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人谈话多点实质
中医谈老人养生。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不同人群的养生呢?养路上网站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与老人谈话多点实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我们常常告诫那些子女不要忽视和老人们的日常交流,告诉他们要多和老人们多聊聊,无论生活上的琐事还是别的什么,实际上我想我们忽略了与老人们谈话的技巧,日前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闲聊在社会生活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而有实质内容的交谈能让人更愉快。这一研究结果刊登于美国《心理科学》杂志。
生活录音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让79名大学生随身携带录音设备,这种设备每隔12.5分钟自动录制30秒声音。4天后,录音设备总共记录大约2.3万段对话片段,平均每人300余段。
研究人员把这些录音片段分为闲聊和实质性交谈。如“你那有什么?爆米花?真好吃!”属于闲聊,而“你爸爸与她相爱了?”属于实质性交谈。
研究人员同时测试研究对象的性格和身心健康状况,然后把测试结果与录音片段结合分析。
“健康生活新闻网”援引研究报告作者、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马赛厄斯·梅尔的话报道:研究结果显示,有意义、有实质内容的交谈更能提升人的快乐感。
维系社会
梅尔及其同事分析发现,身心健康水平较高的人独处时间少,经常与他人交谈。最快乐的人与最不快乐的人相比,独处时间少25%左右,与他人交谈的时间则多约70%。
就对话内容而言,最快乐的人闲聊数量是最不快乐的人的三分之一,实质性交谈数量则是后者的两倍。很显然为了取得更好交流和疏解老人心情的目的,我们应该学会为和老人日常聊天添加实质内容,例如在一些问题上询问他们意见,这样的谈话会使他们更感到欢愉。
yS630.Com相关推荐
怎样让例假多点
例假是指月经期。如果月经量少的话,对于女性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很可能是因为宫寒、气血不足等身体问题所导致的。而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女性的生殖系统健康。那么,月经量少的话,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使其变多一点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相关知识!
1、气血虚弱
症状:月经少,头晕头痛,乏力,精神疲倦,睡眠不好。
食疗方:当归大枣鸡蛋汤
当归10克,大枣3枚,带壳鸡蛋1个,一同煮15-20分钟即可,喝汤、吃鸡蛋,有养血活血、健脾益气生血的功效。如不觉得燥热,可以每天或隔天吃一次。若吃完后觉得喉咙痛,可以将大枣的核去掉,加点麦冬、莲子、百合,能养阴安神,防燥热,对睡眠亦有帮助。
2、肾气不足
症状:月经少,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腹隐痛,夜尿多,阴道分泌物少。
食疗方:海马乌鸡汤
雌雄海马各一只,弄碎,搅匀,每次用5-10克煲半只乌鸡,有补益肾气、填精益髓的作用。
3、肝气郁结
症状:月经少,血块明显,胸胁胀痛,烦躁易怒,情绪抑郁。
食疗方:玫瑰花鸡蛋茶
玫瑰花5-10克,橘皮5-10克,带壳鸡蛋1个,一同煮15-50分钟,然后喝茶、吃鸡蛋,有疏肝理气之效。
4、痰湿内阻
症状:月经少,白带多,疲倦,肥胖,舌体肥胖,舌苔厚腻。
食疗方:
(1)绵茵陈瘦肉汤
绵茵陈5-10克,和瘦肉一起煲汤,可清热化湿。
(2)荷叶决明子山楂茶
决明子10克、荷叶5克、山楂3克一起泡水当茶饮,可起到清肝明目、消脂化淤、调经的作用。
(3)淮山薏米芡实扁豆粥
薏米15克,其他各10克,一同煮粥。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的患者,有健脾和胃化湿之效。
人老话多怎么办?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位60多岁的退休女医师。退休前,是一个外科医师,不仅工作认真,为人正直,而且外貌也好。没想到,因此很受同行们嫉妒。领导也对我有偏见,本来该我做的手术后来也不用我了。
退休以后,闲下来没事可做,我就经常在丈夫和女儿面前翻来覆去地旧事重提,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丈夫和女儿都不愿听,说我说的是“陈芝麻烂谷子”,说我得了心理疾病。我自己从医近30年,得病自己还会不知道?他们分明是专门和我作对。
