这会对体内的营养平衡造成影响,不利于健康。同时,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如牛羊、狗肉、辛辣食物、酒等,都是偏温热的,会造成体内毒火旺盛,出现口干、嗓子疼等症状,不要过多食用。

切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了开支,又害了自身。长期服用没有必要的“补品”,无疑是增加了身体的负担,“秋冬季进补可以恢复体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但补过头了也不是好事,甚至会适得其反。”很多人天一转凉就开始吃牛肉、羊肉、药炖排骨、十全大补汤等滋补品,吃这些不但不能达到恢复体力的目的,反而会使那些燥热体质的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

以药来代食

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其实,许多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补品,不一定要药补。如多吃萝卜具有健胃消食、顺气宽胸的功效。多吃山药可以起到补脾胃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吃吃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

鹿茸

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鹿茸,产地为吉林省双阳县,它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泡水、泡酒、炖肉或直接服用。

鹿茸

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鹿茸,产地为吉林,它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泡水、泡酒、炖肉或直接服用。

并非多多益善

任何补品或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所以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比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以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症状;过服维生素C可以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认为“进补”就是应该多吃肉类,其实也不对,进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对食物的耐受程度而定的。

莫要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秋季进补的食材

花旗参

花旗参又叫西洋参,它主要产于美国的绿州天脉、加拿大、法国。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它既有补气的作用,又有滋阴的作用,服用后不会上火。特别针对中年人,每天吃两三片,对身体很有益处。泡水、炖肉、直接含服。

山药

山药主要产于河南省。可分为两种:毛山药和光山药。它有很好的补脾益肾作用。放于锅内蒸后食用,或切片后做汤。

秋冬进补 推荐5款食疗方帮你进补


秋冬季节温度变化多端,而且气候干燥,容易使人生病。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多多进补了。秋冬进补最好的方式就是喝汤。那么你知道秋冬养生吃什么好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5款食疗方帮你进补,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一、冬瓜生鱼汤

材料:生鱼500克,冬瓜600克,赤小豆60克,蜜枣20克,生姜2片,食盐适量。

做法:

1、冬瓜连皮洗净,切成块状,赤小豆提前1小时浸泡,洗净,蜜枣洗净。

2、生鱼清洗干净,烧锅下花生油、姜片,将生鱼煎至金黄色。

3、把适量清水煮沸,放入以上所有材料煮沸后改慢火煲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消暑清热、利尿通便、解毒排脓之功效;连皮和瓤一起煲汤,利尿效果更佳。适宜汗多尿少、小便黄短、小便不畅、平素热气者饮用。

二、沙葛猪骨汤

材料:3-4人份沙葛,500克猪扇骨,500克眉豆,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蜜枣,2个姜,2片水,10碗水。

做法:

1、赤小豆、眉豆、扁豆洗净,浸泡1-2小时;

2、猪扇骨斩大件,洗净,汆水捞起;

3、沙葛洗净,去皮,去筋,切块;

4、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祛湿,健脾开胃。

三、椰子田鸡汤

材料:田鸡500克,排骨250克,椰子肉150克,生姜2片,食盐适量。

做法:

1、田鸡去皮洗净,斩件,飞水。

2、排骨洗净,斩件,飞水:椰子肉洗净,切块。

3、将适量清水放入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材料,猛火煲滚后改用慢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美容润肤、润肺滋阴、止咳祛痰之功效;特别适宜烟酒过多、睡眠不足者饮用。

四、百合汤

材料:新鲜百合200克,红枣、冰糖适量。

做法:

1、新鲜百合逐瓣掰开,撕去内衣,洗净;小红枣洗净,用清水煮酥。

2、汤锅放在火上,倒入清水适量,下入百合,煮至酥而不烂,加入红枣、冰糖即成。

功效: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补中益气、清心安神之功效;特别适合肺虚咳嗽、久咳不止、痰浓气臭、肺气肿者饮用。

五、绿豆鹌鹑汤

材料:绿豆50克,鹌鹑1只,瘦肉50克,盐5克。

做法:

1、将绿豆洗净泡发,瘦肉切成厚块。

2、鹌鹑洗净斩成块,与瘦肉块一起下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后,捞出。

3、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一起煲25分钟,调入盐即可。

冬季煲汤8大注意事项

1感冒不宜煲汤进补

感冒的时候不适合用煲汤进补,就连品性温和的西洋参也最好不服用,因为容易加重感冒症状。

2.食疗汤需常喝

这些具有食疗作用的汤要常喝才能起作用,每周2-3次为宜。

3.汤料选择需根据个人体质

还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温和的汤料,如身体火气旺盛,可选择如绿豆、海带、冬瓜、莲子等清火、滋润类的食物身体寒气过盛,那么就应选择参类作为汤料。

