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白露的2大习俗
白露季节的养生。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四季养生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苏州白露的2大习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导读:处暑后就是白露节气,苏州白露的习俗很有趣,吃鳗鱼、酿白露米酒这些习俗你听说过吗?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苏州白露的习俗,还有很多苏州秋季美食介绍哦!
苏州白露的习俗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在饮食方面,白露后苏州人有一系列习俗。
1、吃鳗鱼。这个节气起,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这时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河鳗营养丰富,药房可买的鳗鱼精就是用湖鳗提炼成的;常吃河鳗,可使人的身体强壮;粉皮鳗鲡、毛豆子烧鳗鲡则是同里的家常菜。
2、酿白露米酒。过去一些苏州人还要酿白露米酒。这种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是待客的佳品。因为是白露的时候酿造的,所以称白露米酒。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苏州人酿这种酒了。
苏州白露吃什么?
1、鸡头米。白露时节要说苏州有什么时令美食,那首推的就是鸡头米了。鸡头米,即新鲜芡实,又名鸡头肉,俗称鸡头,果实呈圆球形,尖端突起,状如鸡头,有健脾益气,固肾涩精等作用。
2、糖芋艿。桂花糖芋艿是一道江南地区汉族传统的甜点,从前是中秋时令的佳品,光洁的芋艿口感酥软,绵甜的汤汁呈酱红色,鲜亮诱人,散发着浓郁的丹桂花香,特别受老年人的喜爱,而且做起来很简单,新鲜的香芋加适量红糖焖熟,撒以桂花而食,口感很不错。
3、白果。秋意浓白果熟苏州是全国产白果的大户,产量约占全国的20%,主要集中在苏州的东、西山。白露时节,在东、西山大片的白果树林里,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一串串白果,藏在茂密的叶子中间。每年秋天,道前街上经常有人沿路在草坪里捡掉落的白果。
4、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闻名天下,鲜盖百味。秋风起,蟹儿肥,光是想想就流口水。在苏州,没有大闸蟹的秋天也就无所谓秋天,这个中秋也略有缺憾。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摆上一道大闸蟹。
5、桂花糕。桂花糕是苏州的特色小吃。桂花糕是一种以糯米粉、糖和蜜桂花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糕点,以往单一的桂花糕,如今已经变得多种多样。
6、水红菱。又称苏州红,长于河塘水池之中,营养价值很高,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八月中秋起菱角,最佳品种是红菱。菱角是苏州特产水八仙之一,在菱角类果鲜中苏州水红菱名闻全国。
苏州白露未入秋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气温下降速度加快,正向秋天迈进。而真正入秋,需要达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的硬杠杠,苏州平均入秋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总的来说,秋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大家睡觉时要盖薄被、毛毯,特别要注意双脚和腹部的保暖。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而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虽然秋天比较适合户外运动,但白露季节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市民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在白露节气中要预防秋燥,建议要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红萝卜等。另外,吃一些绿叶蔬菜补足维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兰、菠菜、绿菜花等。
扩展阅读
苏州冬至的七大习俗
导读:对于苏州人来说,冬至就像过年一样重要,而苏州冬至习俗也多样:拜冬、吃冬至夜饭、吃馄饨、冬酿酒这些苏州冬至习俗,你听说过吗?下面小编为你一一介绍苏州冬至习俗。
苏州冬至习俗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但独独在吴地苏州,百姓尤为重视。这是苏州古代奉行周朝历法的遗风。周朝所用的历法是太阳历,以冬至夜为岁末,也就是大年三十夜;冬至日为岁首,也就是新年的开始,所以过冬至节就是过年。3000年前泰伯和仲雍南奔,建立勾吴,把周朝的历法带到了苏州,苏州人就此以冬至日为新年了。
