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眩晕可尝试艾灸治疗
冬季艾灸养生的重要性。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颈源性眩晕可尝试艾灸治疗,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眩是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站立不稳,二者同时出现,并称眩晕。颈源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由颈椎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常于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猛然扭转或过度后屈颈部时易于引起,也常发生于体位改变时。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有时恶心、呕吐甚至大汗淋漓,致使闭目不敢动。甚或轻微活动也可出现,如卧床、起床以及夜间翻身时均可引起。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如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药物治疗往往疗效不佳。一般认为颈椎如有钩椎关节增生、寰枢椎半脱位、寰枢椎不稳等疾患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产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寰椎后上方椎动脉沟先天畸形成环状,包绕椎动脉第三段,此处椎动脉多一个骨性环包绕,易受压迫或刺激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沟环综合征而诱发眩晕。中医学称为眩冒、眩。
从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辨证,当归于中医学的因虚而致之眩晕。
治疗时选取百会、足三里、风池、神阙穴。令患者取舒适的俯卧位,将百会和风池两穴局部各1厘米范围的头发剪掉,将艾绒做成蚕豆大小的柱状放于穴位上用线香由其顶端点燃令其自燃,当患者有温热感时,术者用一湿润的纱布将艾柱火压灭,再另取一相同艾柱放穴位上如法施术,反复施术至患者觉百会穴处有温热感向脑内渗透为度。(灸后如穴位处有如米粒大小水泡不必做特殊处理,十余日后可自行吸收、结痂,待结痂自行脱落。)嘱患者自行在家施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神阙穴每穴15分钟(右手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处, 点燃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施灸,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度)。每日一次,连续5次一疗程。
同时需注意的是有前述原发病的患者,在采取艾灸法治疗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使该病得以彻底根治。
yS630.Com相关推荐
感冒时可以尝试艾灸治疗
【导读】在感冒时可以尝试艾灸治疗,使用艾灸治疗是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方法,熟练使用艾灸的市民甚至可以在家独立完成治疗,下面介绍感冒时可以尝试艾灸治疗。
感冒时可以尝试艾灸治疗
如果感到四肢发凉、肩背冷痛、身体虚弱,可灸大椎穴。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可灸风池穴。头痛、眩晕,可灸风府穴。此外,灸合谷穴(俗称虎口)主治鼻塞、流清涕,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
由于前一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天气,以及最近的气温起伏较大,近期医院收治的感冒患者增加,其中空调病患者约占了六成。医生说,进入夏季以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出现感冒、发烧、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这跟患者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有关。空调感冒在中医看来,夏天外界气温高是热毒外侵,人体毛孔气机开放,忽然到了空调环境后,寒冷的空气袭过人体,寒湿顺着毛孔、呼吸道侵入人体。造成热毒不能外泄,寒湿夹杂其间,人体从而发生头疼、鼻塞、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这属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夹杂混合的感冒类型。
感冒时可以尝试艾灸治疗
在感冒早期,使用艾灸治疗是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方法,熟练使用艾灸的市民甚至可以在家独立完成治疗。如果感到四肢发凉、肩背冷痛、身体虚弱,可灸大椎穴。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可灸风池穴。头痛、眩晕,可灸风府穴。此外,灸合谷穴(俗称虎口)主治鼻塞、流清涕,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专家提醒,应注意避免皮肤烫伤,还有些情况不宜施灸。第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要施灸。第二,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第三,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第四,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也忌灸。第五,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以及没有自制能力期间都忌灸。