我还听女儿和别人说,不知为什么,我母亲退休后话太多了,越不让说,越唠叨个没完,除了过去在工作上遇到的事,连早点稀饭的浓淡也要指指点点。对我的穿戴从头评到脚,对我丈夫不常在家也非常不满,一再叮嘱我要严加管束,还让我追问丈夫每天的行踪。就是看电视,也不管不顾地充当画外解说,特别是画面上出现医院或医务人员工作的镜头时,她更是喋喋不休,给我们讲述起她过去做过的一例例手术,有时说得兴起,又是皮肤又是肌肉地讲起没完,直到别人嫌烦离开……
其实,这话女儿当我面也说过,说我人老话多。我也感到自己人老话多了。难道我真的成了让人烦的唠叨老太婆?这是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您的读者 王玉莲
王玉莲朋友:
您好!您不用特别担心,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也是常理。人上了岁数,话多了,一般来说不算病,而属于心理年龄特征,就是说,这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人老话多过头了,整日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就属于心理障碍,就应该进行心理调整了。所谓人老话多过头了,主要表现为说话翻来覆去,凡事爱多嘴,在家中什么都看不上眼,都要说几句。好指点他人,对小辈生活的事不该管的也要管。常爱提起往事,津津乐道,爱炫耀过去的成绩,等等。
为什么人老容易话多呢?
总的说,人老话多是一种老年人回归心理的表现。所谓回归心理,就是迷恋过去,感觉过去比现在好,喜欢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不愿意面对眼前的现实。随着生理机能的老化和社会参与性的降低,有些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就容易回归到过去的岁月,有时甚至会回归到儿童时代,表现出孩子般的心理。
在回归心理作用下,人老容易话多还有几个具体原因。
第一,这是老年人排除孤独的一种方式。人的健康心理需要经常接受丰富的环境刺激,而多数老人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原来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刺激没有了,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日常“小事”上。为排除寂寞,只好借助于唠叨。
第二,这是老年人对晚辈过度关注的表现。由于回归心理,老年人容易回首往事,就容易感慨良多,因而喜欢对晚辈进行传统教育,对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寄予厚望,从而表现出过分关切,近乎啰嗦。
第三,这是老年人心理指向内化的表现。老年人由于精力不足,许多事不能直接参与,这种人际关系的退缩,增加了他对自己的注意力。就是说,老年人心理能量更多指向内心,指向回忆、幻想以及富有意义的自我形象中。因此,就容易借助话语表白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四,这是老年人大脑退化的表现。老年人的大脑,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血管硬化。因而,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讲话和情绪,而且语言缺乏逻辑,主次不分,或者话题无中心,重复。
第五,这是老年人记忆老化的表现。老年人对眼前的事情容易遗忘,这叫近事记忆不好,所以,对自己刚刚讲过的话很快就忘记了,于是,就容易总是重复同样的话。同时,老年人的远事记忆很好,对陈年往事记忆犹新,于是,容易津津乐道陈年旧事,不是炫耀,就是诉苦。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老话多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老年人要主动进行心理调节。
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对自己的心理,要自我了解。有了自我了解,就会主动自我调节。您能对自己人老话多有所觉察,就是自我调节的前提。自我心理调节的一个原则就是,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生活。比如您,就可以每天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忙碌之中感悟自己的存在。这样,就不会像过去那样闲着没事而话多了。这可以叫做家庭作业法。同时,还可以采取社会影响法。在您又开始反复重提旧事的时候,由丈夫提出去散步的要求,到外面的世界放松放松。老花眼吃什么食物好?另外,还可以采取活动替代法。比如,参加一些社区的公益活动,或者去老年大学,一起看看书,练练字,打打拳。生活充实了,就没时间唠叨了。
我自己这方面很有体验。由于读书写作越来越忙,除了心理咨询工作外,其余很少说话,更没工夫说闲话了。我还知道一位岁数更大的老人,80岁了还每天笔墨伺候,端坐桌前写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哪有工夫唠唠叨叨?
