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耳穴压豆养生知识 > 导航 > 哪种食物能减肥

贴耳穴不只是能减肥而已

耳穴压豆养生知识。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贴耳穴不只是能减肥而已”,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若干年前,耳穴和针灸被人们所认识可能大多由于其对减肥有着十分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认为,很多情况下,用耳穴和针灸治疗疾病,调养身体后,过胖的人会发现自己的体重在逐渐接近正常,而营养不良,过于瘦弱的人也会发现自己在变得更加匀称、有活力,容光焕发,这其实都是对穴位刺激,调养身体的附加效果而已。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动一发而牵全身。不要把减肥或者美容这些表面上更容易被大家期待得到的结果与实际针灸调理身体,调整阴阳平衡,治疗、预防疾病的作用划等号。这样无论对针灸、对耳穴、还是对中医,都是及其不科学的看法,是片面而又肤浅的。

关于耳穴:

耳朵像一个倒置的胎儿,人体的许多器官都在耳朵上有反应点,我们称之为穴位。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区域。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根据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图看到: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传统的穴位贴敷手法为用贴布将王不留行豆贴到所选的耳穴穴位上,嘱患者一天按揉4-5次,每次揉到耳朵发红,感觉发酸胀为止,这样一个一个逐渐刺激穴位,产生疗效。

现在,耳穴治疗逐渐发展,采用多头电极经络电脉方法配合耳穴,,可以同时刺激六个耳部穴位,经验处方通过连接到针尾的电极给穴位以微小电流的持续刺激,模拟医生的手法操作,比普通针灸刺激时间更长,多个穴位同时起效,有主穴配穴,针对主症重点调节,对兼症协同起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穴处方,加之电脉冲刺激平和而持久,疗效更稳定, 疗效稳定,绿色无毒副作用,所以每次仅需15分钟左右的治疗时间就可以达到疗效。再配合传统耳穴治疗,对失眠、神经衰弱、头痛、疲劳综合症、高血压等多种常见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ys630.COm精选阅读

肾虚不只是男性的“专利”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精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肾精充足则身体强健,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肾虚则生命力减弱。中医调治肾虚,可改善内分泌失调状况,舒肝解郁,养血调经,健脾和胃,益气养阴,从而达到以内养外,未病先防的作用。

王立忠教授强调,中医补肾应先弄清是肾阴虚、肾阳虚还是肾气虚。

■病例一:22岁的洋洋是一家报社的记者,由于职业的关系她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近1年来,她一向都准时的好朋友开始紊乱了,总是迟迟不来,有时甚至3个月才造访一回,并且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洋洋每次在一周前就感觉到乳房胀痛,腰痛,小腹也隐隐作痛,脸上的雀斑也多了起来。

医生检查:脉弦,舌质暗淡。

临床辨证:肝郁肾虚导致月经失调。

中医对策:滋阴补肾,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方药组成:乌药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柴胡12克,当归12克,川断12克,牛膝、泽泻、丹皮各10克,丹参、制香附、枸杞子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的代表药可酌情选用逍遥丸和六味地黄丸。忌吃辛辣刺激、煎炸爆炒、性热上火、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食物。

■病例二

:43岁的胡女士近两年来总是感到疲惫不堪,吃不香、睡不安,腰酸背痛,畏寒发冷,下肢稍肿,大便稀清,小便色清。

医生检查:舌体胖大、质淡、有齿痕,脉象沉弱。

临床辨证:脾肾阳虚所致。

中医对策:益气健脾,温补肾阳。

方药组成:熟地、山药、山萸肉各12克,杜仲、炙甘草各10克,党参12克,炙黄芪20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怀牛膝12克,破故纸12克,制附子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贴耳穴减肥


减肥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们找到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是没有办法彻底减下肥来,就会想到要采用贴耳穴的方式来进行减肥,这种方法其实效果并不算是那么好,这个穴位主要就是可以有疏通经脉,治疗皮肤疾病的效果,不是能够达到减肥的目的,若是想要去减肥还是要采用运动和饮食疗法。

1.耳中(膈) HX1

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

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皮肤疾患,顽固性的皮肤瘙痒、荨麻疹。

2.直肠HX2

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应用:便秘。

3.耳尖HX6、7

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

4.风溪SF1、Zi

定位:耳轮结节前方,指与腕之间,耳舟1、2处交界处。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指掌角化症;痤疮。

