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戒毒用药也“有法可循”
中药养生。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药戒毒用药也“有法可循””,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开展中医药戒毒研究已引起医药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形成了独特的理法方药,但对毒品成瘾后戒断的证候、治则及方药,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笔者认为,阿片类药物依赖综合征中医证候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
中医戒毒用药和其他临床用药一样,应突出辨证论治的特色,以适应虚实兼见、寒热错杂的病机的需要。从临床处方可以看出,对阿片成瘾的脱毒治疗,应从风、痰、毒、瘀、气、寒、虚来辨证,扶正、祛邪来论治。治疗时应谨守病机、详辨虚实、合理立法、遣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戒断早期疏风化热法
疏风化热法适用于戒断早期,一般在停药5~6小时出现。由于风邪火毒侵犯经络,燔炽肌表,毒气蕴于内而发于外。症见出汗,汗毛竖立,恶寒,涕泪流,肌肉筋骨酸痛。甚则肌肉震颤,唇暗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方用五虎汤加减。此法常用的药物还有金银花、连翘、麻黄、蝉蜕、花粉等。
戒断中期清热解毒法
清热解毒法适用于戒断中期,一般于停药后5、6日出现。阿片烟毒性温,郁而化火,火毒内蕴三焦,充斥血脉,正邪相争。症见发热烦躁,口渴喜冷饮,寒战鼓栗,精神呆丧,焦虑恐慌,谵妄如狂,肌肉抽动,或呕吐痰涎,腹痛便秘,或腹泻下注,小便黄短,唇暗紫,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此法常用的药物还有松叶、蒲公英、南瓜藤汁(叶、粉)、甘草、木棉花、金牛草等。
毒邪入血活血化瘀法
长期吸毒,毒邪进入血脉之中,扰乱了气血的运行,气为之逆乱,血为之瘀滞,或伤及五脏,耗伤气血,而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基本表现为头痛、牙痛、胃痛、腹痛、关节痛等诸痛,疼痛如针刺刀割,或痛如蚁噬,伴有奇痒,常在夜间加剧。面色黧黑,身体羸瘦,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女子闭经。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其治疗或为行气活血,或为温阳活血,或为益气活血。如康复宁Ⅲ号以川芎、元胡、丹皮活血行气止痛为主药,辅以枣仁、菖蒲养心安神,又兼敛汗生津、开窍和胃的疗效,佐以法半夏、枳壳降逆气、消痞积。瘾消舒以川芎、延胡索活血化瘀,配合白芍柔肝缓急,天麻平肝熄风,附子温肾助阳,甘草调和诸药。救迷良方以当归、血竭配伍西洋参、川连、牛黄、白术、黄芪、甘草、黄柏、七叶一枝花等,该方具有解毒祛邪、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固本安神的作用。常用组成复方的药物有延胡索、红花、川芎、降香、萝芙木、缬草、地不容、白屈菜、岩陀、夏天无、蛇毒、洋金花、祖师麻、红景天等。
ys630.COm精选阅读
中药用药禁忌
药物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两重性,利用前者、避免后者是选药组方的基本原则。后者就是用药禁忌的问题,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等内容。
一、配伍禁忌
中药七情中的相恶和相反的配伍关系,均属用药禁忌。有关反药的内容,历代古籍中记载并不一致,被后世公认并影响较大的是金元时期概括的十九畏和十八反: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其中十九畏的畏,与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并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二、妊娠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针灸戒毒得到认可
美国医学院研究人员在《内科医学档案》学刊上发表大型临床研究报告指出,针灸对古柯碱等毒瘾病人确实具有很好的疗效。
虽然首次进行这项大型而且严密的实验,但全球各地早就有大约1000个诊疗所以针灸治疗毒瘾的病例,其中,光纽约州就有175个。
这项研究是由研究小组对82名海洛因和古柯碱毒瘾病人进行针灸等治疗。
研究人员说,不论海洛因毒瘾或古柯碱毒瘾,针灸都有高度安慰剂效应,可以减低病人对毒品的欲望。不过,到底实际过程如何,研究人员表示,老实说,我们不知道。我们刚开从西医观点研究针灸的生理、物理作用。
从这项临床实验,研究人员观察到用针妥当可以平衡人体的电流,也就是说,针灸可以帮助人体自我治疗。不过,他承认,针灸恢复人体自疗功能的详细过程,没有人真正了解。
研究人员说,不管针灸的细部物理化学功能为何,要治疗酒精、毒品、香烟等瘾头,仅仅针灸一项不足奏效,还须配合团体治疗和心理辅导等措施。
实验报告加强了针灸确有疗效的说法,而在美国,有执照的针灸师已超过1.5万人,可见针灸大有成为主流医学的趋势。
熬夜人士护胃有法
经常熬夜的人,中医称之为阴虚火旺之人,此类人也常有肠胃毛病,可通过食疗改善,达到护胃目的。
●食疗方一:生地瘦肉汤
材料:生地15g、瘦肉250g
制法:煲汤饮用
适用:2-3人量
●食疗方二:鲜百合银耳糖水
材料:鲜百合30g、银耳30g、雪梨1个、燕窝10-30g、冰糖适量。
制法:放冰糖与其他材料炖糖水
适用:2-3人量,有养阴凉血之健胃作用
●食疗方三:玉竹汤
材料:玉竹30g、瘦肉半斤
制法:材料共煲汤
适用:2-3人量,适合大便燥热便秘者。
●食疗方四:土茯苓芡实汤
材料:土茯苓30g、芡实30g
制法:煲汤饮用
适用:2-3人量,适合大便湿热、便溏者,可清热,令大便恢复正常。
