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膝痛不宜练太极拳
太极拳养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那些不注重养生的人,必然会遭到生活的报复。正确有效的不同人群的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路上网站小编特地编辑了“老人膝痛不宜练太极拳”,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许多老年人都喜欢健康运动,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打发时间,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因此,许多老年人即使身体不舒服也会坚持去做健身运动。在一般人看来,太极拳动作柔和、运动强度小、没有危险,很适合老年人。但如何老人有膝痛的症状时就不宜再练太极拳了。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打太极拳,但锻炼不当会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太极拳标志动作是马步蹲裆。有资料显示,人体屈膝30度,膝关节承受压力和体重相等;屈膝60度,膝关节压力为体重4倍;屈膝90度,所承受的压力是体重6倍。膝关节如长期处于紧张和负重状态,膝关节负重过大,引起膝关节疼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膝关节产生退行性变化,因此锻炼一定要适度,应符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有膝关节问题的老年人尽量不要练习下蹲,如果必须下蹲,应注意速度,并尽量用手来支撑。
据报道,我国骨性关节炎患病率达9.6%。其中,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率占到老年人群的45%以上。该病主要症状为开始活动时,关节疼痛明显,稍后缓解;早晨关节僵硬,轻微活动半小时后症状缓解;上下台阶、下蹲、跑跳会使疼痛加重,膝关节活动能力下降。
患有膝骨性关节炎的老人,专家建议多参加一些对关节损害小的活动,比如游泳。游泳时,人体和地面基本平行,各关节都得以放松,是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活动关节、肌肉。除此以外,平时要经常改换坐姿,不要让膝关节长期固定在一个位置。适当做些股四头肌的锻炼:坐在椅子边缘,腿伸直向上抬高15厘米,保持3~5秒,然后缓慢放下,每天2~3次,每次上抬10~15次。另外,还要注意保暖,不让冷风直吹膝关节。
扩展阅读
老人练太极拳可以防止摔跤
核心提示:俗话说“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病,不慎摔跤的话,轻者伤筋伤骨,重者卧床不起。如何防摔跌,太极拳是较为理想的运动项目。
古书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顶碗水、书本而不溅出和翻落。说明姿势中正的习拳者能始终保持身躯平衡,久而久之,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架子愈慢愈好”,这话说的是太极拳缓慢的特点,道出了防跌的功能。太极拳动作如抽丝,行步如猫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久而久之,习拳者自会养成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危急也不慌张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习惯,行路处事也就轻盈自如,不易跌倒。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正如人的走路,左脚实则右脚虚,右脚实则左脚虚,一前一后、一虚一实,迈步前进。习拳者久经锻炼,更能应付紧急。如前脚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虚空,后脚坐实,就如树根紧扎大地不为所倒。再有,久练太极拳者拳架特低,根据物理重心低则稳,就更不易摔跌了。
有一资料说美国老年协会曾作对比试验。一组老年人练健身房器材,另一组则练太极拳,结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脑子好,走路稳健,摔跤骨折比前者减少50%。最后,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说非常佩服中国东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器械的锻炼要好得多。
老人练太极拳可防止摔跤
俗话说“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病,不慎摔跤的话,轻者伤筋伤骨,重者卧床不起。如何防摔跌,太极拳是较为理想的运动项目。
古书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顶碗水、书本而不溅出和翻落。说明姿势中正的习拳者能始终保持身躯平衡,久而久之,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架子愈慢愈好”,这话说的是太极拳缓慢的特点,道出了防跌的功能。太极拳动作如抽丝,行步如猫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久而久之,习拳者自会养成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危急也不慌张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习惯,行路处事也就轻盈自如,不易跌倒。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正如人的走路,左脚实则右脚虚,右脚实则左脚虚,一前一后、一虚一实,迈步前进。习拳者久经锻炼,更能应付紧急。如前脚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虚空,后脚坐实,就如树根紧扎大地不为所倒。再有,久练太极拳者拳架特低,根据物理重心低则稳,就更不易摔跌了。
有一资料说美国老年协会曾作对比试验。一组老年人练健身房器材,另一组则练太极拳,结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脑子好,走路稳健,摔跤骨折比前者减少50%。最后,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说非常佩服中国东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器械的锻炼要好得多。
常练太极有好处 老人练太极拳须知4大点
太极拳是老年人晨练时最常见的一种锻炼方法,并且姿势简单。练习太极拳除了可以起到运动的作用外,对老年人还会有哪些好处呢?今天,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吧。
老人练太极拳的好处
