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春捂季节养生 > 导航 > 春捂季节养生

初春防倒春寒就靠“春捂”,老年人该如何捂出健康?

春捂季节养生。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如何避免关于养生保健的误区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春防倒春寒就靠“春捂”,老年人该如何捂出健康?》,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春天的天气好像小孩子似的,说变就变,导致气温不稳,冷空气前后,有很多人都会患上感冒,那么对于这个春捂,大家都知道多少呢?

什么是春捂?

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而人们的肌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掌握春季养生法,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初春防倒春寒就靠春捂,老年人该如何捂出健康?

虽说春节刚刚过去,气温逐渐回暖。不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都长舒了一口气。不过,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提醒,春季不仅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更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可大意的季节。

乍暖还寒谨防心梗发生

因今年春节天气较好,李老伯高兴地换上薄衫前往户外锻炼。即使偶然气温下降,他也认为平时身体好,没在意添衣。一天天气寒冷,李老伯晨运后突然胸痛胸闷,被送到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幸好救治及时,李老伯恢复较好。

为何春季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可大意?

专家表示:春季气温乍暖还寒,老年人硬化的动脉系统较难适应,易导致血管痉挛或收缩,血压波动幅度增大,造成冠脉供血障碍。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肺部感染通常是老年心血管患者发作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

另外,春节前后,患者饮食及睡眠均与平素差别较大,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加上睡眠不规律,让老年冠心病患者过节如同行走独木桥.脂肪含量较高的饱餐容易造成短期内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轻者造成心绞痛发作,严重者则出现冠脉堵塞导致心肌梗死。

老年冠心病患者如何才能捂出健康?

所谓春捂即春季注意保暖,根据天气预报及时调整出行锻炼的衣着,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活动,避免在寒冻湿冷天气下锻炼。

其次,还要学会均衡膳食,注意低脂、低盐、低糖,提倡五谷杂粮及荤素合理搭配,适当增加进食绿色蔬菜,这样不仅减轻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减轻节假日肠道负担,可减少许多老年人因便秘而诱发的心脏病。

另外,要牢记按时服药。冠心病患者的许多药物需长期按时服用,宁可少吃一顿饭,不可少吃一次药.

一旦出现漏服,有些药物需要及时补服,有些药物则只要在下次服药时间准时服药即可(如调脂药物),切勿将两顿药物当一次服用,这样有可能导致其它不必要的麻烦。

初春防倒春寒就靠春捂,老年人该如何捂出健康?

春捂穿衣应下厚上薄

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尤其是老人,若在乍暖还寒的气温下,过早摘掉帽子和围巾,易遭受风寒侵袭,导致伤风感冒加重颈椎病的症状。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早春时节,有些人常早早地换上春装,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而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要比上不差,很容易遭到风寒侵袭。这时寒气与湿气就会悄悄地趁虚而入,尤其是裸露的膝关节,不知不觉间会感到酸胀不适,关节僵直等,从而引发关节炎。

把握春捂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

把握春捂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注意春捂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春捂的信号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父母应得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相关阅读

初春养生:春捂、养胃、护肝


导读:中医养生保健学中讲究春捂秋冻,即早春的时候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预防倒春寒。早春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穿着宜偏暖些

乍暖还寒要春捂

中医养生保健学中讲究春捂秋冻,即早春的时候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预防倒春寒。早春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穿着宜偏暖些。对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老人或体质较弱者来说,应根据气候寒热变化,随时添减衣服。

医生介绍称,老年人体内产热本领较低,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因此立春以后,老年人仍要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外出戴上帽子减少头部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高血压病人要注意正规持续用药。

另外医生还提醒,一些年轻姑娘由于爱美,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和靴子,这样对身体不利。一般来说,妇女膝关节对冷空气的袭击较为敏感,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少点酸的来点甜的

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春季饮食宜多吃山药、百合、木耳等。其中,粥类饮食最养脾胃。