5.交感 AH6a

定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应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6.子宫(内生殖) TF2

定位:在三角窝前1/3的凹陷处。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白带过多,盆腔炎;黄褐斑,痤疮;肥胖。

7.神门TF4

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应用: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湿疹,瘙痒;戒断综合征。

8.盆腔TF5

定位:在三角窝后3/1的下部。

应用:带下病,盆腔炎、附件炎。

9.肾上腺TG2p

定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应用:低血压,气血不足,面色晄白,头晕眼花。过敏性皮肤病。

10.皮质下 AT4

定位:对耳屏内侧面。

应用: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性头痛;身体虚弱。

11.对屏间 AT1、2、4i

定位: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

12.口 CO1

定位:耳轮脚下方前1/3。

应用:面瘫。口腔炎,口角炎,口周痤疮。

13.胃 CO4

定位:耳轮脚消失处。

应用:消化不良,腹胀;失眠、口臭;痤疮,酒糟鼻;肥胖。

14.大肠CO7

定位:耳轮脚上方的前1/3处。

应用:便秘;肥胖;痤疮。

15.肾 CO10

定位: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后部。

应用:早衰,脱发;神经衰弱;月经不调。

治疗骨质疏松症不只是简单补钙


本文导读: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大家越来越关注如何保养好自己的身体。特别是对补钙的产品更是不遗余力的宣传,让部分消费者以为:“骨质疏松就是要补钙”。这是正确的吗?


正解:钙少不得,但却治不了骨质疏松症。治疗骨质疏松症必须辨明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很多患者不把骨质疏松症当病,即便出现腰背腿部疼痛、频繁抽筋等明显骨质疏松症状,也误以为是缺钙,觉得吃点钙片,买点补钙保健品,喝点牛奶就行。

骨质疏松症有原发的,有继发的,有跟缺钙有关的,也有跟身体激素水平有关的。骨质疏松症中有一种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甲状腺问题、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是其发病原因。对这类骨质疏松症,患者除必须治疗其他疾病外,还得做骨质疏松方面的治疗,两者结合才有好疗效。

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为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人两类患者,两种病况的机理并不一致。绝经女性的骨质疏松症跟雌激素有关,更年期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导致破骨细胞的活性大大强于成骨细胞,这种患者不仅要补钙,还得吃抗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

而老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跟钙的吸收密切相关。钙的吸收依靠维生素D,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体内脏器能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强的维生素D3,帮助钙吸收。老年人的皮肤角质化,肝肾功能也会下降,导致钙的吸收能力差,骨钙容易流失。因而,老人除补钙外,还得通过加强运动、多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同时也需要吃一些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药物。

误区2 钙吃得多,就不会缺钙

正解:只吃不动,钙会被大量排出体外。钙确实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基础,钙含量高的食物也很多,如牛奶及乳制品、虾皮、豆类及豆制品、海带、坚果等。现在的食物品种丰富,大家饮食稍微注意一点,不会吃不到钙。更何况很多人生怕钙不够,会额外吃钙片,吃补钙保健品等。

但钙吃得多,未必吸收得就多,钙的吸收从不 坐享其成 ,必须有充足的运动量,要晒足够的阳光。从临床看,久坐不动的白领,即使天天吃钙片,仍是缺钙的高危人群。这是因为,阳光能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而运动就等于给大脑发出指令:身体需要钙,快快储存多点钙吧。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指令,大脑认为身体不需要很多钙,吃进的钙多数就会通过代谢系统(如大小便)排出体外。

从补钙角度讲,频繁地喝咖啡、浓茶也不是好习惯,因为咖啡、浓茶中的鞣酸含一种叫磷酸盐的成分,会阻碍钙的吸收。

此外,补钙也不能临时抱佛脚。人的骨钙量在35岁时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钙不断流失,补钙效果也会差很多。所以,补钙应该从小开始,注意含钙食物的摄取,注意运动锻炼,多在户外活动,并坚持下去。如此一来,到了中老年,钙就不会缺得厉害。相反,如果从小就不注意为身体储存钙,骨钙峰值比较低,将来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就会更高。

