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背等于养阳,积攒阳气好过冬!
女性养生就是养阳气。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如何在养生常识方面行稳致远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养背等于养阳,积攒阳气好过冬!》,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秋意渐浓,人体阳气收敛,在滋阴养肺的同时,别忘了现在也是养背的好时机。之所以要养背,因为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只要保养好背部,就能让人体的背部发光发热,产生源源不断的能量。
趁寒冬凛冽还没到,养好背,就相当于给身体准备了个小火炉。
养背=养阳
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都是阳经,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督脉为“阳经之海”,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相关。刺激这些经脉穴位,可以起到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为大家推荐4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1、捏脊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捏脊对于常见的疲乏、消瘦、失眠、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怕冷、易感冒、肩背腰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
捏脊时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轻轻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
2、搓背
搓背可在洗浴时进行。用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适当用力搓,直至背部发热为止。
如果自己不方便,也可以让他人代为搓背,但用力不要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背法可防治感冒,缓解腰背酸痛、胸闷、腹胀等。
3、艾灸
艾灸是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可以强身健体、培补阳气,调理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大家可以选择艾灸贴或是艾条熏灸、艾灸盒施灸,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4、撞背、捶背
撞背时双足与肩同宽,背靠墙壁站立,约相隔20~40厘米,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背部轻缓的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恢复直立,撞击下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使下背部略向后突出。
此外,也可以用捶背的方式进行,同样可以有效刺激背部穴位,帮助疏通背部经脉气血,从而起到气血调节,养生强身的作用。
小编推荐
夏季养肝等于养命 养肝秘籍不可错过
夏季万物复苏温度高的让人受不了,夏天五行之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六腑也属木性,因而夏气通肝。中医认为,夏季肝气旺盛而升发,是养肝护肝的好时机。那夏季如何养肝?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一、夏养肝---调情志
中医教你夏季养肝中医讲肝主情志,肝异常会影响人的情绪;反之,心情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肝。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是养肝血的一个好方法。当情绪不舒畅时,尽量能够找一个可以诉说的人,或找一种可以发泄心中郁闷的方式来疏泄这种坏的情绪,不要硬憋在心里。据相关数据,癌症和一些肿瘤患者中,无法疏泄心中郁闷的是其他人群的2~4倍。所以,老百姓常说:万病气上来。
遇到不痛快的事,肝气郁结难受时,可以尝试嘘肝法:面对常青绿色树木,口发嘘的声音,缓缓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恶气,一直到心情好转为止。经常伏案工作的白领一族,可以在自己的电脑旁边摆一盆常青植物盆景,如芦荟等,可以养眼舒肝。
二、夏养肝--养肝血客
现在,有很多人由于经常熬夜,或长期在电脑前工作,或睡眠质量不好,常常会有肝血亏虚的现象。如缺钙、眩晕、便秘、容易抽筋、月经量少或色淡、眼睛干涩等,这些毛病并不是什么特别明显的大病,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可是,它又时时困扰着人们,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首先,要早睡觉,最晚是23时
中医的子午流注中讲:肝胆在23时至3时最兴盛。中医有句话人卧则血归肝,当人躺下时,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来完成解毒的任务。如果23时至3时人们还在忙于工作和学习,就会使其他脏腑也处于相对兴奋状态,不能够使各个脏腑的血液及时地进入肝解毒。所以,第二天的血液就是没有完全解毒的血液。
其次,适当地休息。
累是身体对你发出的求救信号,养肝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找时间休息。平时工作很累,要有十分钟稍微休息一下,活动活动眼睛,舒展舒展筋骨;中午小睡一下,晚上吃完饭也小小休息一下;随时调节,抓空当休息,让肝能发挥其解毒的作用,以清除疲劳的感觉。
三、夏养肝--饮食
1、养肝护肝的首选食物就是谷类,如糯米、黑米、高梁、黍米;其次为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还有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等。
大豆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还有海鲜类。
例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增强免疫功能,修复破坏的组织细胞、不受病毒侵犯。但选择、烹调要得当否则会食物中毒,蒸煮应在100度加热半小时以上。
2、若对海鲜过敏则忌食,可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等。西瓜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降压之用,富含大量糖、维生素及蛋白酶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钾丰富的食物海带、米糠及麦麸、杏仁果、澄、葡萄干、香蕉、李子、瓜子也不可放过。
适当时候食动物的肝、瘦肉、鱼虾、鸡鸭、蛋类等高蛋白、适量脂肪的饮食。剩下最重要的就是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金针菜、大枣、芝麻、山楂等。
立夏养生需要注意的六原则
