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否会有疼痛的感觉?
针灸养生的作用。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针灸是否会有疼痛的感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针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觉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另一个是病人。
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疼等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是检验本次针刺是否合格的一个指标,如果针入人体后没有任何感觉,那说明这次针刺是不太合格的,这个医生的针刺手法是值得怀疑的。
一个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或疼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这种感觉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一个好的针灸医生,会使针尖所到之处的一大片区域产生这几种感觉,产生感觉的部位可以达到直径5厘米,甚至更大。这种感觉是非常舒服的感觉,是一种挑动沉疴的感觉,是一种按摩弹拨劳损的肩背的感觉。
一个手法差的医生,带给病人的是进针时的疼痛,行针时的疼痛,这种疼痛是非常不舒服的疼痛,这个疼痛的部位是在皮肤的表层,是一种牵拉皮肤的刺痛,跟上面所说的感觉非常舒服的疼发生的部位不一样,上面所说的疼发生在深层,也就是针尖所到的部位,也就是有病痛的部位。
当然,一个身心放松的病人,也会配合医生的进针,减少针刺发生疼痛的概率。一个非常紧张的病人,他的那种不好的疼痛感是会经常发生的。
所以说,针灸的疼,不是绝对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为病人的紧张和医生的技术太差造成的。
如果你在做针灸时,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个好的针灸医生来扎针,那么,你基本上不会被疼痛困扰!
ys630.coM延伸阅读
扎针灸什么感觉
扎针灸什么感觉
1、扎针灸什么感觉
针灸的时候,神经是分布在真皮层内的,在进针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如蚂蚁咬一下,在以后留针的时候是不会疼痛的。如果有比较尖锐的刺痛或者其他不能耐受的感觉,就需要立即停止操作。
针灸只要找正规的医院,专业的医生,对准穴位,准确操作,一般是不会有副作用的。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引起局部水肿、血肿,以及针感遗留的酸、麻、胀、痛等,不过停针后很快会消失。
2、扎针灸有什么好处
针灸有疏通经络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人体的经络会出现一定的淤阻现象,采用针灸法,可以使经络保持通畅,并且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往往经络不通的人,气血不通,就会表现出浮肿、肿胀、瘀斑等症状,采用针灸治疗后,可以有效缓解。
针灸有调和阴阳的作用,阴阳失衡指的就是我们身体的平衡被打破,此时就说明我们生病了,通过针灸可以使身体逐渐的趋于平衡,告别疾病。
针灸还有一个作用,是扶正祛邪,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指保健的作用,针灸可以驱赶走身体内部的一些病邪,让身体处在一个正气的状态下。
3、针灸一般扎几次有效果
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的话,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即可,五到七次为一疗程,连做三个疗程以上。
针灸治病就像服药一样,是一种治疗方法。服药有一天一次的,有一天两次的,有一天多次的,因为药物在体内产生疗效要有一定的药物浓度,这是决定服药次数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看病情的轻重,轻的服药量和次数可以减少,重的相对要增加。针灸也是一样,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针灸的次数。
一般来说,病情轻的,可以一天一次,若时间不允许,也可以两天一次,三天一次。
研究表明,针灸一次,疗效维持的时间可以达到72小时,如果只是病后恢复期的调理,也可一周两次,甚至一周一次;病情重的,可能要一天针几次,有的需要24小时留针。
扎针灸“得气”才能有效
所谓“得气”,是中医针灸的专业名词,现代人称之为“针感”。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医生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患者的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这就是“得气”。“得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也是医生判定患者经气盛衰、病候预后,而进行正确定穴、行针手法、针治效应的依据。古今医家都十分重视针刺“得气”。
