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成药应该避开的误区
冬季养生需避开5大误区。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应用中成药应该避开的误区》,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很多人愿意服用中成药来调理身体的一些不适,然而,可能有些人没有注意,服用中成药也必须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应有的治疗效果。很多人认为中成药服用安全,可随意增减剂量,无碍大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
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安全用药宣传活动中,宣武医院药剂科的药剂师提醒市民,服用中成药要避开误区。
误区一:中药无毒副作用
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加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配伍,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是因此就认为中药无毒副反应则是错误的。如果长时间、大量服用同一种药物,那么也可能会同西药一样发生不良反应。
误区二:中成药药效慢不能用于急救
人们患各种急性病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西药,而不是中药。其实中药不但可以治疗急性病,而且可以用于急救。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都是古人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良方。现在已根据古方制成了疗效更好、更迅速的中药制剂。所以,只要用之得当,中药是可以治疗急性病的。
误区三:中药可以长期应用
许多中药,特别是矿石类中药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像龙胆泻肝丸致肾损伤等。因此,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治疗疾病的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进行。
误区四:夏季不宜服汤药
有人认为,中药汤药煎煮热服在夏季使用不便,从而有夏季不宜服汤药的说法。其实无论是从应用方便与否,还是从疗效上讲,汤药在夏季都是可以应用的。古人已总结出许多适合夏季使用的名方,如藿香正气汤、黄连解毒汤等。
不同类型中药对服药时间有要求
活血化淤的药物及一些药性过于苦寒、作用过于猛烈的药物等一系列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都应在饭后服用,和食物混合,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及补益药,都应在饭前服用,这样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提高药效。
饭后服用的中成药:正天丸、七叶神安片、地奥心血康、血脂康、根痛平颗粒、消渴丸等。
饭前服用的中成药:百令胶囊、摩罗丹、八珍颗粒、天麻首乌片等。
睡前服用的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枣仁安神液等。
需要含服的中成药:西瓜霜、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Ys630.com相关知识
服用中成药的误区
在临床上,常有病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多次检查已经确诊盆腔炎,自己吃了不少治疗该病的中成药,效果却不理想,有的甚至越吃越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患者非常疑惑,医家也感到束手无策。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但是随之产生的一些结而不合的新问题也应引起医家和患者的注意。
一.西医的病名不能指导中成药的服用。
综观目前临床治疗盆腔炎、附件炎常用中成药的说明书,往往用于盆腔炎、附件炎引起的带下多、腰腹痛等字样,作用多是清热利湿,凉血消肿。患者看到这些药物治疗的是妇科炎症,与自己的诊断相符,便毫不犹豫,坚持服用。而医家对于已诊断炎症的患者,受现代西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也容易产生片面的认识,把这些所谓炎症统统归为湿热下注,气血瘀滞的辨证,运用的自然都是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的药物。实际上,中医原本是没有盆腔炎附件炎的诊断和概念的,由于与现代医学的广泛结合,越来越多的疾病名称趋于统一。这虽然有利于中医中药走向世界,为人们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中医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如果完全用传统中医对这些患者的诊断,应归于带下症、妇人腹痛、腰痛等等范畴。可以看出中医的诊断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患者的主诉症状。为什么常有人说中医没有诊断不了的病,原因就在于此。重要的是诊断之后的辨证施治,这才是中医的特色。相同的疾病存在不同的辨证,应用的药物自然就会有差异。女性患盆腔炎出现的腰腹疼痛症状,中医可以是湿热下注,气血失和引起,也可以是寒湿阻滞,脉络不畅导致,更可以是肾虚失养,冲任不充而成。其辨证或热或寒,或实或虚,相差甚远。可见如果不论辨证,单纯凭西医的诊断服用中成药,怎么可能个个见效呢?