对于平时感觉胃脘隐痛,食欲不太好,而且容易口干咽燥,甚至会形体消瘦、舌红少苔的市民,多属于胃阴不足者,不妨吃些山药百合大枣粥。先将山药、百合、大枣、薏苡仁及大米适量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达到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对于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心情不太好而引发胃部不适,则建议吃些木耳炒肉片。具体做法是将黑木耳干品15克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60克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每周3次,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少喝酒少生气

中医理论认为肝脏与木相对应,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因此,初春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

养肝护肝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多喝水以防止毒素损害肝脏;少饮酒以利于肝脏阳气升发。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会伤肝。比如你的体重如果有60公斤,每天只能代谢60克酒精,若超过限量,就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此外,还应保持好心情,防止肝郁气滞,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


导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调理方法,很多的人平时不注意春天的保护,过了冬天之后很多的人及时的脱衣服很容易造成感冒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调理方法,很多的人平时不注意春天的保护,过了冬天之后很多的人及时的脱衣服很容易造成感冒,倒春寒出现之后,会导致人体的功能受到影响,如何有效的预防倒春寒?大家应该做到春捂秋冻。

雨水节气后出现倒春寒

雨水节气够厚,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尤其对抵抗力低下的人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此外,医生还提醒,一些年轻上班族姑娘由于爱美,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和靴子,这样对身体不利。一般来说,妇女膝关节对冷空气的袭击较为敏感,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如何预防倒春寒?

预防倒春寒首先想到春捂。中医养生保健学中讲究春捂秋冻,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早春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穿着宜偏暖些。

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

专家介绍,春捂主要的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22℃的时候,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春捂要恰当,否则反而不利健康,因此应根据以下几点,恰当春捂。

1、急脱急穿

春捂,要怎么捂?掌握四个字急脱急穿。经常在户外活动的年轻人和孩子,从阳光下走进室内,感觉有点凉了,马上穿上衣服;另外,春天风大,出汗后毛孔张开,吹风容易着凉,所以要注意避风。

2、春捂也要看气温

气温15摄氏度是春捂临界值,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增减衣物时,最好看看天气预报,注意早晚温差,温差有七八度的日子,增减衣物要及时。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

3、三个春捂的重点部位

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老百姓们有句保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温馨提示,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调节身体,而且要注意保健事项平时不要过早的脱衣服,很容易造成感冒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保暖的方法,全面的进行调理,而且要注意保健,有效进行饮食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春捂记住先捂腿


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的说法,就是“春不忙减衣”,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现代的人们也早已认识到,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

“春捂”应该捂哪里呢?重点就是腿和脚。由于屋子里有暖气,所以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掉几条裤子。然而,因为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尤其是老弱病残者,极易导致关节病、心血管疾病等。

近年来,医疗气象学家对“春捂”有了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

●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持续时间:1-2周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相关

“春捂”要有度 15℃以上不用捂


导读:现在的季节,可谓是乍暖还寒时候,虽然已经在名义上进入了春天,但是温度依然会骤降,威胁一下本已……

现在的季节,可谓是乍暖还寒时候,虽然已经在名义上进入了春天,但是温度依然会骤降,威胁一下本已准备褪去厚衣服的人们,再加上近日愈发猖獗的禽流感,不少人岌岌自危,迟迟不敢穿上春装。那么,中国的老话春捂秋冻到底应该如何执行呢?这个度到底在哪里?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浅作分析。

春捂秋冻之春捂从何而来?

春捂,即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宁可捂着点,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否则由于初春咋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穿着单薄,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于适应,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细菌病毒活跃,更易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女性过早换裙装,还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

从古至今,善于养生的专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专家认为,春捂这种民间的传统习惯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在早春时节,咋暖还寒,捂着点儿较容易适应季节的变化,但也要恰当为之。想想也能明白,中国文化的积淀能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谈资,同时更有古人们从现象的表面观察入里,渐渐总结出一套有理可依的经验之谈。而春捂秋冻之说绝不是空穴来风。