穴位开闭有限,掌握有道可循
穴位是每一个气血流通的节点。气血运行出现拥塞的话,点揉那些堵塞的穴位,也可以缓解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穴位是按摩作用的部位,穴位的状态如何对按摩效果影响较大。子午流注学说提到,穴位的气血旺衰有时间变化,不同时间按摩可借助穴位开、闭的不同变化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按摩是中医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对人体穴位施以按、揉、摩、点等各种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与针灸相比,按摩的技术要求比较低,危险性比较小,因此被普通群众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问题也出现了,很多人觉得按来按去效果却不明显,从而失去了对按摩的信心。
穴位的气血旺衰有时间变化,许多人不遵循穴位的开闭变化,胡乱按摩,自然疗效不显著。一般来说,按摩需要用子午流注纳子法开穴,然后结合疾病变化的周期选取按摩的最佳时机。
子午流注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子午流注纳子法则指,用干支顺序表示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以对应相关的脏腑经脉腧穴进行针灸、按摩的一种方法。
根据子午流注,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旺,通行气血。
10.子时(23点至凌晨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有利于养血。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
因此,掌握穴位开闭时间,可以事半功倍地通经活脉。
中药也会过敏吗?
有人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药,药性平和,副作用少,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事实上,中药使用不当同样有危害,还会因此丧生。同西药一样,也能引起过敏反应,能引起过敏的中药有60余种。另外中成药、中药提取的注射针剂也可致敏。
中药致敏有单味引起的,如:紫草、鱼腥草、葛根、地龙干、板蓝根、大青叶、丹参、红花、大黄、穿心莲、川贝、胖大海、三七、乳香、乌贼骨、人参、熟地、蟾蜍等;有复方成药致敏的: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小活络丹、大黄苏打片、复方桔梗片等;还有复方柴胡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复方当归针剂、穿心莲针剂、复方地龙等;外用药如:红升丹、二宝丹、阳和膏等。
中药致敏的机理,中医认为应归于禀赋不耐,邪毒内浸;现代医学认为变态反应是主要因素。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皮炎,皮肤出现大片红色丘疹,局部瘙痒、灼热,有时伴有发烧、烦躁不安、胸闷、恶心,严重者可致心律失常、溶血反应和过敏性反应,甚至致死。怎样预防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谨慎用药。遵医嘱对症用药,用外敷药注意用药方法,先从小片试验,观察24小时以后,再继续大面积使用。
用药后一旦发现有皮疹前过敏反应,立即停用。症状轻者,可服用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和钙剂;反应重者,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赛米松等。
中药也需要防过敏
西药有过敏反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许多人在服用或注射某些药物时,要进行试敏。而对中药的过敏反应却有所忽视,甚至有人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药,药性平和,副作用少,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但事实上,中药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危害与西药是一样的,务必要高度注意。
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多形红斑、湿疹样皮疹。常见的致敏中药为:煎服蒲公英、熟地、木香、砂仁、金钱草、瓦楞子、土鳖虫、天竺黄等;冲服的有生蜈蚣粉;口服的有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丸(片)、犀黄丸、回天再造丸、六味地黄丸、小活络丹等;外敷的有五虎丹或石膏粉;肌肉注射的有板蓝根、柴胡注射液等。
局部过敏反应
如口服六神丸、枇杷膏,可以引起喉头水肿,部分人接触枯矾的部位会出现过敏的丘疹。
全身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致心律失常、溶血反应,也可以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症状,甚至出现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后果则不堪设想。容易引起此类过敏反应的药物有:口服的牛黄解毒丸;肌肉注射的板蓝根、穿心莲、柴胡;静脉滴注的复方丹参液等。
