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走出看病误区

老年人健康饮食养生误区。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您对不同人群的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老年人要走出看病误区”,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老年人难免会有三病两痛,生病后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确诊、开药、用药、逐渐康复,这已是一个定式。但在上述诸多环节中,如何做得科学、合理,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的。这其中往往会产生许多误区,以致延误治疗。

点名要药有些老年人因为经常和医院打交道,或是听别人说某种药效果好,一到医院就自己点名要药。但是由于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症状、病理、治疗对策也是千差万别的,各种药物的药性也是极其复杂的。因此,你究竟患了什么病,病情如何,该用什么药,该用多大的药量,只有医生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症施治。点名要药,不但很难恰当用药,而且一旦出了事故,更难查清责任。

自我治疗俗话说,“久病成良医。”有些老年人凭着自己对疾病知识的一知半解,自行去药店购药治病。但往往因药不对症而效果不佳,甚至可诱发别的病,或使病情加重。此外,老年患者自看医书,对号入座,往往向最严重的症型和后果上对,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病情加重。

不愿检查有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认为是老毛病了,没有什么好检查的,检查又多花钱,开药才是真治病,因此看病只肯花钱买药,不肯花钱检查化验,拒绝接受医务人员的必要检查。其实,不检查有时很难搞清楚病情的变化发展,病情不清,治疗就可想而知了。

不合理的节省有的老年人常常要求医生尽量少开药,开便宜药,甚至限定医生开药的药费数额,这样做也是很不妥当的。因为医生必须根据病情的需要开药,只能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节省开支。否则,花钱虽少,不能治病,又有何用?

人到老年难免患这样那样的疾病,也难免和医生打交道。患病后,关键是要保持良好心态,“走出误区,学会看病”。

Ys630.com相关知识

老年人如何走出怪圈


从早到晚,一张沙发,一杯清茶,眼前晃动着绵绵不断的“闪回”镜头,脑子里思索着无休止的恩恩怨怨。无所事事,郁郁寡欢,一下子便老了许多。为了丰富一下他的晚年生活,女儿送来一对画眉鸟,儿子买来了几盆鲜花。他呢,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听着鸟鸣心烦,闻着花香过敏。不几日,画眉放飞,花枯叶萎。每天就在如此单调乏味的离休生活中打发着时光,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刚刚过66岁生日,便驾鹤西去了。还有我的一位邻居,是个老教师,退休后多个学校请他出山,他说,吃了大半辈子粉笔末了,如今该过几天清净日子。从此,走下讲坛,走上牌桌,迷上“搓麻”。于是,每天就唱起了饭桌一牌桌一床铺的三部曲,天天就在这个圈子里转来转去,乐不思蜀。本来尚健的身子骨,却一天不如一天,这天,突然和了“一条龙”,大笑三声,仰面倒下,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其实,步入退休生活怪圈的,绝不止以上两位老年朋友,不少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者,长期过着十分单调、刻板的生活,毫无节奏,更谈不上生气与乐趣。天天生活在“吃饭一闷坐一睡觉”三部曲中的老年朋友,不是大有人在吗?他们对生活既无所谓希望,也无什么追求,甚至自嘲为火葬厂的“三梯队”。一种灰色、低沉的色调笼罩着他们的生活,严重影响着身心健康。

那么,老年朋友如何走出“吃饭一闷坐一睡觉”的怪圈,能有―个好的生活质量呢?

首先,在心态上要力避消沉、慵懒的不健康情绪。其实,真正使人伤感和老去的不是年岁的增长,而是希望追求的减少;希望追求少了,生命的动力也便随之下降。所以,衰老最快的是那些脱离生活实际、失去希望、无所追求的老人。离退休之后,一般还有几十年的“金秋期”,应十分珍惜。即使到了耄耋之年,数着岁月过日子也是不应该的。休闲不是逃避生活,在无所事事中游手好闲,虚度时光,空耗生命。要积极乐观地迎接晚年,过好晚年,要使晚年生活不断地有所追求,有所希望,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留给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欢做,尤其是年轻时想做而没做的事情,换一种心情欣赏暮年,有不老的心态,才有不老的体魄。

其次,在精神生活上要力求丰富多彩。每个人至少应有一两项爱好,如绘画、写作、书法、读书、培植花卉、饲鸟养鱼、科学健身等。清代作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一书中,不仅对听琴观棋、看花养鸟、蓄养禽鱼、房舍布置、服饰修容、饮馔烹制之法一一作了介绍,而且还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作了“行乐之法”的指导。其实,生活质量有时往往就是情趣、味道,要使自己的生活时时感到有情趣、有味道,有―种欲罢不能的力量推动着你去希望、去追求。