针灸时是否“得气”,患者可这样判断: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沉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跳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受刺腧穴部位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等现象。
在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生也可感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上述针感通过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脏腑等,从而起到调节阴阳,调理气血,进而促进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注意事项
1、对于年老的人在进行针刺的时候,最好是取卧位,取穴少,手法应轻。
2、对于一些怀孕的女性,在施针的时候不能过猛,对于合谷、三阴交、至阴等穴位,以及腹部、腰骶部所有会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都不能针灸。
3、有些小儿在治疗的时候不配合,所以施针一般不留针,婴儿的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部位不能针刺。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自发性出血,损伤之后血流不止的人,都不适宜针刺法。
5、皮肤感染、溃疡、肿瘤等部位都不宜针刺。
6、肾区、眼区、胸背、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等症的患者的腹部,还有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在进行针刺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深度和角度,不要用直刺,以免伤及脏器。
7、针灸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不是每种病症都能治疗,对于一些急重症疾病,应及时地采取综合治疗为佳。
手臂感觉筋疼痛
手臂感觉筋疼痛的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肌肉拉伤造成的,特别是如果平时经常进行运动,提重物等,就有可能导致症状发生。手臂感觉筋疼痛是不是肌肉拉伤,单纯的以一个症状很难进行判断,我们需要对肌肉拉伤的情况有充分性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判断。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吧。
肌肉拉伤症状
1、
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发硬、痉挛;功能障碍。2、
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肌肉收缩抗阻力试验阳性,即疼痛加剧或有断裂的凹陷出现。3、
有些伤员伤时有撕裂样感,肿胀明显及皮下淤血严重,触摸局部有凹陷或见一端异常隆起者,可能为肌肉断裂。肌肉拉伤如何恢复?
肌肉拉伤的症状 如何快速恢复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的原因
1、放松拉伤的肌肉
肌肉拉伤后想要快速恢复应该尽可能地让肌肉得到休息,比如停止运动,尽量放松已经拉伤的肌肉,并且再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也要保证休息,避免使用已经受伤的部位再进行活动。
2、冷敷拉伤的肌肉
如果是肌肉拉伤的话可能会引起炎症,一般当肌肉纤维撕裂的时候免疫系统会将更多的白细胞液释放以帮助治疗受损的细胞、结缔组织等,但是这过程中过多的炎症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痛苦。所以采用冷敷的方法能够帮助收缩局部血管,减少炎症反应。
注意:冷敷的方法只适合急性肌肉拉伤,一般肌肉拉伤后的2天可以使用冷敷。
3、热敷拉伤的肌肉
如果是肌肉拉伤已经有一段时间,超过3天甚至是1周的话,可在慢性的肌肉拉伤一般肌肉会出现减弱的情况,正常的血液流动过于紧张和缺乏,肌肉容易缺氧、缺葡萄糖等。通过热敷能够改善血流量,促进长期紧张的肌肉组织愈合。
注意:热敷一般是在肌肉拉伤后3天以后使用。
4、浅拉伸拉伤的肌肉
肌肉拉伤之后想要快速恢复可以通过浅拉伸的方法进行。适量的做一些伸展能够保持肌肉的柔韧和防止痉挛。开始每日两到三次和15–保持20秒钟拉长,深呼吸。
注意:浅拉伸要求拉伸动作较小,时间较短,切不可过度进行以免造成肌肉更大的不适。
5、按摩拉伤的肌肉
