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夏至养生 > 导航 > 养生夏至

养生夏至

2019-10-12

夏至是哪天

夏至养生。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做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夏至是哪天”,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夏至是哪天

1、夏至是哪天

从日历上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夏至的时间是:2017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七)星期三。

2、夏至节气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日。“至”是“极”的意思,夏至也叫“日长至”。过了夏至,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长。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我国大陆目前有5个北回归线标志点,分布在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3、夏至是什么日子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夏至吃什么水果

1、火龙果:

火龙果是在5月、6月时的时令水果,它的果实非常硕大,肉多汁多。由于火龙果在栽培的过程中接触的病虫较少,几乎可以不需要使用任何的农药就可以自然的生长,从理论上说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炎炎夏日里的馈赠。

2、哈密瓜:

哈密瓜,性寒味甘,含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果胶、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磷、钠、钾等。食用哈密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可以用来作为贫血的食疗之品。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食用哈密瓜都能有所改善。

哈密瓜虽然不是是夏天消暑的水果,但是能够有效防止人被晒出斑来。哈密瓜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而这种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增强细胞抗防晒的能力,减少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另外,每天吃半个哈密瓜可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能确保机体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需要。

夏至喝什么粥

1、薄荷粥:

薄荷在中医药中用途甚广,以茎叶入药,辛,凉,气香,入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热解表、祛风消肿、利咽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风热头痛、目赤疼痛、咽喉肿痛、麻疹疹透不畅等。

做法:鲜薄荷30克或干薄荷15克,煎汤。再以粳米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汤及冰糖适量,煮沸即成。

2、黄瓜粥:

此粥则是夏日里美白、降署的不二选择,最好每天早晚食用,可以润泽皮肤、祛斑、减肥。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黄瓜含有丰富的钾盐和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糖类、蛋白质以及芥、磷、铁等营养成分。

做法:将黄瓜洗净,去皮去心后,切成薄片,放在旁边备用;将生姜切成丝,也放在一旁备用;将大米放入锅内,淘洗干净,在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将生姜倒入锅中;把锅置于灶上,点燃灶火,用大火烧开后,将黄瓜片倒入锅中,改用小火慢慢煮至米烂,再煮至汤稠,起锅前,放入少许精盐调味即可。

相关推荐

立春是哪天


立春是哪天

1、立春在每年2月4日前后开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立春是四季的开始要考虑养生问题,一个人只有精力充沛才有信心做接下来的事情。

2、立春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

立春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3、立春养生的原则

起居上要做到夜卧早起。春气通于肝气,春季正养肝。立春切忌忧思恼怒,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愉悦的心境。饮食方面,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立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防止旧病复发,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不要过早减衣,“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

每天梳头百下,《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

少吃补品和盐,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

立春的养生食物有哪些

春芽:春日食春芽。孔子说“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东西)就不吃。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等。

韭菜: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有天然“伟哥”之称。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其根白如玉,叶绿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蜂蜜: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

惊蛰是哪天


二、惊蛰的诗词三、惊蛰的谚语

惊蛰是哪天

1、惊蛰是哪一天

2017年3月5日17:32:40,农历2017年二月初八星期日是惊蛰。

惊蛰时,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2、惊蛰的风俗

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祭白虎:蛰伏着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便开始觅食。按广东民间传说,凶神之一的白虎也于这时觅食。为着平安,惊蛰那天要祭白虎。将预先准备好的身带豹纹的口有獠牙的纸造老虎置于神坛前,拜祭时,以猪血喂之,以肥腻的生猪肉抹在老虎的嘴上,以人之心度虎之腹:油水都吃饱了,自然就不会再张口伤人了。

3、惊蛰吃什么

醪酒:醪酒——春天到来,人的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鸡蛋煎饼拌芥末对我们没啥吸引力,但家里正好有自酿糯米酒,滤去醪糟后就是醪酒了。醪酒喝得暖,不由想起那句童谣:“惊蛰过,暖和和,老角唱山歌”。

炒豆: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梨: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芹菜、鸡、春笋、菠菜、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惊蛰的诗词

《春日杂兴五首》

陈棣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为君借余景,收拾赋新篇。

《山房》

陈允平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着麝煤。

《清溪松阴图》

唐寅

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市饮》

陆游

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

惊蛰的谚语

惊蛰不藏牛。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小满是哪天


小满是哪天

1、小满是哪天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2、小满节气的习俗之抢水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3、小满节气的习俗之祭三神

