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和病理黄疸的区别

养生和健康的区别。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如何避开有关饮食养生的认识误区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理和病理黄疸的区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生理和病理黄疸的区别

1、生理和病理黄疸的区别

1.1、从出现时间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的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黄疸。病理性黄疸则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

1.2、从持续时间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最长可延迟到3~4周。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1.3、从黄疸的程度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轻,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黄疸。病理性黄疸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

1.4、从一般情况区分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睡眠、哭声、精神状态和平常一样,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病理性黄疸可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

2、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2.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2.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

2.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

3、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生理性黄疸在黄疸期间多喂新生儿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目前在治疗上多采用照光治疗。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但是照光后仍无法改善的宝宝,必须以药物或换血来治疗。如果黄疸是由于胆道闭锁所形成的,就需要用手术治疗了。

会引起黄疸的因素有哪些

1、生理缺陷

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导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疽。

2、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其它炎症,致使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可造成肝后性黄疽。yS630.com

3、新生儿降生不久可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而出现生理性黄疸。还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病及二氏综合症引起的黄疽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所造成。

4、心脏疾病

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肿大,可以发生黄疸。

5、药物类损害

有服药史,服用氯丙臻、消炎痛、苯巴比妥类、磺胺类、对氨水杨酸、卡巴胂等,可致中毒性肝炎。此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黄疸出现之前无发热,血清转氨酶升高很明显,但絮浊反应正常等可资鉴别。

晒太阳治黄疸有用吗

我们都听说晒太阳能治疗黄疸,这种不打针不吃药又省钱的治疗方式有用吗?

晒太阳的目的是加速脂溶性的胆红素氧化为水溶物,从而可以通过体液排出,降低黄疸对身体的影响,但是对于新生儿来说,不建议直接晒太阳,太阳光对娇嫩的宝宝来说太强烈,很容易造成晒伤。

光疗所需要的光并不是紫外线,而是蓝光。普通玻璃是可以透蓝光的,所以当室外温度不适宜的时候,避免感冒或者晒伤比降低胆红素浓度要重要的多,建议调整室内温度,隔着玻璃晒太阳这种方式对于生理性黄疸可行。

当胆红素浓度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时, 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病理性黄疸,还需要去医院确诊后才能确定,如果宝宝得的是病理性黄疸,那就不要自己想法子啦,听医生的话最重要,找到适合宝宝的治疗方法。

ys630.COm精选阅读

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二、病理性黄疸如何护理三、怎样预防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1、病理性黄疸的症状

病理性黄疸相较于生理性黄疸出现得更早,如果宝宝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已经有了黄疸,所以高度怀疑为病理性黄疸。而且病性黄疸发展的非常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宝宝的皮肤颜色会越来越黄,在不进行治疗或是错误治疗的情况下,两周内都没无法消退。如果宝宝的黄疸消退了,但是没过两天黄疸又回来了,则可以确定宝宝此时得的是病理性黄疸。这几个症状当中,宝宝不论出现了哪一个症状,都说明宝宝得的是病理性黄疸。

在宝宝出生后的一周到周中,对宝宝进行严密的观察,查看宝宝是否存在黄疸时,应把宝宝放在自然的光线下,如果宝宝的皮肤是橘黄色,白眼球也已经发黄,再观其手掌脚掌都是黄黄的,在小便之后观察尿布,如果尿布被小便染黄,小便本身的颜色也比较深,大便的颜色又偏淡偏白,这说明宝宝不是生理性黄疸,理性黄疸。

2、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

2.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

2.2、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其他炎症,致使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可造成肝后性黄疸。常见疾病包括: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胰腺炎、胆管或胆囊癌。

2.3、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Gilbert)病及Dubin-Johnson二氏综合征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所造成的。

3、病理性黄疸如何治疗

3.1、光疗: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205μmol/L,使用波长420~460mm的蓝光(冷光源),可持续或间接照射24~48小时,但最多累积照射不能超过72小时。

3.2、应用锡中卟啉治疗,其代号为(SnMp)。它是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用于临床惟一的血红素类似物。

3.3、换血:适用于溶血性黄疸。是患儿严重溶血时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通过换血可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发生;纠正溶血导致的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在广泛采用光疗以后,换血已大为减少。

病理性黄疸如何护理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黄疸出现时间,每日经皮测胆红素,观察黄疸进展、意识等伴随症状,大小便的颜色、性质、量的改变,有无出血倾向;