1、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夏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夏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夏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夏天生养的基础。因此,夏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夏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夏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夏不减衣,秋不戴帽.立夏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夏,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夏季传染病。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夏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夏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夏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夏天梳头,正符合这一夏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5、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夏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夏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夏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夏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6、多吃韭菜香菜
夏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韭菜虾皮炒鸡蛋是立夏时节很好的药膳。韭菜一把洗净、鸡蛋2-3个、虾皮适量。韭菜切小段,鸡蛋破壳后打匀。炒锅上火,植物油烧温热后,放入虾皮煸炒至香。然后倒入打匀的鸡蛋,待鸡蛋炒得稍有固定形状后将韭菜倒入。煸炒一阵后加盐,姜末、味精,再翻炒一阵即可。韭菜辛温发散,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舒畅,鸡蛋养血,这道菜能滋肝养血,生发阳气,适合立夏食用。
夏季是人体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因此每年立夏后,心理疾病患者都会有所增多,多为焦虑症、躁狂症等病.
养生就是养阳气
人要活到多少岁才算尽其天年
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是谁偷走了这四五十年的宝贵生命呢?
在长期从医经历中,我面对的病人是各种各样的,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想活到多大岁数?」令我惊讶的是,很多人都说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生命的长短与质量好坏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如果你对它关心不够,那人生还有多少快乐可言呢?
我们的确应该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早作准备了,这个准备工作花不了您多少时间和金钱,但换来的却是高质量的生命。
高质量的生命就是活到「天年」。那么多大岁数才能称为「天年」呢?《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早在几千年前,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能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来推演人的一生了。
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得出的结论是人的寿命应该为120岁。这些研究结果,与我们祖先对天年寿数的记载惊人地一致。但是,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是什么导致我们生病,是谁偷走了我们四五十年的阳寿呢?
当然是阴气!
阴气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经常人为地伤害自己的阳气,助长自己的阴气,以至于半百而衰,不能终其天年。这一点,我们的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帮我们指出来了。《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不善养生的人喝酒就像喝饮料那样没有节制。喝酒喝多了以后,既伤人的精神,又伤人的脏腑和血脉。还有,常常把有害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当成正常的,深陷各种健康误区而浑然不觉。比如,醉酒之后入房纵欲,伤于酒又劳于色,只贪图一时的欢欣,而肆意地纵欲妄泄,不知道保持自身的精气。另外像熬夜、暴饮暴食、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等等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导致人们半百而早衰,疾病缠身而不能终其天年!
有人说:「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比过去长了,活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但我想:这些长寿老人,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与现在是不相同的。如今这些整天劳心劳身的人们,他们的身体真的是不容乐观。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肩周炎、血管硬化等病,已过早地在这群三四十岁的人士身上出现了。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希望人人都有完美的成功和幸福,不希望有谁到了成功的时候忽然身体垮下去。但我不希望看到的这些事情,却天天在我们的身边上演。
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在《黄帝内经》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活到天年的光明大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什么意思呢?就是让我们随时随地都不要人为地去伤害自己的阳气,但我觉得这还说得不够,依我看,任何时候我们都还要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法培养自己的阳气,以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要记住,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一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养生就是养阳气
当人体有不适的时候,体内就好比是阴冷潮湿的天气,但只要太阳一出来,这种环境就不利于疾病的生长、发展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把人体的太阳托起来,让它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
现在,有很多病比较难治,用常规的方法很难获得好的疗效,如何才能迅捷地解除这些疑难杂症,这成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难题。也正是这些难题,促使我常常在生活中结合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不停地思考,苦苦地追寻,直到有一天重新研读《黄帝内经》,才发现其中暗藏着一个很重要的玄机。
