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养生食疗 > 导航 > 中医调养生儿子

中医调养生儿子

2019-10-06

儿子去世 想看孙子遭拒

【www.ys630.com - 养生食疗】

编辑同志:

我儿子三年前遭车祸身亡,儿子为我们留下一个孙子。儿媳再婚前,我和老伴去探望孙子,她都笑脸相迎。但自从去年儿媳再婚后,她就不让我们老两口看望孙子了。请问:儿子去世了,我俩对随母生活的孙子有隔代探望权吗?

读者 马仁

律师解答:

行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沈雁群解答,探望权是《婚姻法》修改后新增加的内容,具体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对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但我国法律对探望权的规定并不完善,《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律师解释,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关于探望权行使的主体都是子女的父母,没有直接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亲属的探望权。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若主张对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探望权,虽在情理之中,但无法律依据,即使读者老两口起诉到法院,要求行使隔代探望权的诉请也只能被驳回。读者老两口虽不是法定的探望权主体,但是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若不允许他们对随母生活的孙子适时探望,不仅将丧失隔代亲情,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心理伤害。

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读者在儿子去世的情形下,可以通过协商方式取得对随母生活的孙子的隔代探望权。律师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行使隔代探望权时应考虑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的感受,在探望次数及探望时间上不可过频过长,一般情况下,可选择寒暑假或其他节假日进行探望。

ys630.COm精选阅读

为何儿子体力不如老子


星期天下午,我独自在阳台上玩拉力器,儿子下午没上班,见我在运动,也要试一试。结果,五根弹簧的拉力器他根本拉不开。我卸掉一根,他依然拉不开。

儿子说:“我在公司,力气算是大的,怎么连四根也拉不开?”我说:“你拉三根吧,我也是从三根开始的。玩这东西,靠的是持之以恒。”

在身体健康状态和坚持体育锻炼方面,现在子女不如长辈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娇生惯养、不用吃苦,不良的生活方式诱惑太多,导致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力壮,年轻不再等于健康了。

更可怕的是,年轻人意识不到健康的重要性,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健康习惯。我在北京读大学的女儿放假回来,我把我订的《健康时报》给她看,给她讲从年轻时就开始锻炼身体的好处,终于,她同意跟我一起到球场上去跑步了。

年轻时就关注健康,注意锻炼,相信儿子体力一定很快胜过老子。这才是该有的常态。

亲友去世,老人别太伤心!


和往常一样,张大爷一大早就提着心爱的鸟笼到小区公园遛弯。他径直来到自己的“地盘”,等着平时最谈得来的老刘和老李。不久,老刘拎着鸟笼出现了,走路却不像平日那样爽利。他沉痛地告诉张大爷,老李昨晚突发心脏病,没抢救过来。张大爷简直不能相信:人就这么没了?昨儿不是还好好的!接连几日,张大爷精神状态一落千丈,儿女们非常替老人担忧。

痛失亲友后,心理适应得经过3个阶段张大爷痛失友人的经历几乎在每个老年人身上都可能发生,毕竟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尽管人人都清醒地知道,人必有一死,但当死亡真的发生在自己亲近的人身上时,我们还是很难接受。丧失亲友后,老年人易出现烦躁、不安、痛苦、抑郁等心理反应。此外,还会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异常疼痛、便秘、尿频、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

老年人对亲友死亡感到痛苦,是很自然的,他们心理的适应要有一个过程,大致会经历3个阶段。最初的反应大约持续几周,主要表现为对亲人的死感到震惊和不能相信,可能出现悲痛、哭泣和抑郁情绪,害怕自己承受不了甚至出现精神崩溃也是常见反应。在这一阶段,家人和朋友要鼓励老人说出内心的悲伤,帮助他们宣泄不良情绪。

第二个阶段从几周之后开始,可能一直持续一年。主要表现是不断回忆亲友的死亡以及导致死亡的事件,会责备自己对亲友的死负有责任。“我怎么不早点带他去看医生”,“我早该知道他会出事的”。老人还可能幻想亲友还活着,继续从事以前常做的事。但这种幻想不是病态的,是该阶段的普遍现象。

第三个阶段是恢复阶段,大约一年之后进入这个阶段。这时,老年人意识到不能总沉湎在过去的时光里,生活还要继续下去。对老人来讲,这个过程可能是艰难的,因为他们距离死亡是如此之近,他们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轻松地谈论自己的将来。了解继续生活的意义和得到子女的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