二.中成药的治疗范围不能被药品说明书局限化。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滋补肝肾,养阴清热的中成药,常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引起的潮热盗汗、耳鸣遗精、口干咽燥等症状。从其说明书中,找不到任何可以治疗盆腔炎的意思,但在临床上,对于因肝肾不足,虚热内扰,气血失和的女性腰腹酸坠不适的病症,知柏地黄丸确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往往这类病人经西医检查诊断为盆腔炎。经常有妇科病人在拿了医生开的五子衍宗丸后,返回来寻问为什么给她吃男性病的药。因为其说明书上写着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疼痛、阳痿早泄、尿后余沥等病症,明显是男性药。其实,患者只注意了后面症状的描述,而忽略了肝肾阴虚这四个字的辨证。不同的病症只要它的辨证相同,就可以使用一种药物治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道理。抛开症状,完全从中医辨证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见,相同的病名,如果辨证不同,那治疗的药物肯定会有区别;反之,虽然症状千差万别,但只要辨证一致,就完全可以用相同的药物治疗。这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所在,即具有个性化的治疗,又在多样性中体现了统一性。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很多病人在医院检查诊断以后,往往是自己到药店购药。这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疾病的名称和药物的说明书并不能成为购药的唯一依据,尤其是中成药。在不清楚辨证类型的情况下服用中成药,有可能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这需要引起广大患者和社会的重视,否则药品和经济上的浪费不说,还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甚至加重病情。
含朱砂类中成药应用禁忌
朱砂为硫化物类辰砂族矿物辰砂,其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也夹杂着雄黄、磷石灰等物质。其味甘,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含有朱砂的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紫雪散、补心丸、活络丸、磁朱丸、参茸卫生丸、辰砂丸、益元散等。其中有些是常用药,因此使用这些中成药时,一定要注意其用药禁忌,以防对人体造成伤害。
朱砂有毒,肝肾功能障碍者易造成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故此类病人最好不要长期或大量服用含朱砂的中药;朱砂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中枢兴奋性,导致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神志痴呆等,儿童及老人不宜久服;脾胃虚寒、无热证者也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朱砂中因含2价的汞离子,不宜与溴化钠、碘化钾、碘喉片等同服,汞离子与溴离子或碘离子可在肠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性很强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或赤痢样大便,故忌同服;与具有还原性的西药如硫酸亚铁、亚硝酸异戊酯等同服,使2价的汞离子还原成1价的汞离子,毒性也增加,故忌同服;不宜与镇静药物、麻醉药物等同用,以免加重中枢抑制;不宜与含酶类药物如胃蛋白酶、多酶片等合用,因为汞离子能抑制酶的活性。
服用朱砂类药物时,不要食用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还应限制摄入食物中的食盐量,因为食盐可增加汞盐的溶解度,使汞的吸收增加,从而加重汞中毒。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有哪些
所谓的中成药就是以中草药为主要的原料,经过特殊的方法加工制作成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中成药一般有膏剂、药丸、散剂等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中成药都是经过反复使用,已经被证明安全有效等。虽然说中成药经过了千百年医疗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是临床上也不是可以随便胡乱使用的。下面来看一下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原则。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在应用中成药的时候,需要注意辨证施治,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地选用药物,还要注意药物的组成和功效,对于一些挚友补益功效的中成药一定要正确合理的应用,禁止滥用补益功效的中成药,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服用中成药6大误区
误区一:不对症选药 许多顾客服用中成药是很随意的,比如一咳嗽就服川贝止咳露或强力枇杷露等。其实,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对症下药。咳嗽有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之分,止咳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若不对症选用,止咳的效果必定不好。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风寒咳嗽者就不宜;通宣理肺丸偏热,风热咳嗽及阴虚咳嗽者就不宜。
误区二:随意加大用药剂量 一些顾客认为中成药药性缓慢,需加大剂量才有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的中成药含有西药成分,如消渴丸含有优降糖,大剂量服用可导致低血糖。有的中成药服用过多有副作用,如穿心莲片服用过多易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误区三:不注意使用期限 许多顾客认为中成药保质期较长,往往大量购买囤积在家。其实,不管是中成药还是西药,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而且都标示在外包装或内包装上,超过有效期的药品,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店员要提醒顾客注意中成药的使用期限,切不可服用过期中成药。
误区四:盲目与西药同服 一些顾客为了提高药效,便擅作主张将中成药与西药合用。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很多中成药都不宜与西药合用。如麻仁丸、牛黄上清丸就不宜岛胰酶同服,因为前者含大黄、大黄粉,可通过吸收或结合的方式,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而且,即使合用的中西药之间不存在禁忌,为了安全起见,也应间隔一段时间再服用。
误区五:服用苦味中成药时加糖 一些顾客服用苦味中成药时喜欢加糖,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常言道:良药苦口。苦味本身也有治疗作用。比如有些健胃药,就是靠苦味来促进消化液分泌的,加糖后会降低其疗效。
误区六:用沸水冲服 一些顾客喜欢用沸水冲服中成药。事实上,沸水冲服不但不利于药效发挥,而且部分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也会因此而丧失。另外,滋补药品中所含的糖酵素和不少营养素很容易在高温下分解变质而遭到破坏。正确的做法是用温开水送服。
中成药
我们都知道中医中药是我国医学史上的瑰宝,我们国家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医中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医学上的治疗手段。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成药的概念是怎样的,我们智慧的古人又是怎样把中成药分类的吧。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中成药的概念
一种是狭义的中成药,它主要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等,这便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另一种是广义的中成药,它除包括狭义中成药的概念外,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药药材。毫无疑问,这两种"成药"在内容上是有许多不同的。
狭义中成药所指的各种成药,均为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的中药。相对于中药药材而言,成药治病省了中药煎剂所必要的煎煮时间,更因其能随身携带,不需煎煮等一应器具,故而使用十分便。由于中成药多为经过一定特殊加工浓缩而成的制成品,故其每次需用量远远少于中药煎剂,而且成药已几乎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异味等的不良刺激,因而在服药反应上,也较易被大众所接受。