这个玄机就是固护阳气。《黄帝内经》中的《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为「生杀之本始」。张景岳注曰:「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正是这两段话使我悟出了治病和养生保命的真谛,困扰多年的难题一下子豁然贯通了。
原来,人的生命全在「阳气」二字上做文章。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也只有阳气旺盛,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才能正常发挥,医药才有用武之地。正是阳气的虚衰导致了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很多人的疾病久治不愈并非医药无用,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阳气没有激发出来。
这个思路一打开,我马上发现,原来,中国历代名医治病养生,无不是在调动人体的阳气。
宋代的医学家窦才是一位倡导阳气养生的大家,他强调「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其中尤以艾灸关元为重点,他认为,人在每年夏秋之交的时候要灸关元穴一千壮,也就是大概灸一个月的时间,便可以保持强健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年年如此,久而久之,便会使小腹丹田处时常像有一团太阳那样温暖,使人其乐融融。
《黄帝内经》中的这一玄机,古代许许多多大医都发现了,并且成功地用在临床上;自此,我在治病和给人做健康指导的时候,也把固护阳气作为核心内容,以此为指导,很多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我让人们用站桩的方法振奋全身的阳气,教人们利用穴位激起人的阳气,利用食疗等方法去征服阳气的最大杀手---湿气。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养生,就是养阳气。
当人体有不适的时候,体内就好比是阴冷潮湿的天气,但只要太阳一出来,这种环境就不利于疾病的生长、发展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把人体的太阳托起来,让它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
现代人为什么会阴盛阳衰
我们应该调整呼吸和饮食,以养足身体的阳气。在呼吸方面,应该多去呼吸那种带着上天的灵气和草木万物的生机的新鲜空气。在饮食方面,要利用食物的特性来帮助阳气的生发。
在现实生活中,体衰的人往往会出现下列症状:手足不温,面色淡白无光泽,或面色黧黑,明显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或腰背部有被冷水浇的感觉,喜喝热茶、热汤,疲乏无力,易出现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其次是稍微运动则心慌、气短、容易出汗,或大便稀薄、不成形,受寒后易腹泻,劳累后浮肿,或夜间多尿,性欲减退,男性易阳萎、早泄,女性月经减少,不孕、不育……
这一切,都是阴盛阳衰的表现。人体笼罩在疾病气势汹汹的阴霾之下,阳气虚衰,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时至今日,上面那些症状似乎不再专属于久病体衰的人,我们正常人也或多或少地分得了上述症状中的几种。现代人为什么会阴盛阳衰呢?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是天地所生的,天以气养人的阳,地以食物养人的阴。我们可以看看周围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在这种质量的空气中呼吸,我们的阳气肯定受损。另外,我们餐桌上的食物精美而丰富,而且大多是鸡鸭鱼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最能滋阴。在这种生活中,很多人的体型都富态起来了,但精神头却不能跟着提起来。
精神属阳,肉体属阴,二者不平衡,阴盛阳虚,就出现了中医所说的「形胜气」的现象,《黄帝内经》讲:「气胜形者寿,形胜气者夭。」也就是当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无法完全驾驭形体的时候,他就会生病,而且难以治愈。
这一点提示我们:我们应该调整呼吸和饮食,以养足身体的阳气。在呼吸方面,应该多去呼吸那种带着上天的灵气和草木万物的生机的新鲜空气;在饮食方面,要利用食物的特性来帮助阳气的生发,比如,体内有湿气是现代人的通病,湿为阴邪,能遏制阳气,薏米红豆汤可以祛除身体内的湿气,湿气除掉了,阳气自然生出来。此外还要注意食物的搭配,比如,酒与葛花同饮,可免醉酒;寒凉的螃蟹,要配上温性的生姜、苏叶同吃,才能预防痛风。生活中的这些细小问题,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健康就能前进一大步!
《黄帝内经》还告诉我们:动属阳,静属阴。现代人的身体缺乏正确的锻炼,使人体变得静多动少,阴气过剩,两者相加会同时伤害人体的阳气,导致我们的身体呈现出病理性的阳虚状态,使我们的阳气比古人更虚。
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所化,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给我们的阳气实在太少了,因此我们今天才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缠身。
夏至---养阳气 护元气
1、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2、运动养生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3、起居养生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4、夏至养生先养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养心。
5、夏至养生谨防热中风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心神不适,甚至引起中暑、热中风等,伤害健康。
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时,此外,要注意备好一些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热中风的药物。
6、夏至艾灸护脾胃
艾灸护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大椎穴: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具有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效。
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等功效。
神阙(脐中):在脐窝正中。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等功效。
关元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气海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在肚脐与关元正中间。具有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功效。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夏至来啦
夏至养生重点在“养脾胃”
那么养脾胃吃什么呢?