春捂怎么捂谨记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所以,春季穿衣首要照顾好首足两头,以防风寒侵袭,不要过快穿上衣袂飘飘的春装和单鞋。比如,不少女孩一到春季就开始穿短裙单鞋,这对身体很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保暖。纵然偶尔升温,也应从上身递减衣物,这样可避免关节炎、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春捂捂多久?别捂过头

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即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但是不能出汗。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如果升温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汗多也容易生病。因而春捂并不是衣服穿的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

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

所以说,建议大家,出门前还是要大概了解一下当天的天气状况,早上出门的时候温度往往比较低,最好多穿几件,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适当增减衣服,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有效降低感冒的概率,学会定义你自己的春捂吧!

专家的春捂穿衣指数


专家的春捂穿衣指数

根据对“春捂”的科学研究,专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穿衣数据,称为“春捂指数”。

一、把握时机

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未雨绸缪。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塞、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一两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二、把握气温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三、注意温差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四、持续时间

1~2周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

倒春寒如何养生预防疾病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

在时暖时寒的初春,要及时应对天气的急剧变化,确保安全度过倒春寒,尤其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呼吸道、风湿疾病这三类疾病。

招数一:春捂

适当春捂.不要以为气温暂时升高就可以马上脱掉冬装,昼夜温差大,早晚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的保暖。

招数二:春季锻炼不宜过早

春季锻炼不宜过早。因为早上气温低、雾气重、粉尘多,体质差的老年人最好在下午气温回暖后锻炼。运动项目选择上,最好选择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慢跑、爬山、漫步等。一旦长期过度疲劳工作,或者长期熬夜者,最好适度休息,加强自我情绪调节。

招数三: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肥胖者要加强锻炼;不抽烟不酗酒;少吃油炸食品。多喝水,有助于保持体内血流通畅,还可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招数四:做好自我保健

对于那些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要做好自我保健工作,一旦有长期胃痛、胸闷、头疼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

招数五:孩子家长需警惕小儿感冒

让孩子加大在阳光下的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合理膳食,增加机体免疫力。被褥、衣服要勤晒,室内经常通风除尘,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招数六:多吃芹菜等味冲食品

在这个倒春寒的气候条件下,博主建议,要预防伤寒、感冒,不但要做好保暖防寒,而且要在饮食上增加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这样能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益处。

洋葱、姜、蒜、芹菜这些菜类食物,中医认为,食可疏风散寒,帮助人体杀菌防病。特别是大蒜,作用更大。

养生禁忌

不宜多吃香蕉和梨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所以春天应该多吃一些辛味的东西。比如,民间讲究在农历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饼,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发的作用,让人微微出汗,可以帮助体内的寒气发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萝卜等。

香蕉和梨不宜吃

相反,那些滋阴的、寒凉的食物就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比如香蕉、梨、百合、银耳等。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像冰淇淋、冷饮等,会将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

春天情绪不宜平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可以说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节,对于养生也是如此。以往,一说到养生,人们就会说心态平和,但春季养生却不同。专家说,春天不要平和,春季一定要让心情欣然、愉悦,秋天才要讲求平和。

春捂不宜过汗

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冻,但不是随便捂捂就能达到保健的效果。专家说,捂的度就是不能过汗,如果天气很热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不宜过早穿单鞋

俗话说,病从脚下起。如今很多年轻女孩,很早就开始穿单鞋,对身体非常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过早穿单鞋。

雾天不宜锻炼

春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锻炼的热潮中来,但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

春捂注意三大要点



春“捂”注意三大要点

春季到来,不少人开始减少着装。专家提醒,要警惕倒春寒,春分过后还会有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做好保暖工作依然重要。尤其是女性朋友,血液循环较差、对冷的敏感指数高,腰部、腹部、脚部最易受凉,保暖应从这些关键部位开始。

脚部保暖避免刺骨冰凉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气温低时女性的血液循环降低,手足末梢因供血差是最容易冷冰的部位。还有一些人的关节炎也开始复发,出现怕冷、怕风甚至刺痛的症状。

