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也要讲究补和泻
养生讲究季节。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针灸也要讲究补和泻”,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药物与针灸治病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的。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准则而抽象地谈补泻,是不现实的。
针灸是一种治疗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的重要外在因素。但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还必须通过脏腑的气化功能(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补泻手法,除了根据不同病情、体质、年龄、情志、气候、环境等因素外,还要密切注意补虚泻实的原则和当前的病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补或泻刺法过之(过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导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用于各种虚证。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提插时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进针慢,出针快;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闭针孔。这些都是对患者进行补法针刺时需要注意的。
泻法适用于各种实证。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应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还可以摇大针孔。这些操作手法对实证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还有两种特殊的复式补泻方法--烧天火和透心凉,因为操作比较复杂而临床应用较少。
另外,对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临床上多采用平补平泻,针灸得气后施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昏迷等),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操作者必须细致观察客观指征,以疗效为主要依据。正如《灵枢小针解第三》指出: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言补者必若有所得也,泻则恍然若有所失也。
相关阅读
推拿也要讲究手法
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流派众多,各流派又有其特色手法。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用一些合适手法。现仅将治疗各阶段用手法介绍如下:
急性期:处于急性发作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以炎性渗出为主,治疗时推拿手法不宜太重。常用的手法有滚法、揉法、推法、按法等。主要目的在于援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炎症吸收。治疗后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刺激,以免病情加重。发病1~2周后,是治疗的主要阶段,除选用滚法、揉法、点法等一般手法放松腰背部组织,舒筋通络,缓解疼痛外,还应多配合徒手牵引及各种扳法等特殊治疗手法,以促进突出物回纳,纠正后关节紊乱,松懈粘连,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
慢性期:对于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间较长,病情相对稳定,无明显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患者,如适当选用滚、法、点、按及腰部斜扳等手法,能起到治疗疾病与预防疾病复发的作用。
中药服用也要讲究方式
导读:使用方法对中药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疗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上常有送服、冲服、调服,可见采用何种方式服用中药马虎不得。
中药服用方式
冲服
人们在服用冲剂、糖浆剂、膏剂时,常需冲服,冲服就是将药物用热开水融化或呈混悬状后服用。此外,人们在服用某些芳香或贵重中药;如牛黄、麝香时也常需冲
调服
指将药物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后服用,不能吞咽的病人或小儿在服用散剂、丸剂、片剂时常采用此种方法。
含化
将药物含于口中,缓缓溶解,再慢慢咽下。六神丸、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宝等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中成药常需含化。
送服
大部分内服中成药需要用温开水送服,俗称吞服。吞服为最查明常用的内服方法。大部分内服中成药如片剂、丸剂、胶囊等均采用此法服用。其中,丸剂又分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滴丸、水丸、浓缩丸等。小颗粒的丸剂服用时,只需温开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应嚼碎后或用洗净的手掰小后再用温开水送服。此外,部分中成药为增强疗效,可采用药饮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疗胃痛、呕吐等症时,可采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的作用。
烊化
将药物用开水或黄酒加温溶化后服用,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在服用时常需要烊化。
除了上述中成药的这些内服方法外,人们看中医时。有时也常常看到中药处方上写着先煎、后下等字眼,先煎是对介壳类、矿石类药物而言,这类药物常见的有龟板、鳖甲、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来,因此应该打碎先煎。煮沸约10~20分钟后.再放人其他药。
所谓中药与食物的来源相同,是指中药与食物一样来源于自然中的动植物.雨且很多中药与食物,很难截然分开,它们身兼两职,粮食类中的药物,如谷芽、麦芽、淮小麦、浮小麦等;蔬菜类如荠菜、萝卜、芥菜、山药、百台、藕、败酱草、冬瓜、南瓜、赤小豆、黑大豆、刀豆、扁豆等;
果品类如山楂、乌梅、龙眼、桔类、柚类、莲子、杏仁、无花果等,调味品类如山萘、生姜、桂皮、丁香、花椒、胡椒、八角茴香、小茴香、草果等,动物类中就更多,刨括蛇类、家畜类、水产类、野兽类等。药食同源,使中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使中药强化了它的实用性和经验性,人类生活中包含了中药,中药就在人类生活中产生。
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1)服用中药汤剂时应忌烟酒,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
(2)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
(3)若与西药联用,应与西药错开时间服用。?