误区3 年轻人不得治疗骨质疏松症

正解:人们通常以来,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疾病,殊不知,在年轻时危险就已经潜伏在你周围了。

人在25 30岁会达到最大骨量,即骨峰值。因此,人老以后会不会得骨质疏松,什么时候得,或者骨质疏松的程度,都和儿童、青年时期骨头的生长息息相关,所以要注重这个时期的预防。

而且,某些特殊类型的骨质疏松,包括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骨质疏松和因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会发生在某些年轻人,甚至青少年身上,例如库欣综合征、甲亢、甲旁亢等内分泌疾病,或者接受特殊的药物治疗,如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导致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会很大。虽然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很低,但对患者影响时间长、危害严重。

原发性骨质疏松一般是发病以后才开始用药,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应当提前用。比如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会影响女性激素的水平,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很高,可以 防患于未然 ,即尽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再辅以必要的骨密度测定,适时开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另外,这些病人在选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时,一定不能乱用,否则还会导致原发病恶化。例如,患有雌激素相关性肿瘤者,如患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时,就不能选用雌激素类药物。虽然现在大多数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毒副作用都很小,但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对于这类年轻人,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相似,都要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但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使用抗骨吸收的药物及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时,要非常谨慎。一般来说,只使用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相对安全、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无不利影响的药物。而且,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用药时机的选择也和老年人的不一样,其诊断需要将骨密度与同龄人骨量平均值相比,如果低于2.0个标准差,就可以认为存在骨质疏松。而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开始用药的标准,是与青年人骨量最高时的骨密度的平均值相比,降低2.5个标准差。

当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诱发继发性骨质疏松,如嗜酒、过度吸烟等。

99热心医生温馨提示,如若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没有骨质疏松症,但骨峰值小或处于亚临床期,所谓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即使此时补钙效果差了,但也必须马上改变生活方式,注意含钙食品的摄取,更要重视运动,多晒太阳。

佝偻病并不只是缺钙引起的


佝偻病是很多人不太熟悉的疾病,这类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较大,而且患有这样疾病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会使得患者病情变得更加严重,那患有这样疾病的原因也是比较多,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患者疾病原因也是有着一些区别,所以治疗的时候方法也是不同的,缺钙会引发这样疾病,那佝偻病并不只是缺钙引起的。

佝偻病在引发上也是有着多种原因,那佝偻病并不只是缺钙引起的,所以对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不能单一的进行,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佝偻病并不只是缺钙引起的:

误解一:把佝偻病称为“缺钙”

绝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佝偻病就是缺钙引起的,只要是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错误的认识虽然同过去相比,已经减少了很多,但是仍然是存在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当然,也有部分小儿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V-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是V-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

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家长十分重视补钙,给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V-D,结果是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小儿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小儿厌食。

误解二:佝偻病小儿血钙低

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如果维生素D缺乏是可以导致两种情况的,其中一种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表现是以骨骼为主。

血钙可在正常范围或偏低,一种是V-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六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以血钙低为主要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当V-D缺乏时,甲状旁腺代偿性分泌也不足,不能使低血钙恢复,出现低血钙表现。因此,患佝偻病时血钙不一定低。

误解三:预防佝偻病和治疗佝偻病分不清

预防佝偻病是在小儿未患佝偻病前,给预防性投药,维持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偻病发生。

一旦患了佝偻病就需要治疗了,治疗佝偻病与预防性使用V-D和钙剂的量差异很大,治疗后病情稳定,仍需要使用预防性给药。

以上就是对佝偻病并不只是缺钙引起的详细介绍,佝偻病引发还有很多种原因,而且在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患者也是需要积极的配合,这样对自身疾病的控制,才会有很好控制,使得疾病不会在继续发展的。

板蓝根的功效多 不只是防治感冒


养生导读:板蓝根是一种中成药,家中常备的防治感冒的就有板蓝根冲剂。其实板蓝根的用途不仅是治疗感冒,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多,对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都有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但要注意了,板蓝根也有副作用,不是所有人都能吃板蓝根的!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板蓝根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中成药。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性味苦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自古以来传统医学用之治疗温毒发斑、喉痹、大头瘟、丹毒、痈肿等的热毒证。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板蓝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它能抑制病毒和各种细菌的生长,如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等。因此板蓝根被制成多种剂型,如板蓝根冲剂、片剂和复方口服液等,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服用板蓝根冲剂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成人服用剂量可以每次1~2袋,每日3次。幼儿园和学校易出现流感、腮腺炎、水痘、流脑、手足口病等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若服用板蓝根冲剂可起到良好预防作用。儿童用量为半袋至1袋,每日3次。