最后,在物质生活上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力求舒适,雅致,有益健康。比如居室,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不断有一些新的变化,有时添置一两件家具,培植几盆鲜花,都能使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种新鲜感,给人以新的生活激情。家具的摆设和空间的利用,也要不断出新,力图在狭小的空间里摆弄出多种情趣和意境。在衣着上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使自己时时有一种年轻、潇洒之感,这些看似生活琐事,却对陶冶情操、延缓衰老、激发生命活力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笔者认为,只要老年朋友做到了以上三点,就不难走出“吃饭一闷坐一睡觉”的怪圈,甚至拥有―个辉煌的晚年也未可知呢。

老年人如何正确看病吃药


据统计:老年慢性病患病率10年来上升了4%,尤以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和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且城市高于农村。还有些疾病发病率增长非常快,如糖尿病患者已较10年前增加了3倍。但调查显示,老年人患病后两周内的就诊率只有45.7%。

患慢性病也要定期就诊

不少老人了解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或“久病成医”,在家里备了小药箱,认为慢性病在家治疗既省事又省钱。还有的慢性病患者,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专家点评:有些疾病发病初期的症状可能与老年人原有的某些慢病相似,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往往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即使是慢性病,也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定期复查,不能过于依赖小药箱或自己的“经验”。老年人对待疾病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被医生怀疑为肿瘤、冠心病时,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看病要有全科意识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增大,而老年人通常是哪儿不舒服就看哪科,专科医生往往也只看本科病种,缺少全科意识,这样对老年人十分不利。

■专家点评:看病前最好先由全科医生诊断一下患有哪些疾病。再请医生建议主要应先治哪种疾病,辅助治疗哪种疾病。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有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别把心理问题不当病

抽样调查显示,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这些老人却很少去看心理医生。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专家点评: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心理问题不是病,也不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受到影响。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调整,多与人沟通,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吃药不能跟着广告走

过分相信广告,是老年人用药的一大误区。

■专家点评:老年人既担心自己有病,又怕到医院检查出病,就自己看广告买药。结果常常是药不对症,花了不少冤枉钱,也没有治好病。因此,吃药最好听从医生的意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少花冤枉钱。

用药剂量、疗程要遵医嘱

程阿婆得了胃病,看病时医生给她开了一种药,并嘱咐她吃完后复查。她一吃就感觉好多了,药吃完了她没再去看医生,而是自己到药店买来这种药服用,且一吃就是半年,直到出现持续腹痛、腹胀的症状才上医院。医生说是药物服用时间过长所产生的副作用。为了减少上医院的麻烦,自己随意改变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的现象,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

■专家点评:自主用药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最危险的。因为有些药物对于一些病症有缓解作用,但是大量临床试验发现,许多药物长期服用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很多老年病患者都需要终身用药,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最好按医嘱服用。应选择安全、可靠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对长期服用的药物定期进行适当的更换。

怎样才能少花钱看好病

■专家建议:发现自己从未出现过的症状和体征,最好直接去大医院挂专家门诊号,挂号费虽然贵一点,但可以避免误诊和漏诊。得了危重病也要去大医院,以免错过最佳诊治时机。对于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则可选择小医院,因为这些病目前已有标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在哪一级医院诊治没有太大医疗质量的差异。看病时要带齐以前的病历,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便于医生诊断。

老年人看病挂什么科


老年人看病挂什么科?到医院看病,挂号是就诊流程的第一步,然而医院之大,专科分工之细,让很多老人都晕头转向。那么老年人看病挂什么科呢?下面为您介绍具体什么症状挂什么科,看看吧。

1、血尿挂什么科?

血尿鲜红色伴排尿疼痛,可能是结石或泌尿系感染,先挂急诊然后挂肾内科或泌尿外科。

血尿鲜红色不伴排尿疼痛,警惕是不是有息肉或肿瘤,挂泌尿外科门诊。

2、腹痛挂什么科?