(4)小儿、孕妇或老年人应遵医嘱。?
(5)煎好的中药汤剂应在2~8℃冰箱中保存。
男人进补要讲究什么
男人肾虚如何补?
补肾仍旧是男性冬补的重头戏。肾虚的男性多表现为腰酸、肢冷、腿软、性功能减退、耳鸣等症状,冬季饮食进补应以补肾固阳,养血固精为本。
进补原则 对于肾虚的男性,冬季进补应多吃鱼、虾、牡蛎和韭菜等食物。这类食物富含蛋白质、牛 磺酸、精氨酸和锌,动物的鞭和甲鱼也是补肾的上佳选择。冬季应该多食用一些偏于温热性特别是能够温补肾阳的食物,适当摄入营养丰富、温肾填精、产热量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羊肉,补体之虚,益肾之气,提高免疫力。也可食用温性水果,如大枣、橘子、柿子等,以补血益肾填精,抵御寒邪。
食疗方案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
男人脾虚如何补?
冬季气温骤降,脾受寒困,脾不运化,或素体脾虚。
进补原则 脾虚的男士冬季应以补阳运脾为主,多吃性温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莲子、芡实以及鳝鱼、鲢鱼、鲤鱼、带鱼、虾等水产类。山药、大枣、莲子富含淀粉,容易吸收,且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在肉类的摄入上,应该选择细纤维的鱼肉为主。
食疗方案 在保证每日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喝山药粥、大枣粥、鲫鱼汤、鲤鱼汤。
肝不好的男士怎么补?
喝酒是交际场合的重要手段,不少男性还将喝酒当成生活习惯之一。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时,酒精润物细无声地伤害着男性的肝脏。肝功能不好的男性容易出现疲劳、恶心、厌食、呕吐等症状。
进补原则 对于这类男性,冬季进补时应以高维生素、适宜热量及蛋白食物为主。
食疗方案 鱼类、虾类、鸡肉、牛肉富含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赤小豆、大枣也很适合该类男性食用。午餐可吃韭菜炒鸡蛋、菠菜牛肉丝、西红柿蛋汤。小米粥、菜花炖肉、赤小豆鲤鱼汤都是肝不好的男性理想的晚餐选择。
虚胖的男士怎么补?
调查研究指出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其中有不少是属于虚胖体质。肥胖是导致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进补原则 虚胖的男性应控制脂肪及总能量的摄入,饮食宜清淡,少吃盐和味精等调料,做菜多采用少油的烹调方式,如清蒸、清炖、凉拌等。
食疗方案 在用鱼、虾和海参类进补时配上赤小豆汤、冬瓜汤等清淡利尿的食物,进补效果更佳。羊肉,因其含左旋肉碱,可促进脂肪代谢,有利于减肥,适合虚胖的男士食用。
常上夜班的男士怎么补?