其次,也需要家人特别是晚辈积极给予心理支持。
首先是充分理解老人。晚辈要了解一些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理解老人。有了理解,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包容。其次是积极疏导老人。比如,鼓励老人学画画儿,练书法,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同时,多给老人找些事干,使老人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最后是适当陪伴老人。比如,晚辈可以利用休闲时光陪同老人出游,既增加了亲子感情,又营造了家庭氛围。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厌恶疗法,帮助老人心理调整。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家人也来一回唠唠叨叨,让老人为此感到厌烦,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唠叨,并主动调节控制。
如果老人特别爱回忆自己一生的成败得失,那么,做儿女的除了倾听外,不妨建议老人试着动笔写出来,留给后人。这既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也不失为家庭的一笔精神财富。如果老人文化水平有限,晚辈人可以帮助整理。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她本人并没有多少文化,中医却硬是在儿女的帮助下,把自己几十年的坎坷人生写出来印成了书。这本书,既是一部很好的家史,也是老人家的精神财富,它使老人拥有一种成就感。不难想像,这样的老人还用得着每天唠叨往事吗?
如果您女儿看到这篇文章,我想一定会给您更好的帮助。不过,还是那句话,关键还得靠咱自己。您说对不对?
男人要健康多点雨中漫步
长吁短叹有益健康
长吁短叹是人们在遇到悲伤、忧虑、哀思、痛苦或者不顺心的事时,人体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长吁短叹是消极和悲观的表现。但日本心理学家的观察表明,当人们在悲哀愁怅的时候,长吁短叹两次,有安神解郁的坦然感,在工作、学习紧张疲劳的时候,长吁短叹一番,会有胸宽神定的豁达感;就是心满意足,愉快兴奋之时,长吁短叹一次,也会顿觉轻松愉快。心理学家和医生曾给运动员夺冠前,以及考生进入考场前分别检验了他们的血压,然后让其长吁短叹几声,结果发现他们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所下降。呼吸、心跳也较前减慢,心理紧张状态亦得到改善。所以,生理卫生学家指出,每天进行体育运动之前,先来几次长吁短叹,则具有强健呼吸肌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既能强精益神,又可促进锻炼。
雨中散步有益健康
人们在晴朗天气散步被认为是正常的,而在欧美一些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雨中散步的行列。气象学者认为,雨中散步有许多晴日散步所不可比拟的健身作用。一场毛毛细雨降落大地,可洗涤尘埃污物,净化空气,路面更清洁,空气更清新。此外,雨前残阳照射及细雨初降时,所产生的大量负离子享有“空中维生素”之称,并有助于降低血压。到户外冒着细雨散步,还有助于消除阴雨天气容易引起的情绪抑郁症。至于对那些不加遮盖的散步者来说,霏霏细雨犹如一场天然的冷水浴,能大大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傍晚锻炼有益健康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部分人习惯于早晨锻炼,认为这能振奋精神。然而,国外的一些医学保健专家研究认为,傍晚锻炼亦大有裨益。美国某大学健康中心研究后指出:人体的各种活动都受“生物钟”的控制,在一天24小时内,人的体力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体力发挥到最高点的时间,多数是在傍晚,在这段时间里,人的肢体反应的灵敏度及适应能力都达到最高峰,心率及血压的上升率也最为平稳,在这段时间内锻炼,引起心跳加速及血压上升率较低,对健康有益。研究还认为,傍晚运动距睡眠时间较短,所产生的疲劳能促使较快入睡。
另外,傍晚锻炼更适于脑力劳动者经过一天的脑力劳动,许多事情都存在于脑海之中,如在晚餐半小时后选择一幽静之处,舒筋展腰,松弛精神,既能使思维清新,又能改善睡眠状态,可谓一举两得。
雨中漫步让男人健康多点
长吁短叹有益健康