虽然后来历法变更,冬至不再是新年的开始了,但这冬至过年的习俗却在吴地千年传承了下来。下面小编为您介绍苏州冬至习俗。
拜冬
苏州在宋朝时就形成了过冬至夜的习俗,那时候,家家都要祭拜祖先,小辈还要穿上新衣到长辈处拜谒,称贺节贺冬或拜冬,一切礼仪都和过大年一样,也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冬至祭祀、拜冬的习俗已经淡出了苏州人的生活,但一顿丰富的冬至夜饭是必不可少的。
吃冬至夜饭
在苏州传统民俗中,冬至夜媳妇必须回婆家吃冬至夜饭,家家挂祖先像,祭拜祖先,小辈还要到长辈处拜谒,称贺节、拜冬,一切礼仪都和过年一样,所以称冬至大如年。
团圆饭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鸡鸭鱼肉,都要换上雅名,其中蛋饺叫元宝,肉圆叫团圆,粉条叫金链条,黄豆芽叫如意菜,鱼叫吃有余等等,每个菜都渗透着喜气。
吃馄饨
冬至夜苏州人的主食也很有讲究,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节人们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还一个清平世界。
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冬酿酒
这一夜,鲭鱼蹄髈、冷盘热炒都有了,自然少不了来点酒助助兴。为了冬至夜,素性淡雅的苏州人专门发明了一种度数不高、老少皆宜的老酒,冬酿酒。苏州人对冬酿酒是有情结的。这夜的团圆饭不论是在饭店吃,还是在家中吃,冬酿酒必不可少,连小孩也可以享有特权喝酒了。
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吃冬至团
苏州人还有冬至团等说法,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又分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吃酱方
苏州人一年四季要吃四块肉。春吃酱汁肉,夏吃荷叶粉蒸肉,秋吃扣肉,到了冬至时就得吃酱方。
所谓方,方肉,大肉也,无方不成肉。这酱方好不好,关键在于方不方,然后就是酥烂程度。主料是五花肉,采用腌、煮、焖、蒸等烹饪方法而成。这酱方肥肉爽滑不腻,瘦肉香而滋润,肉皮入口即化,吞下去满口余香。
卜晴
此外,苏州有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的民谚,是指冬至前后逢雨雪,除夕天晴;若冬至晴,则除夕有雨雪、道路泥泞。
不过,民间天气谚语并不完全准确。根据资料记载,苏州近20年里,这句民谚的命中率仅为50%。
苏州立春的习俗
苏州立春的习俗
1、苏州立春的习俗之迎春
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万物生。古人把农事叫作春事,农忙叫作春忙。《书传》中记载:“冬寒无事,并人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黄庭坚有诗写道:“田园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种的时节,因此,说到耕地,也应该称为春耕。
我国是农业国家,对于节令,极为重视。迎春的礼仪,在《月令》中有所记载,到东汉明帝时逐渐完备,后世更将它列人祀典。地方上的官员也箫举行迎春典礼,时间都在立春前一日。而在民间,迎春的仪式更是铺张盛大,十分热烈,其宗旨一方面在于劝农务耕,注重生六一方面示人须珍惜韶光,不要辜负一年之中的最好季节。
2、苏州立春的习俗之咬春
供春季食用的萝卜,多在上一年晚秋播种。萝卜根部肥大,味甘质脆,颜色发红的还可以顺气醒睡,化痰清热,健身美容。萝卜生吃最好,汁水越多,功效越好。患有胃酸的,最好能每餐生吃红萝卜,尤其以鲜嫩者为佳。
3、苏州立春的习俗之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4、苏州立春的习俗之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立春养生要注意什么
1、立春过后还得“捂”。虽然立春意味着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至少需要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如果过早脱掉冬装换春装,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所以立春后最短也要再“捂”10~15天。
早春时节,应该提前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2、多开窗保持空气清新。初春的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各种疾病的发生,预防措施必不可少。“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上午8时左右,一般气温较低,空气质量也较好,是开窗通风的好时机。此外,居室至少还应在午睡后和晚睡前开窗通风。
立春吃什么食物好
1、红枣
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2、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3、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苏州七夕的六大习俗
导读:七月七,七夕到,苏州七夕流行着很多有趣的习俗,那么你知道苏州七夕的习俗有哪些吗?下面小编为你介绍苏州七夕的习俗,这些习俗很特别哦!