中医认为,练太极拳,能加强肾的藏精、保精功能,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因此,通过练太级拳,不仅能改善阳痿、遗精、腰腿酸软,也能改善体虚肾亏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更能改善睡眠质量。
太极拳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防止便秘。
科学研究表明,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通过练拳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想要正确练习太极拳就要多注意以下姿势和须知哦。
老人练太极拳的须知
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请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的大致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则暂时不宜练拳)。
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 。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太极拳十三要义
一、虚领顶劲。虚领非实领也。以意达到并非著实用力也。顶劲者,神贯于顶也。用力则顶必硬,血气不能流通。以意达到于顶,头额正直,则精神自能提起。而血气亦流畅矣。
二、涵胸拔背。涵胸者,胸要内含,便气往下沉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往上提,脚跟易浮,且易被攻击之。拔背者,气贴于背,使脊骨如张弓也。能涵胸则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也。
三、松腰胯动膝活。太极拳之动作,主宰于腰,凡上下前后左右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能松腰然后转动灵活,所谓腰似车轴也。松腰重心则下沉,下盘乃稳固也。胯不动则腰不灵,膝不活则足不轻。言卫生则气血淤滞,言御敌,则身足转动迟钝。
四、气沉丹田。丹田小腹也,道家名为丹田。其位置在人体中部,若涵胸松腰,使横膈膜下压,则气蓄于此,则重心得中,精力团结,为时既久,金丹既蓄于此,道家所谓之丹田也。且横膈膜下压,则肺部往下伸张,呼吸和顺,气血自然流畅于全体,大有裨益也。
五、尾闾中正上提。尾闾者脊尾骨也。涵胸拔背,使横膈膜下压,自然气蓄丹田,然必尾闾中正上提,而后蓄气乃结实也。又将全身重量由左腿移压右腿,或由右腿移压左腿。往前挪后时必须尾闾中正上提,庶重量容易转移,满身轻利顶头悬也。
六、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沉也。坠肘者肘往下垂也。筋若悬直,则肩不能沉,两肩提起,则气亦随上。全身皆轻浮,而发出力,仅为两臂之力,非内劲也。
七、腿忌双重。太极拳处处皆分阴阳。即处处皆分虚实,如体重寄于右腿,则右腿实,而左腿虚。体重寄于左腿,则左腿实,而右腿虚。虚实分清,而后转动轻灵,变化容易,腿若双重则虚实不分,迈步重滞,倘被人牵动一腿,全身倾倒矣。
八、两足落轻。两足落重则全身被震动,血脉偾张。且脑部受震动之刺激,脑神经不能静,精神逐因而散乱。故曰落足如落叶,其轻也。
九、用意不用力。人身有一部分用力,其用力之部分,则肌肉紧张,盖气血凝聚于其间也。气血凝聚其间,则此间气血不流通矣。用意不用力者,全身松开,不用拙力,意 到则 气行,气行 血活。气血流畅,逐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又不用力,则气不外浮,血往内运,久习之,收敛入骨。骨髓充实,自得真正内劲。
十、上下相随。足动、腰动、手动、眼神亦随之动,谓之上下相随,总须完整一气。
十一、内外相合。太极拳之主旨,在于以神运体,以体养神,神在内,体在外,必内外相合,始能内外兼修。若神与体逴。失其旨也。
十二、绵绵不断。绵绵不断者,即天行健,自强不息之义也。断则息矣,且断续之际,力不贯串,最易为人所乘,绵绵不断,自然无懈可击也。
十三、动中求静。儒释道三教,有静坐之法,皆静中求动也。惟身体静而后知血脉之动是否合度,思想之动是否合理也。太极拳则动中求静焉。随身体手足之动注其目光于一点,循环不已,使之无暇他顾,精神自然而静,静则不散不乱,常守其规。习惯成自然,若遇外悔之来,虽目不及见,身不及触,精神早已感觉,即能自救矣。
老年人练太极拳需注意什么
太极拳是一种柔性武术,在锻炼时通过各种柔和动作,以一定的呼吸运动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同时,太极拳的第=每一个动作都是用意识加以引导的,因此可以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太极拳既有一般拳术活动肌肉筋骨的好处,又有调息养神的功效,所以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但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过饱 。接着做一些准备活动,静立片刻后,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练拳。
2.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每一个动作都要由意识来支配,这样才能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老年人在练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清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这样会降低锻炼的功效。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架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3.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组合。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受到体力的限制,练拳时更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即使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些,对于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则暂时不宜练拳 )。
4.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深匀细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增加内脏活动功能。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否则可能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总之,老年人练拳以适度为宜,久而久之,随着身体素质的增强,自会逐渐做到行气结合,得心应手,操之过急是万万不行的
老年人练太极拳可以防摔跤!