4.煲汤时勿用大火

煲汤时,火不要过大,火候以汤沸腾程度为准,如果让汤汁大滚大沸,肉中的蛋白质分子运动激烈会使汤浑浊。

5.小火慢煲时勿开锅盖

小火慢煲时中途不能打开锅盖也不能中途加水,因为正加热的肉类遇冷收缩,蛋白质不易溶解,汤便失去了原有的鲜香味否则影响汤的口感。

6.“飞水”可去油腻

用鸡、鸭、排骨等肉类煲汤时,先将肉在开水中氽一下,这个过程就叫做“出水”或“飞水”,不仅可以除去血水,还去除一部分脂肪,避免过于肥腻。

7.煲鱼汤先剪鱼

煲鱼汤技巧是先用油把鱼两面煎一下,鱼皮定结,就不易碎烂了,而且还不会有腥味。

8.冷水下料释鲜味

煲汤时是在冷水时下料比较好,因热水会使蛋白质迅速凝固,不易释出鲜味。

总结: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哪5款食疗方可以帮你进补了吗?你知道秋冬进补吃什么好了吗?秋冬养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定要多多合理搭配饮食,赶紧来尝试一下这些食疗方吧,效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秋冬进补最佳时间,揭进补不能忽视的事


秋季进补不能忽视的事

进补需辨识体质

“进补提倡‘食’之有道,不同的体质,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进补各不相同,切忌虚实不分,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过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所以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比如,偏寒者往往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等,偏热者则往往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等,若不辨寒热妄自进补,很容易导致“火上浇油”。

避免进补单一

部分人喜欢按照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这会对体内的营养平衡造成影响,不利于健康。同时,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如牛羊、狗肉、辛辣食物、酒等,都是偏温热的,会造成体内毒火旺盛,出现口干、嗓子疼等症状,不要过多食用。

切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了开支,又害了自身。长期服用没有必要的“补品”,无疑是增加了身体的负担,“秋冬季进补可以恢复体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但补过头了也不是好事,甚至会适得其反。”很多人天一转凉就开始吃牛肉、羊肉、药炖排骨、十全大补汤等滋补品,吃这些不但不能达到恢复体力的目的,反而会使那些燥热体质的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

以药来代食

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其实,许多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补品,不一定要药补。如多吃萝卜具有健胃消食、顺气宽胸的功效。多吃山药可以起到补脾胃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吃吃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

并非多多益善

任何补品或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所以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比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以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症状;过服维生素C可以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认为“进补”就是应该多吃肉类,其实也不对,进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对食物的耐受程度而定的。

莫要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秋季进补的食材

花旗参

花旗参又叫西洋参,它主要产于美国的绿州天脉、加拿大、法国。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它既有补气的作用,又有滋阴的作用,服用后不会上火。特别针对中年人,每天吃两三片,对身体很有益处。泡水、炖肉、直接含服。

山药

山药主要产于河南省。可分为两种:毛山药和光山药。它有很好的补脾益肾作用。放于锅内蒸后食用,或切片后做汤。

鹿茸

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鹿茸,产地为吉林省双阳县,它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泡水、泡酒、炖肉或直接服用。

鹿茸

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鹿茸,产地为吉林,它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泡水、泡酒、炖肉或直接服用。

中医餐后养生四招 胜过进补


中医餐后养生四招 胜过进补

1.餐后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说: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卫生,令口腔湿润、舒畅,并有益齿、固齿之功效。同时还可以刺激舌的味觉,增强味觉功能,有利于防治口腔和牙齿疾病,有益于增进食欲和消化吸收。

2.餐后慢走

古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先休息半小时,然后做户外散步,慢步行走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肠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

3.餐后摩腹

唐名医孙思邈说: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长期坚持餐后揉腹,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平滑肌舒缩,调节肠系膜神经感受器,增强胃对食物消化和小肠对食物消化与吸收的功能。

4.餐后怡情

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前后应保持乐观的情绪。食后应在宁静的环境欣赏轻快的音乐,因为优美的音乐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良性刺激,促进人体消化功能。

中医养生 秋冬进补选材有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