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的中药 > 导航 > 养生的反应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

养生的中药。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本草书籍中,常在每一味药物的性味之下,标明有毒或无毒等字样。毒药一词,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如前所述,药性都各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就是根据药性的无毒有毒来分类的;大体上是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而可以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有毒的药物用后多有强烈的医疗作用。可见在古代对于毒的概念,是广义的。故张子和说: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张氏的论述,进一步解释了毒药的广义含意,并阐明了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但是,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后世许多本草书籍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注的大毒、小毒,大多是指一些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所以,毒的含义已不是古时那样广义的概念。认识每一药物有无毒性以及毒性之强弱,在医疗上有时可以采用以毒攻毒的法则,如应用适宜的毒药来解疮毒、除毒病、杀虫等就是。同时,认识各种药物的有毒、无毒,大毒、小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作用之峻利或和缓,仰能根据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地选用药物和确定用量。并可通过必要的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来减轻或消除其有害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关阅读

中药不良反应与什么有关


为什么我们国家能够在世界立足呢?因为我们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国家有着渊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国家对医学有所贡献的不得不说的就是中药,中药性温,能够让病人起死回生。但是是药三分毒,那么中药有什么不良反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看吧。

中药不良反应9大因素大凡药物都有—定的偏性,古人亦称“毒性”,而中医能“补偏救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诚如张景岳所言:“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临床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一般是很少出现不良反应的。但对一些确实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历代医家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实践,并通过不同的加工、炮制、配伍,不仅提高了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而且很大程度上消除或降低了某些药物的毒性,减少了副作用,基本上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然而由于环境的变化、新剂型的出现以及人为因素等等,致使现今临床用药中,中药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除已知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外,就连人参、丹参、三七、川芎等很普通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亦屡见不鲜。细究之,造成中药不良反应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药物毒性效应:有些中药本身含有毒性成分,如附子、草乌等,若加工炮制不规范、使用不当或超剂量使用,就会引起乌头碱中毒的不良反应,出现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四肢发麻、头昏眼花、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心律紊乱等症。半夏不依法炮制,生用可致舌、咽、口腔麻木和肿痛、流涎、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窒息。再如雄黄中的砷,朱砂中的汞,都是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另外,药力峻猛的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亦多,如大黄、麝香、大戟、商陆等。六神丸方中有牛黄、蟾酥、冰片、麝香、雄黄粉等,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因药力峻猛(且蟾酥、雄黄并含毒性成分),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就多,如引起药疹、急性咽喉炎、先兆流产、药物性肝炎、心律失常、心脏损害、过敏性紫癜,甚至引起中毒性休克。

虽然说中药是我们老祖宗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流传下来的,但是并不代表就一点缺点都没有,我们在用中药治病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你吃的中药是否适合你的身体体质。如果不适合就很容易发生副作用,可能没把你的病治好,就已经把你的命夺走了。不管如何,用药都需谨慎。

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有哪些

1、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有哪些

1.1、很多中药是有毒性的。凡有毒之中药,多数性质激烈、作用竣猛,易毒害人体。其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或极小,安全性低。如:砒石、千金子、巴豆、乌头、马钱子等。若用之不当或超过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轻者伤身,重者毙命。

1.2、过敏也是中药的一种不良反应。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的情况屡屡出现,导致过敏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中药怎么熬

2.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2.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3、熬中药用什么锅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中药的优点

中药虽然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优点: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服用中药的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

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忌用。

3、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4、中药汤剂禁忌过夜服用。因为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喝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我们国家是有着深厚内涵五千年文化的古国,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在还没发明医药的那个时期,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发明了各种用药方法,这一体系统称为中医。中医当然就用的是中药,那你们知道中药被人体吸收后会发生什么不良反应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看吧。

首先要看具体的用药,每一味中药的药性都不同。再要看方剂的组成是否合理。还要看药物是否对证。总体而论,是药三分毒!用对了就治病,用错了就致病!

概述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和临床症状,分析中药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认识到“中药无毒副作用,无过敏反应”的观点是片面的,中药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本文试就中药不良反应作一简单的分析。  