冰糖茉莉绿豆糊
原料:
绿豆1杯、清水1100ml、茉莉花、冰糖适量。
做法:
1、取一杯绿豆,用清水洗净;
2、将洗净的绿豆放入豆浆机中;
3、加入1100ml的清水;
4、选择干豆豆浆按键即可;
5、接着将打好的绿豆糊倒入小锅中;
6、取适量的茉莉花放入滤网;
7、将滤网旋转拧紧后,将绿豆糊倒入杯中,加入少许冰糖晃匀;
8、喜欢冷饮的可放置冷藏室,直接饮用也可。
功效:清热祛湿、理气安神
苦瓜鸡蛋饼
主料:
鸡蛋1个、苦瓜100g、油适量、盐适量、面粉适量
做法:
1、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丁;
2、苦瓜丁放入打散的鸡蛋中搅拌均匀;
3、加上适当面粉,放入盐搅拌均匀;
4、煎锅放入油,倒入搅拌好的苦瓜蛋面糊,摊成饼后转至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功效:消炎去火、促进饮食。
冬瓜薏米汤
原料:
冬瓜500克,薏米60克,精盐适量。
做法:
将薏米洗净,用清水浸泡20分钟。冬瓜洗净,切块,与薏米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薏米熟烂,加入精盐即成。
功效:有健脾消暑的功效,祛湿效果佳。
养生就要养阳气
当人体有不适的时候,体内就好比是阴冷潮湿的天气,但只要太阳一出来,这种环境就不利于疾病的生长、发展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把人体的太阳托起来,让它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
现在,有很多病比较难治,用常规的方法很难获得好的疗效,如何才能迅捷地解除这些疑难杂症,这成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难题。也正是这些难题,促使我常常在生活中结合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不停地思考,苦苦地追寻,直到有一天重新研读《黄帝内经》,才发现其中暗藏着一个很重要的玄机。
这个玄机就是固护阳气。《黄帝内经》中的《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为「生杀之本始」。张景岳注曰:「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正是这两段话使我悟出了治病和养生保命的真谛,困扰多年的难题一下子豁然贯通了。原来,人的生命全在「阳气」二字上做文章。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也只有阳气旺盛,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才能正常发挥,医药才有用武之地。正是阳气的虚衰导致了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很多人的疾病久治不愈并非医药无用,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阳气没有激发出来。
这个思路一打开,我马上发现,原来,中国历代名医治病养生,无不是在调动人体的阳气。
宋代的医学家窦才是一位倡导阳气养生的大家,他强调「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其中,尤以艾灸关元为重点,他认为,人在每年夏秋之交的时候要灸关元穴一千壮,也就是大概灸一个月的时间,便可以保持强健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年年如此,久而久之,便会使小腹丹田处时常像有一团太阳那样温暖,使人其乐融融。
《黄帝内经》中的这一玄机,古代许许多多大医都发现了,并且成功地用在临床上;自此,我在治病和给人做健康指导的时候,也把固护阳气作为核心内容,以此为指导,很多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我让人们用站桩的方法振奋全身的阳气,教人们利用穴位激起人的阳气,利用食疗等方法去征服阳气的最大杀手---湿气。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现代人为什么会阴盛阳衰
我们应该调整呼吸和饮食,以养足身体的阳气。在呼吸方面,应该多去呼吸那种带着上天的灵气和草木万物的生机的新鲜空气。在饮食方面,要利用食物的特性来帮助阳气的生发。