肌肉拉伤之后通过对拉伤部位进行推拿按摩,能够帮助减少肌肉痉挛,放松肌肉的同时,对抗炎症缓解不适。
6、刺激拉伤的肌肉
肌肉拉伤之后想要快速恢复的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肌肉刺激疗法,通过电流为受伤的肌肉组织传输电流、引起收缩蓉儿帮助排出炎症,减少疼痛和不适
针灸后的感觉是什么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现在一些没有做过针灸的人对做针灸有什么感觉很好奇,现在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针灸一般是感觉到可以承受的酸麻胀的样子是比较好的,中医上来说就是“得气”。一般的针感(留针的时候)不应该有刺痛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刺痛的感觉是扎到小血管了,将针调整一下就不会疼痛了。针后感的时间是依个体情况有所不同的,敏感的人会留长一些。还有,你做针灸的时候不要太紧张,那样会引起疼痛感,肌肉绷紧了进针有些困难的。
而引起针灸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进入皮肤时疼痛,因进针不够快速,针尖在进入皮肤时会刺激人体神经末梢的感受器,致使人感到疼痛。
原因有二:一,医者手法不到位。二,针具不够锐利,或带有倒刺(如今少见,因多为一次性针具)
2.针具进入人体时,病人感觉疼痛。一,针刺到血管膜壁或肌肉的感觉神经末梢,强烈刺激致使病人觉疼痛,此时若减缓刺激,稍作调整,可使病人自觉症状消失。二,针刺时,有酸麻重胀等“针感”,而每个人大脑判定疼痛的程度不同,所以造成各种不同的感觉,酸麻重胀,都是疼痛的表现,病人对其承受力不够则引起疼痛保护机制。
3.针具拔出时,经过皮肤,引起的疼痛与第一条相同。拔出后引起的疼痛,原因有二:一,残留感觉,即针感,体质敏感者易有,与人当时状态有关。二,针刺时,因体内毛细血管繁多,时有刺破,造成皮下淤血或者出血,因此造成疼痛。
4.心理因素,因疼痛为主观感受,无客观标准衡量,故心理紧张、害怕者易疼,放松,舒缓者不易觉不适。
针灸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针灸后可能有一些刺痛的感觉,这可能是自己感到有些紧张。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腰椎疼痛如何针灸
腰椎疼痛如何针灸
1、腰椎疼痛如何针灸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认为腰椎疼痛是气血不利,阻滞不通所致。针灸痛点调节局部的筋脉。推拿按摩可以用较为简单的按揉法、拿法在我们的颈部、肩部进行,能够缓解肌肉紧张痉挛,减轻疼痛。
隐形针灸选穴方法。肾俞、腰阳关、白环俞、阿是穴。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阿是穴。以上两组穴位早晚交替使用,加阿是穴治疗,效果更加理想,该病病程长久,治疗时需长期坚持、规律治疗,并且在日常护理中还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劳以及不正确的姿势。
2、引起腰椎疼痛的因素有哪些
外部伤害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如平时不小心的撞伤、擦伤、摔伤等,外部损伤对腰椎是极为不利的,希望大家能够做好护腰工作,睡床不合适。现在的人为了舒适,从而很喜欢睡软床,而软床对我们腰椎的伤害很大,它会改变我们腰椎的自然生理曲度,而且还会导致椎间盘受力不均,这样长期下去的话,就会很容易促使腰椎疼痛的出现,专家建议大家在选择睡床的时候,要挑软硬适中的。现在的年轻人穿的是越来越少,而我们的腰部非常怕冷,当受风、受凉后,就会引起腰部肌肉痉挛、椎间盘压力增大,小血管收缩,进而就会出现腰椎疼痛的现象,所以不能为了一时的好看,而让腰部处于亚健康状态。
3、腰椎疼痛的危害有哪些
腰椎病不但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而且可以造成神经功能的障碍。因为脊椎骨各个节段的椎管彼此延续,这个“管道”里面是支配人的感觉和运动的较重要的组织--神经组织,而腰椎病较大的危害就是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如果疾病侵害到脊髓,就有可能造成瘫痪,甚至导致死亡。另外,腰椎病本身所引起的疼痛是非常强烈的,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质量造成的影响。而且,腰椎病可引发多种疾病,因其周围涉及脊髓、神经、血管等多种重要组织。所以对于腰椎病的危害我们决不可麻痹大意。
腰椎疼痛的食疗方
1、杜仲核桃猪腰汤。猪肾(猪腰)1对切片,大枣2个去核,与杜仲10克、核桃肉20克、生姜2片、米酒3毫升。同入炖盅,加水共煎沸后改小火炖1小时。饮汤吃肉,每日1剂。益气补肾,壮腰助阳,主治肾气不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2、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各30克切大片,羊肉500克焯沸水,晾凉,切块,红枣10个。羊肉、当归、生姜、红枣10个同入砂锅,加适量水共煎,沸后撇沫,改小火慢煮至羊肉熟烂。随量饮汤吃肉,隔日1剂。温经散寒,活血定痛。主治阴寒内盛、气血凝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3、芝麻粥。芝麻15克,大米100克。将芝麻用水淘净,轻微炒黄后研成泥状,加大米煮粥。每日1剂,供早餐食用。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