1 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和临床症状  1.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药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中药的过敏反应尤以过敏性皮肤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常见。  1.1.1 过敏性皮肤反应:发生过敏性皮肤反应的中药品种很多,有单味的中草药、中成药及复方制剂。临床症状表现为多种皮肤病变。轻者瘙痒,粟粒样疹,荨麻疹,紫癜型药疹,湿疹皮炎样药疹;重者为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以及重症多形红斑等。有的中药还可致光敏性药疹[1]。  1.1.2 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中药多为中成药及复方制剂,尤以中药注射剂为多见。其症状为头晕恶心,胸闷气喘,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血压下降或测不到等,如抢救不及时,则可致死亡。有报道,外用中药偶可致过敏性休克[2]。  1.1.3 其他:其他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性发热、过敏性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静脉炎、迟发性复视、药物性肝炎等。  1.2 毒性反应:中药发生毒性反应往往是由于误服或超剂量服用所致,轻者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重者为中毒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虽然中药是传承自我们的老祖宗,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但这并不代表中药就对我们的身体不会有一点点的副作用。中药性温,很适合我们中国人的病症,但是对于特殊体质的人来说,他们的体质也是承受不起中药的副作用的。所以,当我们在选择吃中药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看自己适不适合。

白芍的不良反应


白芍是一种中药,现在白芍经过了行业的加工后,制作成的不同的药剂,白芍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关节炎症,同时也能缓解许多的疾病,在用药方面只要按照一天用药2到3次左右,每次用药两粒的方法来服用,根据医生的嘱托,这样就可以轻松的达到治疗病情的效果。

白芍总苷胶囊吃后腹泻是怎么回事?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患病后,临床的主要正常表现为慢性、对称性,患者会出现关节病变、多滑膜关节炎等的症状,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治疗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比如白芍总苷胶囊等,但是有些患者用药后出现了腹泻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服用白芍总苷胶囊后出现了腹泻的情况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随着用药时间增加,不良反应就会自行消失,患者不必担心。白芍总苷胶囊用药后少数患者会出现大便性改变、如大便变软、变稀、大便次数增多或者是出现轻度腹痛的现象,一般不需要进行处理,可以自行得到缓解。

白芍总苷胶囊是口服吃的一种药物,一般可以按照一天用药2-3次,每次用药2粒的方法来服用,或者是在医生的嘱托下用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患病后一般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晨僵,在患者早上起床后,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晨僵,在活动后晨僵会逐渐的减轻。这类人群患者在就诊的时候,有必要向医生讲明自己有没有晨僵的情况,看自己晨僵持续的时间是多长,这对于医生的判断你的病情和用药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服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期间,也有必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建议患者要多休息,平时要适度进行一些体育锻炼,避免在下雨天或者是天气寒冷的时候外出,造成感冒或者是风寒的侵袭。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几种常见情况


由于中医药历史悠久,一般来说中药药性比较平和,毒副反应也较少,很久以来被认为安全有效而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对其毒副反应则往往重视不够。然而药物都具有它的两重性,中药也是一样,有治疗作用,也有不利于病人的毒副作用。即药物能治疗疾病,给人带来益处;也能对人体造成损害,诱发疾病。就是按现代标准生产的西药,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各国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药品不良反应问题进行监控和调查。我国于1989年组建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998年3月正式加入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组织,1999年11月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管理办法(试行)》。这标志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开始实施。

我国对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毒副作用,早在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随着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受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药学界的重视,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中毒的报导也逐渐增多。这说明中药药源性疾病也开始引起重视。其中药药源性疾病、不良反应的发生常与下列情况有关:

1.遵照中医药辨症施治理论应用中药,以药毒治病毒,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砒石有大毒,能攻毒、定喘、治癌肿;洋金花有毒,能麻醉止痛,治多种疼痛。但这些药物不能超大剂量应用,用药疗程要适度,更不能擅自滥用。如误用有毒药物引起中毒反应,其中毒表现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可造成脏器组织损害,生理生化功能改变。中毒程度轻重与药物的毒性、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严重者可致死亡。

2.与中药配伍有关的药源性疾病。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用药多为复方,根据患者病情随症加减药物,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如果配伍不当,可增加毒副作用。如,麻黄能加强乌头类药物的毒副作用;黄药子对肝脏的毒性可在配伍当归或甘草后减弱。又如,干姜、甘草与附子配伍可降低附子的毒性,增加附子的强心作用且持久。《神农本草经》在配伍方面指出:凡此七情,和合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说明了中药配伍的原则。中药配伍禁忌,相传有十八反,十九畏。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

3.不合理用药。据报导,内服人参,因用药不对症,常引起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畏光、咽痛、牙痛等药源性反应。

4.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即撤药后的反应。某些药物一旦停药后会产生戒断症状。如近年报告:一患者因患慢性扁桃体炎,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一年后停药时引起戒断症状。另有21例长期服用番泻叶致依赖性报告,用药时间最短的6个月,最长的11年,戒断症状与吗啡类药物依赖性前期症状相似,但程度较轻,其机理待研。