苏州七夕的习俗
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那么作为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之一的苏州,过这个节有些什么习俗?苏州七夕的习俗多:吃巧果、染指甲、拜双星,乞灵巧、祈姻缘、祈种生等。下面小编带你去看看。
1、吃巧果
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里,品尝时令美食巧果是过去苏州人的一大习俗。巧果其实并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据《吴郡岁华纪丽》记载:吴中旧俗,七夕,市上卖巧果,以面和糖,绾作苎结形,或剪作飞禽之式,油煮令脆,总名巧果。吃巧果,以此寄托让食用者心灵手巧的美好愿望。
苏式巧果讲究的酥脆爽口,别看做法简单,制作过程还是很讲究门道的,首先做巧果的豆腐一定要选用老豆腐,不能用嫩豆腐。在搅拌的时候必须将老豆腐彻底打碎拌匀在面粉中。面粉中加了老豆腐后,由于两种食材具有不同的性质,膨胀系数也不同,在油炸的过程中,豆腐会先于面粉被炸熟,并在面皮中形成一个个微小的气泡,这样巧果吃起来就会酥脆。
2、染指甲
七夕既然是女儿节,妇女会借此展示自己的美貌。所以就有染红指甲的习俗。古时染指甲用的涂料不是指甲油,而是用凤仙花捣成碎末,再加明矾和水做成的,涂在指甲上晾干,做出来的红指甲颜色特别鲜艳,而且能保持几个月不掉色。
凤仙花是一种极易种植的花卉,有红、白两色。初夏至深秋,次第开放。这种不怎么起眼的草本小花,却受到历朝历代年轻女子的喜爱。因为用它来染指甲,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妩媚靓丽。花汁有杀霉菌、癣菌的功能,可治疗顽固的甲癣、灰指甲等病症。
3、乞灵巧
吴地乞巧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祭拜织女,家家户户入夜后在庭院内摆上供桌,桌上要放瓜果,如果有蟢子爬上去,人就会变巧,反之则变笨。
第二类是缝针或浮针乞巧。相传这天妇女们都要事针线,谁穿针引线多,就代表谁比较聪慧。而浮针则比较有趣,用一只容器把井水和河水合起来,放在太阳下面晒,时间一长,水面上就会结起一张膜。在膜上放一枚针,这时候倒影会呈现出动物或者花草等各种形状,就预示人会变聪明。如果影子是直的,像一根棒,就预示人会变笨。
4、祈种生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5、吃兰花豆
此外,在太仓等地,还有七夕节吃兰花豆(老蚕豆)的习俗。每年的七夕节这一天,太仓的姑娘们都要洗头发。据说,在这一天取的河水或井水是圣水,用圣水洗发,可以获得圣女的保佑。
七夕还要举行庙会。据南宋文学家范成大的《吴郡志》记载,太仓有座织女庙,原本牛郎庙和织女庙是连在一起的,但当地人认为,织女和牛郎一年才能相会一次,因此,牛郎庙被搬到了其它地方。每到七夕这一天,庙会就会非常热闹,人们借此祈求风调雨顺。
6、送健绳
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绳的风俗。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
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苏州七夕的习俗已经为你介绍,想要知道更多七夕的习俗,请继续关注。
浙江白露的两大习俗
导读:白露是天气变凉的节气,不同于南京人喝白露茶,浙江白露的习俗主要有过白露节、酿白露米酒。今天小编为您介绍浙江白露的习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浙江白露的习俗
白露养生俗称补露。过去,民间很看重白露前后养生,不同地域补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南京人爱喝白露茶,在福州,白露日必吃龙眼,那么浙江白露的习俗有哪些呢?
1、过白露节
在浙江温州等地也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2、酿白露米酒
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白露米酒的酿造方法也相当独特。
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如制程酒,须掺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
浙江白露后还热吗?