长吁短叹是人们在遇到悲伤、忧虑、哀思、痛苦或者不顺心的事时,人体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长吁短叹是消极和悲观的表现。但日本心理学家的观察表明,当人们在悲哀愁怅的时候,长吁短叹两次,有安神解郁的坦然感,在工作、学习紧张疲劳的时候,长吁短叹一番,会有胸宽神定的豁达感;就是心满意足,愉快兴奋之时,长吁短叹一次,也会顿觉轻松愉快。心理学家和医生曾给运动员夺冠前,以及考生进入考场前分别检验了他们的血压,然后让其长吁短叹几声,结果发现他们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所下降。呼吸、心跳也较前减慢,心理紧张状态亦得到改善。所以,生理卫生学家指出,每天进行体育运动之前,先来几次长吁短叹,则具有强健呼吸肌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既能强精益神,又可促进锻炼。
雨中散步有益健康
人们在晴朗天气散步被认为是正常的,而在欧美一些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雨中散步的行列。气象学者认为,雨中散步有许多晴日散步所不可比拟的健身作用。一场毛毛细雨降落大地,可洗涤尘埃污物,净化空气,路面更清洁,空气更清新。此外,雨前残阳照射及细雨初降时,所产生的大量负离子享有“空中维生素”之称,并有助于降低血压。到户外冒着细雨散步,还有助于消除阴雨天气容易引起的情绪抑郁症。至于对那些不加遮盖的散步者来说,霏霏细雨犹如一场天然的冷水浴,能大大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傍晚锻炼有益健康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部分人习惯于早晨锻炼,认为这能振奋精神。然而,国外的一些医学保健专家研究认为,傍晚锻炼亦大有裨益。美国某大学健康中心研究后指出:人体的各种活动都受“生物钟”的控制,在一天24小时内,人的体力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体力发挥到最高点的时间,多数是在傍晚,在这段时间里,人的肢体反应的灵敏度及适应能力都达到最高峰,心率及血压的上升率也最为平稳,在这段时间内锻炼,引起心跳加速及血压上升率较低,对健康有益。研究还认为,傍晚运动距睡眠时间较短,所产生的疲劳能促使较快入睡。
另外,傍晚锻炼更适于脑力劳动者经过一天的脑力劳动,许多事情都存在于脑海之中,如在晚餐半小时后选择一幽静之处,舒筋展腰,松弛精神,既能使思维清新,又能改善睡眠状态,可谓一举两得。
男人要健康需要多点雨中漫步
长吁短叹有益健康
长吁短叹是人们在遇到悲伤、忧虑、哀思、痛苦或者不顺心的事时,人体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长吁短叹是消极和悲观的表现。但日本心理学家的观察表明,当人们在悲哀愁怅的时候,长吁短叹两次,有安神解郁的坦然感,在工作、学习紧张疲劳的时候,长吁短叹一番,会有胸宽神定的豁达感;就是心满意足,愉快兴奋之时,长吁短叹一次,也会顿觉轻松愉快。心理学家和医生曾给运动员夺冠前,以及考生进入考场前分别检验了他们的血压,然后让其长吁短叹几声,结果发现他们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所下降。呼吸、心跳也较前减慢,心理紧张状态亦得到改善。所以,生理卫生学家指出,每天进行体育运动之前,先来几次长吁短叹,则具有强健呼吸肌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既能强精益神,又可促进锻炼。
雨中散步有益健康
人们在晴朗天气散步被认为是正常的,而在欧美一些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雨中散步的行列。气象学者认为,雨中散步有许多晴日散步所不可比拟的健身作用。一场毛毛细雨降落大地,可洗涤尘埃污物,净化空气,路面更清洁,空气更清新。此外,雨前残阳照射及细雨初降时,所产生的大量负离子享有空中维生素之称,并有助于降低血压。到户外冒着细雨散步,还有助于消除阴雨天气容易引起的情绪抑郁症。至于对那些不加遮盖的散步者来说,霏霏细雨犹如一场天然的冷水浴,能大大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傍晚锻炼有益健康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部分人习惯于早晨锻炼,认为这能振奋精神。然而,国外的一些医学保健专家研究认为,傍晚锻炼亦大有裨益。美国某大学健康中心研究后指出:人体的各种活动都受生物钟的控制,在一天24小时内,人的体力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体力发挥到最高点的时间,多数是在傍晚,在这段时间里,人的肢体反应的灵敏度及适应能力都达到最高峰,心率及血压的上升率也最为平稳,在这段时间内锻炼,引起心跳加速及血压上升率较低,对健康有益。研究还认为,傍晚运动距睡眠时间较短,所产生的疲劳能促使较快入睡。