俗话说:“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病,不慎摔跤的话,轻者伤筋伤骨,重者卧床不起。如何防摔跌,太极拳是较为理想的运动项目。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澄甫要求习拳者“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古书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顶碗水、书本而不溅出和翻落。说明姿势中正的习拳者能始终保持身躯平衡,久而久之,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架子愈慢愈好”,这话说的是太极拳缓慢的特点,也道出了防跌的功能。太极拳动作如抽丝,行步如猫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久而久之,习拳者自会养成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危急也不慌张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习惯,行路处事也就轻盈自如,不易跌倒。百拇医药
杨澄甫特别强调“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正如人的走路,左脚实则右脚虚,右脚实则左脚虚,一前一后、一虚一实,迈步前进。习拳者久经锻炼,更能应付紧急。如前脚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虚空,后脚坐实,就如树根紧扎大地不为所倒。再有,久练太极拳者拳架特低,根据物理重心低则稳,就更不易摔跌了。
有一资料说:美国老年协会曾作对比试验。一组老年人练健身房器材,另一组则练太极拳,结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脑子好,走路稳健,摔跤骨折比前者减少50%。最后,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说非常佩服中国东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器械的锻炼要好得多。
睡前练习太极拳 改善健忘失眠
太极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项目,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身功效,可以补肾壮阳,改善阳痿早泄,对于我们睡眠的调理也有很好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睡前练习太极拳有哪些好处!
睡前练太极拳的好处
太极拳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防止便秘。
科学研究表明,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通过练拳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可见,睡前练太极拳,既能有效地改善睡眠,又能防治多种疾病,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上乘方法。
在具体锻炼时,练太极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动作姿势要正确
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阎中正。如果动作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力量的协调发挥,使不该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续紧张,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的负荷过重,如屈膝下蹲动作深度过大,就会造成膝部劳损。
技术动作要规范
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下相随,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但很多练习者在练习中,上下、左右脱节,如转体动作,上体转而下肢不转,使膝关节扭曲力过大,造成膝关节运动损伤;或者动作不连贯,造成不应有的停顿,使腿部肌肉持续紧张。
运动量不宜过大
多数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分钟之间,还有25%的人超过60分钟,其间休息时间过少。这样的运动量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是不合适的,可考虑压缩练习时间或延长间隔时间。
专业人士指导
在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打太极拳时出现了腿部肌肉和关节损伤。因此,练太极拳时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或按运动处方练习,腿部已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习太极拳。
养心调神的太极拳保健
太极拳是吸收了古代阴阳学理论,以阴阳二气的相生相灭为基础形成的。它注重万物的浑然一体,形体动作以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圆弧动作组成。其动作圆活自然、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变化无穷,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夕卜练筋骨、内通气血。太极拳将意、气、形完美结合,不但可以内敛神气、养心静欲,还可以调养脏腑、滋润全身,益气活血、舒筋通络。对于更年期各种症状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太极拳在阴阳平衡中,起到养生健身、防病治病的功效。
中老年女性通过练太极拳可以增强骨骼韧性和肌肉的弹性,有效防止脊柱畸形的发生,并能减缓机体衰退、防治骨质疏松等疾病;在运动中促进体内血液循环,为各器官提供充足的血和氧,有效防止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消化功能,防止胆固醇过高引起各种疾病;打太极时,要求呼吸节奏与身体动作相一致,使呼吸更加通畅、心气更加平和;更年期女性很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通过练太极拳则可以很好地调节神经系统。
练太极拳有三个阶段,即初学、领悟和熟练。
初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应该学会打太极的一些最基本的姿势、动作,了解练功时脚、腿、身、手等的正确姿势。