如果说立秋还不会给人太多秋天的感觉,那么到了白露,就意味着秋天呼之欲出。我国大部分地方气温都开始下降,昼夜温差甚至会超过10℃。夜寒白天热,说的就是这时候的天气。
白露节气始,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分批南下,天气逐渐转冷。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就是用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具体气候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到此节气,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如遇冷暖势力势均力敌,进退维艰,会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同时,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对于我们东南沿海一带,准确地说,现在是夏末秋初,炎热并未完全退却,凉意却开始丝丝渗透,此时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拿浙江温州来说,温州的夏季从5月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或10月上旬结束,长达4.5个月,占全年日数1/3以上。四季中,夏季较长,冬季稍短,春秋均匀。秋天长80天左右。温州秋天很短,连头带尾也就两个多月左右。
古语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告诫人们白露时节天气转凉,穿衣服时要注意保护好重要的关节,尤其一早一晚更要多穿些衣服。白露以后,人们晚上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适当关窗、注意避寒。有呼吸道、心脏疾病的患者,晚上可关窗、开着空气净化器睡觉,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对心肺的影响。
到了白露之后,我们的饮食应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少吃寒凉食材,这样可以帮助养润胃气。可以多多尝试鸭肉、泥鳅、西洋参、鱼、瘦肉、豆制品等,这些既有清燥热又有补肝胃的功效,同时也适合老人跟儿童食用。
苏州端午节的十大习俗
导读:苏州端午节的习俗,你想知道有哪些吗?大多数人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苏州人却是为了祭祀伍子胥。关于苏州端午节的习俗,下面小编一一为你盘点。
苏州端午节的习俗
苏州市主要的端午习俗是吴地端午习俗。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戴香囊、挂钟馗像驱鬼,这些都是苏州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下面小编为您一一盘点。
1、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苏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节前夕,在苏州小巷深处,朱门半掩,厅堂里妯娌婆媳团团围坐,或者就在弹石路边,小藤椅几张围拢来,满目青绿的箬叶,糯米的晶莹,傍晚,就飘来了香气,还有要好乡邻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艺,味道咸淡,卖相如何,这是现代人生活里难得的悠远古风,是苏州人津津乐道的佐餐美食。
2、摆五黄宴
在端午民间习俗除了吃粽子外,就数吃五黄宴了。吃五黄是江浙一带民间的习俗。端午节最大的风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苏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黄,为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
3、斗草游戏
端午时,苏州民间还有斗草的游戏,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有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之句,可见宋代斗草之盛。所谓斗草,一种是互答花草名,《红楼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如此循环比答,谁能答到最后为胜。另一种是到野外采集茎草,二人草草相绞,断者为败。
4、佩戴长命缕
苏州民间有端午节佩戴长命缕的习俗。长命缕由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线编织而成,这种长命缕通常都会编织得很长,以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同时五色也代表了五方之神,也有向神灵祈福的意愿在内。
5、伍子胥公祭活动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可苏州的端午却有所不同,是祭祀早于屈原200多年的伍子胥。如今,伍子胥公祭活动已成为苏州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伍氏后人都会在端午聚集苏州。
6、悬挂菖蒲
苏州人家端午节在家门口一般都要挂艾草、菖蒲、大蒜,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许多家庭还要将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药和大蒜让孩子随身携带。苏州人用菖蒲、艾草、蒜头来去除各种毒害,是有科学根据的。艾草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杀虫。
7、挂香袋
苏州民间在端午节期间有挂香袋的习俗。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8、龙舟竞渡
每年的端午节,苏州人也会举行龙舟竞渡比赛,以此纪念伍子胥。苏州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事物原始》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於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
9、悬钟馗像
苏州端午习俗中一项内容是家里悬挂钟馗像,而且在五月要挂整整一月之期。如果原先中堂挂了其他诸如山水花鸟福寿图,这时就要暂时取下,等到一个月过后钟馗像取下时再挂。家中桌上还要瓶供蜀葵、石榴等物,号为端午景。
10、药店施药
早年间,苏州的端午习俗中,药店施药是一个重要的习俗。因为季节的关系,端午节前后,是各种毒虫出没较为频繁的时节,人们在田间劳作,常常会遇到被毒虫咬伤的情况。因此,每到端午节,苏州各地的药店都会向市民施舍苍术、白芷、大黄等治疗毒虫咬伤的常用药。
苏州端午节的习俗有趣又养生,朋友们不妨学一下这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