日常四点 防御“颈源性”头痛很简单
导读:日常生活,我们经常会出现头痛症状,头痛的类型有三类,其中颈源性头痛就是其中一种,那么引发颈源性头痛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颈源性头痛怎么办?下面小编给大家解答,并告诉大家一些预防颈源性头痛方法。
日常做到四点 防御颈源性头痛很简单
头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但相较其他类别疼痛,人类对头痛疾病的认识是最晚的:现代医学根据发病机制,将头痛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颈源性头痛;二是血管功能异常引起的血管性头痛,也称为偏头痛;三是继发性头痛。其中颈源性头痛占了很大一部分,即颈椎问题引起的颈椎神经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实为神经性头痛
人的颈椎左右共有8对神经,上边的三对神经的后支组成了颈上神经组,这个神经组伸展到头部,最内侧的是枕大神经,外侧的是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最上边的是枕下神经和枕后神经,这些神经实际上是从后脑勺到顶部、到前额、到面部,所以当颈椎患病后会引起了头痛
颈源性头痛还是一种声东击西的头痛。经常可以看到典型的头痛病人反映自己的脖子不舒服,后脑勺痛或者两侧头痛。还有大部分病人表现则是头部的某一部位疼痛,如:前额、面部或者太阳穴,这是因为颈椎压迫神经引起的头痛,但颈椎却不一定痛。当医生问患者颈椎有什么不舒服时,好多人回答说: 没事呀,我的脖子好好的。但其实病因在颈椎。
预防颈源性头痛其实很简单
从上文我们不难看出:如果颈椎没有问题就会远离颈源性头痛。以下是非常简单、实用的建议。
把头抬起来
如使刚电脑时将电脑垫高,托头抬起来工作。
看报纸时举起来
举起报纸看的目的就是抬头,这样就会减轻颈椎的压力。
把枕头的高度降下去
有些人喜欢高枕无忧,本来白天用电脑,脖子就弯曲着,等到晚上睡觉时,还要睡高枕头,结果脖子还是被窝着,得不到休息,所以要把枕头的高度降下来。枕头的适合高度一般是自己一个拳头的高度(大约10厘米左右)。
增强颈部运动
不论是看书看报还是用电脑,都要避免颈部长时间弯曲或保持在一个状态,一定要定时地活动颈部。每工作l小时后,可适时地扭扭头、转转脖子,还可以站起来舒展筋骨。
颈源性头痛的三大诱因
长时间埋头工作会头痛
近年来颈源性头痛有上升和年轻化趋势。这与我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如:长时间埋头工作:颈椎性疾病过去是一种老年病,而现在因为人们长期使用电脑且长时间低头工作或读书看报,使颈椎长时问弯曲而导致颈源性头痛发生增多。
颈椎间盘有问题会头痛
颈椎间盘突出可引起颈椎问题,压迫颈椎出来的神经根,压迫了哪根神经就会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压迫到头部神经就会引起头痛,压迫了肩部神经就会肩膀痛。还有一种是不压迫神经,如腰椎间盘突出炎性液体的溢出会导致神经炎性水肿,炎症发展到哪里,同样会引起头痛、肩痛或胳膊麻,这种人多需要微创治疗。
颈椎的肌肉长期紧张痉挛也会头痛
这是颈椎长时间活动受限引起的头痛,主要是因为长期低头工作或看书,后颈部肌肉收缩引起血管的收缩。这种情况还可导致肌纤维组织的炎症。
除上述之外,要避免颈椎剧烈活动和受到猛烈冲击。不要快速左右晃动头部,这样长期下去颈椎会受到磨损,因为颈椎和四肢不同,四肢需要灵活、便于活动,而颈椎则需要相对稳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个人拥有汽车的越来越多,有时因为突然刹车,身体停住了,而脑袋被猛的甩了一下,这种叫做挥鞭性损害,也是颈源性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国占有很大比例,而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因此,开车要注意安全且缓慢刹车,以减少对身体的损伤。
颈源性头痛日常护理方法
1.保持良好坐姿
一般采取自然端坐位,头部略微前倾,胸部保持挺直。使用椅背带腰部支撑的座椅,或者腰部后方垫一软枕使腰部保持轻度前屈姿势。
2. 桌椅高度适宜
如桌椅的高度不恰当,会使头部过度后仰或前屈,造成颈肩部肌肉劳损。双眼平视或者向下15-20度看电脑屏幕是比较适当的角度。
3.避免颈腰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
稍感疲劳时便可离开座位行走,或每隔一个小时起身离开,做些简单的伸展体操,学会自我保健。具体的可以做颈部的缓慢前屈后伸、左右旋转,腰部可以做向前弯腰和向后伸展,以及缓慢左右旋转活动,3-5分钟即可以达到舒缓颈腰部肌肉的作用。
4.如果电脑放在侧方的,建议定期左右更换显示器的位置
这样可以避免颈腰椎长时间处于侧方扭曲状态。
旋转性眩晕怎么治疗
旋转性眩晕很多人不是特别的了解,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眩晕症,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引起旋转型眩晕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内分泌方面的疾病,患者出现贫血或者是药物中毒等等,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平时要保持充分的休息,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适度的运动锻炼等等。
眩晕症周围性的病因是什么?