3、喂养:提早哺乳可刺激肠蠕动以利胎粪排出,又可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4、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用柔软无刺激的棉布包裹患儿;

5、遵医嘱采取相应的血液标本,及时送检;

6、做好蓝光疗法的护理;

7、及时根据医嘱用药、治疗、护理。

怎样预防病理性黄疸

1、如果在女性怀孕期间出现湿热,就很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黄疸。所以,孕妇在孕期要注意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饮酒,也禁止吃辛热的食物,否则很可能会损伤脾胃。

2、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就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巩膜黄疸情况,如果有黄疸的症状就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而且还要时刻关注黄疸的颜色变化,以了解黄疸的发展状况。

3、孩子出现了黄疸后,要留意观察其全身症状,观察的重点为孩子是否有嗜睡、难以吮乳、两眼斜视、四肢强直以及惊厥等情况,以便孩子病情加重时能够及早处理。还要保护好孩子的皮肤,以防出现破损、感染等情况。

病理黄疸怎么治


病理性黄疸该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有哪些

1.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

1.2、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

2、什么样的病理黄疸才能光疗和使用光疗后的注意事项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使用光疗时应注意:光疗箱温度应保持30℃左右,湿度60%。婴儿应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并遮盖睾丸,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定期用蓝光辐射计测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谱波长427~475nm的蓝光。灯源与婴儿距离50cm,总瓦数为160~320W。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3、病理黄疸如何预防治疗

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风疹病毒的感染,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病理性黄疸是什么原因

1、血内胆红素过多

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

2、胆道梗阻

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其他炎症,致使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可造成肝后性黄疸。常见疾病包括: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胰腺炎、胆管或胆囊癌。

3、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吉尔伯特(Gilbert)病及Dubin-Johnson二氏综合征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所造成的。

病理性黄疸有哪些危害

1、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儿溶血病、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小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2、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

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

3、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

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1、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生理性的黄疸期间无需特别的护理,孩子也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只要细心地观察黄疸的转归就可以了。

2、黄疸的出现时间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一般5-7天就可以消退了,不会超过两周,也不需要额外的处理。早产儿生后3-5天出现黄疸,一般7-9天就可以消退,早产儿可能持续的时间长一点。最长会延迟到3-4周。如果是病理性黄疸一般2-3周都不消退,或者消退后重复出现。

3、黄疸的危害有哪些

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两种,生理性的一般不需要治疗出生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自行恢复了。但是病理性的不可以,特别是刚出生的小宝宝,如果出现精神不振,吃奶无力,呕吐、不吃奶等要及时就医,如果持续加重,就会出现发热、高声尖叫、发热、抽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经治愈的也可能会留有很多的后遗症。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溶血、重症感染、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对病理性黄疸进行病因分析,通过对新生儿黄疸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临床观察,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及早发现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可有效地减少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黄疸怎么治疗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接受专门治疗,发病一周左右之后发黄现象就能自行消失,家长也可给宝宝喂食葡萄糖水以加快黄疸消退。食疗方面,取冬瓜皮和玉米叶各3g煎水服用,也能缓解黄疸症状。此外,可提前早开奶,以加速胎便的排出,这样对黄疸的预防和消退也有帮助。

但当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就必须接受治疗,不然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治疗病理性黄疸主要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和药物治疗三种。

光照疗法:该疗法是治疗黄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将双眼、会阴和肛门遮盖,其余部分裸露在外。然后用单面光和双面光照射,持续照射2-48小时,但一般不超过4天,直至胆红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疗。

换血疗法:换血是治疗胆红素过高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但换血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不是每一个黄疸患者都适合换血疗法,而且这种疗法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这种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的病理性黄疸患者。

黄疸吃什么药

1、中药吃什么

1.1、伴有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的小儿黄疸患儿,可以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

1.2、伴见有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的小儿黄疸患儿,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用水煎服3、如果小儿黄疸患儿已经昏,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

2、西药吃什么

2.1、葡萄糖及硷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给黄疸宝宝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

2.2、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

2.3、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黄疸肝炎和乙肝有什么区别


黄疸肝炎和乙肝有什么区别

1、黄疸肝炎和乙肝有什么区别

乙肝是由病毒所致,而黄疸肝炎,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而由梗黄以及胆管,先天等原因导致的黄疸所引起的肝脏损害,就不会有传染性了。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不断复制。

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这样就影响了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