5.致突变、致癌。有报导,经化学成分实验研究,细辛、石菖蒲等植物药挥发油含黄樟醚0.1%,黄樟醚掺入饲料中喂大鼠,一年后可诱发肝癌。还有报导,黄药子长期服用过量服用,可引起肝损害;六神丸等中成药含有牛黄成分,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及糜烂,因牛黄主要成分为胆酸,与胃黏膜接触后可损伤胃黏膜屏障。

据报导,引起药源性疾病的中药及中成药制剂已达到460种之多。如何预防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我们在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同时,还应严格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认真贯彻执行中药GAp规范标准要求。中药的有毒与无毒,常受药物的栽培、种类、使用部位、产地、采集、炮制、加工、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把好中药各个环节的质量关,杜绝伪劣、伪冒及霉变药品的购进。为此,执业药师及药学技术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做到凡伪劣、霉变药品必拒,不经鉴定的代用品不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贮保药物。

严格按照中药炮制规范炮制。药店所销售的中药饮片,应符合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确保中药质量,以防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要掌握了解中药性效及中医药理论知识,做到辨证论治,对证用药。合理使用中药复方配伍。避开不必要的配伍禁忌药物。注意掌握用药剂量、用法、疗程。特别是对一些毒性中药或中成药更要严格掌握,对儿童、老年人、孕妇更应引起注意。

重视中药的煎药方法。如煎药用的容器、火候及时间、先煎、后下、包煎、服药时间、饭前、饭后等事项。加强完善中成药说明书的管理。说明书要规范化,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含毒性成分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都应注明,以便用药者了解、注意。

麻风疫苗不良反应


在孩子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都会打一些疫苗,这些疫苗都能够很好的预防一些疾病,现在麻风,风疹都是很常见的传染性的疾病了,它的危害是很大的,患者会出现低热,咳嗽,皮疹等症状,如果能够对这一疾病做好科学的预防,就要在孩子出生后打麻风疫苗,那么麻风疫苗不良反应大家知道吗。

孩子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就要打麻风疫苗,麻风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它是一种可怕的传染性的疾病,要及时的做好预防,那么大家了解麻风疫苗不良反应吗,一般的孩子在注射这一疫苗后都不会有什么不良的反应的。

接种疫苗后会有的不良反应

孩子在接受预防接种后,多数没有或有很轻反应。少部分孩子可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有些属于正常反应,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反应。局部反应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局部寒战、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痛等。这些情况一般都不需要治疗。只要让小儿多喝水并减少活动,过1~2天后,这些反应都会消失。

异常反应和上述一般反应同时或先后发生,但只是个别人或少数人发生,发生的多少与疫苗种类和接种者体质有密切关系。异常反应则包括以下三种:1)血管神经性水肿与过敏性休克;2)神经系统变态反应;3)晕针等。异常反应的发生率虽然很低,但家长还是应该注意自己的孩子有无高度精神紧张及过敏体质。如果出现晕针或过敏性休克,应让病孩平卧,口服温开水或糖水,头部放低,还要采取相应的紧急对症处理措施。

儿童打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红肿和硬结等现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已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大。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这些症状可通过热敷或自行在一天内消失。比如麻疹预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种者不会有特殊的反应,一部分的人会有1-2天的局部肿痛,约5%的儿童接种后1-2周,会产生红疹,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麻风疫苗不良反应也是很常见的现象,有的孩子在注射了麻风疫苗后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一般这样的现象在2天内都会自己消失的,一般的时候是不需要进行处理的,如果情况严重了,大家还是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治疗,避免一些更严重的后果。

肺炎疫苗不良反应


肺炎疫苗,顾名思义也就是用来防止人体感染肺炎疾病的疫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接种肺炎疫苗的,这也是为了自身健康的考虑的。接种肺炎疫苗对于一般人的健康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毕竟肺炎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所以一般人都会有患病的风险的。但是很多人在接种完肺炎疫苗之后会有一些不良反应的。

其实上面说到的人们在接种完肺炎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是属于比较常见的情况的,这也是因为大部分人的身体体质是不一样而导致的,所以当大家在接种完肺炎疫苗之后,如果身体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之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必要的时候也是需要治疗的。

国内注册临床试验共计有592名受试者接种了本品,将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以及和本疫苗相关的不良事件合并分析后的安全性信息概括如下:

本疫苗与DTap分开接种时(297例),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依次为发热(37.5°C)和睡眠中断(26.60%)、易激惹(21.89%)、食欲下降(15.49%)和腹泻(14.81%),大多数症状为轻度,体温39°C发生2例(0.79%);接种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有红斑(11.11%)、硬结(7.74%)和疼痛(9.09%),直径2.5cm的红斑、硬结为1%。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第1剂接种后最高,第2剂和第3剂接种后不同程度减少。