梅尼埃症,贫血,迷路炎,内分泌疾病,前庭神经炎,药物中毒等;而中枢性的病因有:脑血管疾病,比如供血不足的椎基底动脉,桥脑和延脑的坏死,颈椎病,内占位病变,如听神经瘤,脑干肿瘤,大脑肿瘤和小脑肿瘤等等。
怎样去对待眩晕症患者?
对于眩晕症患者有如下的处理方法。首先有一般的处理方式,有眩晕症的患者必须要在床上休息,如果是呕吐明显的眩晕症患者必须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性;如果是精神紧张焦虑的患者可以考虑用适量镇静的药物进行对症性的处理,然后是对症性的处理,对于这种对症性的用药有血管扩张剂、抗组胺药、抗胆碱能药等等。还有针对病因的治疗:针对于不同病因可能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
怎么去缓解眩晕症?
1、注意休息。眩晕者患者应该要保持身心愉悦,进行静养。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防止过度用脑,神经紧张,精神疲惫,精神不振,心情烦闷等。
2、体育锻炼。饮食应该要清淡,要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增强体质。
3、注意保暖。眩晕主要是由颈椎病而引起的,睡眠时应该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避免要进行长时间低头的工作,要注意采取保暖措施。
4、控制血脂。眩晕由高血压,动脉硬化而引起的患者,要经常测性量血压,维持血压的稳定,合理控制饮食及血脂,饮食适宜清淡,情绪应该保持稳定。
5、加强营养。眩晕由于贫血而引起的患者应适当加强营养,可采取食物疗法及辅助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艾灸百会穴,治疗耳性眩晕
耳性眩晕是由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又称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是内耳膜迷路积水所致的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和耳鸣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用艾灸百会穴治疗耳性眩晕疗果较好,一般艾炷灸1次或2次,症状会消失。
百会穴位置:百会穴位于头顶部(两耳尖连线过头顶的中点)。
百会穴功效:本穴是局部治疗眩晕的要穴之一,也是督脉所属28个腧穴中临床应用最多的穴位之一。
百会穴灸法:
操作时,病人端坐位,取准穴位后,将百会穴上的头发从根部剪去一块约中指甲大,使穴位充分暴露,以便施灸。取干燥艾绒少许捻成上尖下圆,形如宝塔糖状之艾炷,大小视病情而定(麦粒至黄豆大小)。头皮涂少许凡士林油膏,将艾炷直接放于百会穴上,用燃着的线,从柱顶点燃,烧灼至无烟为止(此刻最热),当艾炷燃灼皮肤觉疼痛后,术者用厚纸片将艾炷压熄,压的力量由轻到重,顿时患者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的舒服感觉。刺激量可随患者体质不同及病情之轻重掌握在25-30壮(燃完一个艾炷为1壮)不等。
亦可用艾条悬灸法,采用温和灸或雀啄灸。温和灸是将艾条一端与百会穴位的保持一寸左右的距离,使患者感到灼热而无灼痛;雀啄灸是将点燃艾条一端,与百会穴并不固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上述二法每次约灸15-20分钟。
艾灸百会穴不但对耳性眩晕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对同时兼见的耳鸣、耳聋等症亦有效。
位置性眩晕偏方
位置性眩晕又名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在体位发生改变的时候常常会造成眩晕,眩晕症多发于四十岁以上的女性,眩晕症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现在的西医对位置性眩晕一般采用针对症状下药,很难根治位置性眩晕,所以很多位置性眩晕患者都在寻求偏方治疗:
位置性眩晕偏方一:
经验方:党参、熟地各24克,白术、白芍、一当归、川芎、茯苓、陈皮、半夏各9克,巴戟天、肉苁蓉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9例,痊愈30例,显效5例,好转1 例,无效3例。
偏方二
1.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眩晕。
偏方三
2.黑芝麻、制首乌、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活肾虚眩晕,头发早白。
还有一些民间偏方。比如:麻雀2只去毛及内脏,天麻10克切片,水、食盐适量,蒸熟食用,可治阳虚眩晕。
治肾阳虚头痛、眩晕:狗肉250克,天麻10克,党参15克,附子10克,水煎去药渣,饮汁食狗肉,每日l料。
白果仁三个,龙眼肉7个,同炖服,每早空腹服一次,治头眩晕。
鲜芹菜50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服,每日服一剂,治高血压、头痛眩晕。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病是一样的,不同体质的人用的方子不同。以上介绍的经验方广大的患者在用的时候,可以拿着经验方询问医生自己可不可以用,食疗方是药食同源的,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在服用食疗方的时候一定要同时服药哦
位置性眩晕的偏方
位置性眩晕又名壶腹嵴顶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可能是产生重力刺激敏感的诱因,由一定的头位所诱发的,持续短于30秒的剧烈眩晕。
偏方一
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眩晕。
偏方二
治肾阳虚头痛、眩晕:狗肉250克,天麻10克,党参15克,附子10克,水煎去药渣,饮汁食狗肉,每日l料。