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由此可见:黄疸肝炎是强调症状,而乙肝肝炎是强调感染源。黄疸型肝炎可能是乙肝病毒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导致;同时乙肝肝炎也可能没有黄疸症状。

2、黄疸肝炎症状

尿黄如茶:黄疸型肝炎患者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尿色加深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导致。

肝区疼痛:名为黄疸型肝炎,一定会使肝脏受损。疼痛的位置为右上腹。出现肝区疼痛这种黄疸型肝炎的症状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脏肿大,使肝被膜张力增大及炎症波及肝脏韧带及其周围的纽织导致。

发热:当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很多人都会误诊为是感冒发烧,这也就耽误了病情的及时治疗。发热的原因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3、黄疸肝炎原因

病毒性肝炎出现这种黄疸现象,原因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浸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这样就影响了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使胆红素不能从胆道系统正常的排出而进入血液,胆红素随血液运行到身体各个脏器,则各脏器均可被染成黄色。这种胆红素是一种黄色的色素,与弹性硬蛋白的组织结合最紧密,因此,含有丰富弹性硬蛋白的巩膜、皮肤最易显出黄色,而黄染消退也较其它组织缓慢。

黄疸肝炎如何护理

1、黄疸型肝炎患者需要静养,不可长期处在噪杂的环境中,如果家庭条件尚可,最好是单独居住,若无条件,可让患者单睡一床或炕的一头。患者的被褥、食具、茶具、牙具、毛巾、面盆、便盆等日常用品,均应专用,待痊愈之后再彻底消毒。

2、针对黄疸型肝炎如何护理这个问题,专家指出患者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在感到自己的病情有所好转后可逐渐起床活动,但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切忌做跳跃动作。每餐之后均应休息,餐后散步并无益处。住院治疗者出院后,应嘱患者在家全日休息1-3个月。经复查病情稳定则可逐渐恢复工作,半年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并继续观察1年。

黄疸肝炎如何预防

1、注意日常生活饮食:病毒性肝炎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重点应应在提高全社会卫生水平上,着重抓好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来要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其次,要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从而阻断医源性传播。

2、接触病人后及时注射:接触乙肝病人后及时注射一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1个月及6个月时再注射第2-3针乙肝疫苗,接触甲方肝病人,在2周内,肌内注射含抗甲肝抗体的丙种球蛋白。

3、隔离接触者:小儿接触了肝炎病人后又可以传给另一个人,这样疾病会一个一个地传开去,越传越多,造成流行。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对接触者隔离观察至潜伏期结束。

生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生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2、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出现时间不同

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的2-3天。宝宝皮肤呈现浅黄色,巩膜微带黄色,尿稍黄。宝宝精神没有不适情况,在第4-6天黄疸最明显。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的12-24小时内。或者黄疸消退后又重复出现。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生理性黄疸时间。

黄疸出现的程度

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面部、颈部,皮肤浅黄或者柠檬色,巩膜微黄,尿黄但是尿布不会染色。病理性黄疸一般较重,呈金黄色,四肢、手心、脚心皮肤都很黄,尿布上也会出现明显染黄颜色。

黄疸消退时间

生理性黄疸消退一般不超过2周,足月宝宝大多在7-10天黄疸就会消退,早产宝宝可能要延长至出生后第3-4周才会消退。若2周还没消退或者消退后又出现了黄疸,则是病理性黄疸。

宝宝精神状态

宝宝如果是生理性黄疸,精神佳,吃奶香,吃奶有力,哭声洪亮。如果是病理性黄疸,精神差,吃奶不香,吸奶无力,甚至抽风。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需要治疗吗

不少妈妈一听到“新生儿黄疸”几个字就神经紧绷,而事实上,如果宝宝属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则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以自愈。早产儿生理性黄疸消退较慢,感染和缺氧也可使黄疸延迟消退,必要时可照蓝光。

宝宝出现黄疸时,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但遇黄疸较溶时,要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在生后1周内,均超过34.2μmol/L(2mg/d1)。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205.23μmol/L(12mg/d1),早产儿较足月儿为重,峰值可达17l-205μmol/l(10-12mg/d1),但不超过256.5μmol/L(15mg/d1)。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怎么护理

1、晒太阳

每天早上10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要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晒到。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晒太阳而吹风受凉了。

2、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尝试停止喂养母乳2-3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黄疸症状较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等宝宝黄疸退了,可以继续喂母乳。