本疫苗与DTap同时接种时(295例),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依次为发热(37.5°C)(28.81%)、睡眠中断(26.78%)、易激惹(26.44%)、腹泻(24.07%)和食欲下降(16.61%),大多数症状为轻度,体温39°C发生4例(1.36%);接种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有红斑(10.85%)、硬结(7.46%)和疼痛(11.86%),直径〉2.5cm的红斑、硬结为1%。以上不良反应同样在第1剂接种后发生率最高,第2剂和第3剂接种后不同程度。

身体各系统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或荨麻疹样皮疹血液和淋巴系统。非常罕见:局限于注射部位的淋巴结炎免疫系统反应罕见:过敏性/过敏样反应包括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面部水肿。

所以,通过上面文章的详细介绍,我们也就了解到了关于接种肺炎疫苗后的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了。其实关于接种完肺炎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还是有很多的,但是却也是因人而异的,一般表现为:休克、呼吸困难、面部发生水肿等等,这些不良反应虽然正常,但是我们大家在出现这样的情况之后一定要及时检查治疗才行的。

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


二、打麻疹疫苗要注意什么三、麻疹疫苗的禁忌人群

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

1、打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接种反应就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内的烧灼感以及刺痛,个别的人还会在接种疫苗之后出现皮疹或者发热的现象。罕见的接种反应就是一些轻度的局部反应,比如硬结、红斑和喉痛、触痛及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其罕见的有过敏反应、一过性的关节炎和关节痛。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一般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很少,个别人在接种6-10天可能出现发热、一过性散在皮疹和卡他症状等,持续不超过2天,一般不影响精神和食欲。当体温超过38.5℃,持续时间超过5天以上,或出现柯氏斑时,即认为是加重反应,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2、哪些人需要打麻疹疫苗

由于儿童是麻疹的多发年龄段,因此,接种为8月龄以上,未患过麻疹的人为主。通常初免年龄为8月龄,再免疫年龄为7周岁。也可8月龄初免,1.5-2岁再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者。

病例发生后的应急接种。其对象是病人活动范围的易感者。流行地区接种率应在95%以上。接种时间愈早愈好,在首代病例出现后疫情尚未蔓延之前接种完毕。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可达21天。接种疫苗后7-12天就可产生抗体,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因此对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终止流行。对麻疹潜伏期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一般没有不良反应,在麻疹感染后1-2天内接种疫苗可阻止病毒血症的产生,使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减轻。

有注射过麻疹疫苗而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种疫苗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但这种免疫力一般只能维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触麻疹患儿又可再次感染。因此,若以后无禁忌的8月龄以上儿童必须接种各种麻疹疫苗。

3、打麻疹疫苗后如何护理

打完麻疹疫苗之后的反应。在打完麻疹疫苗的一个星期内儿童可能会出现发烧的现象,体温一般是在38摄氏度左右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都不用服退烧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比较好,多给孩子喝一些温开水、或者是贴退烧贴等对于散热都是非常有利的。而发烧后出现红疹子也是很正常的,家长无需担心,做好护理的工作即可。

注意休息。打完麻疹疫苗后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才能离去。回家后要让孩子多休息,24小时内不要洗澡、游泳以免出现感染。

注意饮食。多喝水,最好是不要进食一些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以免引起过敏。即使在哺乳期间,妈妈们也不能吃这些食物,以免孩子吸收到这些食物的成分。

保持心情愉快。接种麻疹疫苗后要保持精神愉快,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宝宝出现哭闹不止的情况。

家长要保管好预防接种卡,以免漏接种,要有始有终,定时接种。

还有就是麻疹疫苗是不能和乙肝疫苗同时进行接种,不然会出现一些干扰,影响免疫的效果。如果患有严重疾病、传染病、发热症状等患者不宜接种麻疹疫苗,要等痊愈后经过医生允许后进行补种。

打麻疹疫苗要注意什么

1、麻疹疫苗不能和乙肝疫苗同时接种,因抗原之间有干扰。麻疹疫苗联合免疫的问题,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据观察显示,麻疹疫苗可以和大数疫苗同时接种,而不会影响每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如糖丸、百白破三联、甲肝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卡介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等都可同时接种。

2、注射疫苗后两天内避免洗澡,以免感染。

3、注射后,应在接种场所休息半小时。

4、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要空腹。

5、避免剧烈活动,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开水。

麻疹疫苗的禁忌人群

1、妊娠期的妇女。

2、对青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

3、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病质和恶性肿瘤等。

4、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5、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