偏方三
治体弱血虚、营养不良、眩晕:番茄100克,猪肝10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先将猪肝洗净切片,用盐、酱油、生粉、米酒搅匀;番茄洗净,切开;生姜洗净,去皮,切丝;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煲20分钟,放入番茄,生姜,煮10分钟,再放入猪肝,煮沸几分钟至猪肝刚熟,调味佐膳。
偏方四
菊花粥: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菊花粉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祛风清热,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风热目赤,肝火头痛,高血压,冠心病,眩晕,目暗等症。汗多或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偏方五
葵花盘一个,乌鸡蛋两个,冰糖适量同煮汤,食蛋饮汤;或葵子6克,去壳研碎,睡前白糖水冲服,治眩晕。
告诉患者避免能激发的位置。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程已达1年,通常可以经鼓室径路,分离并切断患侧耳的供应后半规管的神经而获缓解。在某些病例中这一治疗可导致听力损害。
白细胞减少症可尝试针灸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 9/L,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
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
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可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以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
在中医学中,白细胞减少症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本虚(即脾肾两虚)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滋养,若脾虚气血无以生化则成血虚之证;"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不足则髓海不充,"精血同源"此时气血生成也会受影响。脾虚,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功能失常,可导致肾气虚弱;反之,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两者相互影响,以致脾肾两虚,营卫气血不足而成本病。此外,热毒侵袭和瘀血凝结也是引起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热毒(放、化疗)之邪侵犯人体,营阴被劫之故。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气阴两虚之证,少数则兼有血热之证; 根据中医学"久病必瘀"的传统认识,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久治不愈,往往见有血瘀的临床症状表现。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
方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并将背腰部充分暴露,在膈俞、膏肓俞、大椎、脾俞、肾俞穴上各放一约5毫米厚、直径约4厘米中间用针刺有10余个针眼的鲜姜片,接着将做成如半粒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柱放于鲜姜片上,用线香于艾柱上端点燃令其自燃至成艾灰后鲜姜片不动只去艾灰,再如前法施灸至患者有温热感向局部肌肉内渗透、但不致灼痛、烫伤为度。达到预期效果后将鲜姜片拿掉令患者换取仰卧位,将一侧下肢膝关节以下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足三里1.5寸;血海、三阴交、悬钟直刺1寸,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各1分钟,留针30分钟并隔10分钟加强捻针一次。下肢穴位左右隔日交替施术,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方中足三里为传统的强壮要穴,能补气生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有健脾强中,益肝滋肾的作用;血海、膈俞养血、活血、生血、补血,四穴合用共奏益气养血之功。配以脾和肾的背俞穴能健脾温中、滋补肾阴。悬钟穴又名绝骨,是八会穴之髓会,据现代研究发现该穴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是治疗贫血必取要穴,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穴,别名百劳;上杼穴,有益气壮阳的作用,据报道针刺大椎除白细胞数量变化外并有明显的左移现象,一叶核细胞比例增多,4~5叶核细胞比例减少,这一现象也可见于针刺足三里,如针刺其他穴位则无此现象出现;膏肓俞是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常用穴,三穴共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该法治疗各种原因而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具有安全性好、无任何副作用、操作简单、便用推广、成本低廉、可重复验证的优点,在提升白细胞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