3、喝葡萄糖

当爸妈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了。

4、喝白开水

爸妈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白开水,让宝宝能够在排尿的同时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粉的话,应在两餐之间要加喂水。

黄疸和肝功的关系


黄疸和肝功的关系

1、黄疸和肝功的关系

1.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1.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1.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引起黄疸。

2、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红素过多

如果人体内的红细胞过多的话,就会破坏肠道和肝脏的循环,是血清的内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黄疸出现。这一原因导致的黄疸会有消瘦、恶心、精神疲惫等伴随症状,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的话,还会导致红细胞增多、血管溶血、血红蛋白病等诸多疾病,要想根治就会变得很困难,所以要及时的发现治疗。

2.2、代谢异常

有的患者干细胞排泄功能受阻,这会导致胆红素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由于这一因素所导致的黄疸还会伴随有干细胞受损,常见的致病原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疾病等。如果干细胞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的话,就会导致血清内未结合的胆红素升高,从而使人的面部发黄,身体出现异常,导致患上黄疸。

3、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表现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黄疸的治疗方法

1、新生儿黄疸要是病理性的话,就要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包括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都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黄疸的情况,要是治疗的效果不好的话,还可以到专业的医院采用照蓝光的办法进行治疗,一般就可以得到治疗的效果和作用。

2、尽早使新生儿的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让孩子多喝点水,也可以多吃点奶水,也会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哺乳期的妈妈也需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如何预防母乳性黄疸

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鼓励增加新生儿早期乳汁摄入量,能让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3、坚持多次少量喂奶原则,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

4、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5、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怎样避免乙肝和黄疸


二、黄疸的发病原因三、避免乙肝和黄疸吃什么好

怎样避免乙肝和黄疸

1、怎样避免乙肝

不用他人的洗漱用具(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修足、纹身、扎耳环孔等尽可能到正规场所。

尽量减少输血。不是十分必须时不要轻易输血及血液制品。必须输血时要尽量用志愿者的合格血液。长期大量输血者,受血前1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再接受大量输血。杜绝注射器反复使用,保证一人一针一管。

注射乙肝疫苗增加抗体是主要的方法,这才是预防乙肝的佳方法,建议我们应该注射乙肝疫苗一定要按照注射乙肝疫苗的程序进行,同时要注射三针,并在注射完乙肝疫苗,检查是否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以确定接种有无效果。没有产生抗体者,及时复种。

2、怎样避免黄疸

对接触者进行隔离。为了防止传染给更多的人,在接触肝病患者之后,应该及时的进行隔离检查,直道潜伏期结束,这样就可以避免传染给更多的人。

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黄疸型肝炎的基础。病毒性肝炎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重点应应在提高全社会卫生水平上,着重抓好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来要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其次,要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从而阻断医源性传播。

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使得机体产生抗体。在接触乙肝病人后及时注射一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1个月及6个月时再注射第2-3针乙肝疫苗,接触甲方肝病人,在2周内,肌内注射含抗甲肝抗体的丙种球蛋白。

3、乙肝的发病原因

3.1、性接触传播(20%)

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通过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性交、同性恋性接触及未采取防护措施。

3.2、医源性传播(20%)

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或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3.3、母婴传播(10%)

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

3.4、血液传播(30%)

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在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黄疸的发病原因

1、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因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而引起黄疸。

3、阻塞性黄疸: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婴幼儿时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来者,其黄疸可反复出现,常在感冒或运动、感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这类黄疸临床上较少见,有时易误诊为肝胆疾病。

避免乙肝和黄疸吃什么好

1、洋葱

不仅具有杀菌功能,还可降低人体血脂,防止动脉硬化。

2、燕麦

燕麦含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是保护肝脏的佳品。

3、玉米

玉米含丰富的钙、硒、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也是养肝护肝不可缺少的食物。

4、海带

海带含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对于我们肝脏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5、牛奶

因含有较多的钙质,牛奶可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吸收;因此才能保护肝脏。

6、甘薯

甘薯能中和体内因过多食用肉食和蛋类所产生的过多的酸,保持人体酸碱平衡,起到降脂作用。

7、大蒜

属百合科植物,性辛、温,味辣。肝病病人宜熟用,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软化血管等作用。

8、空心菜

又名蕹菜,性甘、平,含蛋白、脂肪、无机盐、烟酸、胡萝卜素等,具有解毒、清热凉血等作用。

9、荠菜

为十字花科植物,性平、味甘,含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烟酸及无机盐。动物实验表明,可缩短凝血时间,具有止血功效,适合于慢性肝病有鼻出血、齿龈出血等症。

毛肚和牛肚的区别_牛肚和毛肚的区别


牛肚的吃法有很多,火锅、凉调、爆炒,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可提供我们多种选择。大家喜欢吃牛肚,不光是其口感好,关键是牛肚营养丰富。不过,有些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有些地方称为牛肚,但有些地方却叫做毛肚,外表相同,口感相似,很疑惑两者的区别。那么,毛肚和牛肚的区别是什么?