腹痛涉及普外科、消化内科、妇科、呼吸科等多个科室,先腹痛再发热的以外科居多,先发热再腹痛的以消化内科居多。女性还要考虑妇科急症问题。

一般右侧腹痛或脐周疼痛,要考虑是不是有胆结石、急性阑尾炎,若疼痛部位偏左,还要考虑急性胰腺炎,若已经出现剧烈腹痛合并便血,除了考虑消化性溃疡,还可能是肠系膜血栓,看急诊外科。

若是咳嗽明显,伴发热,又以右上腹痛明显的,可以考虑呼吸内科,右肺大叶性肺炎又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

下腹痛且伴有阴道出血的病人,首先考虑急诊妇产科。

若同时伴有尿频、尿痛、尿急等尿道症状,或者男病人有睾丸或者附睾炎,需挂泌尿外科。

3、胸痛挂什么科?

胸口或胸前疼痛的症状较固定,有压迫感、且有闷、心慌等症状,有时向左肩放射性疼痛,甚至可以放射到左侧肘关节,左侧牙龈疼痛,提示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应挂急诊内科评估后至心血管内科门诊随诊。

如果是因骨折等外伤导致的,在进行弯腰、侧弯等转位动作时疼痛加剧,可能属骨科或胸外科。

若是有持续性胸痛且疼痛成针刺样的,可能是带状疱疹感染,属皮肤科。

4、头痛挂什么科?

头痛伴喷射状呕吐、肢体无力,可能是脑出血,或者头部外伤引起,不论有没有出血,均应到急诊神经外科就诊。

头痛伴一侧肢体活动不力,不能言语,可能是急性脑梗塞,建议挂急诊神经内科。感觉到脑部血管一张一缩,可能是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应挂神经内科。

头痛伴有血压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乏力、胸闷,可能是高血压病,应看急诊内科。

如果是长期放射性的疼痛、多位颈源性头痛,挂疼痛科或者神经内科。

眩晕发作表现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于耳鼻喉科,眩晕发作的颈椎病应挂脊柱外科。

有视物模糊的,眼睛痛的,可能是眼压高所致,可以去看眼科。

5、腿痛挂什么科?

腿疼容易在骨科、风湿免疫科、血管外科等科室间混淆。

长期慢性腰腿痛一般挂骨科或风湿科。

若还出现了双下肢发凉,感觉缺失,手指按压会出现疼痛,若小腿肚有肿胀,则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建议到血管外科就诊。

若是膝关节、手关节等全身多处关节出现两侧对称性疼痛,则多归风湿免疫科。

若是关节血肿,长期输注凝血因子,就尽快至血友病门诊或急诊就诊。

6、牙疼挂什么科?

牙疼,首先要去口腔科彻底检查。需要专业检查设备。

口腔科疾病与耳鼻喉科部分症状较易混淆,如果牙痛合并嘴和脸都会疼痛等,有可能是耳鼻部感染,应挂耳鼻喉科。

有时候不明原因的牙疼也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应挂心血管内科。

7、腰痛挂什么科?

内脏病所致的腰痛,如肾结石所致,则看肾科。

腰痛的绝大部分是因为腰部的脊柱、脊椎、椎间盘、腰脊的韧带、肌肉等病变所致,如是,则应看骨伤科、针灸科、按摩科、神经科等。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选择不同的科别。

8、心慌挂什么科?

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建议先挂内科,进行初步筛选,医生会为你做出判断和治疗。

老年人看病挂什么科,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内容,供参考。

老年人饮食也有误区


吃粗粮好,所以就整天地吃粗粮;怕荤腥增高胆固醇,所以几乎不碰肉;听说醋软化血管,所以做什么菜都喜欢放醋。都说老年人在饮食上是最讲究的人群,可是过度地“讲究”并没有益处,就会犯顾此失彼的错误。营养专家总结了几项老年人容易出现的错误吃法,也就是饮食上的误区,给老年朋友提个醒,为确保您能延年益寿,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错误吃法(误区一):整天吃粗粮

认为粗粮是许多老年人的最爱,谈起吃粗粮的理由,他们也能侃侃而谈。

但是营养专家指出:粗细粮比值要在4:6。粗粮虽好,可是在食用的量和次数上都有讲究,绝对不是越多越好。主食要控制一定的量,一般的老年人每天食用半斤到六两的主食,根据一天的活动量进行食物的增减。粗粮摄入过多的话,因为其膳食纤维过多,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不适宜的。所以健康的饮食,要强调粗细搭配。

老年人易缺铬,铬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对于缺铬的患者可以选择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制剂。也可以经常食用动物的血、内脏、瘦肉、大枣、花生、核桃、黑芝麻、山楂、黑木耳、枸杞、桂圆、红糖。