认识生命的意义,顺利度过“居丧期”

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在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世的时候曾说:“生命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死亡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不愉快的事情。因为死是创造生命的巨匠用同一只手创造出来的。”老人在亲友死后、心理恢复的“居丧期”里,不妨多读些伟人的传记,看看他们是怎样看待生命和死亡的,从中得到启发。

此外,老年人虽然生命在倒计时,但实际上可供自己利用的时间却成倍增加了,正好可以把年轻时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付诸实施。尤其在“居丧期”里,老人更要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这样可以少想想亲友的死亡。总之,享受生活也罢,发挥余热也罢,老年人要让自己有事可做。

多带老人出游,常和老人聊天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子女对老人的支持是帮助他们从不良心态中恢复的重要资源。面对居丧中的老人,子女们一方面要了解老人可能出现的反应,给他们一个空间,允许他们表达悲哀;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寻求途径帮助老人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子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老人提供帮助:

1.在居丧初期,和老人谈他所承受的打击,鼓励老人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常跟老人聊天,听老人回忆他年轻时的故事,哪怕已经听过很多遍,仍然要像第一次听那样好奇;

3.想办法让老人动起来,可以带老人旅游,或是陪他们出去走走;

4.鼓励并支持老人参加任何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哪怕是打打麻将也比呆在家里看电视好得多。

此外,子女还要注意安排好老人的起居。处于极度悲痛与抑郁情绪中的老人很难像往常一样有规律地生活,这就需要有人适当照料,否则老人很可能出现健康问题,并因此恶化他们的心理状态。

鼾声如雷健康遭威胁


一些人认为“鼾声如雷”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不然。经常性打鼾的人一般身体里都有健康隐患,而且重的打鼾不仅影响家人休息和自己的睡眠质量,还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还可能因憋气而突然死亡。由于自己难以觉察,打鼾也就变成了潜伏在睡眠中的“杀手”,正所谓,“鼾声如雷”健康遭“威胁”啊!

一、打鼾人数多

入睡后,包括呼吸道在内的全身神经放松、肌肉松弛,呼吸道因肌肉松弛而变得狭窄,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发出响声就是打鼾。由于打鼾是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打鼾,对打鼾的危害也不甚了解。一组调查数据表明:6826名30岁以上的人中,有不同程度打鼾者占57.1%,其中轻度者占33.4%,中、重度打鼾者占23.7%。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五六个人打鼾,而危害健康的中、重度打鼾者至少有两个。

二、打鼾为什么威胁健康

1.生理性打鼾声音细腻、平和、悠缓、均匀,常出现在身体过度疲劳或过量饮酒、吸烟后。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打鼾声响可达80分贝,鼾声时断时续,常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通气不足引起缺氧。当体内氧气水平下降时,颈动脉就会向神经系统发出指令,升高血压以输送更多的氧气。

3.长期反复的重度打鼾使氧气水平反复下降,神经系统不断收到升高血压的信号,从而诱发高血压。此外,打鼾还是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严重打鼾甚至会堵塞气道导致突然死亡。据统计,男性打鼾者是女性的3倍,胖人更容易出现打鼾,而且打鼾还遗传,常常一家人“半夜齐鸣”。

三、如何不打鼾

1.侧卧防打鼾

侧卧则是预防打鼾的另一个有效办法。

专家建议,在睡衣背部缝上一个高尔夫球,可以减少平卧。有憋气型打鼾的患者,其家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其睡眠呼吸暂停,要及时推醒患者,以免因憋气而发生意外。

2.睡眠呼吸监测

想知道自己是否打鼾或打鼾情况如何吗?专家建议,晚上睡觉前在床头放一个录音设备(Mp3等)记录睡眠情况,打鼾严重的建议做睡眠呼吸监测,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如何治疗。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要及时治疗,以免诱发其他疾病或发生意外。

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可以针对不同阻塞部位、不同解剖结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而副作用少、治疗效果好的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是首选方法。

3.服用安眠药

长期饮酒、吸烟、服用安眠药以及肥胖、颈部粗短的人,容易出现打鼾,因此戒烟酒、减肥、禁服安眠药是预防打鼾的好办法。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儿子去世 想看孙子遭拒》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养生食疗”专题。

儿子去世 想看孙子遭拒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