此时女性不宜穿露脚面的春秋鞋,应当穿上球鞋等夹层鞋,垫上棉垫,但鞋要宽松,不宜过紧。

另外,吃黑木耳、洋葱等食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根据身体情况,也可炖些鱼汤、红豆汤、排骨汤、西洋参汤增加免疫力。

腰部保暖避免腰肌劳损

腰部支撑人的上半身,带动下半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腰部受凉,很容易发生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平时站立、行走、坐卧姿势不正确,也容易使薄弱的腰肌发生劳损。

春分之后,女性朋友千万不要为了时髦穿着一抬胳膊、一弯腰就露出腰背的衣服,否则寒气郁结,风湿痹痛都会紧随而来。日常饮食可多选择大葱、香菜、花生、韭菜、菠菜食用,配合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腹部保暖避免宫寒痛经

中医认为,天冷时节寒邪入表,若不注意保暖,寒气走窜入里,就会导致“宫寒”,引起月经推迟、痛经等疾病。有不少爱美的女性衣着单薄,只穿短裙、丝袜出门,这样极易使身体受寒。

提醒女性朋友,特别是月经期间,不要长坐冰冷的凳子,着衣要保证前心后背、腰部、腹部等重要部位的温暖。穿裙子的话,最好要穿厚羊毛袜打底,平时多吃热性食物,比如羊肉及多吃山药、红枣等补气养血的食物。
.

元宵节如何养生 做好春捂适当运动


导读:今天是元宵节这一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吃汤圆,当然各地的习俗不同,吃汤圆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南方地区汤圆都是过……

今天是元宵节这一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吃汤圆,当然各地的习俗不同,吃汤圆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南方地区汤圆都是过水煮,而陕西地区汤圆则是油炸的,当然这个也不必过于纠结,毕竟口味不同,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其实是元宵节如何养生的问题。

元宵节如何养生

1.要注意摄养精神。春气通于肝,肝喜调达疏泄,恶抑郁。要保持情绪稳定。《少有经》上说: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静心养性,使肝气有升有节,有益身心,勿使肝气生发太过或不升而郁结。

2.要继续进行春捂防春寒,防止风湿。雨水前后,气温水有所回升,但相对比较寒冷。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现过程最多的时节之一,伴有严重的倒春寒现象,有春寒冻死牛的说法。而此时气温回升,人的毛孔开始扩张,当冷空气突然来临,易使人患病。因此,除心气平和外,还要要继续进行春捂防春寒,防止风湿。

3.做适当的体育运动,提高免疫力。慢跑、多伸伸懒腰,也可以练一些简易养生功,如:雨水正月坐功、划圆功、闭气发汗功(治感冒)等。

4.饮食要合理科学。春令木旺土衰,脾胃弱。切忌暴饮暴食,宜清淡,多食五谷杂粮,不要饮食过冷过热,大怒后不食,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注意食后散步消食。多吃枣,适当补蜂蜜、山药、银耳、沙参。

5.注意性生活。《养性延命录中》说:春三日一施精,《子都经》说:施泄之法,须当弱入强出。俗话说:出时如赛跑,入时如散步,此言得之。

糯米补脾胃益肺气

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选择馅料有讲究

馅料中有芝麻、花生和各种坚果仁,还有豆沙。坚果类原料营养价值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质和矿物质。相比之下,巧克力馅的营养价值最低。汤圆的陷料甜咸都有,无论甜、咸馅,其中油脂含量均很高,为求美味,常会使用猪油,影响慢行疾病患者病情。另外甜馅常会使糖尿病患血糖失控;花生、芝麻、豆沙等含磷量高,会加重肾脏病患者病情,应特别注意。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馅料选择元宵。

相信看了上述介绍后,你一定学到了很多吧,对的,元宵节这一天其实也是一个节气上的变化,就是金蛰来了,我们在这个节气里要多注意春捂,同时也要适当的锻炼身体。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元宵节快乐。

早春乍暖还寒小孩“春捂”


导读: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忽冷忽热,此时,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忽冷忽热,此时,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抵御料峭春寒的侵袭,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这个捂有很多讲究。