另外,傍晚锻炼更适于脑力劳动者经过一天的脑力劳动,许多事情都存在于脑海之中,如在晚餐半小时后选择一幽静之处,舒筋展腰,松弛精神,既能使思维清新,又能改善睡眠状态,可谓一举两得。
空巢老人老人别与社会脱节
就像赵本山的小品《钟点工》里的经典台词“屋里憋屈型”一样,“空巢老人”是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名词。空巢原本指小鸟离巢,如今却形象地用来描绘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空虚寂寞的老人们。
调查显示,自2001年起,我国正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而现在,全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已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
对于更多的老人来说,物质养老不再成为问题,精神上的依托、心理上的慰藉才是迫在眉睫的需要。再优越充足的物质生活都无法掩饰老人内心对空虚和孤独的极度恐惧,以及对尊重和关爱的迫切渴望。“有人花钱找乐,有人花钱吃喝,还有人花钱找人唠嗑”。前一阵子,就有一位寂寞的老人在商场里,专门找人陪他聊天。
首先,衰老的来临会挫伤老人的自信心,减少他们的生活积极性。其次,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会带来失落和孤独感。若没有新的内容填补,很可能影响健康。此外,有些老人不能适应新角色,或者担心退休后经济窘迫,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变得自卑多疑、挑剔苛责,甚至悲观厌世,患上“老年性抑郁”、“空巢综合征”。
其实,在大家为“如何安度晚年生活”出谋献策的同时,作为“空巢”的主体,老人们更应该主动出击,改变养老观念,积极发现并寻找老年生活的快乐。在主动搞好人际关系,健康条件允许下,做一些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从中得到乐趣和自我满足。有了这些法宝,相信每一个老人都能达到“乐天安命,怡然自得”,“空巢”不“空心”。
不和热点脱节
读书上网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86岁生日时,开通了个人网站。于老平时便关注社会发展与热点话题,喜欢与年轻人交流,乐在其中。
我们身边有很多老人与年轻人一样,喜欢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快速变化、信息膨胀的现代社会,电子商务、“芙蓉姐姐”等新鲜事物频频出现,“剩男剩女”、“杯具”、“给力”等流行热词更是层出不穷。而老人由于生活圈子缩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较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况,使得他们的知识与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甚至导致他们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逐渐脱节,从而被社会和家庭边缘化。
事实上,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高度发展,老人即使足不出户,也能随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可以与外地的儿女们打电话时说一说,甚至试着到网上讨论交流,发表几句自己的看法,保持与社会的良好接触。
此外,还有很多社区市民学校,紧紧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举办讨论会、读书会等活动,鼓励老人读书看报,让老人们对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有大概的了解,自娱自乐,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
不和单位脱节
当志愿者
有一位老领导,在退休欢送会上,反复说着“希望不要人走茶凉”之类的话。退休后,单位多次组织老同志活动,他都借口不参加,连取工资也让别人带,明明自己主动疏远了别人,他却固执地认为是别人故意冷落了自己。
离开工作岗位,有的老人不愿接受角色变化,思维模式也拒绝改变,产生“人走茶凉、人老位衰”的消极思想,甚至对单位的人滋生敌对心理。
其实,退休和上学、工作、结婚一样,是人生的正常转折点,它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而不是离开单位和同事。很多老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充当顾问的角色,把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继续体现自己的价值。