小满在咱们历史上有一个习俗叫祭三车,哪三车呢,叫水车,牛车和丝车。

管这水车车神叫什么呢,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江南一带则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所谓“三车”即水车、纺车、油车。在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过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镇水田边,时常会见到水牛蒙住双眼转动水车的木车盘带动龙骨水车提水,或人力双脚交替踏车提水的情景。

小满的祛湿粥

1、莲子粥

原料:莲子30克,米适量(1人份)

制法:将莲子和米洗干净,将两种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

功能:健脾、养心、安神。

2、玉竹粥

原料:玉竹30克,米、瘦肉适量(1人份)

制法:玉竹与米、瘦肉同煮成粥。

功能:得当腹胀、脾胃衰弱、大便溏烂的人,能起收敛,改变大便溏烂。

3、薏米红豆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米、芡实各20克,川萆薢10克,赤伏苓15克,木棉花20克,灯芯花10克,粳米50克。

制法:将川革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取汁。以上几味煎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米、芡实、粳米煮粥食。每日1料。

功效:赤茯苓味甘、淡,入脾、胃、肾经,能渗利湿热;灯芯花性微寒,味甘、淡,入肺、心、小肠经,能清热利尿、清心除烦;木棉花性平,味甘、淡,入脾、胃经,能清热祛湿;赤小豆能清热解毒;白扁豆、薏米能健脾祛湿;芡实能健脾祛湿止泻、固肾涩精。诸物与粳米合用,具有清热祛湿、利水固涩之功。

小满节气养生的禁忌

一忌乱穿衣。此时节气候还不稳定,时冷时热,故小满时节忌乱穿衣。穿衣不能凭心情,光顾美丽不顾健康,热时不能太捂着,冷时不能太冻着,要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保持体温相对恒定,这样人体抵抗力才不会削弱。女子还特别要保持下身衣着宽松透气,以免阴部患皮肤病。中医说,湿邪有重浊、趋下的特性,易侵袭阴部、下部。这些部位患病,不方便治疗。

二忌吃隔夜生冷食物。小满时节气温较高,湿度大,给细菌、病毒繁殖创造了条件,隔夜食物易变质,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造成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疾病。小满时节,很多新鲜瓜果上市,尝鲜是人们必做的事,但瓜果应洗净,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杂,吃了桑葚吃香桃,吃了枇杷吃李子,这样尝鲜得不偿失,反而易伤胃肠,造成疾病。

冬至是哪天


冬至是哪天

1、冬至是哪天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2、冬至节的由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是“交九”的开始,从这天起,白天渐长,夜间渐短各家要吃冬至饭。有的人家吃肉汤面条;有的人家用肉丁、面丁、豆腐、粉条:饭”;也有人家吃“杏皮坛鞑子”,也叫“擞耳子”;也有吃羊肉香头饭或臊子面的民间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

3、冬至的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的习俗与传说

1、冬至的习俗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2、冬至的传说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的传统饮食

1、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2、饺子团圆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3、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龙抬头是哪天


二、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三、龙抬头的传统食物

龙抬头是哪天

1、龙抬头是哪天

2017年龙抬头日期是:2017年2月27日(星期一),农历二月初二。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 此时已经进入春季,通常在惊蛰节气的前后。

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相传,武则天废唐立周当了皇帝,惹得玉帝大怒,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3、2017年龙抬头适合结婚吗

公历:公元2017年2月27日 星期四 双鱼座

农历:2017年02月02日 值神→明堂(黄道日)

岁次:丙申年、生肖猴、辛卯月、辛卯日

冲煞:冲鸡(乙酉)煞西

今日适宜:祭祀 求嗣 斋醮 嫁娶 冠笄 出行 开市 交易 会亲友 教牛马 除服 成服 启钻 安葬 移柩今日禁忌:祈福 动土 移徙 入宅胎神占方:厨灶门外正北

纳音星位:松柏木 建执位

吉神宜趋:官日 六仪 福生 五合 明堂 鸣犬对

凶神宜忌:月建 小时 土府 厌对 招摇

彭祖百忌:辛不合酱主人不尝 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龙抬头的传统食物

1、葱饼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也有人用饼卷上合菜吃,意谓合龙头。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2、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3、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4、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夏至是哪天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