穿衣下厚上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
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妈妈应及时为孩子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做到三暖二凉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二是肚暖。腹部保暖,既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又能防止肚子受凉。三是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孩子的脚暖了,才能全身都暖和,从而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凉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春暖花开要春捂莫急着脱


随着天气转暖,我们的周围逐渐显露出春暖花开的迹象,不少人开始脱掉厚厚的棉衣。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预防疾病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除了“春捂秋冻”的说法,民间还流传“春不忙脱衣”、“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的俗语,都是劝人们初春季节,适当捂捂更健康。

“春捂”强调衣服要递减

是否春捂,要与个人体质挂钩,有人怕冷也有人怕热,一些寒性体质的人夏季仍觉不暖,也有人在初春就穿短袖的。中医认为,春季阳渐升,阴渐藏,一般来说,初春季节,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尤其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小孩,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就会生病。

春季应该怎样捂?不要一下子脱得太多,“春捂”要捂好腿脚,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比较差,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注意天气预报,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适当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此外,“春捂”也不是说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衣服要递减,即衣物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一件一件地脱。

当然,“春捂”只是被动防御,要想进一步防病健身,平时就必须加强锻炼,增强肌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适当给孩子捂着点儿

春季天气多变,天气突然转凉感冒的患儿就会增加,所以春天家长更应注意,适当给孩子捂着点儿。

如果过早地给孩子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一旦遇到气温下降,孩子就难以适应,外出遭受冷风刺激,张开的毛孔会马上收缩闭合,体温调节失灵,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而造成上火,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尤其是小小孩儿,更要捂一下,但对于喜欢到处活动的孩子,适当减一些衣服,以防玩得大汗淋漓后被风吹,反而会感冒。初春,孩子可以穿得比冬季少一些,家长也要注意天气变化,多提醒孩子。

如何保证老年人的健康


一直以来老年人的健康对子女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的确,老年人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机能开始衰弱身体抵抗力也越来越差,那么,如何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如何能帮助老年人达到长寿的目的呢?下面就赶紧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助老年人长寿的食品都有哪些吧。

1、鸡肉

鸡肉是最为健康的肉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能够预防骨萎缩。鸡肉中还含有丰富的硒和维生素B,它能预防癌症、增强人体能量并有利于增强大脑的活动能力。

2、香蕉

香蕉含有丰富的钾,而钾是人体肌肉(尤其是心肌)保持强健有力的保证。香蕉还是纤维素的主要来源,它不但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中和体内过多的酸物质,并能辅助治疗胃痛。

3、鸡蛋

许多人都对鸡蛋没有好感,但鸡蛋却是人体蛋白质和叶黄素很好的来源,它可以防止我们的眼睛患上白内障。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多吃鸡蛋还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大大降低患梗塞和中风的危险。根据不久前的研究资料显示,一周吃6个鸡蛋可将患乳腺癌的几率降低44%。

4、褐米

许多人都认为吃糖会发胖从而逃避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但专家们认为糖对保持人体能量非常有益,并建议人们平时注意吃一些褐米、谷物等含有大量纤维的食物。营养学家称,这些食物有益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直肠癌、胆结石、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几率。

5、菠菜

菠菜的营养含量远远高于其它食物。菠菜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C、维生素A及各类抗氧化剂,这有利于预防梗塞和中风。此外,菠菜还可以预防直肠癌、骨质疏松和关节炎。

6、鲑鱼

肉鲑鱼肉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能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可预防多种癌症和血栓。研究显示,它还可以减轻抑郁情绪并预防失忆。它所含的烟碱酸还能预防阿尔兹海默症。

7、草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味觉会变得迟钝起来。人们为了使食物更有味,便不断增加食盐在食物中的投放量。但过多食用食盐会使得血压升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便是往食物中加放一些草药和香料。人们可以在自家厨房里多备一些干草药。

8、大蒜

大蒜能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降低中风几率。此外,大蒜还可以止痛消肿,同时还是糖尿病患者的好帮手。

