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
中风夏季养生注意什么。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风后情感障碍以中风后抑郁为主。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约30%得中风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症状。
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对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与药物相比,使用电针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本疗法采用电针健脑安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取穴为百会、神庭、印堂、四神聪、太冲、神门、内关。
本疗法具有中医药传统的优势简、便、验、廉,不良反应少。
诊断标准
中风病诊断标准:
1.主症:偏瘫、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40岁。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1.有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善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易怒善哭等症。
2.有郁怒、多虑、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史。
3.经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疾病。
4.排除癫病、狂病。
适应证
1.年龄在18岁~70岁之间。
2.符合中风(脑梗死、脑出血)及抑郁发作西医诊断标准。
3.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分。
4.符合中医中风病及郁病诊断标准。
5.病情属于轻度、中度者,即无精神病性症状者。
禁忌证
1.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抑郁发作。
2.重度抑郁发作。
3.年龄18岁或70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者。
4.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5.具有下列禁忌证者:①心、肝、肾功能衰竭;②对于针刺严重晕针;③针刺选穴部位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④针刺过敏者。
技术操作方法
1.器械准备
针刺应用毫针,电针治疗仪。
2.取穴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间。
四神聪:正坐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方法
1.体位:取仰卧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部位。
2. 操作方法①百会:平刺1.0寸。②神庭:平刺0.5寸。③印堂:提捏进针,从上向下平刺0.5寸~1寸。④四神聪:平刺0.5寸。⑤太冲:直刺0.5寸~1寸。⑥神门:直刺0.5寸。⑦内关:直刺1寸。
3.两个穴位为一对,形成电流回路。百会和后神聪,印堂和前神聪,隔日百会和左神聪,印堂和右神聪交替取穴。神门和内关为一对穴位。
太冲为单独穴位,将一个电极导线夹于毫针上,另一电极用盐水浸湿的纱布裹上,作无关电极,固定于同侧足厥阴肝经皮肤上。
4.电针治疗仪应用方法:应用变压器将电压调至6V,将治疗仪输出导线夹夹子毫针上,选取疏密波,疏波频率4Hz,密波频率20Hz,正脉冲幅度(峰值)为50V,负脉冲幅度(峰值)为35V。
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调大电流,以病人耐受为度。病人穴位处应出现酸、麻、胀等感觉,或局部肌肉作节律性收缩。
注意事项:两个电极不能跨接身体两侧;通电时逐渐加大电流强度。
yS630.Com相关推荐
电针灸治疗的作用
人体中是有很多个穴位的,每一个穴位都能对身体进行不同的调理,其中针灸是一种常见的改善身体的方法,并且在身体出现一些疾病的时候掌握好穴位进行针灸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和改善,其中电针灸器是一种常见的针灸工具,操作起来非常的简单,下面一起了解下电针灸治疗的作用。
电针灸治疗的作用
外面的电子治疗仪没有针灸针刺入机体,大多是皮肤贴片式的脉冲治疗,对浅表的肌肉问题可以有效果,但深部的治疗就差强人意了。颈椎的头晕一般为血管受压,导致脑供血不足或者局部交感神经紊乱,位置一般较深,还是建议针灸。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上面就是对电针灸治疗的作用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电针灸器也能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很好的改善,并且操作起来非常的简单方便,但是我们在进行针灸的时候如果对穴位不是特别的了解最好不要轻易进行。
中风后吞咽障碍的针刺治疗