领悟,即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掌握各个动作的运动规律、变化技巧,使各个分步动作连贯起来,动作灵活、衔接自然,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熟练,即在动作连贯、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气息,将呼吸与身体姿势、动作协调起来。此时,呼吸应均匀、流畅,动作应和谐、自然,以达到动静结合、心神交汇的境界。
掌握正确的练功要领有助于把握太极拳的精髓,使锻炼达到更好的效果。
练太极拳时,一定要保持神静,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做到以意导气,以活血通气;要含胸拔背,即胸略内涵、脊背伸展,这样可以使气沉于丹田;放松全身,上要沉肩坠肘,下应松胯松腰;太极拳根在于脚、发于腿、腰为主宰、手指为形,所以,在练功时,手、足、腰应协调一致,流畅自然;腰是各种动作的中轴,腰松则两腿有力,腰正直,则重心稳固,所以,太极拳中,腰宜松、宜正直;为寻求意、气、形的和谐统一,练功时,呼吸宜深长均匀、气沉丹田。吸气时,动作为合,呼气时,动作为开。
老年人运动健身之太极拳
导语:目前太极拳主要有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陈式、杨式、综合等几种套路。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套路,并不是越多越好。学习太极拳的套路过多会造成练习者力不从心,影响整体练习效果。
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比较缓慢,动中求静、柔中带刚的运动项目。它的强度、力度、节奏、时间都可以由练习者自己调控,是一种无压力的、艺术化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的益处
太极拳融合了力量、平衡、姿势以及凝神静气等要素,属于一种轻量级运动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维持心肺耐力;
·增加身体柔软度;
·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摇摆能力;
·对关节炎、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疗效;
·对老年人的自我意识、自信心、睡眠、懊丧情绪等方面均有改善和提高。
环境要求
阳光和空气一般在阳光斜射时练习较好。在夏季,体弱者更应避免在直射光线下练习。空气越新鲜越好。空气污浊,多含二氧化碳、烟灰、尘埃、细菌等物,吸入肺内是不利健康的。雾天练拳要避开空气污染的地段。
地势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选择松软、平整一些的场地,如草地、塑胶场地、泥土地等,如果在较硬的场地上锻炼,就一定要穿柔底的鞋,减缓地面对脚、踝、膝等关节的撞击力。
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还有好处。
此外,环境幽静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镇定。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因为初学者最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注意事项
不同的人,在锻炼过程中,都应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调控运动强度和量,强身健体,预防损伤。
作好准备活动在正式练拳之前,应做好准备活动,适当慢跑、徒手操使身体微微发热,再适当压压腿、拉拉韧带,做几次半蹲起,尤其要把膝、踝关节充分活动开。
从简单入手刚学太极拳时,最好是从简单的入手,即先学简化的太极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掌握了动作要领,才可以过渡到学习传统的太极拳。
低重心运动要适宜太极拳特有的运动形式是膝关节始终处于半蹲姿势,下肢运动负荷比较大,长时间、低重心的运动,很容易造成膝关节软骨、韧带损伤,引起疼痛。因此,在打拳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太极步伐”的低重心行拳姿势,可把重点放在“走架”和精、气、神的统一上。
时间不要过长练习时间也不宜过长,套与套之间要有一定的休息,不要把一套拳连续打好几遍。
太极拳丰富了我的老年生活
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我学太极拳可是从57岁开始的,算来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虽说没练到“太极神功”的份儿上,但也练得身强体壮、“返老还童”。原来的肠胃炎、支气管炎都好了,细算起来还真为国家节省了不少医药费。练太极拳不光增强了我的体质,更丰富了我的老年生活,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增添乐趣,心栽梅花报春风
一开始,太极拳给我一种神秘感。我是老观众了,以前经常在公园里看别人练。刚退下来时,那种“清闲”真让我不习惯,于是我就跟着学太极拳消磨时光。谁知这一学,我才发现,太极拳不仅舒筋活血,还可调整心态。通过练太极拳我总结了四句话:从招式上看形体美,从要求中思考学问,从练习中找出差距,从进步中体会乐趣。
磨炼意志,学做苍松傲风雪
学太极拳我体会要过好三关:寻师关、适应关和恒心关。我先买了教学书籍,但学起来不得要领。拜了较有名气的陈老师为师,受他指点,才走上正道。陈老师要求严格,每天都得练基本功,我当时快60岁了,开始时还真不适应。后来在老师和拳友的鼓励下,总算坚持了下来。经过科学安排训练强度,我的体能逐步提高了。练功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练功也是练毅力。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后,我终于学有所成,后来还被济南市体协评为杨式太极拳的辅导员。
开阔胸怀,但作杨柳育新枝
习武最讲的是武德。我在公园练拳时,常有人观摩请教。后来我想,应该让更多的人通过打太极拳使身体健康起来。我每年都举办一两次太极拳辅导班,不收学费,义务传授。到目前为止,我指导的学员已有300余人,这也算是为全民健身和普及太极拳做点贡献吧。
陶冶情操,愿作修竹结千竿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可修身养性,我在不断提高拳艺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身心健康。在办辅导班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一大批拳友,我们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互通信息,共同提高。我还自编了6套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等项目,得到了大家的好评。相信我和拳友们的努力,定能让太极拳术如茂密的竹林,蓬勃壮大。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膝痛不宜练太极拳》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太极拳养生”专题。