9、黑果

越橘黑果越橘含卡路里较少,可大量食用。它还含有大量抗氧化剂,可预防白内障、青光眼、静脉扩张、痔疮、胃溃疡、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黑果越橘还能够帮助降低中风后脑受损几率并缓解消化道炎症,有利于防治胃功能紊乱。

10、牛奶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钙的需求也在增长,因此每天食用含有丰富钙质的食品显得非常重要。脱脂牛奶在这方面可能成为最好的选择,因为脱脂牛奶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喝牛奶不但能满足人体骨骼对钙的需求,还能预防骨质疏松症。

11、越橘

越橘含卡洛里较少,可大量食用。它还含有大量抗氧化剂,可预防白内障、青光眼、静脉扩张、痔疮、胃溃疡、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黑果越橘还能够帮助降低中风后脑活受损的机率并缓解消化道炎症,有利于防治胃功能紊乱。

12、含钙食物

含钙丰富的食物对大脑是有益的,钙具有安定精神、扩张血管的作用。中老年人应多吃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海藻类食物,对健脑有良好作用。B族维生素在维持神经和许多酶的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3、含B族食物

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有:花生、豆腐、香菇、糙米、绿叶蔬菜、小麦胚芽等。维生素E被称为防治衰老的维生素,它是清除体内自由基和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重要物质。

春季做好五点即可做好春捂工作


春季养生非常关键,只有掌握好方法,就能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可以有效的预防多种疾病,那在春捂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内容呢?

春捂:应递减衣服

古代医籍《摄生消息论》指出: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

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脱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脱,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春季昼夜温差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气温较高,可适当减衣。

春捂:应有度

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也就是说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由于春风比冬风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宽松的款式,既挡风,又透气。但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

再说当南方地区步入三月,北方地区进入四月,天气明显有些热了,这时如果还穿着棉衣,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同样对健康不利,尤其是长江流域,春季空气湿度较大,如果捂过了头,还容易诱发中暑。

尤其是婴幼儿,过分捂,则容易产生闷热综合征,甚至能危及生命。

春捂:应下厚上薄

春季做好五点即可做好春捂工作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

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所以,春天还是以遵循下厚上薄为好。

当然不能把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尤其年老体弱的人和儿童,在春天到来时不要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还有女性不要过早穿短裙。寒风刺骨入下身,时间久了就会有生病的隐患。

但春捂不能过度捂脚,春季脚病易高发,主要是鞋子不透气、脚部出汗得不到通风所致,保持脚部透气是预防脚病的最好方法。

春捂:应不忘运动

春捂当然不是要人们不作室外活动,相反,更要注意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祖国医学认为,防病如御敌,春捂只是被动的防御。要想防病健身,平时必须加强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外界气温变化的能力和抗病能力。

春捂重下身还有一层意义,就是要加强下半身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采取干洗脚等方法进行锻炼,方法是双手抱紧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同样方法再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另外可采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脚、暖足、蹬腿等方法来活动下身。

春捂:应注意科学饮食和起居

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春天易困,应多补充维生素B族、韭菜、菠菜、芹菜、竹笋等,这些都是春日佐餐的佳品。起居方面,春欲晏卧早起,但早起也宜鸡鸣后,晚睡须在子夜前。

当开春和新年两个词碰在一起,就意味着新一年的生活即将开始。春节刚过,我们如何修整假期里负担过重的身体,如何为自己下一整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杨力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任增辉,给我们支了几招。

第一招:排毒喝花茶。冬季天冷,人就偏爱吃热食。特别是春节假期,大鱼大肉、辛辣口味,再来一两盅酒,能让整个人都暖暖的。但正因为冬天热性食物吃得过多,到了春天,就必须给自己的肠胃减减负,清肠排毒了。

春季做好五点即可做好春捂工作

早上喝杯淡盐水,能利小便、助排毒。血压偏高的人,可以换成温开水;血糖不高的人,就来杯蜂蜜水,同样有效。春天讲究喝春茶,不管是绿茶还是花茶,都能起到排毒、提神养气的作用。特别是茉莉花茶,气味芳香,提神效果更好。