近年来,我国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记者就中风并发症治疗难点之一——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治疗采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刘志顺副主任医师。 刘医师告诉记者:中风患者多数会并发吞咽障碍,其中,中重度者占中风患者的33%,在这些患者中又有36%的人如果不给予治疗会成为后遗症。这类患者最大的危险和痛苦就是常常将水、食物等本应咽入食管的东西误吸入气管,导致肺部感染;同时患者常因怕被呛而拒服水、食和药物并因此引起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该病症,尽早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短期静脉高能营养支持、胃管鼻饲、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配合阶段性摄食训练和经皮胃造瘘术综合治疗,但这种治疗费用昂贵,治疗过程复杂,且易出现并发症。 “我国的传统医学对这种病症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记者问。 刘医师说:我们通过3年的临床研究,证明了用针刺调理髓海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摸索出了一个以针刺治疗该病症并有确切疗效的穴位组方。它不仅可显著缩短食物通过口咽部的时间,而且还能减少或去除会厌谷、梨状窝的食物残留及误吸。这种针刺疗法与上述所说国外流行的阶段性摄食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相比,不但疗效更优,而且操作简便,起效快,费用低廉。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吞咽障碍一般是假性球麻痹所致,而假性球麻痹的形成一般是双侧皮质脑干束病变所引起的。但近来有学者提出皮质脑干束单侧病变亦可能引起假性球麻痹症状,且出现比率高于双侧病变。假性球麻痹患者因一侧皮质脑干束功能完好或虽有双侧皮质脑干束病变但下级运动神经元反射通路正常,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吞咽反射,故疗效较好。中医学认为,中风多由忧郁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导致阴阳失调,肝阳偏盛,引动内风所致。《灵枢·海论》明确指出“脑为髓之海”,精神、意识、运动、五官九窍为病均为髓海之疾。后世医家王清任进一步提出中风为“脑中瘀血”之说。可见中风病因病机尽管复杂多变,但其根本病机在于瘀阻脑络,髓海被扰。髓海功能障碍,其所控制的舌、咽窍不利,故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通过调理髓海,活血通窍,则舌咽自利。基于这一治则,我们拟定了治疗吞咽障碍的穴位组方,其中:风府为髓海之俞,针感可直达髓海,气至而有效;人迎是足阳明胃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该穴又是在颈内动脉的位置,针刺能够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廉泉是任脉穴,针刺该穴能通利舌窍;针刺百劳则可直中瘫痪的咽肌,通利咽窍。四穴合用,能共奏调理髓海、活血通窍之功,从而治疗吞咽障碍。我们的具体治疗方法是:风府用2寸毫针,针尖朝向喉结方向,进针1.2寸,局部有酸胀感即可;人迎用2寸毫针,在喉结尖旁开1.5寸,颈总动脉内侧缘取穴,直刺1.8寸,局部要有窒息样针感;廉泉用3寸毫针,直刺约2寸;百劳用2寸毫针直刺1.5寸,局部要有酸胀针感。针刺四穴均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即出针。 胥晓琦
针灸治疗 中风
中风急性期经治疗后病情趋向稳定,进入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应及早进行针灸治疗。 辨证治疗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 1.肝肾阴亏,风阳未平 【诊断要点】 半身不遂,神志有时欠清,烦躁不安,面红口干,失眠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或弦数。 【处方】 肝俞、肾俞、太溪、行间、神门 2.脾胃虚弱,痰浊不化 【诊断要点】 肢体软瘫,嗜睡,呼以能应,痰多而粘,神疲纳呆,大便溏薄;苔白或黄或浊腻,脉缓而滑。 【处方】 脾俞、中脘、阴陵泉、天枢 3.心脾俱虚,气血两亏 【诊断要点】 肢体软瘫或麻木,倦怠嗜睡,精神萎顿,心悸易惊,夜寐不安,纳呆食胀;舌淡,脉细弱。 【处方】 心俞、脾俞、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对症治疗,常用穴如下: (1)上肢瘫:肩禺、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大杼、尺泽、曲泽 (2)下肢瘫: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悬钟、昆仑、三阴交、丘墟 (3)吞咽困难:廉泉、扶突、风池、合谷 (4)失语:廉泉、哑门、通里、三阴交、太溪
治疗中风方剂
二、老人突然中风是什么原因三、中风如何检查呢
治疗中风方剂
1、治疗中风方剂
1.1、由炮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蝎、羌活、胆南星、木香组成,有祛风通络、化痰开窍之效,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口眼歪斜、筋脉拘急、麻木冷痛、言语不清、流涎不解、吞咽不便等证。每日两次,每次6~9克,3个月为一疗程。
1.2、由制川乌、制草乌、地龙、制南星、乳香、没药组成,有温经散寒、逐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每日两次,每次6克,尤其对于手足麻木、伸展不利、肢体不温有良好作用。
2、中风偏瘫患者的饮食禁忌
选择食物的时候要选择低脂的食物,比如像肥肉,内脏啊都是属于高脂的食物,中风患者是不能食用的。
忌吃糖果,还有含糖的饮料,因为患者如果摄入糖分,产生的能量就会上升,并且脂肪可转化成脂肪。
不宜吸烟、饮酒,酒可使血压升高,会诱发中风。
3、中风救命法有哪些
如果嘴也歪了、眼也斜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红,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