当然,狭义中成药也是有一定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成药成分组成、药量配比的一成不变上。由于配方既定,药已制成,故而成药往往不能像煎剂方药那样表现得灵活多变,随症加减,这使成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近年来,有关中成药引起的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这类报道也多起来。如朱砂安神丸口服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严重的药源性肠炎;黑锡丹久服可致严重铅中毒;牛黄解毒片口服可引起过敏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膀胱炎和过敏性皮炎;口服羚翘解毒丸或银翘解毒丸可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这些反应虽都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都较严重。
经过炮制而成的中药材成药,其优缺点也是十分分明的,优点即组方灵活适应面广,缺点则为每次使用都需煎煮加工,费时费力,应用不便。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全部药材或部分药材的煎液或提取液,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加适宜的粘合剂制成。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丸者缓也: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丸剂产生疗效较慢,药效也较持久,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是目前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但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服用剂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儿童服用更加困难;此外丸剂目前有效成分的质量标准还难以确定。
2.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适宜于制成散剂。
3.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是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有滋补调理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4.丹剂
丹剂是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过炼制、升华、融合等技术处理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为传统剂型。大多含水银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部分丸剂、散剂、锭剂品种多以朱砂为衣,因气色赤习称丹,不属于经典丹剂范畴。
5.片剂
片剂是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6.颗粒剂(冲剂)
颗粒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及含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颗粒剂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7.锭剂
锭剂是药材细粉与适量粘合剂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锭剂型大多作噙化之用。
8.胶剂
胶剂是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凝固而成的固体内服制剂。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作为补益药,适用于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体虚弱者,可单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汤剂中使用。至今胶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信誉,被广泛使用。
9.硬胶囊剂
硬胶囊剂是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于硬胶囊中而制成的剂型。主要是口服。硬胶囊外观整洁美观,易于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崩解快,吸收好。适用于对光敏感、不稳定或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或有特异气味的药物,或需要定时定位释放的药物。儿童用药、对胃粘膜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10.软胶囊剂
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特点与硬胶囊相似。硬胶囊和软胶囊经过适宜方法处理或用其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壳不溶于胃液,但在肠液中崩解释放活性成分,为肠溶胶囊。
11.糖浆剂
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它是在传统的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成药剂型。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12.合剂
合剂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质量稳定,携带方便,易保存。
13.酒剂
酒剂是药材用黄酒或白酒为溶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又称药酒。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补虚养体、跌打损伤等。
14.酊剂
酊剂是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以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成分较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适宜于制备含有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成分的制剂。
15.露剂
露剂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又称药露。临床多供内服,露剂能够保存药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16.注射剂
注射剂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经精制加工制备而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或可供临用前配制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又称针剂。注射剂可用于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急救使用。不宜在家庭中使用。
17.气雾剂、喷雾剂
气雾剂是药物和抛射剂同装封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内容物喷出的制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式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又称气溶胶。气雾剂给药剂量小,起效迅速,稳定性强,副作用小。
18.膏药
膏药是根据药方,将药材经食用植物油提取,再加红丹炼制而成的外用制剂,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又名黑膏药。膏药有通纳药量多,药效释放持久等特点,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等疾病。
19.膜剂
膜剂是药物与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薄膜状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膜剂可经口服,舌下含服,眼结膜囊、阴道内及体内植入,皮肤和粘膜创伤、烧伤或发炎表面覆盖等多种途径给药,给药剂量小,使用方便。
20.栓剂
栓剂是药材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的古老剂型。也称坐药或塞药。栓剂比口服给药吸收快,吸收后不经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生物利用度高。
21.滴丸
药物以适宜基质用滴丸法制成。滴丸易服用,在体内溶化快,奏效迅速。挥发性或不易成型的药物、速效药物,可制成滴丸。
22.其他
中成药剂型在我国正式生产使用的已有40多种,除上述介绍的外,其他剂型还有软膏剂、橡胶膏剂、油剂、滴眼剂、搽剂、浸膏剂、流浸膏剂、袋泡剂等。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我们古代的中成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古代学者很有智慧。重要虽说毒性小但是所以,对中成药的优缺点也须全面分析,不能认为是凡中药都低毒无害。凡曾经因服用某种中成药而发生中毒或过敏反应者,必须牢记,以后不可再用同种中成药。
中成药应该饭前还是饭后吃?