要想给身体排毒,必须保证大便通畅。建议大便不好的人适当多吃萝卜、白菜、土豆、红薯,帮助排便;也可以进行自我按摩,每天绕肚脐顺时针揉按至少36次,按压肚脐左右三指宽处的天枢穴至有酸胀感,均有通便作用。

第二招:晨练拉拉筋。古人提倡在春天晨练,他们认为这是一年四季中锻炼效果最好的时期,可以彻底放松禁锢一冬的身体。年纪稍大的人,最适合散步,还可以在空气较好的公园做个深呼吸,伸伸腿、拉拉筋。有句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适当抻拉韧带确实有助身体气血畅通,甚至可起到祛痛和排毒的效果。春天要养肝养胆,所以锻炼时,不妨拍打一下两肋外侧。这里是中医所指的肝胆区,以掌心适度拍打,可通畅气血经络,达到养肝养胆之效。

一年之计在于春,除了户外锻炼,更应该多外出踏青旅游。可以在年初制定一套旅行计划,按照假期长短、季节特点等规划四季旅游,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身体力行。

第三招:春吃酸甜口。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记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因为春天吃过多酸性食物会使肝火过旺,从而损伤脾胃,应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助消化,如糯米、南瓜、大枣、山药、银耳等。从另一个角度说,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就会损伤阳气。但所谓少酸多甜也只是个相对概念,不能走极端,更好的方法是,多吃点酸甜口味的东西,水果、饮料均可,更有助于平衡体质。

第四招:太阳下梳头。古人养生,讲究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也就是说,古代的人们在春季晚睡早起;到宽阔的地方散步运动;散开束发、宽松衣带,不让身体受到束缚。这一原则现在也很适用。

春季做好五点即可做好春捂工作

春季要养阳,所以应多晒太阳,特别是早起的时候,边晒太阳边梳头,或者按摩头顶的百会穴,能帮助人增加阳气,滋润五脏。春天还要养肝,而肝开窍于目,所以,养好眼也能护肝。建议人们全身放松,面对太阳,闭上眼睛,让玻璃窗和眼睑滤去过于强烈的太阳射线,同时转动眼珠,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每天坚持十几分钟。人们还可以每天回到家用清水洗洗眼周、眼睑,并按揉眼睛周围,以促进血液循环。

春天风大干燥,需特别注意补水,防燥排毒;因气候变化大,需按天气随时增减衣物,有慢病的老人尤其要做好保暖工作,后背、腰腿都是重点。春捂的原则是: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就最好不要脱棉衣。

第五招:心理倒时差。春天养肝最重要的是保证心情顺畅,但春节刚过,多数人在突然转变生活方式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适反应,进而影响到心情。因此,建议人们尽快倒倒时差.

上班族花一点时间回顾节前的工作,拟定新年计划,就会以比较主动、有准备的心态来应对工作,不会显得手忙脚乱。节后应迅速恢复日常作息习惯,清淡饮食,白天尽量把注意力专注到工作上,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迅速倒回时差.

从亲情满满的家乡回到大城市的年轻人,也许会重新感觉到孤独和寂寞。这类人不妨尽量频繁地跟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以此帮助自己度过过渡期,也不妨把家乡带来的特产分发给同事和邻居,也许就能在身边经营出新的友谊。

春季做好五点即可做好春捂工作

老人在看到孩子短暂陪伴后的又一次离家,心里难免空落落的,这时,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比如约上老伴或好友去踏踏青,或者投身到自己的爱好中去。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来迎接改变,比如试着学习使用微信、飞信等新的通讯方式和孩子交流,或拟定新年的生活规划,比如到孩子所在的城市去看看、实现某些从未实现的梦想等。

总结:春捂非常重要,但也不是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要捂着,比如脚下,就可以穿些透气性好的鞋,防止脚上疾病。