为了预防中药过敏,在购买药物前,应详细了解药物成分、性能及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用药时,要遵医嘱对症用药,切不可自行其是。用外敷药时,还要注意用药方法,先从小片试验,观察24小时后,再扩大使用面积。如果在用药时出现过敏反应,应当立即停药,马上采取抗过敏治疗措施。症状轻微者,可服用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和钙剂;症状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更要注意的是,要认真区分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和疾病出现的症状,不要把过敏反应看成是疾病加重而再加量用药,这样只会加重过敏反应。尤其是使用中药针剂出现过敏反应较多,症状较重,所以家庭最好不要使用,如果确实需要,应当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中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
中药中有几味药是专门调治妇科疾病,改善女性体质的,它们是芦荟、珍珠、枸杞子、白芍、川芎、当归、黄芪,因此这几味药能够给女性带来美丽和健康。其中,白芍、川芎、当归外加一味熟地,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妇科名方“四物汤”中的四味药。
《中药大辞典》中对这几味药作用机理的描述,可让更多女性深入了解,并从中汲取营养,为健康和美丽打好基础。
当归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它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
黄芪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的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白芍《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川芎在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有效。壮筋骨,调众脉,养新血……”《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珍珠历来是名贵的中药材,对皮肤有特殊的滋养保健作用,能保持颜面细腻白嫩,并可促进人体细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缓皱纹的产生。中医认为它具有养阴安神、镇心熄风清热、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晕、头痛、耳鸣、烦躁、失眠、惊悸等病症。
芦荟对女性来说,芦荟是最熟悉不过的美容品。中医看来,芦荟能治疗清热、通便、热结便秘、妇女闭经等症。
枸杞子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中药吴茱萸用量,根据病情来用药
吴茱萸这一中药的药用价值很多,主治驱寒止痛,特别是治疗头痛,痛经,腹痛,呕吐方面效果很好,对于它的用药量也要把握好,这就要在医生的吩咐下用药,才能够发挥药效。
1、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仁存堂经验方》)
2、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须强服。(《兵部手祭方》)
3、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一钱。(《圣惠方》)
4、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名回令丸)
5、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吴茱萸与干姜,均有温中散寒功效,治疗寒郁中焦,脘腹冷痛等证,二药常相须为用。然干姜尚能温上焦,温肺经化饮止咳;吴茱萸还能温下焦,温肝以治寒疝腹痛,助肾阳以治寒泻,温营血以治经闭。
7、吴茱萸、黄连、生姜,三药均有止呕作用,然而吴茱萸温肝而治肝寒犯胃之呕苦,生姜能温中而治胃寒上逆之呕水。
感冒别用药 巧用中药方缓解病情
染上感冒,很多人都选择上药店买感冒药自行服用。但像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先咨询医生意见再服用感冒药,因为特殊人群有特殊的医学指标。那么,小感冒可以不吃药吗?……
感冒初期巧用小药方
中医认为在寒热失调、过度劳累、情绪紧张、起居不规律等情况下,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失调,邪气侵入导致感冒。推荐了几个小药方,可用于缓解感冒初期症状。
风寒感冒: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痰清稀色白、恶寒、无汗、头痛、肢节酸痛等症状,可能是风寒感冒引起的,应采取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方法。
流感预防方为:生姜10克,大枣5克,水煎服。适合于风寒感冒症状极轻时使用。如果症状明显,大家还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含紫苏叶、葱白、生姜、防风等药物的中成药。
风热感冒:如果自觉发热明显(体温不一定升高)、稍感恶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口干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黏稠等症状,可能是风热感冒;应采取辛凉解表,清肺透邪的方法。
此时可选用此小药方:金莲花3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代茶饮。
症状稍重时可选用含有连翘、板蓝根、淡竹叶、薄荷、牛蒡子,芦根、黄芩、生石膏等药物的中成药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假如感冒时体温超过38°C,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症状明显,出现严重咳嗽、甚至引起胸痛;