板蓝根

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板蓝根冲剂也可起到一定预防和治疗功效,它可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对一些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如水痘、带状疱疹有预防作用。它还能用于治疗疱疹性口腔炎,可促进口腔黏膜的再生和溃疡愈合。

总的来说,板蓝根是清热解毒的中药,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很受一些家长青睐。它含有多种氨基酸、靛青等,有清热、解毒、凉血等功效,对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譬如流感、流脑、肺炎、肝炎等,都有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板蓝根的治病验方

病毒性肝炎:取茵陈、板蓝根、贯众各15克,水煎服,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

感冒:取板蓝根、贯众各2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天为1个疗程。

腮腺炎:取板蓝根30克,贯众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5天为1个疗程,或取板蓝根30克,野菊花5克,金银花10克,水煎代茶饮。

红眼病:取蒲公英、板蓝根各9克,野菊花6克,黄连3克,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先熏后洗患处,每日3~4次

此外,如果病情严重的,建议马上就医。

板蓝根的副作用

板蓝根是家中常备的治疗感冒的制剂,也成为家长给儿童预防感冒等疾病的首选。专家提醒,经常服用板蓝根预防疾病并不科学,因为常用板蓝根可能造成孩子免疫功能下降,甚至损害消化系统、造血系统。所以小儿感冒不可常用板蓝根。

警惕板蓝根的副作用

板蓝根作为一种药品,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当人体的肝脏解毒能力下降时,如果仍然长时间大剂量服用板蓝根,就会造成蓄积中毒,伤害人体消化系统与造血系统,容易造成上呼吸道出血、白细胞减少等,这样的病症在幼儿中尤为常见,这是因为幼儿的各种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肝脏功能尚不完善,体内分泌的解毒酶不足。

板蓝根属于性寒之药,对于预防和治疗实热之证有较好疗效,但是对于那些脾胃虚寒的幼儿来说,经常服用板蓝根,会让他们出现口淡、疲劳等症状,造成体质下降,不仅不能防病,反而容易致病。

所谓多服久服不伤人实则不然。《家庭医学》刊登过《小儿滥服板蓝根危险》:小奇的妈妈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在家给孩子服用了两个星期的板蓝根冲剂,谁料小奇突然出现头昏、胸闷、呕吐等症状,吓得大家急忙将他送行医院。医院检查后,发现罪魁祸首正是板蓝根。

实际上在临床中使用板蓝根冲剂造成小儿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的病例屡见不鲜。据研究,板蓝根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有的患者口服板蓝根后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粘膜刺激症状,表现为胃肠绞痛和消化道出血(《张冰等,中药不良反应概论》)。有的因服用板蓝根而发生急性溶血性反应,出现黄疸、急性肾功能不全,也有服用板蓝根出现药疹的报道。另外,板蓝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案例也非常多。

我国流行病学的权威祖述宪提醒,在流感来时,大众不要轻信草药,跟风抢购板蓝根和白醋陈醋,喝大锅草药汤。因为这种非理智的群体行为,每当传染病流行时都会发生。在SARS流行期间,有些农村中小学盲目地让学生服用包括板蓝根在内的中草药,结果当地根本没有疫情,空惹来大批学生草药中毒。

不是所有人都能吃板蓝根

虽然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但专家提醒:从中医角度来看,板蓝根并不适合所有人群,脾胃虚寒者、幼儿或年老体虚者及过敏体质者并不合适服用板蓝根。

不是所有人都能吃板蓝根

药监部门建议,板蓝根味苦性寒,适用于体内热邪导致的风热感冒,适合的人群是平常体质偏热的人。体质偏虚寒的人过量服用板蓝根容易引发胃痛、畏寒、食欲不振等症状。特别是脾胃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及儿童,乱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药监部门还提示,老人、小孩、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病较严重的患者不可随意服用板蓝根,一定要咨询医生后遵医嘱服用。

贴耳穴不只是能减肥而已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