寒从脚下起“春捂”下半身


导读:春捂秋冻是著名的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

春捂秋冻是著名的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捂就是说春季来临,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地脱掉棉衣。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如果过早地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会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由于寒气多数自下而起,而人体的下半身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要比上半身差,容易遭受风寒邪气的侵袭。所以中医养生学认为,春捂要重视下半身的保暖。春季衣着宜下厚上薄,衣裤鞋袜不能穿得过于单薄。如今,有些追求时尚的年轻女性,在初春时节就早早地换上裙装与丝袜,殊不知,这样容易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疾病。

另外,老年人春季下半身穿得过少,会对膝关节造成不利,诱发各种关节病。因此,春捂的重点应放在人体的下半身。

春捂别过头 手脚暖和正合适


导读:春天像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天气阴晴不定,气候忽冷忽热

春天像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天气阴晴不定,气候忽冷忽热,穿了一个冬季的棉衣过早脱掉,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幼儿。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但是,专家提醒,给孩子捂得太多也会引起各种皮肤病,幼儿春捂应该适可而止,千万别过了头。

一线案例

被捂出来的痱子

小东的妈妈一直认为,只有在炎炎夏日,宝宝才会长痱子,但是没想到在初春季节,3岁的小东却也长了一身的痱子。

刚入学不久的小东,正被全身红红的小疙瘩折腾得不能上学,小东妈妈李女士十分苦恼,担心小东是不是染上了皮肤病。

到医院检查后,李女士才得知小东身上长的是痱子。在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皮肤科,接诊的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马惠红介绍,小东穿的衣服太多,背部出汗,连背心都湿了,就因为不透气,才长出了痱子。李女士却有些无奈地说,往年小东常感冒,别人都告诉她要春捂,为了让小东保暖,今年才给小东多穿衣裤,没想到穿多了反而长痱子。

专家解析

春捂只需手脚暖和

无独有偶,马惠红介绍,最近天气持续低温,不少家长担心新生幼儿会着凉,于是把幼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常常把宝宝裹出汗,长出不少痱子,十分严重,有的还需住院治疗。因此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马惠红介绍,当人体四肢暖和时,人体的身子也是暖和的。因此宝宝春捂,适可而止,只要宝宝手脚暖和即可,无需穿太多,避免适得其反,同时房间注意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流畅。马惠红介绍,炉甘石洗剂有消炎、收敛、止痒的作用,而且性平、温和,也可治疗宝宝身上的痱子。

不过,马慧红提醒,让宝宝手脚暖和不代表要把孩子的手脚都捂得严严实实的。

马惠红谈到,宝宝平时也需要运动,一些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运动就是挥舞双手。而在这寒冷的天气中,宝宝双手露出,家长难免会担心宝宝着凉。从而把宝宝的手包住。马惠红提醒,包住宝宝双手不利于其运动,最好别把宝宝的双手给捂了。

春捂谨记上薄下厚

春捂怎么捂也有要点,马惠红认为,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尤其是小孩和女性朋友尤其应注意。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马惠红说:脚暖了,身子自然也就暖了。

孩子春捂,捂多少,捂多久也要看个人体质。马惠红介绍,宝宝体质好,可以穿少些;宝宝体质弱,就算穿再多,有的宝宝还是会生病。因此让宝宝多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才能少生病。

+

育儿新知

春季宝宝吃啥能冲寒?

虽然已过立春,但是春姑娘却姗姗来迟。倒春寒来势凶猛,气温冷暖不定,宝宝也时常感冒、发烧。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中医认为,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带味儿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其中,大蒜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

洋葱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其中含有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有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

不过,儿童可能会对这些气味儿食物抵触。这时可把芹菜、姜末做饺子馅吃,也可以用碎洋葱做成炒饭。此外,将洋葱、蒜、芹菜等加热时间长一些可减少气味儿,但烹饪时间越长,气味儿中的健康物质保留越少。为此,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口味和接受程度进行选择。

初春防倒春寒就靠“春捂”,老年人该如何捂出健康?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