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院,就一定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院,经一路的颠簸震动,恐怕还不到医院,脑部微血管已经破裂了。
老人突然中风是什么原因
首先是与老年人几乎普遍患有动脉硬化有关。在老年人的年龄增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原因和血脂增高等病理原因的交互作用,动脉硬化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只有发生早晚的不同与轻重程度的差异而已,并且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的病人其动脉硬化的程度也越严重。
其次与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有关。高血压与心脏病病人经常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糖尿病病人易于导致血液粘滞增高,这些都是中风发生的重要因素。
再次与老年人难以避免常见的中风诱因有关。中风虽然以动脉硬化为发病的病理基础,而老年人动脉硬化发生率达100%,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年人都患中风,这与某些中风诱因有关。例如:嗜烟、饮酒、性情急躁、脑力紧张、大便干结、屏气用力、寒凉刺激、嗜卧少动等,这些因素都是中风发病的常见诱因,都可能引起血流与血液方面发生某些改变,从而诱使中风的发生。
中风如何检查呢
1、脑CT扫描
脑CT对出血性中风诊断率为百分之百,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中风发病24小时后再查CT.
2、血糖、尿糖测定
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3、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中风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脑循环就受到影响,不利于中风病的恢复。因此中风病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必要的。
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独特的慢性疼痛性疾病,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阵发性、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烈性疼痛,发作时极为痛苦。
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西医主要采用止痛药物、酒精封闭、电凝、手术等方法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中医用药繁杂,即使就针灸而论,多为传统取穴方法(地仓、颊车),效果也不理想。经过反复摸索探讨及临床试验,根据三叉神经第三支的神经走行即三叉神经第三支的下齿槽神经,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并由颏孔浅出的特点,针刺下颌孔、颏孔可以治疗疼痛,所以我们采用直接针刺神经的入点(下颌孔)、出点(颏孔),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神经,达到止痛或缓解疼痛的目的,发明了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的新技术。
诊断标准
1.面颊部的阵发性疼痛,持续几秒至几分钟。
2.疼痛至少有下列特点中4项:①疼痛沿三叉神经第三支散布;②特征为突发、剧烈、尖锐、浅表、刀刺样或烧灼样;③疼痛剧烈;④从扳机点触发,或因某些日常活动诱发,如吃饭、谈话、洗脸或刷牙;⑤发作结束后,病人完全无症状。
3.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4.扳机点受到非有害刺激可以诱发疼痛。
5.病史、躯体检查及必要时所做特殊检查可排除导致面痛的其他原因。
适应证
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患者,临床分级为轻度、中度为佳。
禁忌证
1.过于饥饿、疲劳者禁针;
2.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禁针;
3.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局部禁针。
操作方法
1.详细操作步骤
(1)腧穴定位 二孔即解剖学的颏孔、下颌孔。①颏孔(长春二号穴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第1、2磨牙间的下方,下颌骨体上、下缘中点的稍上方。即鼻翼下方引一条水平线,以下颌尖为中点作水平线的平行线,在口角旁向这两条线作垂线,垂线的下1/3就是颏孔的进针点,相当于地仓穴向下垂直线与承浆穴水平连线的交点处;②下颌孔(长春一号穴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内侧面,在口角与耳根作一连线,在同侧的眉梢向这条连线作垂线,垂线的延长线与下颌骨内侧缘的交点就是下颌孔的进针点,也就是下颌骨角前1.0厘米处,按之有凹陷,凹陷的内侧面便是下颌孔的进针点。
(2)操作方法:①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②用75%酒精常规消毒局部;③颏孔进针时针尖朝下颌角方向,采用平刺法刺入0.8~1.0寸;下颌孔进针时针尖沿下颌骨体内侧面向上直刺1.2~1.5寸;④病人有酸胀麻木,或沿神经走行方向触电样放散感。⑤医者针下有沉涩、紧滞如入槽缝感。⑥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⑦留针期间连接G-6805-1型治疗仪,用低频连续波型,连续开关调至8~9,输出开关调至1.0~2.0,使面部肌肉有抽动麻木感,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