4、千斤拔狗脊煲猪尾。千斤拔50克、狗脊30克、猪尾1条、生姜2片。水5碗煎至1碗,饮汤吃猪尾。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缓解期。
腰椎疼痛的锻炼方法
1、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
2、仰卧抬起骨盆:该动作能矫正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
3、压腿:坐在床面上,一膝微屈,另一下肢伸直,躯干前倾压向伸直的下肢,然后交换成另一下肢。此动作也可在站位进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针灸什么感觉是扎对了
针灸什么感觉是扎对了
1、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时产生
针灸师可将绝大多数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轻微程度,请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以利于施针。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2、针灸是什么感觉
由于不同穴位之间上述各种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刺激不同组织所产生的各种针感的出现率也不同,这可能是决定不同穴位之间甚至同一穴位不同深度间针感性质有所差别的内在因素之一。刺激的方法不同,针感的性质也不相同,在同一穴位(内关穴)手法运针的针感多为酸胀感;电针刺激则多为麻感。又如同一神经干,用眼科镊子碰时产生麻的感觉,而用针刺时产生酸的感觉,手术刀分离它的鞘膜时产生麻的感觉,手搓它时又产生重的感觉。
人体实验表明,用毫针直刺印堂穴,针感为胀为主;直刺外膝眼穴,针感以酸、胀为主;而直刺合谷、内关、昆仑三个穴位可出现多种针感。用直接刺激经手术暴露的各种组织的方法,从病人的感觉反应得知:虽然刺激穴区的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和骨膜等各种组织都可引起酸、胀、重、麻等多种形式的感觉,但刺激不同组织所引起的各种感觉所出现的频次不一样;刺激神经干、较多引起麻感,刺激肌肉、肌腱、骨膜多引起酸胀感,而刺激血管则多引起痛感。
3、针灸的“气”是否真的存在
中医理论用“气”这个概念来解释针灸疗法。气是一个人生命的能量,遵循着特定的经络在全身运行,这种运行过程的中断导致了疾病。据说,在350多个穴位上,气可以涌上皮肤表层,而针灸师就利用了这些穴位,来影响能量的流动,恢复机体的平衡,并治愈疾病。
想要准确、科学地定义针灸,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许多学习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国家,都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针灸”方式。法国版、日本版和韩国版的针灸对每种疾病采用的穴位都不尽相同,用来刺激穴位的工具也五花八门,包括热刺激、压力刺激,甚至激光。不过,最着名的,同时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还是用银针刺入皮肤,然后加以电刺激或手动刺激的传统方式。另一个问题则是,至今为止,还没一个人能找到解剖学或物理学上的生物结构,来对应“气”和它运行的经络。
针灸不适应的人群
第一类是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我们都知道这类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而针灸会导致患者被扎后,流血不止的现象出现。因此这类人群不适宜针灸疗法。
第二类就是皮果出现溃疡、肿瘤或者感染的人群,同样针灸不适应他们,这是因为皮肤出现这些病变时,如果强行进行针灸,很有可能把皮肤上的病毒和细菌带入人体内,造成人体出现二次伤害。
最后一种是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也是不适应针灸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都比较高,一旦身体出现伤口,哪怕是非常小的针眼,都会导致伤口久久不能愈合。由于伤口不愈合就会带来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也是针灸不适应的人群。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4、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