中成药就是用中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各种剂型的药物,一般以口服剂型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药片和胶囊之类的,因为很多人觉得抓中药来熬太麻烦也没时间,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服用中成药,但是不同的中成药也有各自的功效,所以在服用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不知道应该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下面我们就根据不同药物分类来看一下正确的服用时间吧。
1.一般治疗胃病或者对消化系统有影响的药在饭后半小时服用,但胃酸过多,或有腹泻症状的患者宜饭前服用或遵医嘱用药。
2.治疗便秘的通便药,应空腹或半空腹服用。
3.滋补类的中成药请空腹或者饭前半小时服用。
4.治疗哮喘的平喘药物,最好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服用。
5.治疗失眠的安神类中成药请于睡前半小时服用。
6.治疗月经病的调经药,应根据病情遵医嘱于经前或经期服用不同的药物,切不可自行加药。
7.其余类别一般没有特殊规定,均可统一安排在两餐之间或者晚餐与睡觉之间服用,或遵医嘱服用。
通过以上文章对不同治疗作用的中成药关于服用时间的一些注意,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不同药的服用时间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对于中成药应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这个问题,是要根据大家吃的药是属于哪一类的才能确定。如果不太清楚,那么我们建议还是要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来帮忙解决为好。
止咳中成药
咳嗽是冬季的常见症状,一旦出现咳嗽,最受人们青睐的莫过于中药止咳口服液、糖浆、膏滋之类。虽然每种止咳中成药都标有止咳化痰、镇咳平喘等功效,但由于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所以在选药时应避免盲目和随意性。下面列举几种常用止咳中成药供大家参考:
杏仁止咳糖浆 由杏仁、桔梗、远志、陈皮、甘草等药组成,此糖浆用于风寒咳嗽。对于热性、风热感冒,如口干舌燥、咳痰等热性表现者则不宜。
牛黄蛇胆川贝液 由人工牛黄、蛇胆汁、川贝母等药组成,其中牛黄可清热镇惊,蛇胆属祛风化痰药物,故此,该口服液只适用于热性咳嗽,而不宜于寒咳。适应对象是上火较重并兼痰多者,一般用于热症较深阶段。
梨膏类梨膏 由梨、麦冬、贝母、款冬花、百合、冰糖等组成。这类膏滋药多系润燥生津之品,适用于阴虚咳嗽。此种咳嗽多见于干燥时节或久咳伤阴者,表现为咽干口渴、干咳痰少或无痰。对于寒咳较多者若误用则适得其反,同时,平常脾虚者应忌用。
强力枇杷露由枇杷叶、桑白皮、桔梗、百部、白前、罂粟壳等药制成。本露镇咳作用较强,主要是其中罂粟壳收敛止咳作用强劲,对于久咳不止,干咳无痰及使用一般止咳药无效者,中医会考虑使用该药。
中成药消炎
中药在治疗人类许多疾病方面都发挥着巨大功效与作用。虽说西药对疾病的治疗更为快速,可不少西药存在许多副作用,而且一些小病也根本无须服用西药,很多中药材本身就具有杀菌消炎作用,且毒副作用要小于西药的消炎药。常见的中成消炎药包括牛黄消炎片、三金片、清开灵、双黄连等,在消除炎症方面的疗效都很不错。
1、用于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
板蓝根冲剂:可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发热。
小柴胡冲剂用于感冒后时冷时热、食欲不振、口苦咽干等症状。
羚翘解毒丸:可疏风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和扁桃体炎有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
2、用于肠道感染的中成药
葛根芩连微丸:可以解表清里、止泻止痢,用于肠炎、痢疾引起的粪便恶臭、便黄而黏、腹痛、身热烦渴等症状。
复方黄连素片: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肠炎、痢疾等引起的腹泻、心烦等症状。
香连片:可以清热燥湿,用于菌痢等导致的腹泻、腹痛、肛门坠胀等情况。
3、用于尿路感染的中成药
尿感宁冲剂:可清热解毒、通淋利尿,用于急慢性尿路感染所致的小便频急、尿黄、下腹胀痛等症。
三金片: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止血镇痛、清血散淤、补虚益肾的作用更甚,攻补结合、标本兼治。
八证散:瞿麦,栀子,扁蓄,木通,车前子,滑石,甘草,灯芯草,大黄,主治尿频尿急,小便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浊红,甚者小便不通,小腹急满等症。
4、用于皮肤感染的中成药
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常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者。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外治皮肤病,内治大便秘结,风疹湿疮等。