毛肚属于牛肚中的一种,事实上两者可以认为是等同的关系。

牛肚即牛胃。牛为反刍动物,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为牛食道的变异,即瘤胃、网胃(又称蜂巢胃、麻肚)、瓣胃(又称重瓣胃、百叶胃、毛肚),最后一个为真胃又称皱胃。

瘤胃内壁肉柱行业俗称“肚领、肚梁、肚仁”。贲门扩约肌,肉厚而韧俗称“肚尖”、“肚头”(用碱水浸泡使之脆嫩,可单独成菜)。应用瘤胃可把牛浆膜撕掉,保留粘膜,生切片涮吃。菜品如“毛肚火锅”、“夫妻肺片”。网胃应用与瘤胃相同,瓣胃与皱胃大都切丝用。牛肚中运用最广的为肚领和百叶。

毛肚,是指牛的瓣胃,也称百叶肚,俗称牛百叶。 毛肚分两种,吃饲料长大的牛百叶发黄,吃粮食庄稼长大的牛百叶发黑。白色的牛百叶是漂过的,属于冷冻食品。

质量鉴别

选购毛肚时要注意,特别白的毛肚是用双氧水、甲醛泡制三四天才变成白色的。有些不法商贩在制作水发产品时,先用工业烧碱浸泡,以增加体积和重量,然后按比例加入甲醛、双氧水,稳固体积与重量,并使其保持表面新鲜和色泽。用工业烧碱泡制的毛肚个体饱满,非常水灵,使用甲醛可使毛肚吃起来更脆,口感好。长期食用被这些有毒物质浸泡的毛肚,将会患上胃溃疡等疾病,严重时可致癌。

如果毛肚非常白,超过其应有的白色,而且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用甲醛泡发的毛肚,会失去原有的特征,手一捏毛肚很容易碎,加热后迅速萎缩,应避免食用。

还可在小玻璃杯中加入少许毛肚,用水浸泡,然后夹出毛肚,倾斜玻璃杯,沿杯壁小心加入少许浓硫酸,使液体分成两层,不要混合。如果在液面交界处出现紫色环,证明毛肚中掺有甲醛。

黄疸和乙肝有关系吗


二、引起黄疸的因素三、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危害

黄疸和乙肝有关系吗

1、黄疸和乙肝有关系吗

乙肝会出现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早的表现。

所以黄疸和乙肝是有关系的。

2、新生儿得黄疸怎么办

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清热利湿,调气活血是治疗黄疸的根本之道。

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3、黄疸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多吃西瓜,梨和猕猴桃,西瓜有清热解毒,利小便的作用, 梨子含有维生素C、烟酸和糖能清热、解毒、消痰。猕猴桃性寒解热对治疗黄疸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多吃营养价值高的牛奶、蛋、果汁等食物,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食物。

鸡骨草具清热利湿、益胃健脾的功能,和红枣一起水煎代茶饮效果也不错,方法是鸡骨草60克,红枣8枚。

引起黄疸的因素

1、生理缺陷:

(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导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疽。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等。

2、新生儿降生不久可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而出现生理性黄疸。

还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病及二氏综合症引起的黄疽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所造成。

3、心脏疾病:

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肿大,可以发生黄疸。

4、药物类损害:

有服药史,服用氯丙臻、消炎痛、苯巴比妥类、磺胺类、对氨水杨酸、卡巴胂等,可致中毒性肝炎。此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黄疸出现之前无发热,血清转氨酶升高很明显,但絮浊反应正常等可资鉴别。

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危害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称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出现,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小便稍黄,一般情况好,第4~5天到达高峰,在第1~2星期消失,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但多于生后四周消退。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溶血、重症感染、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对病理性黄疸进行病因分析,通过对新生儿黄疸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临床观察,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及早发现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可有效地减少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早期新生儿轻度黄疸不会有严重后果,但重度黄疸在早期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表明: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听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

白肉和红肉的区别_红肉和白肉的区别


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常常食用肉制品,有羊肉、猪肉、牛肉等等。而肉通俗的可以分为白肉和红肉。白肉油较多,比较柔软,而红肉比较硬,不太油腻,比较有嚼头。小孩子都比较喜欢吃红肉,而老年人则选择白肉,因为老年人牙口不好,适合食用白肉。白肉和红肉的所含营养成分也有说不同,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1.