在现实生活中,体衰的人往往会出现下列症状:手足不温,面色淡白无光泽,或面色黧黑,明显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或腰背部有被冷水浇的感觉,喜喝热茶、热汤,疲乏无力,易出现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其次是稍微运动则心慌、气短、容易出汗,或大便稀薄、不成形,受寒后易腹泻,劳累后浮肿,或夜间多尿,性欲减退,男性易阳萎、早泄,女性月经减少,不孕、不育……
这一切,都是阴盛阳衰的表现。人体笼罩在疾病气势汹汹的阴霾之下,阳气虚衰,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时至今日,上面那些症状似乎不再专属于久病体衰的人,我们正常人也或多或少地分得了上述症状中的几种。现代人为什么会阴盛阳衰呢?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是天地所生的,天以气养人的阳,地以食物养人的阴。我们可以看看周围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在这种质量的空气中呼吸,我们的阳气肯定受损。另外,我们餐桌上的食物精美而丰富,而且大多是鸡鸭鱼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最能滋阴。在这种生活中,很多人的体型都富态起来了,但精神头却不能跟着提起来。
精神属阳,肉体属阴,二者不平衡,阴盛阳虚,就出现了中医所说的「形胜气」的现象,《黄帝内经》讲:「气胜形者寿,形胜气者夭。」也就是当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无法完全驾驭形体的时候,他就会生病,而且难以治愈。
这一点提示我们:我们应该调整呼吸和饮食,以养足身体的阳气。在呼吸方面,应该多去呼吸那种带着上天的灵气和草木万物的生机的新鲜空气;在饮食方面,要利用食物的特性来帮助阳气的生发,比如,体内有湿气是现代人的通病,湿为阴邪,能遏制阳气,薏米红豆汤可以祛除身体内的湿气,湿气除掉了,阳气自然生出来。此外还要注意食物的搭配,比如,酒与葛花同饮,可免醉酒;寒凉的螃蟹,要配上温性的生姜、苏叶同吃,才能预防痛风。生活中的这些细小问题,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健康就能前进一大步!
《黄帝内经》还告诉我们:动属阳,静属阴。现代人的身体缺乏正确的锻炼,使人体变得静多动少,阴气过剩,两者相加会同时伤害人体的阳气,导致我们的身体呈现出病理性的阳虚状态,使我们的阳气比古人更虚。
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所化,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给我们的阳气实在太少了,因此我们今天才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缠身。
三、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现代人生点小病的时候,比如感冒,一般是不轻易找中医的。很多人,久病体虚,在述说各种病情的时候,往往都会问我:「我这些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说:「你以前和现在所生的病,根源只有一个,就是阳气虚弱。」
人生天地之间,大自然中的风、寒、暑、湿、燥、火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六淫邪气」。一年四季,春有风邪,夏有暑邪、湿邪,秋有燥邪,冬有寒邪。它们侵入人体后,有的很快就发病,有的则要潜伏相当长一段时间,转化成各种形式的其他病变。然而,同在六淫邪气之中的包围之中,为什么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不生呢?
原来,人体自身是有抵御外邪的能力的。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腠理),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人生天地之间,大自然中的风、寒、暑、湿、燥、火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六淫邪气」。一年四季,春有风邪,夏有暑邪、湿邪,秋有燥邪,冬有寒邪。它们侵入人体后,有的很快就发病,有的则要潜伏相当长一段时间,转化成各种形式的其他病变。然而,同在六淫邪气之中的包围之中,为什么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不生呢?