5、用于阴道炎的中成药
白带丸:健脾利湿止带,用于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等阴道炎症。
外阴熏洗:苍术、生苡仁、苦参各15克,黄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钟,熏洗外阴,每日2次。
6、用于胆道感染的中成药
消炎利胆片:可清热、祛湿、利胆,用于急慢性胆道感染引起的的口苦等症状。
胆宁片:舒肝利胆,清热通便,用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切除后,右上腹隐隐作痛、饭后腹胀、嗳气、便秘等症状。
哮喘中成药
哮喘可以说是一种呼吸道疾病,并且在现代医学上及时发现了抑制哮喘的药物,但是对于哮喘这个疾病还没有完全找到治愈哮喘的药物,所以一旦人患了哮喘之后,有可能会伴随自己的终身。而哮喘可以是先天性遗传形成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哮喘都应该及时治疗,因此治疗哮喘的中成药有哪些呢?
哮喘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不然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和正常的生活,可以使用中成药进行治疗。那么,哮喘中成药要用哪种?
哮喘的病人是可以选择有效的中成药去帮助治疗的,病人可以咨询医生,了解治疗的药物。
哮喘中成药是:
1、平喘丸:由款 冬花、杏仁、半夏、五味子、桔梗、麻黄、生石膏等中药组成,主治咳嗽、气喘、痰多、胸闷等症,按说明服用。
2、桔红丸:主要成分有桔红、贝母、麦冬桔梗、紫苏、款冬花、甘草等,主治咳嗽、痰多气喘等。每次1丸,日服二次。
3、哮喘冲剂:由麻黄、大力子、紫苏、桑白成、半厦、旋覆花等组成,主治咳喘气急等。
4、气管炎丸(片)由麻黄、杏仁、川贝、款冬花、杷叶、半夏、远志、桔梗等组成,主治气管炎、喘咳等症。
5、千日红注射液:为千日红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皂甙等,主要用于咳喘等症。
哮喘的人群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要吃得清淡一些,要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另外对于过敏性体质者应该少食异性蛋白类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病人支气管哮喘发病,应避免进食,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等。
哮喘的人群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营养的均衡,特别应该增加的是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硒等。这些元素在新鲜蔬菜、水果中含量丰富,微量元素硒在海带、海蜇、大蒜中含量较丰富。
所以,哮喘的病人是可以选择有效的中成药去治疗的,病人可以参考上述的介绍,也可以咨询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治疗。
温经散寒的中成药
很多女性来大姨妈都会感觉到小腹胀痛,腰痛腰酸,这多是因为身体内有诶些妇科疾病引起的,看医生的时候,医生一般会给开一些温热的药物,这些温热的药物就是温经散寒的,吃上药会使人感觉到身体暖暖,一段时间后体内的寒气就会被驱散开,那么温经散寒的中成药都有哪些呢?
艾叶,辛、苦,温。归肝、脾、肾经。辛香行散,苦燥温通,既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尤宜崩漏与胎漏。又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为治经寒痛经、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所常用。用于温灸,有温经止痛之效。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作为内服药来治疗疾病。
艾叶泡脚的好处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发生上述疾病时,可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将艾叶撕碎后放入泡脚捅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兑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汗出即可,泡完后需多喝一些温水,注意要不吃寒凉的食物,一般连续泡2-3天后,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叶水泡一次脚,在泡艾叶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可去寒又不至泻气。
但艾叶泡脚,也不能经常泡,因为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及情绪上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