此外,老人还可以主动参与一些社区事务,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比如担当文明新风的宣传员、卫生环境的监督员、社区治安稳定的巡逻员等。这样不仅能让自己“宝刀未老”,内心还能获得被尊重和被需要感,从而活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不和科技脱节
用新玩意
如今,不少老人受到“高科技”的困扰,他们不知道信用卡,不会用电脑,甚至不敢用电热水器等。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老人对这些新玩意充满了“既想知道,又不敢随便碰”的矛盾心理。
科技的发展让老人感到茫然。他们不会打字,鼠标小箭头不听使唤;想学又不知从何学起,生怕按错一个键就弄坏了,小心翼翼、束手束脚,感觉自己像“文盲”。而疏于和父母联系的儿女,试图让他们不寂寞、不牵挂,忙着给父母配备了高科技设备,却没有体会到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困惑。
其实,老人们不要一听到“高科技”就敬而远之。“老人电脑”、“老人手机”等专用产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使用不便的困难。其次,儿女们可以多想办法,让父母享受便利,比如把大儿子的电话设置为快捷键1,二儿子的电话设置为2;把电脑图标修改成老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比如“上网”、“看电影”等等,并把密码写在纸上贴到旁边。
另外,老人自己也可以从易到难,多学多练。买新产品时留下客服人员的电话,不懂的时候咨询,体会做“时尚达人”的快乐。
不和邻里脱节
串门聊天
退休后的卓阿姨参加了社区的腰鼓队,每天和一群老姐妹自娱自乐、其乐融融,既打发时间,又强身健体。前一阵子,她们还受到邀请,在县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进行表演,好不得意!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忙于在外求学或打拼事业,大多都是离家千里甚至远飘海外。即使与父母住在一起,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也使他们难以“忠孝两全”。
面对这种现实,街坊邻居是离老人最近,也是最容易找到共同话题的伙伴。老人们可以一起组织活动,比如交流养花养宠物的经验,参加锻炼,一起下棋打扑克,买菜逛超市等。聊聊天、串串门,既赶跑空虚孤独,又丰富了精神生活。此外,不少社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老年公益活动,比如老年英语班、歌咏队、老年大学等,鼓励老人们走出“空巢”,积极加入邻里互动,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不和亲友脱节
张罗聚会
传唱至今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表达了游子的心声,更唱出了天下父母的期盼。父母的心愿其实真的就是一份“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的和美,一种“向爸爸谈谈工作的事情”的温馨。
现在,很多儿女觉得忙不过来,老人又担心打扰孩子、亲戚的工作,怕自己给他们增添累赘,宁可闷闷不乐地呆在家,望着天花板东想西想,也不愿意主动联系子女和亲朋好友。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被关心、与人多交流。老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不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相对闲暇的时间,给亲戚朋友打打电话,走动走动,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节假日的时候,充当亲友们之间的亲情“胶水”,联系、张罗家庭聚会。
总之,在儿女体谅、努力抽时间陪伴的同时,老人更要自得其乐,从容面对和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
正视老人失眠与忧郁问题
失眠可以是生理疾病,也可能是心理疾病;造成老年人长期失眠的生理病,例如关节炎、气喘、心脏病等。另外,除了生理疾病,也可能是由于精神或心理问题引起的,如忧郁症。老年人如果长时间为失眠所困扰,不妨先好好了解可能产生失眠的原因。
误区1失眠与心理疾病无关?