在六淫邪气中,阳气旺盛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邪气拦在身体之外,所以,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不管外面流行什么样的病菌,他都不会生病。为什么有的人能逃过瘟疫,还是因为他的阳气非常旺,而阳气虚的人就不同了,邪气在体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长驱直入,直伤人体。
所以,那些身患各种疑难杂病、重病或慢性病的人,基本上都是卫阳不固、腠理不密的,都是由于阳气不盛,以致外来的各种邪气陆续占领人体并日积月累而成。
产生疾病的原因,在人体外有六淫,在人体内则有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忧思伤脾,大悲伤肺,惊恐伤肾,五脏的病变很多都是由于情绪波动产生的。
人的情绪在什么时候波动最大呢?还是在阳气不足的时候。阳气充足的人乐观、通达,阳气不足的人悲观绝望,忧思绵绵。所以,把阳气升提起来了,人的精神面貌就会有一个重大的改观,所谓「七情」产生的病,也都会统统离我们远去。即使偶尔不慎生病,人体的自愈功能也会在最短时间内把我们的身体修复如初。
还有,所谓衰老,就是阳消阴长而已。衰老是自然规律,但是,通过努力却可以使衰老延期,一直延期到自然赋予我们寿命的极限。当人活到天年的时候,死亡不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是一种大解脱、大欢喜。
总而言之,只要阳气足,我们就油然地不怕生病、不怕衰老、再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医生能做的,只是用针用药调动人体的阳气,复活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而已。如果我们自己懂得固护阳气,培养阳气,那么,我们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最好的大医就是我们
养生,其实就是养阳气,阳气不足,命就短了!简单1招,补足阳气
中医认为人体的前为阴,后为阳,因此晒后背能起到补阳气的作用。同时在寒冷的天气里,晒晒后背,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
生活中常见到有些人,不论天气冷热都会手脚冰凉,在中医看来,这是人体阳气虚弱或气血不足的表现。针对手脚冰凉,调理方法很简单,平时晒晒太阳就能达到保健的目的。清代医家曹庭栋在其老年养生专着中指出,“背为阳,心肺主之”,说明晒后背还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也很有好处。
晒太阳是有方法的
在春季,上午10点至11点晒太阳最好。因为这一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偏低,能使人感到温暖柔和。此外,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不同,晒太阳时间的长短也各异,一般婴幼儿每次15~30分钟左右,中青年人每次1~2小时,老年人每次20~30分钟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这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如果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很多时候,这些细节容易被人忽略,第二年得了病也不知因何而起。如果我们事先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那么大部分疾病也就很难找上门了。
这就需要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给自己增加阳气,为我们的健康生起一轮红日。今天的阳气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的文章的话,可以点下右上角的红色关注,健康养生医师,每天分享健康养生知识!
阳气决定生死,现在很多人都阳气不足,养生就要养阳气!
夏天,很多人不开空调就会不停出汗,而有些人竟然怕冷,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稍微遇冷就会感冒,每天精神不振,容易犯困,还经常觉得腰酸、四肢乏力等,从中医角度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其实就是阳虚,为体内阳气不足。
按照中医理论,人生病,一定先是“阳”出了问题,最后累积到“阴”出了问题。很多疾病是阴阳错综交杂,而不是单纯的阴虚或者阳虚,如果分不清的话,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专家指出,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要靠阳气推动,阳气的主要作用是防御疾病。
生病=“阳”出了 问题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阳气若足千年寿”……在市面上热销的养生保健书籍中,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确实,阳气对人体至关重要。《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阳气上面。长寿的人往往是阳气足的,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
我们的身体壮不壮实,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三是卫外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 ��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阳气上面。长寿的人往往是阳气足的,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
阳气是如何被消耗的?
阳气既然这么重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身体内的阳气有怎样的脾性?又是怎样被损耗掉的? 专家表示,阳气有升降出入的规律,春天阳气开始生发,夏天生发至极限,秋天开始收敛,到了冬天则潜藏起来。若以一天来算,白天相当春夏,夜晚相当秋冬。也就是说,每天早上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时,体内阳气开始生发。到了中午,阳气生发到极限,然后渐渐衰退。傍晚时阳气入阴,到了夜晚则潜藏起来。阳气入阴,人就准备睡觉了。人的生物钟实际上就是根据阳气规律来运转的。
作息紊乱伤阳气
一位因为生物钟紊乱导致阳气不足的患者,她是一位实习护士,23岁,主要症状是“不管睡多长时间,每天醒来人总是很困倦”。经医生细问之后,找到了女护士的病因:三天两头上夜班,每天总要忙到凌晨两三时才睡。作息时间与阳气升降出入规律相违背,体内阳气就消耗得快,而阳气不足,人就没精神,所以女护士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还是会感到疲倦困乏。
过度劳累耗阳气
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也会加速阳气耗损。人体内的阳气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但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阳气就会向外发散。她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每当劳累时就会发烧。认为该患者属于内伤发热。《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张即腾跃的意思。中医主张以静养生,尤其是傍晚、夜晚或秋冬季节阳气潜藏的时候,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过食生冷损阳气
南宁长年天气炎热,不少市民有喝冷饮吃寒凉食物的习惯。市民覃女士吃冰冻食物,很容易就拉肚子。医生表示,这实际上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解释,阳气在春天开始生发,逐渐往人的体表走。到了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内的阳气基本都散发到体表,留在体内的阳气就少,抵御疾病的能力就随之减弱,此时过食寒凉食物,就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脏腑阳气不足会怎样?