常上夜班熬夜的男士由于用眼过度,易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身体违背生理规律及超负荷运转易导致身体疲劳。
进补原则 早餐要营养充分,以保证旺盛的精力;中餐则可多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猪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等;晚餐宜清淡,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饭后吃点新鲜水果。
食疗方案 选用含磷脂高的食物以健脑,如蛋黄、鱼、虾、核桃、花生等;还要有意识地多选用保护眼睛的食物,如鸡蛋、动物的肝、肾、胡萝卜、菠菜、小米、大白菜、番茄、黄花菜、空心菜、枸杞子及各种新鲜水果等。胡萝卜猪肝汤、枸杞羊肝汤都是夜班族不错的选择。
针灸施治讲究补或泻
导语: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药物与针灸治病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的。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准则而抽象地谈补泻,是不现实的。
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
针灸是一种治疗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的重要外在因素。但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还必须通过脏腑的气化功能(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补泻手法,除了根据不同病情、体质、年龄、情志、气候、环境等因素外,还要密切注意补虚泻实的原则和当前的病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补或泻刺法过之(过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导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用于各种虚证。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提插时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进针慢,出针快;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闭针孔。这些都是对患者进行补法针刺时需要注意的。
泻法适用于各种实证。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应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还可以摇大针孔。这些操作手法对实证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还有两种特殊的复式补泻方法--烧天火和透心凉,因为操作比较复杂而临床应用较少。
另外,对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临床上多采用平补平泻,针灸得气后施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昏迷等),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操作者必须细致观察客观指征,以疗效为主要依据。正如《灵枢小针解第三》指出: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言补者必若有所得也,泻则恍然若有所失也。
扎针灸同样也要讲“剂量”
与打针吃药一样,针灸也是要掌握剂量的,但长期以来针灸治疗缺乏规范,不仅医生师承的操作手法不同,而且衡量治疗到位与否也主要依据医患双方的临床感觉。
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院士带领的针灸科研团队开展的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及生物学基础研究目前被科技部立项为2009年973重大理论研究项目,该课题将对针刺治疗手法进行量化,明确针刺方向、深度、所采用手法施术时间及一次操作持续有效作用时间这针刺手法四大要素,把针灸学引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早在1973年,石学敏院士就首次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通过对古医籍深入研究、总结临床经验,石学敏院士根据针刺捻转的频率、幅度、作用力方向提出了量化的规范操作,并通过进行血流动力学等多项基础实验研究,最终确定并科学界定出针刺方向、深度、所采用手法施术时间及一次操作持续有效作用时间作为针刺手法量学的四大要素。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的研究团队基于针刺手法四大要素理论,选择临床已经证明有效的成熟治疗模式,包括针刺人迎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针刺人中穴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针刺凤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探讨针刺手法四大要素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规律,初步明确了针刺手法治疗的量效关系。
目前,该研究已从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神经内分泌等途径进行研究并获得了大量成果。最终有望系统地揭示经穴效应及针刺量效规律与基本作用原理,以更好地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睡姿要讲究!
人在睡觉的都有自己喜欢的姿势,找到自己休息时最舒服的状态,才能有好的睡眠质量。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不仅要有好的睡姿,还应该有适合的床。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睡姿有哪些禁忌呢?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日常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睡眠时,采取侧卧、屈膝姿势会感到更加舒适。
②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之物,不要长时间在空调下,这样对腰部不太好!加强腰背部的保护。
③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有利于腰椎的恢复。
④每天定时站立,缓慢弓背数次。
⑤无论何时,当感到背部劳累时,都应躺下或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
⑥如果驼背,在坐位时,应保持膝关节高于髋关节,这样有利于支撑后背,同时足底应能充分接触到地面,否则应在脚下放一小木凳或降低座椅高度。
⑦不论是处于站立位、坐位或其他任何姿势,都要注意随时支撑后背,特别是长时间坐汽车或飞机时。
⑧搬重物时,不要弯腰,而应屈膝,避免身体的过度扭转和猛然用力。
腰椎间盘突出重视家庭护理
卧床休息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发病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周左右,一般以硬板床为宜,呈仰卧位,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腰腿部疼痛。1周后可逐渐下床做一些轻微的活动,2周后可根据病情做适当的体力活动,3-4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但是不能干重活或剧烈运动。
适当运动
患者可在绝对休息1周后可下床,以双手扶住门框,两脚似着地而非着地,身体自然下垂、放松,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5-10分钟;患者也可躺在床上,双手握床头,脚尖尽量朝床尾处移动,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坚持2周以上,可使疼痛缓解。
锻炼腰肌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急性期宜在床上开展五点支撑法锻炼:取仰卧位,以头、两肘、两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每次2-5分钟,每日2次;一个月后可做三点支撑锻炼:取仰卧位,以头和双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每次4-6分钟,每日2次。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于卧床休息时,可在腰下垫一个软垫以维持腰椎自然的生理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