错误吃法(误区二):只吃素不吃荤

认为吃过多的荤菜会导致血糖血脂升高,直接影响健康,所以不吃荤菜,保持素食最健康。

但是营养专家指出:不主张完全素食。很多老年人是素食者,对此,专家认为,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的优点,肉类更是如此,所以从科学的观点来讲,不主张完全素食。有的营养来自禽畜肉当中,比如说铁、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所以任何一种单一食物都不能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建议老年人的饮食结构:最好是搭配肉、蛋、奶、鱼类海产品,而且最好多选择海产品和奶制品。

对于没有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症的老人,每天保证食用一个鸡蛋最好;牛奶或奶制品保证每天摄入250ml;鱼、禽、瘦肉交替选用,每天可食用100g~150g;蔬菜每天可食用300g~500g;水果每天选用100g~200g左右。建议多吃绿色蔬菜,如芹菜、油菜、小白菜、冬瓜。老年人可以多选用菌藻类食品,如香菇、木耳、海带、紫菜。

老年人易缺钙,可经常食用奶制品、肉类、小鱼小虾、海带紫菜等食品。适当地选用钙强化食品,例如:高钙奶、AD钙奶。

错误吃法(误区三):过多吃醋而只吃一种油

知道吃醋有软化血管的功效,所以许多老年人做什么菜都放点醋,吃什么都爱蘸点醋。而吃油呢,不少老年人则喜欢只吃一种油,不喜欢换一换。

但是营养专家指出:醋再好也不能吃的太多。醋,虽然有软化血管、杀菌、调味的功效,但过量食用也可能会导致食用者自身骨质疏松,损害牙齿。老年人每天食用20g~25g的植物油,而且最少两种以上的植物用油,不能用单纯的大豆油。

初冬季节最好吃些什么?红小豆、黑米、燕麦等特别适合。因为红小豆有补血、补铁、调理脾胃、增加营养的功效,适合一般的老年人,贫血的老年人也比较适合;另外,黑米有补血补铁及乌发的效果,它的营养价值比大米高。

老年人牙齿护理6大误区


随着年龄的逐渐老龄化,老年人的牙齿则显得更加重要。然而在牙齿护理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误区是需要纠正的。

误区之一: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

刷牙并不能完全代替洗牙,饮食可在牙面上留下痕迹,经细菌作用形成牙斑,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

误区之二: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等掉净了换全口假牙。

有些人认为,年纪大了,缺几颗牙是正常的事。缺了牙又不想镶假牙,怕麻烦花钱多,缺就让它空缺吧。这样下去害处很多,它会明显降低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加快邻牙松动脱落。镶上假牙可助你消除缺陷、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定邻近的牙齿。

误区之三:老人抽烟、喝茶沉积的黄牙黑牙无法变白。

目前的牙齿美容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吸烟、喝茶、喝咖啡等形成着色性污垢是牙表面变色,容易除掉,即使四环素牙等牙体变色也有办法将其改变。同时,牙齿美白不仅仅是为了美容,也是牙齿保健和牙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误区之四: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治也无益。

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病得到预防和治疗,就会延后脱落的年限。

误区之五:只漱口不刷牙,这是祖宗传下来的。

不少高龄老人至今没有刷牙习惯,尤其农村的老人更多见。其实正确的刷牙既有牙刷的机械刷洗作用,又有牙膏的化学去污和消毒杀菌作用。可有效地防止菌斑和牙石的形成。

误区之六:人牙越磨越结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过度磨损就会被破坏掉牙外层包的珐琅质。牙齿磨损严重,会造成牙齿向前移位或脸形改变,并引起耳旁的颞颚关节因长期不当咬合而引发疼痛。所以老人的牙齿应特别避免磨损。

老年人骨质疏松5大误区


随着医学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人们对“骨质疏松”这几个字已经非常熟悉,但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该如何防治骨质疏松?许多老年朋友们都是一知半解,甚至还容易走进误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命质量控制工程专家怎么说吧。

误区1: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物质。防治骨质疏松的原则和目的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防止骨质的分解,促进其合成。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骨质疏松好转。只有胶原蛋白与钙同时补充,才能起到补充钙的作用。

误区2:骨质疏松是由于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等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骨质疏松既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等科学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3: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时即可引起骨折,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等,这些轻微的骨折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4: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误区5.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时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错误的。骨质疏松是因为老年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导致骨量不断丢失所致。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积极的补充骨骼的营养成分,无论何时均可显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年人要走出看病误区》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年人健康饮食养生误区”专题。

老年人要走出看病误区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