红肉指的是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具体来说有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

2.

白肉一般指的是鱼肉、虾肉、贝类、鸡肉、鸭肉、鹅肉等。

3.

区别: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红肉比白肉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相对减少。白肉的蛋白质组成与人体更为接近,因此白肉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红肉比白肉的矿物质,尤其是铁的含量高,红肉还是锌、硒的良好来源,同时红肉还提供重要的维生素B12、B6、烟酸等。

4.

吃肉需注意:煮炖过头易致癌肉非常有嚼劲,很考验牙齿,于是大家都追求熟烂的口感,高压锅常被用来炖肉,十多分钟就可让肉软烂可口。但是肉类在二百到三百度的高温下,某些营养成分就会产生化学发育,生成芳族胺基,其中包括的12种化合物,有9种是致癌物质。

5.

煎炸腌肉容易致癌腌肉中有硝的成分,在油中煎炸容易出现亚硝基砒咯烷,这种成分容易导致癌症。所以,吃香肠、咸肉一类的食谱,不能用油煎炸。可以将这类食品蒸煮熟透,让亚硝胺和水蒸气一起挥发。还有,腌制或熏制食品烧制时,最好添加点米醋,不但可将亚硝酸盐进行分解,还能起到杀菌的效果。

6.

瘦肉吃多容易长斑怕胖或讨厌油腻的人都不爱吃肥肉,觉得瘦肉好吃营养又不容易发胖,于是大吃特吃。其实,瘦肉所含蛋氨酸较高,这种物质会被有关酶分解成为同型半胱氨酸,继而容易引发动脉硬化。相关实验证实,同型半胱氨酸对动物的内皮细胞有直接性的损害作用,导致动脉的粥样硬化。

7.

猪肉别用热水浸洗

很多人习惯用热水来浸泡清洗猪肉,使得猪肉的营养大量流失。猪肉蛋白质丰富,其中的肌溶性蛋白凝固点不高,容易在水中溶解。此外,肌肉蛋白类所含的某些成分,一旦丢失会导致猪肉味道变差。建议大家洗猪肉采用冷水迅速冲洗的方法。

青稞和大麦的区别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比较喜欢喝青稞酒的青稞酒,里面最主要的原料就是用青稞酿造的,而大麦也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食,大麦生产出来的主要是我们吃的面粉,由于青稞和大麦的外形看起来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有很多人分不清这两种物,那么青稞跟大麦都有什么区别呢?

1. 籽粒不同

青稞和大麦的主要不同就是它的籽没有外壳,所以又称为裸大麦、米大麦。

2. 营养价值不同

比起大麦,青稞的膳食纤维是前者的数倍!又因为青稞体内所含的许多元素都远远超过小麦,所以青稞具有更强的补充营养、减轻便秘、防癌抗癌的功能。

青稞和大麦的区别

这种能够生活在高原地区,并且在4000多米之上的海拔茁壮成长的植物,当真无论于瑰宝之名。毫无疑问,青稞亦是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不可或缺的好伙伴。如果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品尝青稞的美味呀。

青稞和大麦的关系

神秘的青稞其实就是大麦,但是它和咱们常见的普通大麦不同,是内外颖壳分离的裸大麦,也叫元麦或米大麦。

全世界的大麦品种约有几十种之多,青稞就是其中一种,它实际上就是中原大麦的老祖先。青稞和普通大麦最大的区别,就是青稞内外颖壳分离,而普通大麦的稃壳和籽粒粘连在一起,很难分离。

青稞和大麦的关系

青稞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可以在海拔4750的生长,可以说是大自然赐予高原人们的宝物,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

大麦可以分为有稃大麦和裸大麦两大系列,咱们常见的普通大麦就是有稃大麦,也叫皮大麦,它的特点就是稃壳和籽粒紧密粘连,很难分离。而青稞属于大麦中的裸大麦,它的稃壳和籽粒是分离开的,也叫元麦或米大麦。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生理和病理黄疸的区别》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养生和健康的区别”专题。

生理和病理黄疸的区别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