2.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3.关键技术环节
针刺部位要准确,针刺点要到位,患者一定要产生放射性针感。
4.注意事项
(1)因孔内有神经、血管通过,所以不能提插,不能捻转。(2)起针时应注意缓慢起针,并按压2~3分钟。
5.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如果出现出血,一定要按压止血,同时用冷水冷敷以促进血凝,24小时以后,用热水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不良反应
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未见不良反应。
治疗中风的偏方
中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身上的急性脑血管病,而对于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群来说,可谓是苦不堪言,所以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风的原因、中风的先兆症状、还有就是治疗中风的偏方,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风的原因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1.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
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中风的先兆症状
⑴头晕,特别是突然发生的眩晕。
⑵头痛,与平日不同的头痛即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
⑶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
⑷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时发时停。
⑸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⑹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
⑺精神改变,短暂的意识丧失,个性的突然改变和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
⑻出现嗜睡状态,即整天的昏昏欲睡。
⑼突然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
⑽恶心呕吐或呃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耳鸣。
⑾一侧或某一肢体不由自主地抽动。
⑿鼻出血,特别是频繁性鼻出血。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上面这些先兆征象并无特异性,即还有很多其它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在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给予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千万不能大意。
治疗中风偏方
1、天麻20克,钩藤30克,全蝎10克,白蜜适量。天麻、全蝎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后入钩藤煮10分钟,去渣,加白蜜混匀,每服100毫升,日3次。
2、石斛、天麻、川芎、仙灵脾、五加皮、牛膝、萆薜、桂心、当归、牛蒡子、杜仲、制附子各20克,虎胫骨(涂酥炙黄)32克,乌蛇肉(微炒)、茵陈、狗脊、丹参各20克,川椒(去回闭口者微炒出汗)25克,好酒1500毫升。将药共捣碎细,酒浸瓮中密封,7宿饮用。日1小杯,不计时候温饮,常令有酒力相续。
3、葛粉250克,荆芥穗50克,豆豉150克。葛粉作面条,荆芥穗、豆豉共煮沸,去渣留汁,葛粉面条放药汁中煮熟,空腹食。
结语:以上这些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中风的一些相关信息,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应该会有所了解,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妨试一试小编上文中为大家介绍的这些方法,对于治疗中风来说效果显著。
中风的验方治疗
中风,症见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当归尾10克 鸡血藤30克 丹参20克 红花15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桃仁10克 甘草10克
中风、类中,主要用于脑血栓形成后遗症:豨莶草15克 仙鹳草12克 桑枝20克 牛膝12克 秦艽12克 木瓜10克 地龙10克 海风藤10克 丹参12克 赤芍10克 地鳖虫10克 全蝎6克 僵蚕10克
黑豆适量,洗净,加水煮汁,煎至稠如饴膏状。用时先含于口中不咽,片刻后再饮下,每日数次不限。治中风不语
大蒜数瓣,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患者牙根上。治中风不语症
桑叶5克,水煎服,日服2次。治摇头不止,吐舌,言语不清,口流涎水v
鲜姜汁1杯,白矾6克。用开水冲化白矾后兑姜汁灌服。治中风不省人事
乌龟3只,冰糖5克,将乌龟头切下取血,碗中放入冰糖共隔水炖熟食之。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
芝麻壳(荚果之壳)25克,黄酒适量。用酒煎著煮芝麻壳,趁热服用,然后立即盖被卧床,取微汗。治中风后遗半身不遂症。
细辛、雄黄、白芷、牙皂、马钱子各等份,麝香少许共为细面。取少许用薄棉花裹实,呈长圆锥形,以胶布封底,大小以适合耳孔为宜,外塞耳孔,左斜塞右,右斜塞左。每日一个,早起起床后塞到下午2点左右,15天为一疗程,有效率约为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