专家指出,阳气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反映在功能方面。阳气好比热能,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全靠它来推动。体内的阳气一旦损耗过多,那么五脏六腑的功能就会出现问题。
肺阳不足人易外感
主要症状:肺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感冒、咳嗽,且病的时间也较长。肺阳不足的小孩,常会面色晃白,容易外感。
调理要点:中医认为“形寒食冷则伤肺”,因此肺阳不足的人调理最关键的地方,认为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咸”,也就是说饮食要根据自身状况,不宜过食五味,并要随着气候变化来添减衣服。
肾阳不足,泌尿系统多疾患
主要症状:患者为60多岁的男性,因骨头痛来就诊。经过详细问诊,患者年轻时有冬泳习惯,这正是他的病因所在,因为冬天时阳气闭藏,此时过度运动或剧烈运动,会使阳气往外宣泄。
肾阳不足的表现多样,主要有两大类表现,一是表现为肾气化滤水功能失常,即表现为小便频多或小便排不出;二是表现为生殖功能异常,如男性的阳痿、女性的月经不调。 调理要点:平时饮食宜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傍晚及秋冬季节避免剧烈运动,冬天阳气闭藏的时候,尽量早睡晚起,使阳气得到很好的储藏。
心阳不足人体血运则差
主要症状:血液的运行主要是靠心阳的推动,一旦心阳不足,人体血液循环就会变差,心血容易淤堵,人就会出现后背寒冷、胸闷、心痛、胸痛等症状。临床上,不少冠心病病人存在心阳不足的现象 节避免剧烈运动,冬天阳气闭藏的时候,尽量早睡晚起,使阳气得到很好的储藏。
调理要点:要补心阳,建议用桂枝甘草汤。具体用量要根据实际病情,临床上对于病情一般的病人,以桂枝10克、甘草6克这么一个方子来调理;对于病情较重的,甘草则增至30克,桂枝用10~15克 很好的储藏。
脾阳虚消化功能差
主要症状:脾主运化,脾阳不足,则运化水谷功能会失常,人就会出现纳呆(胃口不好),进食不消化、胃腹胀满、大便完谷不化(即吃进什么就拉什么,食物完全不消化)、溏烂。 调理要点:饮食忌生冷、肥甘厚腻,宜吃清淡、软的食物;多吃五谷杂粮如八宝粥、莲子、扁豆、淮山等健脾的食物。
如何养阳气? 保健关键时刻
研究表明,清晨6~8时,是缺血性心脏病、癌症、肺源性心脏病等一些严重疾病引起患者死亡的高峰期;中午12~13时,肝脏进入休息阶段,精力开始下降,容易出现疲倦感;下午6~8时,血压开始升高,情绪不稳定。这说明人体会随着生物节奏的改变而变化,以上三个时段是人体进行自我保健的关键时刻。因此,科学地利用好这三个时段,对于保护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早调心肺
为什么早晨起来调心肺呢?大家都知道,晚上睡觉,人是最安静的时候,心率是最慢的。早晨起来,心率加快,肺活量增大,所以要早调心肺。
教您一招:怎么调呢?很简单,一边走着,一边搓着手。什么概念呢?手心有一个穴位叫劳宫穴,它是心经的主穴。让您搓手的目的,就是按摩这个穴位。您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通过经络刺激心脏,让脏器兴奋起来,帮助人体迅速恢复体能。两手搓热了以后,趁热在眼睛上捂一会儿。请大家注意,捂眼睛的时候,您就一定别再走路了,否则可能要摔跟头或者撞墙,坚持每天这么做,对白内障都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
走一会儿累了,搓搓列缺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处就是此穴),这是肺经的主穴位。您如果咳嗽、痰多,就离不开搓列缺穴。用发热的手掌心来回搓,一边走着一边搓着。搓完了,也到了公园里,打打拳、练练操、跳跳舞。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养背等于养阳,积攒阳气好过冬!》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女性养生就是养阳气”专题供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