或者在感冒时,自己服药3天仍效果不佳,也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甚至引起其他疾病。
切忌服用中药不是也能变毒药
无毒副作用 中药大多来自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炮制,适当配比,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绝对不能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如果长时间、大剂量服用同一种药物,那么也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不能用于急救 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等都是古人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良方。现在已根据古方制成疗效更好、更迅速的中药制剂。所以,只要用之得当,中药也可以治疗急性病。 可以长期应用 许多中药,特别是矿石类中药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可致肾损伤等。因此,需要长期服用中药者,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任意加大剂量 有的中成药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服用时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即使是不含毒性成分的药品,也不可随意过量服用。如更衣丸,其主要成分是芦荟和朱砂,其中朱砂为矿物类药物,适量服用可镇静促眠,过量服用则适得其反。 不需对症选药 中医讲辨证论治,即对症下药。如蛇胆川贝液偏寒,风寒咳嗽者不宜;消咳喘则偏热,黄痰带血者不宜。 煮沸或用沸水冲服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中成药均应以温开水吞服。沸水冲服或是煮沸后服用不但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部分挥发性药物成分也会因此丧失。另外,滋补品所含的糖酵素和不少营养素很容易在高温下分解变质。 苦味中成药加糖 苦味本身也有治疗作用,比如有些健胃药靠苦味来促进消化液分泌,加糖后会降低其刺激作用。同时,药物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的蛋白质鞣酸可与糖起化学反应,因此加糖不但影响药效,还可能危害健康。
补肾中药也能治耳病?
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对治疗耳鸣、耳聋,改善听力有一定效果,特别是一些补肾中药,疗效更加显著,这正应了中医肾开窍于耳的理论。现介绍几种可以治疗耳病的几味补肾中药。
淫羊藿:有补肾壮阳、强健筋骨之功。研究发现,本品与其他补肾药物配伍,能治疗肾虚耳鸣、耳聋,可保护和改善肾功能。
补骨脂:有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之功。药理研究表明,补固脂有改善耳蜗血液循环的作用,是目前治疗听力下降、肾虚耳鸣、耳聋的有效药物之一。
骨碎补:有补肾、接骨、活血之功。临床观察发现,骨碎补煎剂与硫酸链霉素同用,能明显减轻硫酸链霉素的耳毒性反应。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之功。研究发现,茯苓降低血中及内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减轻耳毒性药物对内耳的损害。
丹参: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之功。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改善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耳蜗血流量,促进细胞有氧代谢及能理供应。
葛根: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之功。研究表明,葛根能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对内耳细胞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川芎能扩张血管,调节耳蜗血流供应,从而改善耳鸣、耳聋诸症。
灵磁石:有潜阳安神、聪耳明目之功,研究发现,耳聋与铁代谢紊乱有关,灵磁石含铁量很高,故可治疗听力障碍。
冬虫夏草也是补肾中药的一种。有补肺肾、益精气、止喘嗽之功。临床观察发现,冬虫夏草能防止药物性肾、耳损伤等耳病、肾病,可为临床安全应用肾、耳毒性抗生素提供保障。
中药入菜也可养生防病
养生导读:你知道吗,中药并不是只能治病,有时一些中药入菜,也能达到强身健体,祛百病的作用呢,下面我们为您介绍四种中药入菜的宜与忌。
一、补气:饭中放点黄芪。
功效:强心、提升阳气,可预防感冒、增强免疫。
黄芪
宜:较适合用于汤品,将黄芪与所有食材一起下锅熬煮至少30分钟,建议搭配寒性、凉性食物,如黄芪冬瓜汤。
忌:便秘燥热者不宜。
二、补血:饭中放点枸杞。
功效:补血及明目,有助降血糖、血压、胆固醇。
宜:可加入汤品或菜肴,易腹泻虚寒体质,建议搭配温性、热性食物入菜;易便秘燥热体质,应搭配寒、凉性食物,汤品或菜肴快做成后再加。
忌:勿单独服用,以免虚寒者愈寒、燥热者愈热。
枸杞
三、滋阴:饭中放点黄精。
功效:可润肺止咳、滋补脾胃,具有凉润作用。
宜:较适合用于汤品,将黄精与所有食材一起下锅熬煮至少30分钟,建议搭配温性、热性食物,如黄精鸡汤。
忌:因性质寒凉,较适合燥热体质者。
四、温阳:饭中放点核桃。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
宜:可加入汤品或菜肴,建议与寒性、凉性食物一起入菜,如核桃烩百合,汤品或菜肴做成后再放入核桃。
忌:易口烂的燥热体质者,勿单独食用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