许多老年人都有失眠问题,但失眠的老年人经常没有好好正视问题。不少老年人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好好睡觉,或是睡眠减少,常在不安之下,靠吃安眠药来解决问题。
但是,伊莉莎白医药中心心理及精神顾问医生林志聪说,吃安眠和吃镇痛药一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不应该将安眠药当成失眠的治疗方式,相反的,长期服药会形成药物依赖,到后来非吃不可,结果却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林志聪医生说,失眠可以是生理疾病,也可能是心理疾病;造成老年人长期失眠的生理病,例如关节炎、气喘、心脏病等。另外,除了生理疾病,也可能是于精神或心理问题引起的,也往往是许多精神或心理疾病如忧郁症的一个症状,因此,老年人如果长时间为失眠所困扰,不妨先好好了解可能产生失眠的原因。
林志聪医生说,老年人睡眠减少应根据个别情况来判断严重与否,当然,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也会减少,不一定是不正常的现象。因为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精力消耗较少,睡眠时间会较年轻人少,这是正常的,问题是,睡得少又睡不好,或是半夜频频醒来就不是很正常,这时就必须了解是什么原因。如果每晚只要睡够五六个小时,但第二天起来精神饱满,就不必担心睡眠有问题。
误区2老年人没有忧郁症?
世界卫生组织视忧郁症为21世纪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人们对于忧郁症其实已较有认识,不太像过去一般忌讳看心理医生,问题是,一般人对于老年人的忧郁症仍然认识不足。许多老年人的忧郁症也没有得到应该有的识别、诊断及治疗。
林志聪医生说,许多人误以为老人心情不好,情绪不够开朗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经常对老人忧郁症掉以轻心,没有给予应当的治疗。
林志聪医生说:“我们不能够认定老年人就一定是心情不好,不开心的,这一点是严重的误区,事实上,正常的老年人还是可以活得开开心心的。”
过去有调查显示,老人罹患忧郁症状的比率较其他年龄层为高,这一点就更不能不加以注意。
林志聪医生说,老人忧郁症和一般成年人的忧郁症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一般人对老年忧郁症经常不当一回事。
林志聪医生说,由于老年人常有生理疾病,例如中风、癌症、关节炎等都可能是老人忧郁症的危险因子。同时,忧郁症也可能导致身体疾病或是使原来就有的生理疾病更为恶化,例如中风、癌症病患若是再加上忧郁症的困扰,那么疾病康复的机会就会减少,并因而提高死亡危险率。
林志聪医生说,有效的治疗忧郁症,可以减少一些患上慢性疾病的老人,因为生理疾病而更为快速的导致死亡,并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林医生提醒说,没有得到关注和应有治疗的忧郁症老人,有可能会陷入自杀的危险几率之中。同时,有调查显示,与其他年龄层相较之下,老年人的自杀率显然偏高。
林医生说,由于认识不足,老人的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视,为人子女者应对家中老人家多关注,若老人情绪长期低落,必须送医治疗,避免悲剧的发生。
老人忧郁症在治疗上也和一般忧郁症一般,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必须配合心理辅导治疗。
老人疾病与消极情绪有关
消极情绪主要是指恐惧、忧虑、焦虑、抑郁、悲伤等消极性情绪。负性情绪持续过长或过于激烈,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失调。在心血管系统可能引起心慌、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在呼吸系统可能引起气短、哮喘;在泌尿系统可能出现尿急、尿频;在神经系统可能出现头痛、失眠等。
老年人的消极情绪可能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老年人过于激烈的情绪如狂怒与狂喜,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严重失调,甚至死亡。
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虽然可发生在中青年人中,但这些疾病却成为老年人常见病与多发病,并且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老年人情绪突变,过于激动,引起高血压与冠心病加剧是屡见不鲜的。负性情绪可能是老年人肿瘤发生的促活剂。已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的老年人,消极情绪常常成为病情急骤恶化的重要原因。老年人消除负性情绪,建立积极的乐观的情绪,是祛病延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与老人谈话多点实质》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中医谈老人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